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素質教學研討綜述

時間:2022-05-10 10:13:00

導語:藝術素質教學研討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藝術素質教學研討綜述

摘要:沒有藝術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高等學校需要藝術教育,實施藝術教育是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是時展對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推進素質教育的切入點,是提高學生審美能力、表現能力、創新能力的根本途徑。藝術教育要求學校規定完善宏觀教學管理,才能推動教育健康發展,加強藝術教育,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優化教師素質,開展教育研究。本文從藝術素質教育的意義,現狀,問題和改善的方法四個方面來對前人的研究進行了簡單的概述和總結,針對研究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并進行了簡要的分析。

關鍵詞:藝術素質教育;問題;對策;高校;美育

CollegeArtQualityEducationLiteratureReview

Abstract:Noartseducationisnotcompleteeducation,collegesanduniversitiesneedtoartseducation,implementationofartseducationistoadapttomodernsocialdevelopmentneedsofthetimes,thedevelopmentofhighereducationandthenewrequirements,deepenthereformofhighereducation!promotequalityeducationstartingpoint,Aestheticistoimprovetheabilityofstudents!ability!InnovationAbilityto"artseducationprovisionsrequiringschoolstoimprovethemacro-schoolmanagement,theonlywaytopromoteeducationandhealthdevelopment,strengtheningartseducation,andconstantlyimprovethequalityofteachingandoptimizethequalityofteachers,educationalresearch.Thispaperfromtheartisticqualitiesofthesignificanceofeducation,status,andimprovethefouraspectsoftheliteratureontheresearchoutlinedasimplesummation,aimedatexaminingthecurrentsituationandexistingproblemsoftheirownperspectiveandabriefanalysis.

Keywords:Artqualityeducation;Countermeasures;Collegesanduniversities;Aesthetic

高等藝術素質教育是高校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高等教育的主要內容和途徑。他對于提高人們的審美情趣,審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大學生德、智、體美、等全面和諧發展具有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普通高校藝術素質教育,應朝著有利于豐富和繁榮校園文化,有利于提高人的整體素質,有利于培養適應現代知識經濟下所需綜合人才的方向開展。

一、高校藝術素質教育的意義

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6的文件指出,要把藝術素質教育作為各級各類院校共同遵守。共同實施的基礎和要求,在這個基礎上,把美育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一個組成部分,并強調指出,“在學校教育中,藝術教育是美育的主要內容和途徑。”

一、藝術修養能陶冶大學生的道德情操

羅順英在《淺論大學生的藝術修養》提到加強當代大學生藝術修養的意義和作用是多方面的,概括起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個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應該具有高度的思想覺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藝術修養主要是靠美的形象打動人,把思想覺悟和高尚的情操寓于美育之中,以美引善,使大學生通過典型的藝術形象提高分辨真、善、美與假、惡、丑的能力,激勵大學生追求真善美,從而提高他們的道德、情操和審美情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孔子認為,僅僅知道怎樣做是不夠的,還要身體力行,努力去做,而“樂之”則是更高境界,不僅要這樣做,而要愉快地去做。藝術修養就是在審美活動中通過對大學生的感情的熏陶、疏導,使他們遵守道德規范,增強社會責任感。[1]

汪霓認為藝術有著強烈的感染力.通過藝術教育可以使人涵養德行和調節性情,塑造完美人格.興于詩、立于理、成于樂(論語.泰伯)這是這個意思。魯迅先生說,美和藝術的目的雖與道德不盡相符,然其力足以深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輔道德以為治蘇霍姆林斯基說得更為明確,他指出:賦予學生的認識和創造活動以及他在各種活動中的精神需求的發展和滿足以特定方向的審美教育,涉及正在成長的人的精神生活的一切領。審美教育同人的思想面貌的形成,同兒童和青少年審美和道德標準的形成,密不可分地聯系在一起可見,充分發揮藝術教育的感化功能,可以提高德育效果,這種效果往往是德育自身所不可及的。[2]

二、藝術修養能啟迪大學生的科學智慧

大量事實證明,許多有重大發現的科學家在探索真理的過程中都懷有某種審美情感,而這大都與他們青少年時代所受過的藝術熏陶有很大關系.培養大學生藝術修養也有利于調動大學生的學習興趣,便于他們認識和掌握事物的內在規律.例如:在數學中通過公式、運算方程式所具有的對稱、均衡等形式美的特點,來啟發學生認識和掌握運算規律。再如:通過閱讀文藝作品,美術寫生,寫觀察日記以及參觀、游覽等,可以培養大學生的觀察力、思考力和想象力,引導大學生辨別事物的異同,提高對新生事物的熱情和敏感,從而提高他們駕馭客觀事物變化的能力.另一方面,藝術修養特有的對心靈松弛作用與自由感還可以適當消除大學生在學習中過度的緊張與疲勞,從而為創造性想象力的充分擴展提供了條件。[3]

