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寧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

時間:2022-03-15 02:50:00

導語:列寧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列寧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

[摘要]列寧歷來將馬克思主義看成有機聯系的統一整體,認為馬克思主義是內在組成部分有機結合的整體,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整體,是與人類發展緊密聯系的整體,是徹底而嚴整的理論體系。列寧將馬克思主義劃分為三大組成部分,這樣的劃分無論從內容和方法,還是從前提和歸宿看,都是建立在馬克思主義整體性基礎之上的。列寧對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的認識對于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以及創新馬克思主義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列寧;馬克思主義;整體性

列寧在《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來源和三個組成部分》一文中闡明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淵源、科學體系和本質特征,指出馬克思主義是完備而嚴密的科學世界觀。[1]這篇文章能不能代表列寧對馬克思主義的完整認識?列寧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僅僅就是我們所理解的馬克思主義分版塊研究嗎?列寧究竟是怎么看待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的?這些問題值得我們深思。為了弄清這些問題,我們需要完整準確地理解列寧對于馬克思主義及其整體性的認識。

一、列寧對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的總體認識

列寧最大的貢獻是將馬克思主義與俄國實際相結合,指導俄國革命取得了勝利,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不是列寧關注的重點,但在列寧的文章中散落著他對這一問題的認識,這些認識都表明一點:列寧并沒有孤立看待馬克思主義的各個組成部分,而是將它們看成是有機聯系的統一整體。

1.馬克思主義是內容豐富且內在統一的整體

列寧在紀念馬克思逝世25周年的文集中發表了《馬克思主義和修正主義》。這篇文章主要是反對修正主義的,從哲學、政治經濟學、危機論和崩潰論、價值理論、政治方面、社會主義運動的最終目標等方面對修正主義進行梳理,得出這樣的結論:“19世紀末革命馬克思主義對修正主義的思想斗爭,只是不顧小市民的種種動搖和弱點而向著本階級事業的完全勝利邁進的無產階級所進行的偉大革命戰斗的序幕。”[2](P9)列寧還簡要回顧了馬克思主義是在與各種敵對的理論進行斗爭的過程中不斷發展的。這些敵對的理論有青年黑格爾派、蒲魯東主義、巴枯寧主義、米爾柏格主義和杜林主義以及修正主義等。我們可以根據列寧主要講述的兩點內容從兩個角度發掘列寧主義馬克思主義的總體認識。一方面,從論戰角度,馬克思主義的論辯對象包含了哲學、經濟學、工人運動直到內容豐富的修正主義等,這就從側面說明馬克思主義的內容體系是豐富的;另一方面,從修正主義的內容體系看,它包含了哲學、經濟學、資本主義理論、階級斗爭學說、社會主義運動等諸多內容,修正主義是對馬克思主義的全面“修正”,因此修正主義的內容體系實際上就從反面襯托了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豐富。以上兩個角度,一個是側面烘托,一個是反面襯托,都證明了在列寧看來,馬克思主義是一個豐富的思想體系。此時的列寧并沒有提出三個組成部分的說法,而是將馬克思主義看成一個豐富的理論體系整體對待的。

2.馬克思主義是以實踐為基礎的理論體系和行動指南的統一

列寧向來反對僵化對待馬克思主義,這樣的觀點集中體現在《論馬克思主義歷史發展中的幾個特點》這篇文章中。馬克思和恩格斯多次說過,我們的學說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我想我們應當首先和特別注意這一點。[3](P300)列寧十分強調這一點,他指出:“這個經典的論點異常鮮明有力地強調了馬克思主義的往往被人忽視的那一方面。而忽視那一方面,就會把馬克思主義變成一種片面的、畸形的、僵死的東西,就會抽掉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就會破壞它的根本的理論基礎——辯證法即關于包羅萬象和充滿矛盾的歷史發展的學說,就會破壞馬克思主義同時代的一切實際任務,即可能隨著每一個新的歷史轉變而改變的一定實際任務之間的聯系。”[2](P278)這里列寧特別強調了馬克思主義不能忽視的一個重要理論品質就是聯系實際,并隨著實踐的發展不斷發展完善。這篇文章中,列寧認為必須在實踐中不斷發展馬克思主義,這是與僵死的、板塊化的研究馬克思主義相對立的,列寧對馬克思主義的態度是面向實踐的。列寧此時也沒有提出馬克思主義三個組成部分的說法,而是將馬克思主義看成一個整體,既是理論,又是指導實踐的行動指南,并且隨著實踐不斷發展。

