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高校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研究
時間:2022-10-26 09:47:13
導語:民辦高校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知識儲備
在上大學之前,民辦高校的大學生在中學《思想政治》這門課程中學習了有關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知識基礎。高中一般在高一下學期就開始分文理兩科,《思想政治》在文科是必修課程,在理科是選修課程。如果大學生是理科生升大學的,那么有可能沒有選擇《思想政治》,有關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只有高一第一學期教材中第一章有一些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知識,而沒有涉及其他知識,這樣就等于沒有任何有關馬克思主義知識的儲備,學習起來就比較困難。而選擇文科或者理科選《思想政治》課程的學生,有了一些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知識,當然其理論深度和廣度都無法跟大學中所學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相比。在現行教育體制下,高中學生學習知識,其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應付高考,在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知識時,大多側重理論知識,而忽略馬克思主義在實踐中的運用。馬克思主義是一門實踐的科學,她來自于實踐,又必將在實踐中發展,如果學生無法在實踐中靈活運用,則領會不到馬克思主義的精髓。另外,民辦高校的學生和公立高校的學生相比較,其高考的分數存在一定的差距,這也一定程度意味著民辦高校的學生掌握的《思想政治》中有關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知識相比公立高校的學生有所不足。
二、心理態度
馬克思主義是我國的指導思想,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特別是馬克思主義教育,是培養接班人的必然選擇。我國對國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從小學開始,這其中就貫穿了馬克思主義的精神,而具體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是從高中開始。在學校教育之外,學生還可以通過電視、網絡、報紙、書刊等媒體接觸馬克思主義。高中生所處的人生階段是叛逆期,這對接受馬克思主義可能有一定的影響。民辦高校跟公立高校一樣,開設《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這門課程,大多是在大二,部分高校是在大三,這個階段學生普遍感受到了就業壓力,實用性心理比較強烈,相對于專業課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跟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沒有明顯的直接性的聯系,部分學生往往誤以為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沒有什么直接好處,反而是浪費時間,這對于大學生接受馬克思主義也會有一定的負面影響。另外,民辦高校本身培養的就是應用型人才,理論水平較低,對理論知識的學習相比公立高校的學生來說興趣較低。民辦高校的教師年齡構成目前還是啞鈴型,即主要是退休的年老教師和剛畢業不久的年輕教師。當前,各民辦高校為了進一步發展,紛紛培養自己的師資力量,所以年輕教師的比例逐漸增大。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年老教師抱著掙錢的目的來教學,失去責任心,那么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會大減,而年輕教師教學時間短暫,教學實踐少,教學藝術可能就會不高,學生對于年齡較輕的教師的教學能力也可能會存在疑慮。另外,大多數民辦高校的知名教師并不像其宣傳的那樣多,民辦高校辦學時間普遍較短,教學設施、工資待遇、圖書館建設、學術氛圍等等都不足以吸引知名教師到民辦高校,這些知名教師往往是學校為了應對各種檢查或者增加招生的吸引力而僅僅掛一個名字。當學生來到學校就讀,發現實際情況跟招生宣傳不符,可能對其學習積極性有一定影響。在心理態度方面,還有一種情況值得重視。認知和情感不一定是統一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這門課程,跟專業課的教學任務有所不同。專業課程中,只要學生掌握了專業知識,學會了專業技能,即使學生不喜歡這門科學,對學生的人生道路影響不是很大。但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這門課程不一樣,除了要求學生學會相應的基本知識,具備相應的能力外,更重要的是要求學生具備親近馬克思主義的情感,如以馬克思主義作為自己的信仰等等。前者是基礎,后者是最終目的。如果是只有前者而后者不足,那么教學任務將更為繁重。
三、行為習慣