三、藝術修養能促進大學生的身心健康

健壯的身體是人才成長的基礎,沒有這個基礎,成才只能是一句空話.正因為如此,大多數有成就的人都十分重視身體鍛煉.通過體育鍛煉可以使人身體健康,工作、學習起來會具有良好的耐力、速度和技巧.而通過藝術活動,提高大學生鑒賞美的能力,無疑會促進他們對健美的知識,不斷提高審美素質.健與美體現著人的生理、心理的內在發展規律的要求,貫穿于一切體育訓練和美育活動之中,因此,一個全面發展的大學生,只有身心健康,精力充沛,才會在體格、行為乃至心靈各個方面都是健美的,從而使自己日趨成熟起來。[4]

二、高校藝術素質教育存在的問題

我國普通高等教育重視藝術教育由來已久,像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京大學這樣一些國內知名的高校,始終對藝術教育給以足夠的重視。蔡元培先生提倡的以美育代宗教一直是我國藝術教育工作者的信條。如今,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注重加強與校外的各種專業藝術團體,知名藝術家的聯絡,將他們請進校園來以他們精湛的藝術表演來感染在校的大學生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京大學,中山大學等知名高校每年都有各類藝術團體和藝術家免費來到大學生中間,送來一場場精彩的演出,這些藝術團體和藝術家也樂意和大學生們交流,特別是一些高雅藝術,在社會上找不到知音,沒有商業市場,更是愿意來到高校舞臺表演。像中國交響樂團,中國室內樂團這些高雅音樂團體就多次來到北大清華這樣一些知名的北京高校演出中山大學曾邀請廣州芭蕾舞團來校演出5天鵝湖、蘭花花等精彩劇目,還邀請了廣州樂團,廣州民族樂團演出中外名曲交響音樂會,名家名曲民族音樂會,深受學生的歡迎蘇州大學還與江蘇省昆劇團簽訂了合作協議,由蘇州昆劇團定期送戲進校此外,一些當紅的流行樂壇歌星,也經常被邀請到高校來演出,他們的演出分外受到年青的大學生的喜歡。80年代末,搖滾歌手崔健在北大禮堂演出人山人海的場面至今還為老北大人津津樂道。

倪亞靜認為在藝術教育課程設置方面,近年來一些高校結合自身的教育資源和優勢,開設了一些很有特色的藝術教育課,且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比如一些理工科院校就開設了計算機動畫設計,工業美術設計一類的課;還有一些農林業大學開設諸如插花藝術,茶藝欣賞,花卉欣賞等課程。中國地質大學還開設了《布玩具設計與制作》《服飾與美容》《魔笛》一類的藝術公共選修課,尤其是該校的剪紙藝術課,更是取得了驕人的成績,湖北電視臺曾對該校的剪紙藝術課和大學生剪紙作品展作了專題報道,在社會上引起廣泛影響,國家教委有關領導視察該校后,欣然提筆贊道藝術教育一枝花。[5]

蔡岳建認為近年來,雖然素質教育的呼聲很高,但由于高考指揮棒的作用,中小學所實施的仍是應試教育,大學生雖然能以較好的成績考入高校,但人文素質普遍較低,多數人達不到合格的大學新生應有的標準。許多高校都認識到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不足,紛紛開設人文素質教育課,并取得明顯的效果。但是,由于歷史和現實的種種原因,屬于人文素質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人文藝術素質教育成果并不顯著,出現的問題較為突出,集中表現在:忽視、輕視高校人文藝術教育的思想和現象還相當嚴重,各地、各區學校之間人文藝術素質教育發展失衡;高校藝術教育的師資、器材、經費和活動場地嚴重不足等,給高校素質教育帶來很多不良后果,也直接影響高校人才培養質量。[6]

(一)缺乏對藝術教育的深刻認識和高度重視

劉振東,楊曉輝在《新形勢下高校藝術教育的問題與對策》提到高等藝術素質教育存在的問題有:

隨著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藝術教育得到不斷加強,人們已開始注意到高校藝術教育是全民素質教育的一個方面,但是,仍有一些院校的管理者對藝術教育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認識,且對藝術教育的了解具有片面性:一是某些高校仍然不重視藝術教育在美育乃至素質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只是實施智力教育為主,片面追求考研率,這仍是傳統應試教育的觀念在作怪;二是看似重視卻另有目的:雖然開設藝術類課程,但并不對全體學生,只面對部分學生,為了學校的門面,抓部分學生參加藝術類比賽,為的是拿名次;三是雖然重視藝術教育,但對其定位不準確“即沒有把藝術教育作為培養學生素質的手段,而是以專業化的要求對待教學,使普通學校的藝術教育走向專業化培訓,起不到實施美育和素質教育的真正目的;四是從范圍上看,把藝術教育只作為學校的任務,學校又把藝術教育當作幾節藝術類課程的任務,把藝術教育理解得太具體,使其范圍漸趨縮小,達不到真正的藝術教育效果。”[7]

