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藝術發展策略探析

時間:2022-03-12 11:06:26

導語:合唱藝術發展策略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合唱藝術發展策略探析

摘要:合唱藝術有利于提高國民文化素養,傳播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團隊凝聚力,引導人們身心健康發展,有利于和諧社會的構建。長期以來,我們對合唱藝術進行著艱難的探索,合唱也對各個時期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助推力,滿足了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此前我國合唱藝術發展進程中存在一些問題,面臨著一些挑戰,基于此,本文以合唱藝術發展現實意義為基礎,總結分析現階段我國合唱藝術發展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新時期合唱藝術發展的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新時期;合唱藝術;意義;問題;策略

合唱藝術起源于西方,從鴉片戰爭開始逐漸引入我國。[1]經“五四”運動的推動,合唱藝術在我國范圍內得到一定的推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合唱藝術呈現出一片繁榮景象。在為“兩個一百年”目標努力奮斗、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國合唱藝術欣欣向榮,多元化發展趨勢明顯,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面臨一些挑戰,值得我們思索。

一、新時期發展合唱藝術的意義

(一)合唱藝術豐富了人們的生活、激發了凝聚力。眾所周知,合唱是一種人們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它要求參與人員具有較好的音樂基礎、演唱能力與配合能力,能夠靈活掌握各類音樂節奏。一直以來,合唱藝術是一種藝術感較強的表現方式,對聲音協調度要求較高。[2]合唱藝術具有顯著的群眾性、社會性、廣泛性等獨有特征,能夠真正滿足人民群眾的藝術需求,陶冶情操,激發斗志,凈化心靈。(二)合唱藝術生動完美地詮釋了集體主義精神。從學生到工人,從兒童到老人,從職員到軍人,從喧囂的城市街頭到靜怡的田間,從邊緣的海島沙灘到金碧輝煌的音樂大廳,合唱藝術營造出了一種積極向上、健康愉悅、團結友愛、追求美好生活的濃厚社會氛圍。合唱藝術引導人們擯棄自身雜念,開闊心胸,對生活充滿希望,合唱中那些豐富的和聲、優美的旋律和變化無窮的聲部,讓人們想象到人性的真善美。(三)合唱藝術培養了愛國主義精神合唱藝術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強大動力,是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向心力的肥沃土壤,其充分彰顯了愛國主義精神、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和團結協作的凝聚力,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從而促使合唱藝術在和諧社會中得以有效延伸。

