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樂演唱言語與共鳴腔體聯系

時間:2022-05-17 05:10:00

導語:聲樂演唱言語與共鳴腔體聯系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聲樂演唱言語與共鳴腔體聯系

由于我國語言發聲的特殊性,民族唱法中語言與共鳴腔體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歌唱中的語言不僅要求準確清晰,而且還必須達到聲音優美、音量宏大、音域寬廣、穿透力強的特點。因此必須將語言和共鳴腔體相結合,做到“依字歸腔”,才能達到這一效果?!耙雷謿w腔”不僅僅是把字歸到口腔,而是把字音的咬字吐字過程在幾個共鳴腔體的同時運行和協調下完成。這樣的聲音狀態才穩定統一,音色才優美。人體的共鳴腔體主要有口腔、咽腔、鼻腔、頭腔、胸腔、腹腔等。由于不同的語言發音時的狀態不同,因此所影響的共鳴腔體會產生不同的聲音效果和演唱風格。本文將著重談談語言和這幾個主要的共鳴腔體之間的聯系。

一、字頭與共鳴腔體的聯系

“字正腔圓”是聲樂語言最首要的的特征。咬準字頭是“字正”的前提條件,這對整個字音所結合的共鳴腔體起到了一個關鍵的前提作用?!白帧痹鯓硬耪?什么“腔”才圓?這里將從四個方面分析。①字頭的寬度。字頭的寬度應與字身相一致。在完成咬字這一過程中,口腔和咽腔起了積極的作用。在咬字之前,我們首先要有意識打開口咽腔,但是口咽腔的打開是具有一定開度的,不宜開的過大。不然會造成字頭的不清晰。這時喉頭和口咽腔的狀態應該是很松弛的,字頭應該在這一寬松的狀態中發出。②字頭的高度。字頭的高度應與字身高度一致。要做到這一點,在咬字之前便想到它的高位置,然后往口腔的上腭咬,盡量往頭腔上面的眉心處靠,使字頭出來便掛高位置。這樣為字身更好地結合頭腔共鳴做好前提。而有些帶鼻腔色彩的字音,如:“mang、neng等”,咬“m、n”時要盡量往鼻腔上靠,這會引起硬腭上方鼻腔通道里面的氣息振動,從而產生更好的鼻腔共鳴色彩。③、字頭的長度。除了某些歌曲由于突出某種情緒需要延長字頭外,一般在演唱中字頭要短促,輕巧靈活。這就要求口腔里的舌頭要很伶俐,點到為止。字頭如果拖的太長會使整個腔體,尤其是口腔和胸腔的狀態變得緊張。如:jiang中的“j”拖的太長,就會使口腔和胸腔共鳴“卡、擠、緊”,整個共鳴腔體的協調也會很生硬。④、字頭的力度。我國傳統唱法無論是戲曲還是曲藝,都強調字的“勁頭”和“口力”。雖然咬的要有力,但有“力”而不“緊”。字頭咬的過重會造成口腔的僵硬,從而阻礙聲音掛頭腔共鳴。由此可見,咬字的過程雖然在口腔進行,但是字頭咬法的準確性也影響了其它幾個共鳴腔體的協調和色彩。

二、字腹與共鳴腔體的聯系

當字頭咬完后,氣息馬上要通過共鳴腔體的運用把字腹送出。字腹的延長也就是吐字的過程。字腹是一個字當中口腔開度最大,發音最響亮,最具有共鳴色彩的關鍵環節。不同的字要行不同的腔,腔要跟著不同的字做靈活的變化。因此“以字行腔”“腔隨字轉”是聲樂語言發音最關鍵的環節。字腹通常是由韻母充當。漢語中最基本的母音有:a、e、i、u、o、ü等。根據這主要的幾個韻母的發聲位置大致可以分為寬韻母,窄韻母,前韻母,后韻母。字腹的延長不變形,并且達到清晰圓潤的效果是聲樂演唱中極為重要的綜合技術訓練。由于不同的韻母發聲位置不一樣,因此所需要的共鳴腔體也不一樣,所以韻腹的延長一定要在口腔松弛打開的狀態下合理的運用咽腔,頭腔,胸腔的混合共鳴。

(一)、寬韻母與共鳴腔體的聯系

中國的漢字由于發母音的舌位高低不同,導致了口腔內空間容量的寬窄及形態不同。母音“a”便屬于寬韻母的字音。因為“a”母音是所有母音中口腔開度最大,空間最寬的字音,因此“a”母音的口腔共鳴較多。但是由于口腔開度較大,容易發散,不集中,所以上高音就比較困難。因此為了避免這些問題,唱“a”母音時口腔不要開的太大,盡量往后面的咽腔里靠,然后通過鼻咽腔通道往頭腔送,這樣才會更好地發揮咽腔和頭腔共鳴的色彩。有些特殊的字音,如“ang”,“ing”等帶有“ng”的鼻韻母因容易往鼻腔上面送,更利于上頭腔,所以唱“a”的時候,往“ang”上去靠,當然靠攏并不是代替,只是唱的時候往那個字去想,讓聲音更容易產生頭腔共鳴。收尾時再歸回到原字。如果“a”母音是出現在中低聲區,演唱時在掛頭腔共鳴的同時也要多利用胸腔共鳴的色彩,下顎自然下垂,通過氣息的振動讓胸部引起共鳴,使聲音渾圓,宏亮。

