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馬克思主義培養工程實施現狀分析

時間:2022-04-21 10:09:17

導語:青年馬克思主義培養工程實施現狀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青年馬克思主義培養工程實施現狀分析

摘要: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培養工程”近年來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但也存在著培養內容缺乏針對性和創新性、培養工程缺乏長期持續性、指導教師隊伍建設有待加強提高等問題和挑戰,必須予以高度重視,進一步加強培養工程創新力度。

關鍵詞: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培養工程;成就;問題;挑戰

近年來,隨著“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以下簡稱“青馬工程”)的啟動及實施,各高校紛紛響應團中央的號召和要求,結合自身辦學特色和校園文化,積極開展“青馬工程”的培養工作。該工程實施至今,重大意義得到廣泛認同,實施數量和影響范圍逐漸擴大,培養的良性機制和制度保障逐步形成。但我們也應看到,在實施“青馬工程”的過程中,仍面臨著一些問題與挑戰。因此,我們只有正視問題,認真分析,尋找出路,才能使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順利發展。

一、近年來高校“青馬工程”取得的成就

1、“青馬工程”重大意義得到廣泛認同

從高校層面來看,“青馬工程”從2007年實施以來,得到了各省級團委、高校的高度重視。絕大多數高校已將“青馬工程”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特色工作,專門成立了“青馬工程”的領導機構,制訂了詳細的培養方案,豐富、創新了培養內容,嚴格選拔培訓對象。在實施過程中,各高校邀請校黨委主要領導、學校有關部門領導、相關領域專家進行指導與培養,并為學員做專題輔導,真正地將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作做實、做細、做長。從社會層面來看,由于“青馬工程”在高校學生中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使得接受過“青馬工程”培訓的學生在工作應聘時更受用人單位的歡迎。“青馬工程”逐漸成為為社會輸送青年人才的基地和搖籃。從高校青年學生角度來看,青年馬克思者培養工程是培養優秀學生的殿堂,能夠參加“青馬工程”的培訓是對自身政治素養、專業理論、綜合能力的肯定和贊賞。因此他們積極響應“青馬工程”的號召,希望通過培訓,自身得到全面的鍛煉和提高,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國家奮斗終身。

2、“青馬工程”實施數量和影響范圍逐漸擴大

隨著高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視程度的提高,“青馬工程”的實施已經成為各高校學生工作部、團委的品牌化、創新化工程。2010年時,全國已有二十多個省、市相繼啟動了“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到了2015年,青馬工程已經基本覆蓋各個省市、絕大多數高校,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常態化、重點性工作。由此可見,隨著實施青馬工程團組織數量的增多,在各高校內研究和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對于廣大青年學生,特別是學生干部具有思想引領的作用。根據團中央的工作安排,每年都要從全國各高校中選拔優秀學生干部進行培養和鍛煉,各省級團委也組織相應的培訓活動,各高校結合實際情況,按照《綱要》的培養要求,將主要學生干部、優秀學生黨員、理論學習骨干和在德智體美方面表現突出的青年納入到培養體系中來,使他們對馬克思主義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有新的認識,擴大其影響范圍和規模,在校園內營造積極向上、團結奮進的良好氛圍,做一名真正的馬克思主義信仰者、傳播者和實踐者。

3、“青馬工程”的良性機制和制度保障逐步形成

目前,我國各高校對青年馬克思主義培養工程的培養機制、考核體制逐步進行了修訂和完善,為“青馬工程”走上良性發展模式奠定了基礎。據統計,一些高校在培養方式上進行了創新,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與實踐鍛煉相結合,對培養對象進行信息化管理和跟蹤培養;有的高校的教育模式更加全面系統,在課程安排、指導教師的配備以及培養程序上體現出系統化、科學化和全面化;有的高校建立了完善的學習考核制度,通過理論學習、社會實踐、組織考察、經驗交流、撰寫論文等形式考核評價培養對象的思想認識、學習效果和實踐能力;有的高校為保障“青馬工程”的順利實施,專門成立了領導小組,劃撥專項經費,支持理論培訓和實踐活動。經過各個高校的長期摸索與研究,“青馬工程”已經成為優秀青年互相交流、相互學習、共同進步的平臺,其各項制度建設也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二、高校“青馬工程”建設中所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1、培養對象不全面,培養內容缺乏針對性和創新性

現階段,高校“青馬工程”的實施主要是以校級層面的培訓為主,培養對象是各學院推薦的優秀學生干部。因此,培養對象涉及面較窄,使得一些表現突出、綜合能力較高的同學由于名額限制不能參加培訓。與此同時,“青馬工程”面臨著如何保證擴大培養范圍后的培養效果和統籌兼顧重點培養與普遍培養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制約著“青馬工程”的長遠發展,需要各高校引起重視,規劃與制定切實可行的培養方案。在培養內容上,不少高校仍采用傳統的集中授課、專題講座、開討論會等比較枯燥無味的形式進行理論宣講教育。這種千篇一律的內容和方式無法調動同學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青馬工程”的實施逐漸淪為形式主義,不利于培養工作長期持續地堅持下去。

2、管理制度有待完善,培養工作缺乏長期持續性

“青馬工程”的實施已日漸完善,但在管理制度上仍存在漏洞,有需要改進和提升的空間。有些高校在對培養對象的學習考核方面隨意性比較大,僅以簡單的筆試成績作為依據,忽略其能力與素質的綜合表現,不能如實反映學生培訓的效果;有的高校對培訓對象管理混亂,沒有使被培訓學生意識到“青馬工程”的重要性和嚴肅性,對未達到培訓目的和要求的學員頒發結業證書;而有的高校將“青馬工程”的培養視為一種形式,對以往培養過的學生骨干沒有進行跟蹤回訪和深度提高,缺乏長效的考核機制,使培養工作不能充分發揮引導作用。正是由于這些錯誤觀點的存在,使“青馬工程”在各高校的實施過程中,遇到了不少問題與挑戰,制約著高校實施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的長期持續性發展。

3、指導教師隊伍建設有待加強提高

目前各高校擔任“青馬工程”指導教師的是該培訓班的授課教師、專職團干、輔導員等。他們既是“青馬工程”的實施者,又是管理者。指導教師整體素質的高低決定著培訓對象整體素質的優劣,也決定著培養出來的學員是否符合成為馬克思主義者的基本要求。根據各高校“青馬工程”培養對象的綜合反映,在培養過程中一些指導教師責任心不強、綜合素質不高、理論水平參差不齊,表現出應付差事、授課內容單一無趣,缺乏互動,不能做到以身作則,在學生中影響較大。尤其是授課教師理論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著培養的效果與成績。現實中,一些高校重視程度不夠,在指導教師配備上選擇教學經驗尚淺、教學能力不強的年輕教師擔任授課,在授課過程中照本宣科,缺乏改革與創新,使得培養內容枯燥無味,影響教育的目標和要求。因此,加強指導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授課水平顯得尤為必要,是青年馬克思主義培養工程不斷發展的重要保障。

作者:韓蕾 單位:河南科技大學

參考文獻:

[1]共青團中央.關于印發《“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實施綱要》的通知.中青發[2007]27號.

[2]杜蘭曉,呂媛嬡.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調查報告[M].中國青年研究,2008.

[3]劉嬡,李純.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的實施及探索[M].現代教育科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