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理論體系創新的“生長點”
時間:2022-02-02 05:27:00
導語:抓住理論體系創新的“生長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時代在發展,理論要創新。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要求大力推進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理論創新體系的建設。科學社會主義作為馬克思主義的核心,在馬克思主義不斷與時俱進的年代,更應大力推進理論體系的創新。這是我們在編寫科學社會主義教材的過程中必須堅持的方向。
理論體系的創新,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恩格斯說過:“為了使社會主義變為科學,就必須首先把它置于現實的基礎之上。”毫無疑問,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創新也必須面對現實,認真地研究客觀實際究竟為科學社會主義提供了哪些理論創新的“生長點”。
“生長點”之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造性實踐積累的成功經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同當代中國實踐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這個結合,既拋棄了前人囿于歷史條件仍然帶有空想因素的個別論斷,破除了對馬克思主義的教條式理解和附加在馬克思主義名下的錯誤觀點,又比較系統地回答了時代、實踐和科學的發展提出的新問題,繼承和發展了科學社會主義。比如,過去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對于未來的共產主義社會及其第一階段社會主義社會只有一般的闡述,而我們在建設社會主義問題上積累了那么多的經驗,理應成為科學社會主義研究的重點和理論創新的基礎。鄧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方談話中曾經說過:“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立的章程并不少,而且是全方位的。經濟、政治、科技、教育、文化、軍事、外交等各個方面都有明確的方針和政策,而且有準確的表述語言。”這就告訴我們,科學社會主義作為一門綜合性很強的理論科學,現在已經具備了過去所沒有的深入研究并能夠推進理論創新的實踐基礎。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在改革開放進程中不斷充實、完善和發展,已經在理論創新的道路上取得了不小的進展。我們在編寫科學社會主義教材的時候,必須認真地、系統地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實踐中積累的成功經驗,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科學社會主義的傳統理論體系之間的關系,看一看它糾正了哪些過時的甚至是錯誤的觀點,增添了哪些經過實踐證明是正確的新觀點;看一看其中哪些是屬于中國特殊的東西,哪些是可以上升到科學社會主義一般原理的東西。這是我們能夠實現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創新的最重要的基礎。
“生長點”之二,是世界社會主義的經驗教訓,特別是蘇東劇變的經驗教訓。我們過去學習和研究科學社會主義,更多的是學習和研究科學社會主義創始人的著作和思想,這無疑是正確的。但是,十月革命以來先后誕生的社會主義國家,基本上都是原來經濟政治文化比較落后的國家,現實的社會主義與傳統理論上所講的社會主義相比有很大的不同。過去我們對此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制定的政策往往超越社會發展階段,產生的影響是消極的。改變這一狀況,不僅需要我們從實際出發進行長期的艱辛探索,而且要準備經歷許多難以預料和想象的困難與風險。因此,我們要不斷從實際出發大膽進行探索,不斷增強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的能力,不斷總結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上世紀50年代,同志在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時候,就提出過要“以蘇為鑒”。鄧小平同志也十分重視包括中國在內的各社會主義國家的經驗教訓。他說過:“過去的成功是我們的財富,過去的錯誤也是我們的財富。我們根本否定‘’,但應該說‘’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訓。”按照人的思維認知特點,反面教訓往往比正面經驗更容易引導人們跨入真理的大門。我們在編寫科學社會主義教材的時候,務必認真地、系統地總結和研究世界社會主義在一個半世紀里,特別是近半個多世紀以來所積累的正反兩方面的豐富經驗和深刻教訓。
“生長點”之三,是當代資本主義發展提供的新情況和新問題。我們都知道,科學社會主義從誕生之日起,就承擔了研究和批判資本主義并從中找到解決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任務。只要資本主義還存在,還在發展,科學社會主義就要不斷地研究它,并在研究中不斷豐富和完善自己的理論體系。同志在2000年提出的“四個如何認識”,其中就包括如何認識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進程。他指出:“我們應該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注重從理論和實踐、歷史和現實的廣泛結合上,引導廣大干部群眾正確認識當代資本主義的歷史進程。要使大家認識為什么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一方面,絕不能因為資本主義社會在具體演進中產生的一些繁榮現象而否認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科學論斷。另一方面,要加強對當代資本主義自我調節和發展的研究,作出有說服力的理論分析,進一步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因此,當代資本主義發展提供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在一些資本主義國家實行凱恩斯主義、新自由主義、“第三條道路”中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都是我們應該認真加以研究的課題。只有堅持以寬廣的世界眼光來研究科學社會主義,才能使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具有時代性和現實針對性,才能推進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