(二)、窄韻母與共鳴腔體的聯系

“i”母音和“ü”母音是所有母音中,口腔和咽腔開度最小的母音。屬于窄韻母。由于發聲位置靠前也有屬于前韻母。雖然比其他母音集中、明亮,也容易找到眉心位置,但是由于它們的開度不夠,并且位置靠前,因此如果不利用咽腔和頭腔共鳴的話,便會造成聲音發擠、刺耳的現象。所以唱“i”母音時想著“e”母音的狀態,“ü”母音想著“u”的狀態,嘴皮放松,口腔里面盡量豎著打開唱,上下牙之間要留一定的寬度,盡量往咽腔靠,然后通過氣息往頭腔的眉心處送,使聲音具有高泛音色彩。

(三)、前韻母與共鳴腔體的聯系

發“e”音時,口腔沒有“a”母音開的那么大。同“a”比較“e”母音要開的橫一些,畢竟“e”母音比“a”母音窄一些,是一個容易上頭腔的母音。男生在練高音區時,常常通過練這個母音來找頭腔共鳴。但是由于發聲位置較口腔靠前,屬于前韻母。因此唱的過程中,避免口腔共鳴太多,聲音容易發橫,較淺的問題,盡量要打開咽腔部位,通過氣息往鼻腔送,得到一個寬松明亮的聲音。(四)、后韻母與共鳴腔體的聯系“o”母音和“u”母音由于發聲時它的舌位靠后,屬于后韻母。發這兩個母音時,上下唇之間形成一道弧形空間,把咽腔打開,形成“外小內開”的狀態。這兩個母音沒有“a”母音那樣容易發散,不集中,也不像“i”母音那樣容易擠、緊。發聲位置靠后,很容易在咽腔里吐字,所以這兩個母音是最有利于在連接頭腔、咽腔、胸腔這幾個共鳴腔體的通道里演唱的母音。所以也有說法叫做“通道母音”。比如在練寬韻母如“a”母音的高聲區時,可以逐漸加入o”母音或“u”母音作形。這樣可以更好地發揮頭腔共鳴的作用,使聲音具有更多的泛音量。

三、字尾與共鳴腔體的聯系

“行腔”之后要“歸韻”,這是語言完成咬字、吐字之后的收尾部分。在音節結構中,最后一個成份便是字尾,也是韻母的末位部分。字尾收聲是否準確,決定了整個字的完整性,也影響了到下一個字時之間的連接性和清晰性?!白治矚w腔”說明了字尾的歸韻一定要歸到腔體里去。傳統音韻學把“收聲歸韻”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無韻尾類型。第二類是有韻尾類型。

(一)、無韻尾類型。

無韻尾字音即這類字音沒有韻尾,韻母一直延長到底,直至收音。如“la”,“he”,“gu”等字音。首先,口腔和咽腔的狀態保持打開不變,這樣讓字與字之間保持統一的連貫性,讓字音始終在一個穩定打開的共鳴腔體里行走,使旋律線條更加的流暢,連貫。其次,保持高位置收音不變。字音從頭腔里送出,那么字尾也同樣在頭腔里收住。這樣做可以保證發音過程始終在高位置統一和穩定,而且還可以引導后面的字音在高位置做好準備,為下一個字音和頭腔共鳴的結合得到很好的保證。如《黨啊,親愛的媽媽》中,多次出現“媽”字,發這類字音時,口腔打開保持口型不變,讓“a”在一個穩定打開的共鳴腔體里行走,一直延伸到字音結束。

(二)、有韻尾類型

有韻尾字音即這類字音在韻腹之后有韻尾,這就要求收聲部位準確,歸韻到位。不同的韻尾所歸到的腔體也不一樣。有韻尾的字音又分為兩大類。①復合韻母類型:如“ai”ou”“iao”等。比如在唱“ai”時,字腹“a”在口腔打開的狀態下已經通過頭腔共鳴送出,收尾“i”母音由于口腔開度最小,所以口腔在關小的同時一定要保持頭腔的位置不變,讓“i”母音在頭腔處收住,保持口腔和頭腔共鳴都不變。②鼻韻母類:“前鼻韻母”如“an”“ian”“un”,“后鼻韻母”如“ang”“eng”“iong”等等。這類字音后綴帶有“n”“ng”。歸韻時口腔逐漸關合,鼻腔保持通暢,力量往鼻腔靠。雖然“前鼻韻母”和“后鼻韻母”都是運用鼻腔共鳴,但是所結合的腔體著力點有一定的差異。“前鼻韻母”韻尾后綴是“n”,結尾歸腔時著力點在鼻腔共鳴的前腔。而“后鼻韻母”韻尾后綴是“ng”,結尾歸腔時著力點在鼻腔共鳴的后腔。如:“天”字,韻尾后綴是“n”,延長韻腹“ia”后,快速把字尾“n”歸到鼻腔通道,著力點放在鼻腔共鳴的前腔,往眉心處送。而帶韻尾后綴“ng”的“江”字,咬完字腹“a”時,保持口腔的開度和頭腔的位置不變,收尾時融入“ng”的色彩,著力點放在鼻腔共鳴的后腔,即后腦勺處,形成很好的腦后腔的共鳴色彩。

所以正確的收尾讓共鳴腔體更加穩定,穩定的共鳴腔體使字音的收尾更加自如靈活。綜上所述,語言與共鳴腔體相輔相承、不可分割。歌唱的共鳴不能孤立于歌唱的語言之外,它應該是形成語言特點和歌唱演唱風格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發字音時各個共鳴腔體一定要互相協調,不能顧此失彼。要做到不同的語言和不同的共鳴腔體相結合的辯證統一,才能體現真正意義上的“依字歸腔”,“字正腔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