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生態危機闡釋論文
時間:2022-03-17 03:03:00
導語:馬克思生態危機闡釋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生態學馬克思主義者佩珀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方法和對資本主義的分析,闡述了資本主義的生態矛盾,分析了生態危機產生的根源及解決的途徑,提出了自己的綠色戰略思想,即走向以人類中心主義為特征的生態社會主義的偉大構想。佩珀的生態學馬克思主義學說雖然揭示了資本主義的生態矛盾,但他仍無法擺脫西方馬克思主義的局限,陷入了空想。筆者認為要走出困境還需結合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及其他流派有益的思想。關鍵詞:生態學馬克思主義;戴維•佩珀;生態危機;現代闡釋Abstract:Pepper,anecologicalMarxist,withtheapproachofMarxisthistoricalmaterialismandtheanalysisofcapitalism,expatiatedontheecologicalcontradictionsofcapitalism,analyzedtherootandthesolutionofecologicalcrisisandfinallyputforwardhisgreenstratagem,namely,strivingforecosocialismcharacterizedbyanthropocentrism.Pepper′secologicalMarxismunveiledtheecologicalcontradictionsofcapitalism,buthefailedtobreakthroughthelimitationsofwesternMarxismandeventuallyfellintofantasy.ThepaperarguesthattheMarxistfundamentaltheoriesandthoughtsofotherschoolsshouldbeemployedtosolvethedilemma.Keywords:ecologicalMarxism;DavidPepper;ecologicalcrisis;moderninterpretation英國牛津布魯克斯大學戴維•佩珀教授是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的重要代表人物,著有《生態社會主義:從深生態學到社會正義》(Ecosocialism:fromdeepecologytosocialjustice)。在該著作中,佩珀在很大程度上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方法分析生態危機問題。筆者試就這本著作的核心內容進行一番解讀。一、馬克思主義與生態問題的關聯針對當前對馬克思主義的諸多理解,其中還不乏錯誤理解,佩珀首先對什么是馬克思主義作了自己的界定,他認為:“馬克思主義是一種受到馬克思激發但由許多其他學者發展起來的西方知識傳統。它試圖分析社會如何‘運作’以及如何改變。它尤其感興趣的是從封建主義向資本主義的轉變,資本主義如何運轉和如何將可能停止運轉,并讓位于社會主義及最終實現‘真正的共產主義’。”[1]89從佩珀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我們可以看出:第一,馬克思主義是一種發展的學說;第二,馬克思主義關注社會的運作方式及社會的交替演變;第三,馬克思主義在分析社會交替演變時,將著眼點放在封建主義向資本主義的轉變,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第四,馬克思主義所追求的目標是一種真正的共產主義。佩珀的這些理解為他后面將馬克思主義與生態問題聯系起來奠定了基礎。對馬克思主義作出自己的理解后,佩珀就開始探討馬克思主義與生態問題的關聯。首先佩珀承認,馬克思關注的焦點并不是生態問題,而是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問題,但馬克思的這一關注也是對當時時代最緊迫問題的一個反應,馬克思的著作不能與時代背景相分離。盡管如此,佩珀還是肯定馬克思主義是有生態思想,而且他的立場是很明確的,即馬克思主義對生態運動是有貢獻的、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并指出馬克思曾提醒我們:“19世紀的環境問題……主要由日益與城市化和資本主義工業化(包括農業工業化)相關的經濟剝削而產生。”[1]94佩珀還指出,馬克思主義對生態問題的貢獻并不在于其理論本身,而在于其分析問題的批判精神和批判方法。這里的方法主要涉及兩個方面,一個是注重物質組織變革在社會變革中的重要地位的歷史唯物主義分析方法,另一個是對資本主義的系統分析方法。