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思想的特點與意義
時間:2022-10-26 03:49:11
導語:廉政思想的特點與意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十八大以來,在全國以建設廉潔正直為目標廣泛推進反腐倡廉工作,形成了新時代廉政思想。本文從新時代廉政思想的內容入手,分析其特點,得出新時代廉政思想對新形勢下反腐倡廉工作的推進,對建立社會主義廉潔政治,對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有著重大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廉政思想;新時代;反腐機制
在從政過程中,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后,對反腐倡廉問題始終高度關注,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想論斷,而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中關于廉政的思想以及黨長期以來對反腐倡廉問題的探索成為廉政思想的重要理論來源,而他從大隊書記到黨的總書記的成長之路是其廉政思想的實踐基礎。
1新時代廉政思想的特點
1)狠抓制度治黨。腐敗現象的存在不是中國特有的現象,它有著自身產生的原因,如生產力落后、私有制及私有觀念的存在、專制制度及專制思維,所以腐敗是一種已經長期存在的現象,而且會存在與社會發展的很長時期。那么針對我國的腐敗現象,我們要既要看到巨大的存量,也要遏制其未來增量的產生。那么解決這一問題,光靠治標的一時嚴厲打擊只能解決腐敗存量問題,針對腐敗現象的增量必須要制定相關的機制,實現長期把控,將形勢權力的權限嚴格規范,通過制定紀律來管理全黨,用國法管住整個“政治場”,實現“制度治黨”。2)運用法律手段和法治思維。中國共產黨成立至今對于腐敗現象的治理在不同的階段,思維方式和運用手段是不同的,思想反腐、運動反腐、權力反腐、權利反腐、制度反腐等,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腐敗方式也變幻莫測,過去的反腐手段也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的形態。因此,必須合理治理,加大法治反腐力度,緩減腐敗現象的不斷蔓延。也強調,要善于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對腐敗,加強反腐敗國家立法,加強反腐倡廉黨內法規制度建設,讓法律制度剛性運行。從世界范圍來看,凡是政治清明的國家和地區,相應的其法治化水平也較高。由此可見,法治與反腐是相輔相成的。我國在反腐敗實踐過程中,特別是十八大以來,更加注重法律手段的運用,努力使法治成為反腐的根本手段。但是在社會上還存在著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甚至違法不糾現象,所以現階段建立完備長效的法治反腐機制任重道遠。3)強調家風建設。十八大以來,一直強調家風建設的重要性,重視家庭、強調家風。家風是黨風廉政建設的“晴雨表”。2015年10月18日,《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的印發,以黨內紀律規矩的方式,在準則中首次將廉潔齊家列為黨員領導干部廉潔自律規范的重要內容之一,將樹立良好家風列為黨員領導干部的必修課,使得家風建設上升到關乎黨內制度規矩的國事。好家風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家庭層面的重要載體。指出,“家風是一個家庭的精神內核,也是一個社會的價值縮影。良好家風和家庭美德正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現實生活中的直觀體現。”而領導干部的家風對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家風走向,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帶動作用。
2新時代廉政思想的內容
縱觀從政之路,發表了一系列關于反腐倡廉的重要論述,特別是十八大以來,在全國以建設廉潔正直為目標廣泛推進反腐倡廉工作,形成了新時代廉政思想,為我國廉政建設指明了方向。1)全面從嚴治黨,堅決反對腐敗。“物必先腐,而后蟲生之。”中國共產黨90多年的歷史充分地證明,黨要出問題,必定出在黨的內部,而一切外在困難和挑戰,都不可能擊垮中國共產黨。在黨的內部最主要的問題就是腐敗,通過對國內外政黨的發展史研究分析,并從其慘痛的經歷中汲取教訓與警示,因此我黨必須加強對黨內腐敗現象的懲治力度,避免該現象的進一步蔓延,影響我黨后期的可持續發展。自上任以來,把反腐倡廉建設上升到關系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戰略高度。并多次在重要會議中提出反腐斗爭的重要性以及當前我黨所面臨的嚴峻形勢,并始終強調“反對腐敗,建設廉潔政治,保持黨的肌體健康,始終是我們黨一貫堅持的鮮明的政治立場。”2)“狠抓干部廉潔”。黨的“十八大”以來,即把思想建設放在關鍵地位,從理想信念著手,指出理想信念堅定與否,是檢驗干部好壞的第一位的標準。內部黨員步入腐敗歧途的關鍵就是思想觀念的變質。因此,每個黨員干部都必須具備堅定不移的反腐觀念,從而才能循序漸進的開展思想建設工程,并充分發揮理想信念與價值觀的引領作用,保持高尚的道德品格和廉潔自律的行為操守,避免其滋生牟取私利、違背道德等腐朽觀念,從而改善我黨內部的黨政、黨風,促進國家的持續發展。3)在打擊腐敗現象的過程中,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一方面那些身處高位,位高權重的領導干部,他們貪污腐敗、以權謀私的違法亂紀的行為,在社會上會造成更加惡劣廣泛的影響;另一方面與人民群眾緊密聯系的基層黨員干部,雖然級別低、權力小,但是如果濫用手中權力,會直接損害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嚴重損害黨在群眾中的形象。因此強調,必須“老虎”、“蒼蠅”一起打,在全面推進反腐倡廉的工作進程中,查辦大案要案與解決人民身邊的腐敗問題兩手抓,徹底清除腐敗的毒瘤。4)在權力的運行過程中,建立長效的制約和監督機制。