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關事務工作馬克思主義觀察分析
時間:2022-08-20 09:45:11
導語:機關事務工作馬克思主義觀察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在新的征程上,必須“用馬克思主義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繼續發展當代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從廣義上說,馬克思主義不僅指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學說體系,也包括在漫長社會變革中不斷豐富和發展的馬克思主義,其基本原理、觀點和方法,既可以用來觀察和把握世界格局、時代變遷、社會演進,也可以用來觀察和指導我們各行業、各領域的工作實踐,它既是世界觀,又是方法論。具體運用到機關事務工作中,它也是我們研判形勢、分析問題、決策謀劃的根本遵循。馬克思主義主要由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三部分組成,其中很多原理、方法可以直接用于對機關事務工作的總攬、抽象、歸納和提煉。這些原理和方法,很多已內化于心,在不知不覺中被運用。比如,我們說:“這種改革有利有弊,但是明顯利大于弊”,“既要有力保障,又要厲行節約”,這里面就體現了一種辯證思維。又比如,領導時常提醒大家,“要抓早抓小,防患于未然”,“服務工作無小事,要從點滴之處培養嚴謹細致的作風”,這其中就蘊含了質量互變規律。全國機關事務管理研究會第二屆會員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暨機關事務理論研討會上,提出了新時代機關事務的歷史與現實表達、科學與哲學思考、文化與藝術涵養、宏觀與微觀分析、經濟與社會衡量、守正與創新發展、學科設立與建設7個命題。這些命題源自實務又超脫于實務,觸及理論又超越理論,正是在機關事務工作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核心業務條線實現重大突破后應有的哲學思考。這種哲學思考,是切準時代脈搏、堅定正確航向的思想保證,是遵從國家治理原則、充分實現法治保障的學理鋪墊,是躬身自省、提升認知境界和格局品位的文化自覺,是探求未來發展趨向、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歷史邏輯。每一名機關事務工作者,都有責任涵養這種意識,學會運用新時代馬克思主義觀察所從事的工作,將哲學思考的習慣由自發轉變為自覺。
對機關事務工作的思考,必須用唯物史觀來穿透歷史、把握現實、瞻望未來機關事務工作緣起于組織機構尤其是國家政權的誕生。回望百年,機關事務工作始終圍繞黨和國家中心工作服務,經歷了戰火硝煙的洗禮、百廢待興的考驗和改革發展的歷練,很多前輩先賢赴湯蹈火、默默無聞付出畢生精力和心血。我們時常回顧一起起重大事件、記敘一個個重要節點、總結一項項突破性改革,并且大力宣傳先進典型人物和事跡,深入挖掘機關事務的文化內涵和精神內核,但在邊點成線、梳理脈絡、描繪軌跡方面,下的功夫還不夠深。歷史、現實、未來的關聯從來就不是憑空跳躍或斷裂的,革命、建設、改革、發展也不是孤立相望的,貫通古今的是一根由時間和空間交織成的主軸,歷史總是在圍繞這根主軸的社會變革和回歸中演進,這就是事物發展的規律性。認識和把握這種規律性,于了解歷史而言,有助于我們讀懂上下五千年,理解萬物滄桑、社會更迭過程中各種“偶然”中的必然;于國家大局而言,有助于我們深刻領悟反復強調的“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深化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認識;于具體工作而言,有助于我們比較、研究和理解“機關事務的歷史與現實”,從一路過往中汲取經驗教訓、前人智慧和精神力量,從而精準錨定發展目標、科學選擇發展路徑、持續增強發展動力、有效節約發展成本。對于守正與創新的理解,從唯物史觀和辯證法的分析可以得出相同的結論。守正之“正”,即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是對前人經驗的總結,是掀開表象觸達內涵的探究,是遍析萬物后對共性的歸納,就像“神農嘗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守正,是我們開展工作的前提。但守正不等同于一味枯守因陳,守正中必須源源創新,因為外部環境的變化一刻也沒有休止,正如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所說,“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一切事物都處在運動和變化之中。