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質特征
時間:2022-04-21 10:10:16
導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質特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馬克思主義涵蓋了自然、社會與思維領域,是唯物論與辯證法的統一、唯物論自然觀與歷史觀的統一。在繼承和發展了德國的古典哲學、英國的古典政治經濟學、法國的空想社會主義的基礎上形成了馬克思主義的3個組成部分。馬克思主義哲學正確的揭示了物質世界的基本規律,使唯物主義和辯證法得到了統一,唯物辯證中自然觀及其歷史觀得到了統一,客觀科學性與革命性得到了統一,體現了無產階級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撐。馬克思主義哲學注重實踐性,始終以實踐的角度為出發點對事物、現實、感性科學合理的理解,因此形成了實踐唯物主義,消除了將直觀性、機械性、唯心史觀作為本質特征的舊唯物主義,使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綜合特征得到了全面體現,因此實踐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之間存在互通性,有效促進了無產階級的發展。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哲學;實踐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
一直以來,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質特征都爭議不斷。有的哲學家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注重的是實踐性,不涵蓋辯證性與歷史性特點,因此馬克思主義哲學以實踐唯物主義為主。還有部分哲學家則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根本特征在于辯證性和歷史性,所以將馬克思主義哲學定義為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不認可實踐唯物主義這一說。對于以上定義,筆者比較認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踐唯物主義,并且其實踐性本質特點中還包含了辯證性與歷史性的特征,故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本質特征也說得通。
一、舊唯物主義的缺點
舊唯物主義又稱機械唯物主義、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其不懂得社會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只限于對世界的解釋和說明;注重機械的形而上學的反映論。由于馬克思主義是針對舊唯物主義的不足而形成的,因此在掌握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質特征前,應先分析舊唯物主義的缺點。
(一)舊唯物主義的直觀性必然會導致機械性的缺點
舊唯物主義對事物的理解以直觀形式為主,而這樣一來就使得事物的本質得不到體現,難以獲取事物內部的能動性及事物能動性的變化和發展情況,只掌握了事物的外部現象。在事物運動過程中,只能獲悉直觀感受下的機械運動情況,認為運動是在外力的作用下而形成起來的,使得原本多樣化的運動形式變得機械化,而且圍繞機械運動來揭露各種不同的現象。尤其將人的所有生理現象納入到機械運動范疇。比如18世紀法國的唯物主義學者拉美特利將人的身體比作機器,指出人的一切活動都屬于機械運動,且通過實例證明自己的說法正確性:當人站在深不見底的懸崖邊,身體會機械性的往后退;寒冷的天氣人的身體毛孔會機械性的閉起來,防止寒流涌入體內。可見,唯物主義的機械性缺點并非偶然形成的,而是因其直觀性缺點最終所致。
(二)舊唯物主義未結合實踐來直觀世界,必將導致唯心史觀
馬克思曾經說過,人類歷史存在的根本在于存在有生命的個人,個人自覺和動物分開的第一個歷史行動并非憑自己思維而進行,而是個人清楚的知道開發賴以生存的生活資料的重要性。個人最初的勞動實踐,是人類社未來發展的引領,在此基礎上逐漸擴大各種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領域,這樣一來,就強調了人類社會發展史和物質生產發展史間的一致性,人類口中津津樂道的世界歷史體現的就是人通過自身的勞動而誕生的過程。由此可以證明,在歷史唯物主義整個領域中,實踐占據重要位置,若不結合實際情況來考察歷史,忽略歷史發展中人類和自然界之間的實踐關系,忽略自然科學和工業,那么就會產生一種與自然、人,以及人與自然關系相脫離的以抽象為特征的唯心主義歷史觀。舊唯物主義之所以難以涉及社會歷史方方面面,是因為舊唯物主義忽視了實踐對改造客觀世界的作用和意義,只是通過感性的形式直觀客觀世界。所以其在認識和把握社會歷史過程中,僅僅將人和社會作為直觀的對象來認識。這樣直觀到的人就非常的抽象,是感情領域中承認現實的、單獨的、肉體的人。由主觀感受到的社會歷史僅僅是各類偶然事件的積累過程,不能突出實際存在的必然聯系。由于舊唯物主義未結合實踐來直觀人類社會,因此無法清晰的明確人類社會就是實際的物質過程,最終朝著唯心主義方向發展。所以我們應以不同的層次角度了解舊唯物主義的缺點,而直觀性忽視了實踐的作用與意義是舊唯物主義最突出的缺點,該缺點必然會導致機械性、唯心史觀等缺點的產生。
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質特征
由于舊唯物主義存在機械性、唯心史觀等缺點,因此落實科學實踐觀,從實踐角度出發理解事物現實、感性,揚棄舊唯物主義缺點,實現具有實踐本質、辯證本質及歷史性的唯物主義已刻不容緩。實踐性作為馬克思主義哲學最突出的一種本質,其內部蘊含了辯證性特征、歷史性特征等。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踐性本質特征決定了辯證的唯物主義
馬克思主義哲學注重從實踐的角度看待真實存在的世界,實現了能動性的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明確指出,人類實際開展的活動就是能動的改造現實存在的世界。在此基礎上理解真實的世界,那么就將真實的世界作為了人類能動的改造領域及結果的過程。馬克思認為,自然社會中的人存在自然力和生命力,是能動的自然存在物。而正是因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緊密聯系實踐來看待客觀世界,通過全方位的分析研究人的實踐活動及其意義,有效促進了唯物主義和人的主體能動性間的統一,并基于此產生了實踐的辯證法。其次以實踐的角度為出發點理解世界,可以清楚的獲悉世界并非是長期不變的事物的全面綜合,而體現的是全過程。人類實際活動過程中,在對外部世界施加作用的同時,外部世界也會通過自身存在的能動力量對人施加作用,對實際存在的人的活動方式進行制約,決定了實踐活動的成與敗,讓人們充分的了解客觀世界原本就存在的能動發展的規律。同時,實踐活動還使人們得到了了解客觀世界本質特征與客觀必然性的渠道。由此可見,人類要想理解真實世界,就必須注重實踐這一“平臺”,人們通過該平臺全方位的認識客觀世界辯證發展的規律,并積極主動的體現真實世界中潛在的辯證法。通過統一實踐辯證法和真實世界中潛在的辯證法后,賦予了辯證唯物主義的具體內容,全方位反映了馬克思主義哲學集唯物論和辯證法為一體的目標,使得唯物論與辯證法達到了統一性,而一切的統一性都離不開實踐觀。因此辯證唯物主義是在實踐性特征下了解世界的必然結果。
