小提琴演奏體現與右手技術
時間:2022-04-26 03:54:00
導語:小提琴演奏體現與右手技術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發音的縱橫關系
我們知道,地球上生物的活動都受到地心引力的影響。至于小提琴的演奏,左右手的演奏運動狀態有的是順從這一影響,有的則是違反或者說是從這一規律出發,結合實際運動狀態來讓演奏更為合理。琴弓自身的重量,在接觸琴弦后產生的壓力,這是壓力來源的一種。另一種情況是,右手通過琴弓人為施加壓力到琴弦上。這兩種壓力是自上而下、符合地心引力這一規律的。我們可以稱其為縱向特點。
但弓弦樂器的發音特點是弓毛在琴弦上不間斷地摩擦產生振動所發出的聲響,這種摩擦是在某一水平面上以交替進行的方式來獲得,而不僅是依靠地心引力這一規律,我們可以稱其為橫向特點。我們必須認識到,要獲得良好的發音,僅僅使用某一種特點來演奏,是完全行不通的,良好的發音即使不是單純依靠自上而下的壓力或者是敲擊來產生,也不僅僅是依靠某一水平面上的交替運動就能夠獲得。而是需要將縱向和橫向的特點相結合,科學合理地、根據音樂作品的要求來運用,我們才能夠得到良好的發音。當我們很好的理解了縱橫關系,就是獲得良好發音的開始。
良好的發音是什么樣的呢?通俗的說,“圓潤”的發音,從性質上來講就是良好而優美的。小提琴演奏中,不良發音的出現通常是因為琴弓在琴弦上壓力不夠或者人為壓力過分,使琴弦無法得到良好、規律、穩定的振動,以至于聲音還沒有開始被傳播、沒有到達聽眾的耳中,就已經消弭了。要獲得良好的發音,必須是結合琴弓在琴弦上適當的壓力,在小琴弦上橫向拉奏出來的?!袄边@個動作是良好振動的保證,只有當琴弦充分而規律的振動起來,才會有良好發音的出現。漢語的博大精深將小提琴演奏的這個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環節僅用一個“拉”字就進行了形象而精辟的概括。美好且具有歌唱性的發音永遠是每一個小提琴演奏者畢生所追求的,它必須通過系統的練習才能得到。同時我們又需要重視一點,那就是在小提琴的演奏過程中,我們的腦海里應該有一個良好發音的標準,只有標準的存在,我們才能夠獲得如何去達到這個標準的思考方向以及練習手段,才能使其充分的為音樂表現服務。
二.弓弦壓力
我們在演奏中,時常會發出“嘶嘶”的雜音。通常這是由于右手給弓子施加的壓力過大或是過小造成的,這兩種錯誤都不能使琴弦產生正常的振動,聲音無法得到有效傳播。好的發音應當是干凈、豐滿、圓潤的。從音樂的角度來說,一個樂句或者樂段,需要怎樣的一種音響力度(強或弱),我們就必須通過右手給琴弓施加或減少在琴弦上壓力方式來演奏,忠實的從演奏中將作曲家音樂意圖反映出來。
例如Brahms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第一章,獨奏小提琴進入的第一句:在眾多小提琴協奏曲作品中,小提琴獨奏聲部一出來就使用這種語氣堅定而有力的樂句作為開始是比較少見的。這一樂句的演奏不僅僅要保持一個較強的音響效果,同時,還要將頓弓以及跳弓這種反映其堅定樂思的弓法演奏好。那么,這一樂句在演奏時,就需要使琴弓在琴弦上的接觸點離琴碼更近一些,右手通過琴弓給予琴弦的壓力要更多。通過這種手段來保證這一樂句的充分表現。再例如Brahms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第一章,獨奏聲部進入這一樂章的第一主題部分:我們可以從譜面上很直觀的了解到這一樂句的力度要求,它的要求是“P”,從音響上來說是力度相對較弱的樂句。那么這段樂句非常優美,富有歌唱性,但音域比較高。
這里需要重視的問題是概念以及技術層面上的。從概念上來說,“p”并不代表音響上的虛弱、空洞,“p”應當反映出來的是柔美、內涵,是美好音色的集中反映。從技術上來說,我們需要重視的是“P”這種力度的演奏。這一力度在演奏時并非不需要右手通過琴弓對琴弦施加壓力、使用琴弓自身重量“飄”著演奏。而應當是右手施加相對小的、適當的壓力,同時,右手需要投入更多的控制力來維持這種音響力度的延續,并保證這種壓力所產生的發音符合音樂需要。西方演奏家、教育家在對中國的鋼琴,聲樂、管弦樂學生、演奏(唱)家作評價時都不約而同地在給我們提出相同或者相類似的建議:中國的演奏(唱)家有著很好“f”,大幅度且使人震撼的“crescendo”,但卻不懂得如何去演奏(唱)“diminuendo”。
- 上一篇:市委愛國衛生工作思路
- 下一篇:淡妝濃抹總相宜描寫藝術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