中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的權力屬于人民,是人民授予我們行使公共權力,所以作為執政黨,要真正做到執政為民,權為民所用,但是在運用權力的過程中,我們也應該注意到權力是一把雙刃劍,運用得好可以為人民造福,運用不好可能會給人民帶來嚴重的后果,所以高度重視對權力的約束作用,他曾經指出,“要建立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讓人民監督權力赴權力在陽光下運行確保國家機關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腐敗現象之所以越演越烈,一方面是由于在一些重要領域還未建立起相應的制度,另一方面是由于現存的制度操作性不高、執行力度不夠,無法起到應有的作用。因此,要加大對制度控權的重視程度。通過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并嚴格制定相關的懲戒、防范以及保障機制,將權力行駛的范圍、權限等嚴格把控,將腐敗現象扼殺在源頭。當前,我黨的制度建設仍在不斷完善中,只有在行駛權力的每個環節制定相應約束制度,才能有效遏制內部腐敗現象的滋生,才能確保權力的純潔性。5)在反腐倡廉的教育中,加強廉政文化建設。中華民族有著優秀的傳統文化,歷朝歷代在反腐倡廉的過程中都形成了有效的反腐制度和成功經驗,這些都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了解反腐文化,并對黨員領導進行正確的思想道德教育,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也體現了廉政思想中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有機結合。要樹立黨員領導干部堅定的理想信念,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三個自信,因為精神上缺鈣就會得軟骨病,出現道德上墮落、生活上腐化。要把反腐倡廉教育工作作為基礎性工作,通過廉政教育,不斷加強廉政文化建設,使廉潔價值理念深入人心,使廉政文化成為反腐斗爭的重要資源。黨的領導干部的作風的轉變必將帶動全黨的作風轉變,產生巨大的示范效應,帶動民風和政風的轉變,確保反腐敗工作取得長效的成果。
3新時代廉政思想的意義
新時代廉政思想,既繼承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又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中國工廠當對反腐倡廉思想的探索,在新時代對于進一步推進反腐倡廉工作,推進四個全面的布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有著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而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中關于廉政的思想以及黨長期以來對反腐倡廉問題的探索成為廉政思想的重要理論來源,而他從大隊書記到黨的總書記的成長之路是其廉政思想的實踐基礎。1)進一步豐富了中國特色廉政思想體系。中國傳統的廉政文化是廉政思想的重要來源。其不僅源于馬克思主義廉政理論,而且深深根植于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中。廉政思想繼承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廉政理論,在總結艱苦奮斗的廉政思想、鄧小平民主法制的廉政思想、以德治國的廉政思想、以人為本的廉政思想等基礎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和新舉措,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反腐倡廉理論體系的新發展。2)有助于鞏固中國共產黨的執政黨地位。當前,我黨的執政黨地位主要是帶領廣大人民群眾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并在實現改革開放的偉大進程中提升自身信譽,得到越來越多的人民的信任。再加上我黨一直秉承者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信念,堅定不移的沿著改革開放的路線前行,全面建成特色社會主義國家。但是,仍有極少數黨員為了牟取私利,而進行的一系列嚴重損害人民群眾利益,破壞黨在人民心中的形象等的腐敗現象,已經威脅黨的執政地位。中國共產黨成立至今高度重視這一問題,而十八大以來,把人民群眾是否滿意當作檢驗反腐敗工作效果的唯一標準,制定了一系列反腐方針政策,嚴厲打擊腐敗現象,這符合馬克思主義的廉政規律,符合黨情國情,符合人民群眾的期待,既肅清了黨內的害蟲,又維護了人民利益,有利于提高黨在人民心中的威信,鞏固黨的執政地位。3)有助于轉變黨的作風,提升黨的領導力。中國共產黨的優良作風是我們取得勝利的法寶,十八大以來,要求各級領導干部必須嚴以律己,率先垂范,帶頭踐行“八項規定”。“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黨的領導干部的作風的轉變必將帶動全黨的作風轉變,產生巨大的示范效應,帶動民風和政風的轉變,確保反腐敗工作取得長效的成果。黨的作風的轉變,通過廉政帶動勤政,必將影響黨的工作效率,提高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能力和水平。4)有助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執政以來提出了一個重要的執政理念—“中國夢”。“中國夢”最基本內涵就是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但是要實現中國夢,就必須有一個公平正義、清正廉潔的社會環境。實踐證明,腐敗問題是影響國家繁榮發展的關鍵因素,如果沒有采取有效措施遏制腐敗現象,從而使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目標成為空頭口號。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領導核心為中國共產黨,因此要加強從嚴治黨,促進國家全面發展。同時要提高警惕,加強對腐敗的懲治力度,才能促進黨的全面建設,從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作者:劉玉娟 單位:中共無錫市委黨校
- 上一篇:小學全科教師教學實踐能力培養
- 下一篇:旅游“一帶一路”倡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