(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踐性本質特征決定了歷史的唯物主義
歷史唯物主義強調社會歷史發展的基礎規律,而要想切實把握社會歷史發展的基礎規律,首先就要從實踐理解歷史的角度獲悉社會生活的本質。只有結合實踐理解人類社會,才能清楚的獲悉社會生活實況和歷史發展中所遵循的規律。由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踐性本質特征強調以實踐為出發點來理解事物、實際、感性,因此就獲得了了解歷史的途徑,進而正確認識唯物史觀。除此之外,應樹立正確的實踐觀意識,清晰了解社會環境的變化和人類實際活動間的聯系性,突出人類的本質特征,從而對不斷變化的歷史觀中的重大課題予以有效處理。從揭露歷史唯物主義形成的《德意志意識形態》中可以看出,馬克思依舊強調以物質實踐角度出發理解社會生活現象,通過深入分析物質實際情況及其內部矛盾,可及時準確的獲悉社會歷史發展中的具體規律,從而促進了歷史唯物主義。由此不難看出,實踐性本質特征對歷史唯物主義的形成起到決定性作用。
(三)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踐性本質特征突出階級性
在傳統哲學中,總是將人類的理論思維活動看的比較重,而對于人類的實踐活動卻關注的較少,將看待與認識世界作為了核心任務,無法主動地站在哲學的角度來改造客觀世界。和傳統的哲學不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踐性本質特征直接強調了其不僅要從實踐的角度出發來解釋世界,還要以實踐的角度來改變客觀世界。以哲學的方式改造客觀世界最根本之處在于建立符合于世界的哲學思想,這就要求馬克思主義哲學全面獲悉具有符合世界的哲學思想的實踐主體。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思想強調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改造,通過共產主義社會帶領人類走向解放。毫無疑問,無產階級就是反映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的實踐主體。所以馬克思非常清晰明確的提出了將無產階級作為新唯物主義不可或缺的物質武器,無產階級則將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了主要的精神武器。使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實踐性本質特征和階級性之間存在的內在關系淋漓盡致展現。
(四)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精髓
解放思想主要強調了以馬克思主義為重要指導,消除一切不符合客觀實際的陳舊思想觀,加強對各類新情況和新問題的研究力度,突出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對革命批判的本質;實事求是強調的是始終站在客觀實際的角度,從中找尋其本質規律,作為行動的向導,這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關鍵一環。解放思想與實事求是概括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礎觀點,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革命性與科學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基礎。其次,與時俱進強調的是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緊密聯系現代社會,注重規律性,強調創新性和創造性,這不僅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理論品質,而且還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強大的功能。解放思維與實事求是都必須符合與時俱進。此外,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彼此間存在滲透、促進的關系,將這三者緊密聯系可全面體現馬克思主義世界觀與方法論,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占據重要位置。構建一套涵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在內的機制,從而體現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內容、本質特征、社會功能。馬克思主義哲學正確的揭示了物質世界的基本規律,使唯物主義和辯證法得到了統一,唯物辯證中自然觀及其歷史觀得到了統一,客觀科學性與革命性得到了統一,體現了無產階級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撐。馬克思主義哲學注重實踐性,始終以實踐的角度為出發點對事物、現實、感性科學合理的理解,因此形成了實踐唯物主義,消除了將直觀性、機械性、唯心史觀作為本質特征的舊唯物主義,使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綜合特征得到了全面體現,因此實踐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之間存在互通性,有效促進了無產階級的發展。
作者:陳磊 單位:安慶師范學院
參考文獻:
〔1〕楊沐.實踐時空觀[D].吉林大學,2009.
〔2〕李沖.馬克思理論對近代人道主義的超越[D].吉林大學,2009.
〔3〕相秀麗.從理論到實踐[D].吉林大學,2008.
〔4〕盧繼富.馬克思人的全面發展理論在中國的發展與實踐[D].安徽師范大學,2007.
〔5〕周春妹.科學發展觀的哲學原理[J].才智,2009,(12).
〔6〕王偉光.努力推進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N].人民日報,2010-9-28.
〔7〕于桂芝.實踐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生長點[N].寧波日報,2010-3-29.
〔8〕唐昆雄.在新起點上推動馬克思主義哲學新發展[N].人民日報,2010-12-22.
- 上一篇:青年馬克思主義培養工程實施現狀分析
- 下一篇:大數據時代下公共危機管理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