基于前述民辦高校教師年齡的啞鈴型結構———即退休的年老教師和剛畢業不久的年輕教師成為教師的主體,教師水平參差不齊,跟公辦高校在教師結構的合理性方面無法相比,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興趣差異性很大。遇到教學水平比較高的教師,學生的學習興趣比較高,遇到教學水平一般的教師,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比較低。興趣影響行為,導致學生的學習行為不太積極。另外,因為民辦高校辦學時間不長,辦學之初師資較為短缺,不可避免的要招外聘教師,而個別外聘教師僅僅將教學活動當作掙錢的渠道而不是一份事業。教學行為又將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行為不積極。我國的高考招生,根據分數將學生分為不同等級,分數最高的一部分學生進入重點大學,分數其次的進入二本院校,分數最低的進入三本院校(其數量最多的大學是民辦高校),這種區分學生的方法是根據學生的知識而不是學生的聰明程度,從根本上說民辦高校的學生跟公辦高校的學生的聰明程度沒有差別,之所以有了分數的差異,原因很多,其中之一為紀律性和自覺性不足。這在高校中學習馬克思主義這門課程中表現的尤為明顯。以上為民辦高校大學生馬克思主義接受的“理解前結構”,除上述基本構成要素外,還有其他非主要要素如意志、生理階段特征等等。針對該“理解前結構”,筆者提出如下建議,以提高教學效果。
1.教師要針對實際,盡快提高教學技能
民辦高校的教師,應當盡可能的縮短成熟時間,掌握高校教師的職業技能,同時,民辦高校的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師會有更高的技能要求。教師對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的教材應當要有比較深入的理解,要研究課程想要達到的教學目標、教學所要達成的教學效果,同時因為教學時間有限、內容豐富,教師要避免教學面面俱到,要分清楚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對于馬克思主義這門科學民辦高校的教師也應當要有一定程度的研究,并不一定強求教師成為有很精深研究的專家,但應當對相關知識有深入理解、能追蹤國際國內馬克思主義研究的最新學術動態,這樣就能夠通過淺顯易懂的語言和事例將知識傳達給對方。
2.學生應樹立正確觀念,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生首先要具備正確的理念,避免實用主義價值觀的干擾。馬克思主義縱然不像專業課程那樣對職業技能有著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完全不是一門可有可無的課程。現在教育的目標是學生的全面發展,大學生除了具備專業知識和技能外,還應當具備相應的政治素質,而馬克思主義則是培養大學生政治素質的重要途徑之一。而馬克思主義并不是像部分學生認為的那樣對專業發展沒有大的幫助,相反,通過對馬克思主義的學習,學生能夠掌握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這對專業知識和能力的進步,作用是不可估量的,這也對以后的職業生涯的進步影響深遠。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對各個領域都有著科學的指導作用,能使其發展少走彎路。其實,我們可以通過簡單的常識進行反推:黨和國家要培養自己的接班人,那么開設的課程會有無用的課程嗎?何況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這種得到國家高度重視的課程?要學好知識,學習習慣相當重要。學生應當在課堂上約束自己的不良行為,認真聽講積極思考,下課廣泛閱讀課外書籍,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
3.學校應重視馬克思主義教學,促進學生積極學習
目前人才市場招工絕大多數單位注重的人的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很少有單位注重人才的全面素質。民辦高校要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不被淘汰,就只有投市場之所好,注重人才的知識技能培養,忽視人才的道德素質和政治素質的發展,追求“短平快”的人才培養模式就是可以理解的了。在實踐中,個別民辦高校為保證專業課程的教學,《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為之讓路,甚至邊緣化了。有些學校變相縮短課時:有的學校調整上課時間,將課程調至學生注意力低下的時段;有的學校,不顧國家的有關規定,拒不兌現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專項經費(專科生年生均15元,本科生年生均20元);個別學校在教學機構設置方面不顧國家相關規定擅自降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管理單位的級別;有的學校在思想政治課教師的招聘及教師福利待遇方面無法與其他專業課教師同等對待等等。民辦高校要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全面素質,應當放眼長遠重視馬克思主義教育教學。要嚴格遵守國家相關規定,保證教學經費,保障教學時間,提高教師待遇,促進教師提高業務素質,改革考試考核方法和評價體系,重視新技術如網絡對馬克思主義教育的作用,加強管理等等。總之,要增強馬克思主義對民辦高校大學生的吸引力,提高馬克思主義教育教學活動的時效性,必須對大學生的“理解前結構”研究,有針對性的提出對策。
作者:李亞軍 侯典芬 單位:重慶師范大學涉外商貿學院
- 上一篇:馬克思主義信仰的科學性探討
- 下一篇:企業會計核算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