就好比機關后勤服務社會化,20多年前我們就提出了這種改革思路并且在穩步推進,但發展到今天,此項改革無論是外部環境、條件、范圍還是內在動力、標準、手段都發展了很大變化,改革在不斷化解新的矛盾和問題過程中漸次深化,詮釋了繼承中的發揚、守正中的創新。又比如,我們大力弘揚工匠精神,目的是傳承技藝、恪守本真、錘煉作風、培育文化,這種精神,于“國之大者”,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融合;于服務保障業,是維系生命的血脈、支撐魂魄的脊梁。但是,身處創新驅動的變革時代,在弘揚工匠精神的過程中,也要分門別類、揚長避短。具體到機關服務保障工作,比如烹飪、木工這類技術比較成熟的手藝活兒,必須追求精益求精,講究“原汁原味”;而對于市場、技術、管理比較年輕,活躍度、成長性高的工作,比如政府采購、賓館市場營銷、媒體傳播等,要更多鼓勵顛覆性的創新。精工細作的匠心與移山填海的氣魄,不能在觀念、理論和政策上相互排斥,而需要兼收并畜、和而不同,體現了矛盾的同一性。對機關事務工作的思考,必須用辯證法來權衡和判斷,既堅守形而下的務實,也常懷形而上的思辨如何看待“機關事務的科學和哲學”?一般認為,科學最初是與哲學結合在一起的,沒有嚴格的分界。科學有確切的研究對象,用確定的研究方法得出確定的結果,通過實驗證實或證偽;而哲學沒有確定的研究對象,更加注重問題的提出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一般不能證實或證偽。從本體論來說,哲學是元理學,是最基礎又最根本、最樸素又最深邃的思維、思想、觀念,它并不像科學那樣給人提供確切的知識,卻從源頭上影響著人類對自然的探索和對世界的認知。從方法論來說,哲學和科學有共通之處,兩者都用意識工具來分析現實問題,只不過哲學更具原始性、基礎性。哲學應用于機關事務工作,就是對保障和管理服務理論與實踐進行元理層面的把握,它是思想火炬和精神伴侶,引領我們在過去、現在、將來的時空隧道中自由行走。在這種往復穿梭中,我們辨識、參悟,檢視、修正,權衡、取舍,用思想的激蕩和融合澆鑄形成理念、理論、方法的底座。科學是基于元理的原理、方法,是基于群體性感應共識形成的經驗,是可以查工具書利用的基礎理論,用于直接指導實踐。機關事務領域的很多制度設計和改革,與政治學、經濟學、行政學、法學及其分支學科存在清晰的映射關系。比如,政府集中采購,集中統一管理、標準化信息化、供給側改革、機關運行保障法治化、機關后勤服務社會化等,都是有相應的理論作為支撐的。西方哲學與中國傳統文化有很多相通之處。《易經·系辭》中提出:“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形而上的是無形的道體層面,形而下的是萬物各自的表層的相,這與西方哲學中的“思維和存在”大體是相對應的。在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長河中,“道”和“器”相互作用、相生相長,共同構成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動力、規制和機理。我們在事業發展中,既要堅守形而下的務實,也要常懷形而上的思辨,崇尚“重器”與“問道”的兼和。一方面,要立足當下、腳踏實地,運用科學的方法手段專注做好每一項工作,不空談、不漂浮,這是決策部署、戰略專題報道SpecialReports規劃得以貫徹落實的必需;另一方面,要回溯本源、登高望遠,時而從具體事務中跳脫出來,對一些根本性、原生性、基礎性的問題進行鳥瞰,這是不斷校準目標方向、穩固事業發展四梁八柱的必然。
馬克思有一句名言:“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但是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指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哲學社會科學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區別于其他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標志,必須旗幟鮮明加以堅持。”機關事務工作改革行至今日,必須也必然在哲學層面產生更深層次的思考,它反映了整個行業的思維能力、精神品格和文明素質。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的關鍵節點上,只有堅持以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綜合運用哲學、歷史學、政治學、行政學、經濟學、文化學等學科知識觀察和分析機關事務工作,才能進一步回答機關事務的文化與藝術涵養、宏觀與微觀分析、經濟與社會衡量、學科設立與建設這一系列命題,才能讓思想、心力、智慧在機關事務理論研究和改革實踐的沃野上縱橫馳騁,才能繪制出機關事務工作在國家治理現代化中更好擔當作為的壯美畫卷。
作者:徐進
- 上一篇:思想政治工作在人力資源管理的優勢
- 下一篇:上市公司理財熱潮持續升溫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