3.馬克思主義是堅持基本原理和不斷發展創新的統一

馬克思主義是面向實踐不斷發展的,列寧在《馬克思學說的歷史命運》一文中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列寧從三個階段分析了馬克思主義在實踐過程中的不斷發展。馬克思學說中的主要的一點,就是闡明了無產階級作為社會主義社會創造者的世界歷史作用。馬克思首次提出這個學說是在1844年。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于1848年問世的《共產黨宣言》,已對這個學說作了完整的、系統的、至今仍然是最好的闡述。從這時起,世界歷史顯然分為三個主要時期:(1)從1848年革命到巴黎公社(1871年);(2)從巴黎公社到俄國革命(1905年);(3)從這次俄國革命至今。[2](P305)接著列寧分別闡釋了三個時期馬克思主義的發展,第一個時期是1848年的革命推動了馬克思主義的大發展,第二個時期是西方結束了資產階級革命后馬克思學說獲得了完全的勝利并且廣泛傳播開來,第三個階段是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一切資產階級政黨的解體和無產階級的成熟的過程正在持續地進行。[2](P306-308)馬克思主義出現以后,人類社會發展的每一階段都會使得馬克思主義得到新的證明和新的勝利,使得馬克思的革命性和科學性得到進一步的證實。理論的內容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一定時期與另一時期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內容既有質的內在統一,又有差異。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思想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這種發展的典型代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是共同的,可以稱之為共時性的;在此基礎上結合時代推動馬克思主義的繼承和發展是有個性差異的,稱之為歷時性。馬克思主義是共時性與歷時性相統一的有機整體。[4](P14-17)通過對列寧本人原作的研究,可以梳理出列寧對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的認識:馬克思主義是內在內容相互聯系的有機整體,是與實踐緊密結合的有機整體,是共時性與歷時性相統一的有機整體。這就是列寧看待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的三個向度:內在結構的本體向度、面向實踐的現實向度、面向具體情況的發展向度。本體向度、現實向度、發展向度構成了列寧對于馬克思主義的整體認識,無論從何種向度而言,列寧都認為馬克思主義是有機聯系的整體,因此列寧對于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的總體認識可以歸結為:馬克思主義是面向自身、面向實踐、面向發展的整體性理論。

二、三大組成部分的劃分是列寧對

馬克思主義整體性認識的具體表現列寧認為馬克思主義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但在《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來源和三個組成部分》一文中列寧將馬克思主義分為三大部分。列寧的這一思想一直是我們理解馬克思主義體系結構的指導思想。[5]有人問,強調馬克思主義的整體性與列寧講的三個組成部分是不是不一致,其實,這一問題的提法就不正確。實際上,列寧對馬克思主義三個組成部分和來源的論述,就是從整體上論述馬克思主義,論述馬克思主義是一個整體。[6](P83)

1.列寧確實對馬克思主義進行了三大組成部分的劃分

列寧指出:“馬克思學說是人類在19世紀所創造的優秀成果——德國的哲學、英國的政治經濟學和法國的社會主義的當然繼承者。”[2](P309-310)列寧接著說:“現在我們就來簡短地說明一下馬克思主義的這三個來源以及它的三大組成部分。”[2](P310)列寧分三個部分簡單介紹了馬克思主義的組成部分以及這些理論的來源,即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階級斗爭學說。對于馬克思主義三大組成部分的劃分,列寧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但這并不意味著列寧對待馬克思主義沒有整體性的意識,更不能由此得出列寧破壞了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的結論。把馬克思主義分為不同的部分進行研究,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和深化,客觀上也推動了馬克思主義整體的研究和發展。