通過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及對資本主義的分析,人們對當今的生態危機將會有全新的認識,并對生態革命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佩珀將馬克思主義與生態問題聯系起來,指出馬克思主義對生態問題是有貢獻的,這比較貼近事實,如在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特別是《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資本論》、《自然辯證法》等,確實談及資本主義的環境問題或者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但佩珀只是將這種貢獻限定在馬克思主義的批判精神和批判方法,而忽視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這就顯得有點狹隘,這也成為其生態學馬克思主義學說的主要局限之一。二、歷史唯物主義的分析馬克思主義是在批判繼承黑格爾唯心主義學說基礎上發展而來的,馬克思拋棄了黑格爾唯心主義思想,在解釋社會如何演變上采用的是唯物主義的思維,馬克思歷史概念的起點是物質生活。佩珀認為,正是唯物史觀的這一特點,分析事物的本質首先應從分析物質生活開始,通過對物質生活的透析,我們可看出物質生活中的產品生產內含著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例如我們生產塑料碗時,要與原油接觸,同時必須把自己組織起來而不是單個人進行生產,因此,產品生產的方式就強烈地影響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即有什么樣的生產方式就有什么樣的生產關系,而這種關系又與特定的意識形態相聯系,即有什么樣的生產關系就有什么樣的社會意識形態。“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蘊含著人與自然和人們之間的‘資本主義’關系——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它與特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特定的‘社會意識形態’相一致。一種封建的或社會主義的生產方式也會意味著人與自然或人與人之間的不同關系。”[1]101所以,生產方式決定生產關系,而生產關系又決定社會意識形態,按照馬克思的表述就是物質生活中的生產方式決定社會、政治、精神生活的特征,生產關系的總和構成社會的經濟結構,法律和政治上層建筑以其為基礎,簡言之,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既然如此,要改變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僅僅靠改變人們的思想,包括各種見解、社會意識形態,這是遠遠不夠的,最重要的是要改變這些思想賴以生長的生產方式。這也就暗示了在資本主義社會存在的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關系或生態危機是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引起的,要改變這種關系就必須進行社會變革,徹底改變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佩珀也指出,資本主義的生態危機以及維護資產階級利益的社會意識形態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發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所以,想要超越一定的社會生產方式的社會意識形態是不可能的。對此,佩珀也提醒綠色分子:“任何一個建立在它們偏好的生態中心主義的精神價值、合作、主觀性和情感基礎上的社會,能否在一個資本主義經濟中生存是令人懷疑的。”[1]103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來分析歷史的進程,就可以得出結論:人類歷史是不同生產方式相轉換的歷史。佩珀介紹了幾位學者的這一觀點:格倫德曼提出了生產方式四階段說以及對應的社會組織形式四階段說;帕森斯指出了與一定生產方式相一致的西方自然概念的改變;史密斯提出了類似的人類歷史演進;約翰斯頓著重談了封建主義向資本主義演進中生產方式的變化,以及由此引起的人與自然和人們心理上的變化。佩珀通過介紹這些學者的思想,無非想表達資本主義的生態危機與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是緊密聯系在一起,在探尋資本主義生態危機根源的時候不能逃避資本主義本身。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為我們認識生態危機提供了一個新穎的視角,這也是佩珀等生態學馬克思主義學者展開對資本主義批判的一個前提,在此基礎上才有佩珀對資本主義社會生態矛盾的認識。三、資本主義的生態矛盾佩珀一針見血地指出資本主義的本質就在于資本家對利潤或剩余價值無止境地追求,并且將追求到的財富積累起來重新投資以獲取更多的資本。簡言之,資本主義的本質在于“資本”二字。什么是資本呢?資本就是能夠帶來剩余價值的價值,不能產生剩余價值的價值就不能稱之為資本,資本家是不會去追求的;只有當價值增值了,資本才產生。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與資本主義的這一本質是分不開的,也就是說,資本家的生產是圍繞利潤或剩余價值而展開的,只要有利潤或剩余價值可賺,資本家就會采取一切手段、不惜一切代價進行生產,這包括利用虛假廣告刺激消費者本不需要的一些“需求”,以便來擴大生產促進銷量賺取利潤,生產的擴大更是需要強化對自然資源的掠奪,從而耗竭資源、破壞環境。