張筱麗、陳尚榮在《普通高校藝術教育的問題與對策》也提出藝術教育的課程設置隨意。由于我們國家在普通高校的藝術教育課程設置方面沒有統一的要求,各個高校根據自己的師資情況和教學力量開設相應的課程,這種情況是因為歷史的原因造成的,但是我們沒有理由在今天還繼續讓這種課程設置過于隨意化,沒有系統性現象存在下去。[8]

(二)缺乏明確的藝術教育目標

高校的藝術教育目標是國民素質教育而非專業教育,立足點不在于培養學生如何去作畫或演奏樂器,而是著重向大學生講授藝術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鑒賞方法,如藝術史、音樂美術鑒賞、電影評析等,讓學生掌握欣賞、辨別和批判藝術的方法,了解不同藝術形式與藝術門類的基本知識,使他們在成為有藝術修養的觀眾或聽眾的同時,感知、想像、情感、理解等心理能力也得到訓練和強化,從而健全心理結構,塑造完美人格,盡快提高創造性智慧。“當前,由于對高校藝術教育的目標不明,指導思想理解不準,全國又沒有制定統一的教學大綱,所以普遍存在著教學安排的隨意性”[9]這表現在:首先,沒有把學校藝術教育當作審美活動“或者沒有突出其藝術特性,把它等同于藝術知識或美學知識的傳授,即當成了智育的一部分;或者過于強調它的藝術特性,把它等同于藝術專業教育”[10]其次,沒有把學校藝術教育當作素質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或教育內容不具基礎性;或只重視提高不重視普及,面對的不是全體學生;或培養目標沒有兼顧學生德、智、體、美等全面素質的培養,只重視了其中某一方面素質的培養。

(三)缺乏藝術教育的個性指導

從近年來對大學生的調查分析可以看出,大學生的整體藝術人文素質令人擔憂,并且由于生源地的不同,相同年級的學生,藝術知識水平不一,層次不齊且這一現象普遍存在于學生各個年級,為授課內容的選擇以及教師的講授增加了難度。目前,高校藝術教育基本上采用大班講座的形式授課,不利于課堂氣氛的調動,多個層次的學生齊頭并進和滿堂灌的授課方式,忽視了學生的自主個性,學生被動接受,抹殺了他們對藝術教育的興趣,從而使這門課程流于形式。[11]

(四)缺乏高素質的藝術教育師資隊伍

當前,高等院校從事藝術教育的專兼職教師,數量普遍不足,素質偏低,部分來自藝術院校或藝術專業正規科班出身的教師,雖然對專業知識相當精通但知識面不夠寬,對所在院校學生的特點了解不夠研究不深,不能有針對性地結合院校專業性質和學生特點來講授藝術知識,授課只是對自己在藝術專業所學知識的拓摹,使藝術課缺乏靈活、幽默,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另外,藝術教育師資隊伍在教師年齡的梯次結構,職稱的合理搭配,專業的有機補充等方面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問題。

三、改善高校藝術素質教育的方法

張積家認為必須要重視藝術課堂教育,開設一門綜合性的藝術類課程作為必修課。普通高校的藝術教育要堅持全方位的美育觀。因此,必須明確基本的藝術教育途徑和基礎性工作。高校藝術教育的基礎性工作是健全和加強藝術教育課程的建設,要把藝術教育課程作為整個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納入教學計劃,并力求做到課時、進度、考試、考核等穩定化、正規化。因為只有通過嚴謹精當的課堂教學,才能使學生對藝術有較為系統、完整的了解,對藝術的各門各類、形式特點、風格流派以及社會作用等獲得較全面的認識,并從欣賞古今中外優秀的藝術作品中獲得積極的精神營養。[12]

(一)加強藝術教育的宏觀管理,推動學校教育健康、穩定發展

英國赫本?里德曾主張:“藝術應為教育的基礎”。“教育唯有運用藝術才能解脫人類心靈所受的壓制,才能達成民主社會的教育目標———自我實現,完成團體的職分,才能真正為人類的未來帶來幸福機運。”[13]這就是說:沒有藝術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目前,各校廣泛意識到藝術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都把藝術類課程列入教學計劃,加大對藝術教育的投入和管理,但大多數學校還是趨于形式,實施計劃制定不科學。學校規定開設一門選修課的人數不能少于30人,但對藝術類課程而言,這一規定不符合專業要求。我國藝術教育大體有兩個方面:一是專業型藝術教育(主要是專業藝術院校),這類教育的目的是培養藝術創作家和藝術理論家。前者將是在今后的社會中創作藝術作品的主體,創作出高雅的、經典的具有創造性的藝術作品;后者是在今后社會中從事藝術理論研究或是從事藝術批評的主體。二是普及型的藝術教育(主要是普通高等院校及中、小學),通過各種形式的藝術素質教育,提升大眾藝術素質與審美能力,為接受高雅藝術做文化前的準備。普及型與專業型的藝術教育是我國目前校園藝術教育的主要方式與途徑。另外還有校外的藝術教育,比如人們參與各種形式的藝術講座,聽音樂會、看歌舞劇、參觀畫展等等。

