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間音樂藝術傳承與保護策略

時間:2022-05-06 09:37:23

導語:民族民間音樂藝術傳承與保護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族民間音樂藝術傳承與保護策略

[摘要]隨著社會發展,人們能夠接觸到的音樂文化和音樂題材越發增多,各種新奇的音樂藝術開始進入人們的視線,而民族民間音樂藝術逐漸失去了許多可供其長期發展的渠道。國家應盡可能多地保留音樂文化遺產,堅定中國在世界舞臺上的音樂地位。本文首先對音樂藝術傳承保護的重要性加以分析,后又對傳承現狀以及保護策略展開了深入研究。

[關鍵詞]民族民間音樂;傳承;保護策略

本文所描述的我國民族民間音樂藝術特指在少數民族民間流傳的音樂藝術形式。當下多數民族民間藝術的傳承者并未承擔起自己應有的責任,許多少數民族的民間音樂藝術傳承岌岌可危。本著高質量保留民族民間音樂藝術傳承的根本目標,本文對其傳承與保護策略展開分析,以期提高傳承與保護工作的實際質量。

1民族民間音樂藝術的傳承現狀

1.1民族音樂的傳承工作受外來因素影響程度過大。民族民間音樂作為在小范圍內傳播的音樂藝術,受到國內音樂市場變動的影響。音樂市場逐步打壓,國內傳播形勢又過于緩慢,雙重壓力作用下民族民間音樂藝術的傳承與保護工作逐漸進入了低迷的發展狀態中。1.2年輕人并未重視民族音樂藝術傳承的重要性。在音樂藝術傳承與保護工作中,年輕人是傳承工作的主力。但目前年輕人明顯對現代流行音樂和搖滾音樂等比較有興趣。在這種情況下,年輕人參與藝術傳承工作的積極性不高,導致民族民間音樂藝術的傳承與保護策略在實施過程中尤為艱難。1.3民族民間音樂傳播方式已然落后。在一些少數民族地區中,族人們往往不認同現代媒體這種傳播方式。在相關負責人與其商議開展傳承保護相關工作時,他們堅持要求只在本族內進行傳播與傳承。而當少數民族的年輕人并未重視民族音樂藝術傳承的重要性時,這種僅在本族內開展傳播行為的“原則”也就成為了限制民族民間音樂藝術傳承保護的影響因素。1.4少數人對民族民間音樂抱有偏見,忽視其傳承價值。一些人認為民族民間音樂藝術代表著“落后的音樂”,他們往往不懂得欣賞民族音樂的美感和藝術價值,淺顯地認為民族音樂藝術應該被新音樂形式所替代。從文化傳承的角度來看,這種觀念極為錯誤,阻礙了民族民間音樂藝術傳承與保護工作的展開。1.5流行音樂的發展使民族民間音樂失去傳承鏈條。前些年,我們還能在各種藝術表演的舞臺上看到以民族民歌為主打的民樂歌手,但近年這類專項歌手已經越來越少。無論是作曲家還是表演者都已經將表演重點放置在流行音樂上,缺少傳承工作的“奠定者”。來自民族的民間音樂藝術似乎已經趨近于“傳承枯竭”,表演者找不到愿意主動傳承的學生,社會人群也未能對傳承工作有所重視。民間音樂藝術的弘揚進入了低潮期。