這就是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生產以利潤為中心。正是這樣的生產方式才導致了資本主義社會當前的生態矛盾,這也是資本主義的生態危機得以產生的根本原因。佩珀認為,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支配下,資本主義社會存在著兩種傾向——成本外在化和生態帝國主義。要使利潤最大化,就要使成本最小化,像資源保護、再循環和污染控制這些耗費成本的事情,資本家是不會去做的,而是把這些成本轉嫁給社會,讓社會作為一個整體來支付它們,或者說將由于開采資源而對環境造成的破壞轉嫁給未來的子孫后代,讓后代為今天的破壞付出代價,這就是所謂的成本外在化。資本家還宣稱自己的行為是符合國家利益,從而為自己的行為尋求合法性,并且他們還做著“綠色資本主義”的夢。但佩珀則堅決地認為:“資本主義的生態矛盾使可持續的或‘綠色的’資本主義成為一個不可能的夢想,因而是一個騙局。”[1]139關于生態帝國主義,佩珀認為,資本主義制度由于其本身無法克服生態矛盾,因此在生態危機面前,資本主義就通過在第三世界國家建造高污染、高耗費的勞動密集型企業或者直接將污染物傾倒到這些國家,從而來轉嫁和緩解生態矛盾。佩珀借用皮特•格倫納韋的“廚師、賊、妻子和她的情人”作比喻,揭露了在外表看起來某些是“綠色”的東西,其實在背后卻是通過第三世界國家毀壞樹木與土壤的有毒廢物傾倒而實現的,這正如在外表看起來富麗堂皇的飯店,背后卻是日益骯臟和令人惡心的后房和廚房。除了環境破壞、資源損耗問題,佩珀還運用馬克思主義來分析資本主義的人口問題。傳統理論認為,人口問題是一個非歷史的普遍性的問題,由于自然界本身資源的稀缺,導致一部分人沒法擁有資源,這部分人就成為過剩人口,這是一種普遍的人口規律。但佩珀并不同意這種觀點,他認為,人口數量難題必須用歷史的觀點來看待,把過剩人口與特定的歷史生產方式結合在一起,它并非普遍的非歷史的現象。例如在西方殖民化之前,第三世界就不存在人口問題,那時人口還是處于生態平衡狀態的,并且人與自然的協調一致是當時人們的生活方式。可見,對人口問題采取歷史的方法來分析是正確的,那么,究竟什么才是過剩人口呢?正如歷史唯物主義所分析的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追求利潤是資本家生產的唯一目的,而為了獲得利潤,工人所得到的工資只是勞動力的價值,而不是勞動的價值,這必然使得工人無力購買到自己想要的某些產品,再加上資本家又通過虛假廣告來刺激人們的需要,一些工人更加無法滿足自己的需求,這些無法購買到自己所需要的產品的人口就是過剩人口。顯然,過剩人口的產生是與資本主義的制度相聯系的,正如佩珀所說:“‘剩余’人口之所以不能夠購買食品,僅僅是由于一種經濟制度無力(或不愿)創造足夠工作以增加收入或對那些工作的人支付充足工資的結果。”[1]142佩珀對資本主義生態危機原因的診斷是正確的,真正抓住了生態危機的本質,這與某些綠色分子所主張的環境破壞是與錯誤的態度即在觀念上不夠重視生態問題相聯系,認為只要實施一種生態中心主義的方法就可以擺脫生態危機的觀點區別開來,佩珀的觀點是對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最大實踐。對資本主義社會在環境問題上兩種傾向的揭露及人口問題實質的分析,揭露了資本主義國家在環境問題上的偽善,從而為其尋求生態社會主義的理想奠定了基礎。四、走向生態社會主義既然生態危機產生的根源是以利潤為目的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那么,要消除生態危機就必須變革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佩珀看來,變革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就是變資本主義為社會主義,但他所說的社會主義并不是歷史上出現的社會主義,而是生態社會主義。首先,佩珀探討了綠色變革戰略。在佩珀看來,最好的綠色戰略就是推翻資本主義,建立社會主義或共產主義的戰略,這一戰略首先要推翻的就是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代之以生態社會主義的生產方式。由于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是以利潤為唯一目的,生產只是為了銷售,因此在資本主義社會下,資本家的貪婪行為必定造成生態環境的破壞,從而引起生態危機。鑒于此,生態社會主義的生產方式要拋棄以利潤為目的的生產方式;實行按需要而進行生產的生產方式,這種需要并不是資本家通過廣告和營銷等手段而制造的“虛假意識”,而是真正反映人們生存與發展要求的需要,因此它是一種可持續的需要。在這種生產方式下,根據需要而進行資源的開發與分配,過度生產和過度消費已不復存在,生產不是建立在工資奴隸制基礎上,而是建立在自愿勞動基礎上,按照計劃以有益生態的方式進行,從而實現資源利用的計劃化和資源枯竭的最小化。佩珀認為,這種生產方式克服了資本主義的異化,因為在其中進行生產勞動的工人獲得了共同體本質,社會是認知共同體社會而不是利益共同體社會,這樣的社會有一種生態仁愛性,制度的設計體現了社會公正,同時也力圖避免生態矛盾。