2.列寧對馬克思主義三大組成部分的劃分是有前提的

三大組成部分的提出并不是憑空的,而是建立在一定基礎之上的,這就是馬克思主義完備而嚴密的體系,即馬克思主義整體性。“馬克思學說具有無限力量,就是因為它正確。它完備而嚴密,它給人們提供了決不同任何迷信、任何反動勢力、任何為資產階級壓迫所作的辯護相妥協的完整的世界觀。”[2](P309)列寧在這里特別強調了馬克思主義是一個完備而嚴密的體系,這就是對于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的把握,在此基礎上列寧才展開三大組成部分的闡述。從宏觀總體的角度來看,作為理論體系的馬克思主義,首先可以把它看做是一種世界觀。[7]列寧同樣認為馬克思主義是一種世界觀,既然是世界觀就應該包含對于整個世界的認識,既有對自然的認識,又有對人類社會的認識,還有對人的思想的認識,馬克思主義是完整的世界觀就必定包含了這些基本內容。對于馬克思主義,列寧首先是將之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的,進而才分為三大組成部分進行研究。

3.列寧對于馬克思主義三大組成部分的劃分是有結論的

對于這篇文章我們往往容易只看到標題或者主要內容,而忽視了結論。列寧在文章最后還有個簡短的結論和結語:“只有馬克思的哲學唯物主義,才給無產階級指明了如何擺脫一切被壓迫階級至今深受其害的精神奴役的出路。只有馬克思的經濟理論,才闡明了無產階級在整個資本主義制度中的真正地位。”[2](P314)列寧指出馬克思的哲學為被壓迫階級提供出路,經濟學指出了無產階級的地位,哲學和經濟學都是為了無產階級的解放,前者提供了“武器”,后者明確了地位和性質。這是列寧將馬克思主義分為三大組成部分的落腳點。列寧的這一思路也是當今研究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的一個范式,即馬克思主義的三大部分構成有機整體,哲學是基礎,政治經濟學是論證,科學社會主義是結論。這樣的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范式和列寧這篇文章的結論實質上是一致的。

4.列寧將馬克思主義劃分為三大組成部分的研究

方法是整體性的列寧的文章中還有貫穿始終的方法。第一部分列寧分析了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唯物主義、辯證法、對人類社會的認識等,這是分板塊進行研究的,在第一部分最后列寧指出:“馬克思的哲學是完備的哲學唯物主義,它把偉大的認識工具給了人類,特別是給了工人階級。”[2](P311)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內容進行分別闡釋,再從總體上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定性,這就是列寧的方法,分別研究基礎上再總體把握。這樣的方法在后兩部分同樣適用。這樣的方法看似強調的是三大部分或者每一部分的內部結構,但實質上是對整體性的強調。與三個組成部分相比,列寧更多地強調的是馬克思主義的整體性,強調的是從整體上、聯系上全面地把握馬克思主義。[8](P140)這篇文章中列寧的確將馬克思主義分為三大組成部分,但這樣的劃分是有前提的,即馬克思主義首先是一個整體;這樣的劃分是有結論的,即馬克思主義的三大組成部分構成有機統一的整體;這樣的劃分是遵循一定方法的,即分類研究,整體把握。這篇文章中列寧將對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的總體認識具體化了。

三、列寧對馬克思主義整體性認識的啟示

列寧認為馬克思主義是有機聯系的整體,列寧對于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的認識中體現出很多值得我們借鑒的啟示。