2我國民族民間音樂藝術的傳承、保護策略

2.1政府方面。2.1.1各個政府應盡快明確自身的主導職能。國家為了提升民族民間音樂藝術傳承與保護工作的效率,下達了一系列維護性政策。但是,部分地區政府主體未能及時認清自身在傳承與保護工作中的主導義務,幾乎只將傳承與保護工作交由社會群體,使整個少數民族范圍內開展的音樂藝術傳承與保護工作的開展效率極為緩慢。因此,國家應該再次加大扶持力度,警示各個下級政府應及時擔負起主導職能,既要為社會傳承保護組織提供行動便利條件,也要擔負起領導任務,將政府主導、政府規劃的責任完善落實好。2.1.2各級政府應明確自身的保護職能。具體的保護工作如對民族民間音樂藝術加以調查記錄、收納上報、音樂藝術搶救以及召開瀕危音樂藝術拯救研討會等,都需要各級政府的職能部門負責主導。政府應擔負起“文字音樂”藝術的保護型編輯工作,例如對民族樂譜進行搶救和修復、搜尋瀕危樂曲的現存傳承者等。2.1.3小范圍開展創新活動。政府可以將暫定的傳承計劃加以改良,轉換保護思路。例如幫扶傳承者對民族民間音樂藝術加以創新改造,盡量在保持原有音樂藝術內涵的前提下,加入一些現代民族音樂的元素,讓更多年輕人接受民歌、主動傳承民間音樂藝術。2.1.4要注重對理論的深入研究在開展傳承與保護工作時,所有的調節和查找舉動都應該建立在專業范圍內,使民族民間音樂藝術的傳承與保護工作符合科學性原則。為了提升專業度,政府工作人員可以進修民族學、社會學、心理學等專業理論知識,爭取讓自己所有的計劃和決策都能建立在科學和正確的基礎上。2.2社會方面。2.2.1民族民間音樂藝術的傳承者應改良現有傳承保護意識。首先,少數民族內的族人應該盡早更換自己對民族民間音樂藝術的態度,意識到本族音樂藝術對維護民族文化和民族自豪感的重要性。其次,年輕族人要對自己身上所背負的傳承責任有明確的意識,建立全面的、正確的、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承意識。最后,少數民族內的民間活動主體應擔負起主導責任,積極弘揚民族民間音樂藝術。2.2.2拓展民間傳承方式。為提高民族民間音樂藝術的傳承與保護效率,相關負責人也應盡量拓展民間傳承方式,具體可分為五種。其一,自然傳承,即在民族村落的范圍內,通過日常傳唱或節日演唱而達到“口口相傳”的目的。這種傳承方式最為自然,但不具備直接的傳承指向,傳承效果一般。其二,家族傳承。該方式最為普遍,傳承范圍較廣,但傳承周期較長,無法與時展的速度相匹配。其三,師徒傳承。這種傳承方式中的“師”多以民間藝人為主,而“徒”多以同族年輕人或社會上的一般學生。其四,符號傳承。符號傳承以樂譜和音符為主,旨在將民族民間音樂加以符號化處理,再進行傳承。傳承形式比較平面化,傳承效率較差。其五,模仿傳承。模仿傳承一般發生在藝術表演或商業演出中,由非本民族的表演者對本族音樂藝術加以模仿。2.3學校方面2.3.1制定專業教學體系,堅定培養任務為了配合民族民間音樂藝術的傳承與保護工作,國內各個學校應該擔負起相應的責任。首先,需要按照國家或地方政府所給出的傳承與保護策略,制定與民間音樂藝術對應的教育教學體系。其次,要在校園范圍內開展對音樂藝術傳承的科普教育,讓學生建立傳承與保護的責任意識。最后,校方在開展音樂藝術教育工作時,可以適當提供一些音樂教師的崗位,為民族民間音樂藝術傳承者提供施展途徑。2.3.2更新音樂教師資源。高校應更新教育教學資源,盡量聘請民族音樂專業的教師參與科普工作,保障民族民間音樂藝術傳承與保護教育工作的質量。

3對民族民間音樂藝術傳承與保護的趨勢及相關思考

要做好我國民族民間音樂的傳承與保護,一方面應大力發揮民族音樂學院的教學優勢,提高民俗音樂的影響力;另一方面需建立各民族的民俗博物館。同時,利用現代化軟件與硬件設備,對民族的傳統音樂進行數字化保存,加強縣與縣、市與市、省與省、國與國之間的文化合作,提高民族音樂的國際影響力,讓其成為當地文化發展的主力。

[參考文獻]

[1]和云峰.中國少數民族民間音樂技藝的傳承與保護[J].民族藝術研究,2012(2):10-20.

[2]曹玉琴.少數民族民間音樂技藝的傳承與保護研究[J].才智,2017(31):199.

[3]李松蘭,黃虎.2014高校少數民族音樂傳承現狀調查報告———關于33份調查問卷的分析研究[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15(3):65-75.

作者:林映釧 單位:閩南師范大學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