其次,佩珀探討了變革的力量。佩珀認為,工人階級在變革中仍起關鍵作用,階級沖突是一股強大的變革力量,工人運動一定是社會變革中的一個關鍵力量,但同時要將環境運動、新社會運動和工人運動緊密結合起來,這樣才能實現沒有剝削和壓迫的社會主義目標。當然生態社會主義的實現并不是在短時間內就能實現的,只有“直到大多數人確實希望它被創造出來并堅持它的時候,一個生態健康的社會主義社會才會到來”[1]357。在這里,佩珀其實也強調了大眾革命意識的重要性。最后,佩珀認為生態社會主義是一種人類中心主義。通過階級斗爭推翻資本主義的統治,實現生產方式的變革,從而建立起生態社會主義,那么,生態社會主義最重要的特征是什么呢?綠色分子堅持生態中心論,認為生態難題應歸因為人類對環境的控制,認為只要人類放棄對環境的控制,把環境置于中心位置就可以解決環境難題。佩珀很明確地反對這種觀點,他認為,生態社會主義的主要特征是人類中心主義。在馬克思主義那里,確實存在著控制自然的思想,但是,對自然的控制,并不意味著人與自然、社會與自然之間是一種主仆關系,其實二者是一種辯證的關系。馬克思認為,自然和社會沒有分離,它們彼此是對方的一部分,是矛盾的對立面,是有機的統一。同時,二者相互滲透,相互作用。一方面,人類改變自然,另一方面,自然也改變人類自己。如人類通過學習如何種植自然產品,就把自己變為定居的人,學習制造東西,就變為工業社會的人,隨著對自然資源的開采,我們的實踐能力(比如運輸和電子計算機)提高了,這些是物質方面的,同時也有非物質方面的,這就是人的智力在改造自然的過程中的提升。正因為人與自然、社會與自然之間的這種辯證關系,因此在自然面前,不應放棄人的中心位置,人對自然的控制未必會引起生態問題,相反,“‘支配’意味著人類對他們與自然關系的集體有意識的控制。這其中隱含著一種管理關系而不是破壞關系”[1]339。在佩珀看來,生態社會主義的人類中心論也不同于資本主義的技術中心論。技術中心論名義上是把人而實際上是把技術置于中心的位置,佩珀所說的人類中心論是與人本主義同義。他反對將自然神秘化或者夸大自然的道德性,認為人類本身并不是造成污染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潛藏在社會的經濟制度中,我們所觀察到的生態問題是社會產生的,因此,生態社會主義“的確是人類中心論的,因為它對‘自然’狀態的關心不僅被視為主要是在社會中形成的,還是由傳統的社會主義的人文主義關切引起的。因此,除了人類的需要外,它不認為有‘自然的需要’,而且,正像它認為從本質上說共產主義社會不可能是在生態上不健康的社會一樣,它宣稱,一個適當的生態社會在本質上不能支持社會不公正。當發生利益沖突時,它也總是使人類的需要優于非人的需要”[1]340。五、結語《生態社會主義:從深生態學到社會正義》是佩珀作為生態學馬克思主義者最重要的代表性著作。在這之前,佩珀并不是以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的身份來研究生態問題,而是一位生態中心主義者(ecocentism),隨著綠色運動的不斷分化演變,他才成為一個生態學馬克思主義者。發生如此重大轉變的原因,“據他自己說,是1992年的‘世界峰會’公然宣布西方資本主義為了維護自己的強大利益不打算在環境保護方面做出根本性的改變,他被激怒了,對資本主義徹底地喪失了信心”[2]。佩珀書中對資本主義的分析是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而得出的結論,確實客觀地揭露了資本主義在環境問題上的弊端,為我們正確認識資本主義的生態危機提供了新的視角,也為我國的生態問題敲響了警鐘,其對生態社會主義的展望也堅定了我們對未來社會主義的信心。然而,盡管冠之以“生態學馬克思主義”卻并不一定就是馬克思主義,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方法也不一定能和馬克思主義走到一起,生態社會主義與科學社會主義也存在著很大的區別。其實,佩珀的生態學馬克思主義學說仍無法擺脫西方馬克思主義的弊端,即脫離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只注重馬克思主義的批判精神和方法論來分析問題,從而找不到一條通往未來道路的正確途徑,以致陷入一種空想,帶有濃重的烏托邦色彩。另外,在生態問題上,與生態社會主義相對的是生態自治主義,筆者認為,佩珀的生態學馬克思主義學說若要取得突破仍需要借鑒對方的有益成果,彌補自己理論的不足。正如郇慶治所說:“對于生態社會主義而言,自然與社會關系的辯證闡釋中必須要有時代的內容,必須要吸納生態自治主義提出的對自然存在及其秩序的尊重,這才是它真正面向未來的生存藍圖。”[3]參考文獻:[1]戴維•佩珀.生態社會主義:從深生態學到社會正義[M].劉穎,譯.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5.[2]俞吾金,陳學明.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流派新編•西方馬克思主義卷:下冊[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653.[3]郇慶治.生態社會主義述評[J].馬克思主義研究,2000(4):7481.
- 上一篇:論青年馬克思生態倫理觀
- 下一篇:宅基地使用權登記發證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