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視角下的馬克思學解析
時間:2022-02-16 11:12:32
導語:中國特色視角下的馬克思學解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馬克思學就是研究馬克思的學問,隨著近年來對馬克思學研究的不斷深入,國內外的學者在馬克思學的研究上取得了不錯的成就,其中最主要的成就就是中國特色馬克思學。在當代中國,對馬克思學的研究就要從中國具體的社會實踐和時展得特點出發,探尋馬克思思想的真正內涵和思想價值,研究出能夠為中國的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作出重要的貢獻的優秀理論成果,從而使馬克思思想在中國建設中富有生機和活力。
【關鍵詞】中國特色;馬克思學;解讀
馬克思學就是研究馬克思的學問,隨著近年來對馬克思學研究的不斷深入,國內外的學者在馬克思學的研究上取得了不錯的成就,其中最主要的成就就是中國特色馬克思學。中國特色馬克思學理論的創立說明了馬克思不是西方的專利,中國的研究學者要從當代中國的實際出發,在借鑒西方馬克思學的基礎上,創建屬于中國的自己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學。從中國特色視角下解讀馬克思學就是要堅持科學維度和價值維度的相互統一,以科學維度作為理論的基礎,以價值維度為最終的訴求,必須有科學的指導思想和學術對話,并建立科學的解讀模式,立足于當代的中國的現實實際對馬克思學做出深刻的反思,從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立提供理論基礎。
一、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指導
哲學是時代精華的濃縮,從中國特色視角下解讀馬克思學需要嚴謹的科學理論作指導,因此需要翻閱大量的文獻資料等,并且聯系馬克思本人的社會實踐并進行深入的研究,為馬克思學的解讀提供文獻和學術方面的考證依據,從而研究出馬克思學的新成果。從中國特色角度解讀馬克思學必須自覺的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并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原理和方法作為研究的理論指導。馬克思主義哲學具有當代的特色,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的完善起來的,具有時展的特性和品質。從中國特色角度解讀馬克思學是對馬克思思想的科學闡釋,如果離開馬克思主義哲學,那么馬克思學只能是扭曲變形的。在對馬克思學的解讀中,要將馬克思主義的方法和原理結合起來,將批判現實的方法和思想結合起來。從中國特色視角下解讀馬克思學必然要融入新的思想,如果不能借助馬克思主義哲學就會陷入思想的誤區,無法正確客觀的評價馬克思思想。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來研究馬克思學,防止在研究的過程中扭曲馬克思的本真思想。
二、遵循解讀的學術主旨
從中國特色視角下解讀馬克思學,并不是的對馬克思學的解構。解構是西方的馬克思主義者常用的研究模式,目的是尋找多樣性和異質性。西方的學者在研究馬克思思想時經常運用對立論的方法。但這種思想并不可取。一方面馬克思思想是一個發展中的動態科學體系,在其發展的過程中會根據實踐的變化而呈現不同的思想,但如果把馬克思思想看作是一成不變的,夸大其中的矛盾從而把他們對立起來,那么就跟馬克思思想的實際不相符合。因此通過批判理論來結構馬克思思想,就無法獲得馬克思思想的真正內涵,脫離了社會實踐。因此從中國特色視角下解讀馬克思學要堅持學術主旨,立足于考證、文獻以及思想的解讀,并與中國當代的發展實際相符合,尋找馬克思思想的真正內涵和本質,把馬克思思想中國化,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服務。
三、堅持文本解讀和時代解讀
文本解讀作為研究馬克思學的基本方法,從中國特色視角下解讀馬克思學要將馬克西遺留下來的思想文獻、文本等進行系統的分層研究,探尋馬克西本人以及思想的真正內涵和價值以及存在的客觀性。首先堅持文獻考證。任何的文本解讀工作都需要文本作支撐,如果失去文本文獻的考證,那么就會在解讀的過程中失去理論基礎,導致信息不全面。其次,文本解讀馬克思思想要深度的挖掘馬克西思想的深刻內涵,并結合中國當代的具體實際,在思想上進行創新。再次解讀時要對馬克思思想做出深入的評價。評價的標準可以參照馬克思學的思想體系和理論基礎,提出馬克思思想的歷史變遷和傳承,深入挖掘在馬克思思想的變遷中對中國當代社會實踐的體現。從中國特色視角下解讀馬克思學要加強對馬克思文本的解讀,尋找一種學術訴求,從整體上客觀的評價馬克思哲學的要義,從微觀上獲得馬克思思想的精髓。從中國特色視角下解讀馬克思學要獲得馬克西思想的本真精神,并實現對馬克思思想的時代關懷,讓馬克思與中國的當代實踐結合起來。通過中國當代的實踐成果和時代的主題來解讀馬克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實踐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踐成果,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歷史發展進程中的重要體現,也體現了馬克思學的民族性和實踐性。
四、積極與國外馬克思學展開學術對話
中國特色視角下馬克思學的解讀還處于一種不完善的狀態,在文獻資料方面與西方相比具有較大的差距。因此在解讀的過程中要不斷的吸取他人之長,避開自己的短處,把馬克思主義思想轉向世界的視角,與國際上研究馬克思主義的學者進行學術對話和交流,借鑒國外研究馬克思學的經驗,吸收馬克思思想的有益成果。雖然我國在馬克思學的研究上也展開過學術對話,但同西方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而國外的研究馬克思學的學者在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上有值得我國借鑒的地方,并且為進一步研究馬克思思想奠定了堅實的文獻基礎。中國特色角度下的馬克思學解讀要與西方的研究學者展開學術對話和交流,并對其理論成果進行客觀的分析,汲取其中的營養成分,為我國的研究奠定堅持的基礎。
在當代中國,對馬克思學的研究就要從中國具體的社會實踐和時展得特點出發,探尋馬克思思想的真正內涵和思想價值,研究出能夠為中國的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作出重要的貢獻的優秀理論成果,從而使馬克思思想在中國建設中富有生機和活力。
作者:張帆 單位:南京政治學院
【參考文獻】
[1][美]尤班克斯(Eubanks,C•L),編.葉林,等,譯.馬克思恩格斯著作目錄和馬克思主義參考書目[M].書目文獻出版社,1987.
[2]夏基松,張繼武,主編.現代西方哲學辭典[M].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
[3][法]阿爾都塞(L•Althusser),著.顧良,譯.保衛馬克思[M].商務印書館,1984.
[4]臧峰宇.晚年恩格斯哲學的內在邏輯與時代精神[J].求實,2015(06).
[5]臧峰宇.青年馬克思政治哲學研究的經濟學語境——《巴黎手稿》的政治哲學解讀[J].哲學研究,2015(02).
- 上一篇:小學班主任管理中的語言藝術
- 下一篇:群文藝術檔案電子信息化效率發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