顧秉林認為,“應該根據不同性質和類型的高校,由一些在藝術教育方面做得比較好比較成熟的學校牽頭,對藝術教育的課程設置進行研討,然后組織編寫全國通用教材。”[14]當前,一些高校藝術教育的公選課設置很不科學,比如有的重復嚴重,有的應該上卻沒有人能上,或者愿意上像筆者所在的高校,影視欣賞一類的課,老師都搶著開設,因為這類課學生愿意選,看看電影很輕松你開影視藝術欣賞,他開中外影視精品賞析,外語系的老師又開設一門外國電影賞析等等,光是影視藝術這類課就有四、五門。但是,像一些藝術史藝術理論的課就沒有人愿意開設,原因是學生選得少,老師講得也累,但同樣學分的課,因為學生人數少,系數也小,講得口干舌燥還不如人家老師放放電影輕松地拿到更多的學分。[15]我們認為,對這類課程設置要進行合理化的安排,淘汰那些重復太多的課程。另外,對于那些理論課和欣賞類課不能一刀切,按同樣的系數標準來算老師的工作量,對理論課要照顧,從而鼓勵老師的開課熱情同時,還要規定學生不能把全部的藝術類選修課都用來選修欣賞一類的課,要有理論課的一定比例。“藝術教育課程的設置應從課程群的系統化、科學化、規范化的高度來認識,以藝術教育理論,藝術史,藝術欣賞,藝術技法四條線來構建一個體系化課程群,在這個課程群中,再合理地分配各類課程的比重,以藝術欣賞為主,但決不應該將藝術史和藝術基礎理論和藝術技法的教育偏廢。”[16]

(二)加強藝術教育教學質量

劉玉力認為我們必須把建立藝術教育評估體系與標準提到日程上來。藝術教育教學考核、評估是檢查學校藝術教學質量、改進教學的必要手段,是促進學校藝術教育發展的重要措施。考核評估學校藝術教育應從以下三方面來進行:

1?學校開設藝術選修課的種類、開設門數及課時;

2?課堂教學及課外藝術活動情況;

3?學生的綜合藝術能力(審美能力、藝術表現和創新能力)。

藝術教育不能一蹴而就,不能心浮氣躁,不能做樣子打快拳,它是一個長期的戰略性的任務。[17]

(三)開展教研、科研工作

立足現實,研究學校藝術教育中亟待解決的理論與實際問題,要大力開展多種形式藝術教育教學的改革與實踐,并加以總結;加強對國外藝術教育的研究。以科研、教研促教學、促質量。讓教師掌握本學科發展的前沿知識,汲取最新教育研究信息,提高教學科研水平,要積極引導廣大教師參與教育科研工作,學校要支持教師開展探索性的實驗研究,通過各種科研活動,強化教師的創新意識。要努力提高高校藝術教育教學工作的水平,為創辦中華民族藝術教育空前繁榮的新局面做積淀。

參考文獻:

[1]羅順英.淺談大學生藝術修養[J].湖南環境生物技術職業報,2002(8)

[2]汪霓.藝術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海冶金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8(1)

[3]Pattison,DevelopingcommunicationSkills[M].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9

[4]郭聲鍵著.藝術教育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5]倪亞靜論高校藝術素質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延安教育學院學報,2004(6)

[6]蔡岳建.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反思與對策[J].重慶大學學報,1999(2)

[7]劉振東,楊曉輝.新形勢下高校藝術教育的問題與對策[J],河北農業大學報,2006(6)

[8]張筱麗,陳尚榮.普通高校藝術教育的問題與對策[J].學海,2005(6)

[9]張道一.藝術學研究[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1995

[10]王國維.哲學美學論文輯側[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11]李靜.淺談普通高校藝術教育[J].中國高教研究,2001(10)

[12]張積家.論高等學校教學的規范化和個性化[J].煙臺師范學院學報,1999(2)

[13]席勒.美育書簡[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4

[14]顧秉林.促進人文、藝術、科學教育的融合追求真、善、美的統一[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2(4)

[15]范明.淺議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J].中國高等教育,1999(10)

[16]Hebailide.Educationthroughart[M].London: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4

[17]劉玉立.高校人文藝術素質教育現狀與研究對策[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