二、新時期合唱藝術的發展現狀

在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的基礎上,我國合唱藝術繁榮發展,在各個大型合唱比賽活動中,合唱藝術形式備受好評。在合唱活動中,人們所選擇的歌曲題材新穎,已經不再局限于以前的歌曲名目,而是敢于演繹新的創作作品。同時,合唱隊伍的表演形式得到很大的創新,不少作品融入舞蹈,服裝加以點綴,并配上設計的合唱動作,舞臺燈光動靜結合,使得觀眾眼前一亮。另外,合唱藝術在唱法上的多樣性凸顯,演唱者演唱水平、風格與記憶能力均得到明顯提升。然而,在合唱藝術繁榮發展的同時,依然存在很多亟需解決的問題。(一)作品陳舊。新時期,作品陳舊已經成為了影響我國合唱藝術的“瓶頸”,如果不解決這一問題,我國合唱藝術難以得到充分發展。[3]對十六屆青歌賽合唱比賽進行分析可知,雖然參賽隊伍呈現了很多新作品,但是改編手法單一、形式相似的情況十分普遍。例如大多數參賽團隊都在作品中添加du、da、ba等襯詞演唱流行音樂伴唱段落,雖然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作品的內涵和生動性,但是并未因曲而異或集合曲目自身特征加入相對應的伴唱方式,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原曲的意境,造成了全曲風格不統一的情況。這一情況充分表明了改編人員并未靈活、巧妙地運用音樂藝術技法來增強合唱效果。雖然現階段很多專家的相關批評正改變著這一情況,但是問題的實際存在卻是無法回避的事實。(二)缺少優秀的合唱指揮。現階段,除了專業合唱隊、藝術院校和音樂院校設立了專業的合唱指揮外,大多數高校、中小學合唱的指揮均是由學校音樂教師兼職擔任的,企事業單位的合唱隊伍指揮普遍是業余愛好者或藝術院校畢業的藝術人員,并不是專業指揮。這一情況較為普遍,這主要是因為社會大眾對合唱指揮存在錯誤認識。在社會大眾眼里,合唱指揮只是在合唱過程中打打拍子,統一節奏,技術含量較低。然而事實上,合唱對指揮的要求較高。如果不配備專業的合唱指揮,合唱隊伍的水平將難以提高。在十五屆、十六屆青歌賽合唱比賽中,大多數合唱隊伍因指揮水平較低而被淘汰。在比賽中脫穎而出的隊伍,往往同指揮具有密切的關系。換言之,專業、優秀的合唱指揮是合唱隊伍水平提高的重大保障,如果不重視培養優秀的合唱指揮,我國合唱藝術將難以得到充分發展。(三)強烈的參賽獲獎心態。現階段,各種合唱比賽頻繁舉行,合唱藝術綜合實力并未得到有效提升,大多數合唱團普遍水平較低。更關鍵的是,合唱藝術的大眾參與性顯著,具有其他音樂形式所不具備的普及音樂藝術、增強大眾音樂素養的優勢。[4]然而,現實中這一優勢并未得到充分表現,合唱仍然是少數人參與的活動。合唱藝術若一味地追求比賽獎項,便脫離了合唱藝術的真實形態和精神意義。目前不少參賽隊伍組團參與比賽,只是為了獲獎,比賽完成后合唱隊伍也沒有開展日常排練和演唱訓練。如此一來,通過參與合唱提高隊伍整體音樂水平和人文素養,激發全民音樂興趣和合唱積極性,進而提高大眾藝術修養的目的也就未能得到很好實現,參賽投入的各種人力、物力與財力也并未得到理想的回報。

