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學下電視音樂藝術探究

時間:2022-04-23 11:05:56

導語:傳播學下電視音樂藝術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傳播學下電視音樂藝術探究

馮亞所著的《電視音樂藝術概論》一書,在電視文藝與音樂交叉學科——電視音樂藝術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該書基于電視、文藝、音樂傳播的相關基礎理論,對基于電視的音樂觀念、音樂形態、音樂行為傳播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創新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基礎概念,并對這些概念進行了嚴謹的闡釋和科學界定,從而構建了電視音樂藝術的學科輪廓。通過閱讀本書,我們發現其具有以下這些特點:

1.站在音樂傳播學的獨特角度研究電視音樂藝術

該書一開始就引用了傳播學的場域概念,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作者對電視音樂藝術的研究是站在音樂傳播學的角度?;谧髡叩膱鲇蛞曇?,作者在該書中為我們界定了場域的范疇:它包括音樂創作、音樂表演、音樂欣賞各個具體環節中的傳播媒介。本書向廣大讀者指出了音樂實踐和音樂欣賞二者主體在特定時空背景下互相交融所產生的疊加效應,具體來說,這種效應表現于音樂音響和集體情緒的重塑與調整的效果。這些效果不僅表現于主體的情緒和心理的積極體驗,更涵蓋了音樂表現主體外部的物理和客觀因素的積極作用,這就使作者所研究的音樂范圍進一步拓展,傳統的音樂傳播理論體系也得到了進一步的豐富。最后,作者基于媒體技術和藝術材料對藝術的影響,對音樂場域進行了科學的劃分。具體來說,將其分成了無電場域和有電場域,并且以理論聯系實際的研究方法,分別向廣大讀者介紹了他們的觀念、特點、類型以及形態。

2.站在音樂的角度劃分電視聲畫藝術類別

音樂、音響畫面、圖像語言是構成電視音樂的主要元素。在不同的電視音樂節目中,這三個要素所處的地位并不相同。在一些紀錄片、新聞、紀實節目、生活節目中,畫面圖像和語言顯得更為重要。音樂雖然在節目中無處不在,對于節目主題的表達又不可或缺,但是相對來說卻處于附屬地位。基于此,作者提出了電視音樂在電視節目中是否起著主導作用是電視音樂分類的標準。并且根據這一標準,對電視節目中所表現的各種形式的音樂進行了討論,以此為標準給他們進行了分類。首先,作者根據音樂在電視節目中處于主角地位,將電視音樂藝術分為音樂節目、音樂電視、非舞臺音樂節目;音樂在電視節目中處于配角地位的,作者將他們分為電視劇音樂、動畫片音樂、非劇類背景音樂。再者,作者還提出了電視音樂藝術根據音樂對電視節目的功能進行劃分的思路。在這一思路下,作者將電視音樂藝術劃分成了功能性音樂、抒情性音樂、中性音樂。作者還基于這一理論,幫助我們構建了一個從抒情音樂到中性音樂再到功能性音樂情感表達不斷減弱,功能的實用性逐漸增強的流變性音樂關系。在該書中,作者通過梳理我國電視音樂的發展,將電視音樂總結為表演——競賽——選秀這三個階段。在這三個階段性發展過程中,我國音樂電視逐漸呈現出多元發展、雅俗并行的特征。

3.站在電視場域視角分析

電視媒介對音樂傳播的影響基于電視場域的角度,電視技術促進了電視音樂主動、積極的傳播,并在這一過程中融入了傳播主體的個人審美、價值觀念。可以說,電視為音樂拓展了更廣的領域、更多的途徑,深刻影響了音樂的發展,對增強音樂傳播的效果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作者站在這一視角辯證地分析了電視對于音樂傳播的作用。從積極方面來說,作者認為電視場域在擴大音樂傳播范圍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它實現了音樂藝術的個性化表現,降低了音樂欣賞的門檻,豐富了音樂表達的內容,創新了音樂表現的形式,使得音樂創作脫離了長久以來高束于象牙塔中的狀況,使得當前的電視音樂呈現出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態勢;從消極方面來說,基于視聽共享的電視音樂,弱化了聽覺感官的專注性,削弱了音樂藝術的張力,導致當前音樂藝術中膚淺的形式崇拜和技術崇拜,形成了當下電視音樂藝術中泥沙俱下、魚龍混雜,甚至出現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這樣長期發展下去,很可能形成音樂藝術的三俗化,這是應該引起我們重視的問題?!峨娨曇魳匪囆g概論》站在獨特的角度,對以前人們尚未涉足的研究領域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以基于嚴謹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研究論證方法,闡述了自己對電視音樂藝術的獨到觀點,基于對電視媒介對音樂藝術的影響作用的辯證分析,為我們揭示了當前電視音樂創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以引起人們對這些問題的關注。

作者:劉春麗 單位:劉麗娜/張家口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