1.列寧為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提供了值得借鑒的路徑

第一,研究馬克思主義整體性不能忽視各種非馬克思主義,甚至是反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馬克思很多思想都是在論戰中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通過對馬克思論敵的研究可以從反面或側面加深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和理解,馬克思的論敵既有哲學上的,又有經濟學上的,還有社會發展領域的,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更加完整準確理解馬克思主義,推動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走向深入。第二,研究馬克思主義整體性離不開馬克思主義與實踐的結合。馬克思主義的整體性是在其不斷指導紛繁復雜的實踐活動中體現出來的。一個理論如果僅僅是理論,而不能與實踐相結合,就不能稱之為整體性的理論,整體性就內含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第三,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一個重要的視角是時態整體性,借用語言學中的時態概念,馬克思主義的整體性是過去、現在、未來的統一,馬克思主義吸收借鑒的先進文明成果,在實踐基礎上不斷發展充實,在新的發展中始終保持對實踐和各種新成果的開放。整體性不僅是一時的整體性,更是能夠與人類社會發展和人的解放相一致的整體性。第四,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離不開對馬克思主義各部分內容的深入研究。研究馬克思主義某一方面非但不是對整體性的破壞,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整體性研究。需要注意的是,在對部分進行研究時,需要明確這是整體中的部分,目的是更好地把握整體,這樣就能夠達到分別研究、深入發掘、整體把握的境界。從側面研究理論的內在整體性、理論與實踐的整體性、理論與人類發展的整體性、分類研究與整體把握相結合,這四條研究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的路徑都是從列寧的文章中梳理出來的,對于推進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

2.列寧的認識過程為我們提供了文本學的科研方法

《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來源和三個組成部分》是建立在列寧對馬克思主義充分研究的基礎上才寫出來的,本文提及的列寧的幾篇著作是按照時間順序列舉的,《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來源和三個組成部分》是最后出現的,列寧是在對馬克思主義整體性有了總體把握之后才進一步將馬克思主義分為三大組成部分展開研究的,這是列寧的思考順序、寫作順序,也是一條學術線索,我們決不能斷章取義,一定要在整體發展的過程中把握理論家的思想。對于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同樣如此,不能僅僅用馬克思或其他經典作家的某一言論作為依據質疑馬克思主義整體性,諸如兩個馬克思、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對立、馬克思恩格斯與列寧的對立,經典馬克思主義與發展了的馬克思主義的對立等認識就是對馬克思主義整個理論體系缺乏總體把握的后果。馬克思主義本身的嚴整全面性,要求人們必須完整準確地理解和把握其理論體系和全部精神,而不能斷章取義、只言片語地僅僅死記硬背馬克思主義的個別詞句,導致對馬克思主義支離破碎的理解。[9]3.整體性研究馬克思主義的根本目的在于創新馬克思主義以指導實踐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解決實踐的新難題,關鍵在于創新馬克思主義。用理論指導實踐是列寧尤其強調的,對馬克思主義進行整體把握,再將之與俄國實際相結合,這就是列寧研究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的實踐回應。重述列寧主義的理論,遠不如踐行列寧主義的創新方法。[10]我們今天研究列寧對于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的認識,目的不僅僅是列寧的理論本身,而且要用列寧看待馬克思主義的方法,結合我國實際,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和制度建設解決實際問題。列寧在《卡爾•馬克思》一文中指出:“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的觀點和學說的體系。……馬克思的觀點極其徹底而嚴整,這是馬克思的對手也承認的,這些觀點總起來就構成作為世界各文明國家工人運動的理論和綱領的現代唯物主義和現代科學社會主義。”[2](P418)這是列寧對于馬克思主義的總體認識,其中“體系”、“徹底”、“嚴整”等詞語勾勒了列寧對于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的基本態度。列寧的認識為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路徑,我們必須從整體上把握列寧對于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的認識,借鑒方法、理解實質,推動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

作者:唐斌 單位:西南大學

參考文獻:

[1]吳雄丞.什么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J].高校理論戰線,2010,(4).

[2]列寧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列寧專題文集•論馬克思主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王秀閣,楊仁忠.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前沿問題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5]梁樹發.馬克思主義整體性問題的實質[J].教學與研究,2005,(8).

[6]逄錦聚.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2.

[7]張帆.列寧的馬克思主義觀的三個層次[J].求實,2012,(1).

[8]房廣順.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

[9]金民卿.列寧的馬克思主義觀及其啟示[J].高校理論戰線,2012,(2).

[10]倪德剛.列寧創新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經驗探析[J].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