三、新時期合唱藝術的發展策略

近年來,人們越來越喜歡合唱這種藝術形式,其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也愈加突顯。曾說:“追求真善美是文藝的永恒價值。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讓人動心,讓人們的靈魂經受洗禮,讓人們發現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靈的美。”[5]我們應借助文藝作品進行真善美的傳遞,并對積極向上的價值觀予以宣傳,讓人們的道德判斷能力與道德榮譽感進一步增強,對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展開追求。隨著合唱活動的廣泛開展,將合唱的社會功能充分發揮出來,對和諧社會的構建意義重大。針對現階段我國合唱事業存在的問題,筆者提出以下建議:(一)加強合唱作品創作力度。首先,應在中國合唱創作隊伍的建設上加大力度。[6]現階段,從事合唱創作工作往往無法取得較高的經濟報酬,且在音樂界中合唱創作者也未有較高的地位,由此也就使我國急缺專門從事合唱創作的作曲家,特別是年輕作曲家。正是由于專業作曲家的匱乏,使得合唱思維在合唱作品中并不多見,一般都是旋律與和聲、聲部相配合而已,而事實上,全方位的立體思維才是合唱作品真正所需的。為此,我們應集眾人智慧,尋求有效方法,將專業合唱作曲家特別是年輕作曲家吸引到合唱創作隊伍中來,不斷創新我國的合唱作品,促進合唱作品創作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其次,更新合唱的創作觀念。要做到這一點,一方面需要將表面的語言與技法問題解決好,另一方面還應在其他問題上作進一步加強,包括人性思維、民族思維、本體思維和立體思維等。我們應當看到,我們的合唱創作同國外還有很大一段差距,但同時我們所擁有的優勢也是其他各國所不具備的。我國各民族的歷史文化背景豐厚、風土人情各具特色,我們在進行合唱創作時可將其作為豐富的素材。所以,我們的合唱創作人員應將國外合唱創作方面的理念與經驗引入我國,對合唱創作觀念予以更新,在作品創作上充分利用豐富的民間音樂素材,不斷提高作品質量。另外,可將國外合唱作品引進來。現階段,單調、一般化是我國合唱作品的一個顯著特征,究其原因在于部分作曲家沒有接觸到大量的合唱作品,對國內外的合唱經典作品知之甚少,缺乏廣闊的專業視角,在把握世界合唱藝術發展動態上也存在不到位的情況,因此創作的作品未將時代性特征充分體現出來。將國外作品,尤其是西方傳統和現代優秀合唱作品引進來,可使我國合唱作品單一的現狀發生改變,讓合唱作品更加豐富多樣。所以,我們需要專業人才與機構來負責收集和研究外國合唱作品,并對其進行翻譯和出版發行,從而進一步增強中外合唱團間的演出和樂譜交流,促進我國合唱作品創作水平的不斷提高。(二)地方與高校結合,提高業余合唱指揮水平。有機結合高校與地方,能夠將高校專業合唱指揮教師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讓地方業余合唱指揮能夠了解他們的排練心得和有效訓練方法,切實提高地方合唱指揮水平。而要達到這一效果,可長年采取舉辦學習班、訓練班的方式,也可借助本地區合唱比賽進行深入溝通交流。以筆者所在地區為例,首屆合唱節于2016年1月成功開幕,各個高校的合唱指揮老師和各縣區合唱指揮在合唱節期間相互學習交流,將本市的合唱事業推向一個新高潮;同時,在一些擁有雄厚師資力量的高校設立了“合唱指揮學習班”與“合唱指揮大師班”,并保證充足的時間,每年召開一屆,每屆時間為半月或一月,通過組織該活動,大幅提高了各地市業余合唱指揮的水平。合唱指揮通過參加合唱比賽提高了自身水平,而參加“合唱指揮學習班”又讓這一水平得到了進一步增強,進而顯著提高了當地的合唱指揮水平。與此同時,更要展開積極的交流溝通。高校合唱指揮可定期指導業余合唱團,對新曲目進行排練;各業余團體也要經常進行互動交流,對不同指揮的長處予以學習借鑒。[7](三)加大對合唱事業發展的扶持力度。首先,給予經費支持。我國大多數合唱團均為群眾自發組織的,缺少經費保障。所以針對那些組織完備、擁有穩定團員、固定訓練時間和高水平的合唱團,政府應每年向其劃撥一部分經費,支持其各項活動開展,讓其潛心于合唱演練而不用為經費問題犯愁。同時,獎勵成績突出的合唱團,以其為樣板,普及、提高本地區的合唱水平。其次,給予政策支持,爭取在國內組建幾支高水平的專業合唱隊伍,負責提高和普及合唱。而近年來,不斷增多的國際交流,讓一部分人認清了差距,也認識到將職業合唱團解散非常可惜,于是開始呼吁建立一支能引領中國合唱的專業合唱團,將中國合唱藝術帶向一個更高的層次。最后,國家相關部門應對合唱藝術展開大力宣傳,讓廣大群眾對合唱藝術有更深層次的了解,從而進一步加快發展我國的合唱藝術發展。

參考文獻:

[1]魏倫基.關于我國新時期合唱藝術發展多元化的探討[J].大眾文藝,2016(15):102—105.

[2]吳小麗.探究中國新時期合唱藝術發展的多元化———評《合唱藝術》[J].新聞愛好者,2017(5):58—59.

[3]郭煜.中國近代音樂思潮影響下的合唱藝術發展(二)———20世紀20~40年代音樂思潮影響下的合唱藝術發展[J].金山,2016(12):1140—1143.

[4]吳勃.以群眾合唱藝術指導社區文化發展策略探討[J].文藝生活•中旬刊,2017(1):58—59.

[5]王晶晶.淺談廣場群眾合唱藝術的現狀與發展模式[D].河北師范大學,2016.

[6]唐婷,王育霖.我國當前合唱藝術發展及合唱指揮人才培養的問題[J].北方音樂,2015(10):52—53.

[7]陳晶晶.群眾合唱藝術所存在的問題分析和對策研究[J].群文天地,2016(9):178—178.

作者:郭睿 單位:成都體育學院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