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藝術特質與表現
時間:2022-05-06 09:04:00
導語:舞蹈藝術特質與表現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本人從事舞蹈編導工作多年,非常喜歡這個職業,出于職業習慣又特別喜歡對各類不同作品進行琢磨和對比。近期我從電視上觀看了中央臺舉辦的第六屆CCTV舞蹈大賽,現場觀看了中國舞蹈家協會成立60周年獻禮精品舞蹈專場晚會和文化部在武漢舉辦的第八屆全國舞蹈比賽。看到了近幾年各省市自治區創作的各類舞蹈作品,感受頗深,即十分激動,又非常憂慮,思緒萬千訴諸筆端,寫一點自己的感受和很不成熟的看法,不揣淺陋,與各位專家學者、同行探討。
一、讓我十分激動和高興的是,隨著我們國家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人,國家對舞蹈事業的重視和投人力度加大,舞蹈工作者的視野進一步開闊,觀念不斷得以更新,舞蹈理念和表現形式有了很大的提升,尤其是舞蹈演員的生存環境有了根本的改觀,舞蹈事業蓬勃發展,可謂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出現了很多不同類型、不同風格的優秀舞蹈作品,這其中也包括我們西藏的舞蹈作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舞蹈教學,功效突顯,培養出不少舞蹈表演人才和編創人才隊伍,取得了驕人業績,在某些方面達到了世界領先的水準。如參加第六屆全國電視舞蹈大賽和第八屆全國舞蹈比賽中的絕大多數舞蹈演員,基本素質有了很大提高,基本功扎實,肢體表現能力很強,而且有一些青年演員已經形成了自身獨特的風格和表演方式。各種舞蹈技巧有了長足發展和突破,尤其是單、雙、三人的技巧,不管是力度到軟度或是各種高難度技巧設置,引力有度,非常科學,有極強的表現力,一些技巧的運用能力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讓人贊不絕口。
同時,涌現出了不少的優秀舞蹈作品,一些舞蹈作品用肢體的語言和舞蹈技巧非常準確到位地反映出人民群眾的喜怒哀樂,充分運用肢體語言對現實生活進行了細膩的刻畫和描寫,體現了作者對社會實踐的深刻感悟和對社會肩負的責任,使得作品非常獨特和感人,而且其它藝術形式無法替代。看到此類作品時禁不住內心的喜悅和無限的自豪,倍覺舞蹈之無窮魅力。這也充分證明了我們擁有一大批精心鉆研和探索舞蹈藝術的人才,證明了我國的舞蹈教學水平某種程度上已經走在世界的前列,可喜可賀。
二、在充分贊美和肯定舞蹈藝術所取得驕人業績的同時,舞蹈藝術的某些走向著實也讓人非常焦急、憂慮,那就是日益呈現的兩個極西藏藝術研究"2010"3第18頁舞美高原i端:一是技巧的雜技化、體操化;二是表現形式深奧難懂的替代化。這是我個人的直感,不防和大家談一談。現在很多舞蹈差不多都是雜技似的技巧和體操似的動作組合剎咧,為了達到技巧,驚險程度,聽說有舞蹈演員訓練時引進了許多雜技和體操的訓練方法,怪不得我們看到的一些男舞蹈演員軟度到開度,比女同志還要好,似乎像像皮筋,為了在舞臺上展現技巧,驚險程度,文藝團體的競爭越演越烈,甚至一些節目干脆把雜技演員和體操運動員請過來當主要演員,做各種高難度的技巧,讓舞蹈演員成為配角,實際起到為他伴舞的作用。以期達到節目更加驚險,觀眾看得更“過癮”的目的,然而這種做法卻使舞蹈藝術失去了特有的本能和美感。
我認為舞蹈藝術不同于競技運動,競技運動目的清楚,規則明確,可以說是,目了然。而舞蹈藝術是比較虛擬的,是傳遞人們的內心情感和抒發自我感受的行為藝術,這與競技運動的目的完全是兩碼事。不可否認舞蹈藝術和競技運動都要有很強烈的觀賞性和吸引力,這點的確具備統一性,但不同的是舞蹈藝術帶有非常厚重的歷史感和鮮明獨特的民族性,更重要的是它用肢體語言來灌輸或傳遞某種思想情感的特質十分明顯。因此,我們吸收和借鑒雜技和體操的一些科學的作法和藝術手段,使其變為豐富自己的東西是可以的,但如果隨意模仿和無盡追隨它們來搞舞蹈創作,反而讓舞蹈成為其附屬品,這樣只能是令舞蹈藝術誤人其途,走向吸端,越走越狹窄,最終走向死胡同。另一種現象就是某些舞蹈太深奧、太抽象,觀眾根本看不懂這些舞蹈要表現什么,有什么深層次的內含,把觀眾弄得莫名其妙、眼花繚亂。
特別是有些單、雙、三人的節目超出了舞蹈承載的內容范圍,甚至話劇、歌劇、電視劇等等難以說清楚的體裁用舞蹈來體現,那真是魚龍混雜、雜亂無章,無法理解。除非小說,小說沒有時間和空間的界線,可以天南地北、海闊天空地描寫,而舞蹈就不行,舞蹈一定要考慮能否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內表現和說清楚你要表達的主題。舉一個例子,假如兩個陌生的人在狹長的橋上通行,但他們誰也不讓誰,就在向前走的過程中,兩人的身體摩擦相撞而引起了口角,甚至動起武,這段用舞蹈表現是有很多辦法的,完全可以用肢體語言和舞蹈的各種技巧表現得淋漓盡致。再比如有兩個人過去結下了仇,今天由于工作關系他們需要坐下來促膝談心,搞好關系。這個故事用舞蹈來體現,說清楚是非常困難。
我舉兩個不同情節的例子想說明眾多的藝術門類即有共性,又有很強的個性和容納量以及搜長的表現特征,如話劇是通過語言來展開戲劇矛盾沖突,塑造人物形象。歌劇是以音樂和不同人物的唱腔為主來揭示劇情和抒發個人情感。舞蹈則以音樂、節奏、造型和舞蹈動律風格的變化帶給人情感共鳴。如果我們把每個藝術的特征和容納量混為一談,相互代替,不考慮各自鮮明的特征和容納量,就像我門前面舉例的兩個人談心用舞蹈體現,肯定會讓人費解,無法表達得很清晰,這是因為舞蹈本身的特性和承載量決定向。因此,我們一定要量體載衣,明白到什么山唱什么歌的道理。當然舞劇的容納量和表現方式又是另一回事。
- 上一篇:舞蹈藝術意境探索及創設
- 下一篇:舞蹈藝術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