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教育思想的理論與實踐

時間:2022-07-14 07:42:00

導語:試論教育思想的理論與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試論教育思想的理論與實踐

內容提要:教育思想是思想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世界著名的無產階級革命導師當中,同志親身教過書、親自辦過學,直接參與過的教育實踐最多。他把馬列主義同中國教育實際相結合,在實踐中所形成的教育思想也最豐富。本文介紹了教育思想的形成和發展過程;倡導尊師重教是教育思想的思想基礎;德智體全面發展是教育思想的突出特點:不同歷史時期提出的教育方針是教育思想的核心與精髓。教育思想對今天的教育工作仍然具有一定的現實指導意義,值得我們繼續學習領會,深入研究探討。

同志是偉大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二十世紀的杰出偉人。他不但是運籌帷幄的軍事家、通古博今的理論家、把握乾坤的政治家,而且也是名副其實的無產階級教育家。在世界著名的無產階級革命導師當中,他所親身從事過的教育實踐最多,形成的教育思想也比較豐富。值此紀念同志誕辰110周年之際,重新回顧教育思想的理論與實踐,對我們當前的教育工作仍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一、教育思想的提出、形成與發展

教育思想這個概念是中科院學部委員、當時任教育部副部長的錢俊瑞同志于1951年6月在《人民日報》上以《學習和貫徹的教育思想》一文中首次提出來的。與此同時,當時擔任東北人民政府教育部副部長的董純才同志(后來擔任國家教育部副部長、黨組書記)在《思想在教育領域中的勝利》一文中也用了教育思想這個概念。而在此之前,見諸于有關文件和報章中通常采用的提法是:同志關于教育工作的指示、同志關于教育工作的論述、教育理論、的教育學說等等。據我國教育理論研究界考證,教育思想是在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開始形成的,產生于1929年12月古田會議決議和1934年1月同志在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上提出的文化教育總方針。土地革命戰爭后期和抗日戰爭時期達到成熟并逐漸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教育體系,建國后又得到了不斷補充完善和進一步發展。何東昌同志1983年12月在紀念同志誕辰90周年大會上曾把教育思想的具體內容概括為10條:(1)關于人民教育的指導思想:(2)關于教育要與政治經濟相適應,為黨的總任務服務;(3)關于培養目標;(4)關于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5)關于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原則;(6)關于“兩條腿”走路、多種形式辦學;(7)關于正確對待人類文化;(8)關于知識分子政策;(9)關于加強黨對教育的領導:(10)關于走自己的路。

教育思想是聯系中國教育的實際,并結合他自己多年以來的教育實踐,創造性地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教育學說的產物,是對教育規律的客觀反映。教育思想是思想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以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集體智慧的結晶,教育思想具有濃厚的中國特色,至今仍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是我國人民特別是我們教育界的寶貴財富。

二、尊師重教是教育思想的思想基礎

如同民主革命的先驅孫中山先生參加革命前曾經是一位醫生一樣,在成為職業革命家之前,大部分時間所從事的是教育工作,也可以說是一位教師或教育工作者。1917年11月,當同志還是湖南省立第一師范三年級學生的時候,就利用他當時擔任的一師學友會總務兼教育研究部長的身份為長沙工人興辦過夜學(即夜校)。他講:“我國現狀,社會之中堅實為大多數失學之國民”。在夜學中,他親自兼任甲班歷史課,課程講得通俗易懂、生動活潑,很受工人學員的歡迎。1919年4月,同志從上海回到長沙,經友人介紹,正式擔任了長沙修業小學的歷史教員,每周講授10節課。1920年7月起擔任長沙一師附小的主事(即校長),并在1921年下學期兼任了一師師范部第22班的國文教員。1921年8月,中國共產黨成立后,還創建了“湖南自修大學”,博采古代書院與現代學校兩者之所長的辦學方式,使“文化普及于平民,學術周流于社會”。由于同志本人早年的教師生涯和作為小學校長等所親身經歷過的教育實踐,使他對教師行業和教育工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感情,也奠定了他后來之所以一直倡導尊師重教的思想基礎。

作為一名偉人,作為曾經擔任過教師的領袖人物,同志對自己的幾位恩師非常敬重。同志8歲那年進家鄉一私塾上學,禮拜塾師毛禹珠為師,一直念到13歲。1965年6月當他回到闊別32年的家鄉韶山后,曾請老人吃飯。席間,同志給毛禹珠老師敬酒,老人感激地說:“主席敬酒、豈敢豈敢”,卻說:“敬老尊賢、應該應該”。當同志求學長沙時,對湖南第一師范的兩位老師楊昌濟(懷中)、徐特立非常敬重,他為有懷中先生這樣一位人品高卓、學識淵博、治學嚴謹的倫理學老師而欣慰。在長沙學習期間,他經常利用星期天或節假日到懷中先生住處求學聆教。后來楊老先生逝世后,他曾親自護送老師的靈柩回故鄉板倉安葬,以盡師生之情。當他的另一位老師徐特立于1937年60歲壽辰之際,同志已經是我黨、我軍的高級領導人了,他仍親自提筆給徐老寫信表示祝賀。信中說:“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現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將來必定還是我的先生”。并號召全黨同志向他學習,表達了同志對老師的無限尊敬和感激之情。

同志對教育非常重視,尤其是對工農群眾的大眾化教育和對中小學生的啟蒙教育方面,他更是身體力行,率先垂范,為我們教育工作者做出了榜樣。他在《反對黨八股》一文中曾批評過一位在延安城墻上寫大字標語的同志無的放矢,不看宣傳’教育的對象,字寫得老百姓看不懂,從而也就失去了教育意義。在這方面有一事例,表現出同志考慮得非常周到細致。曾有一次,他不厭其煩而“三題校牌”,就是為了能讓小學生們都能讀得懂。事情發生在1951年春,當時教育部和湖南省決定在韶山辦一個五年制的小學試點班。校址選在韶山小學,校長熊澤民同志搬出當過同志私塾老師的毛宇居老先生進京求字。同志滿口應承,當即寫下了“韶山小學’’四個字。看后搖頭覺得不行,說:“以后辦初中辦高中還得要寫,而韶山學校那就能大能小了,從幼兒園到大學都可以接著用”。隨即揮毫潑墨寫下了“韶山學校”四個字,這四個行草書字一氣呵成,寫得剛勁瀟灑,周圍觀看的人都夸好。而卻又搖頭不滿意了。他說用行草體字題寫校牌不妥,因為現在還是小學,學生們剛一進校門,就會看見這龍飛鳳舞的四個字,如果小孩子寫字時都照著甩起來不大好。最后他又第三次以正楷字,端端正正的書寫了“韶山學校”四個大字校牌。后來韶山學校辦了初中、高中仍一直懸掛此校牌。為了照顧到小學生這個教育對象而“三題校牌”的故事,也一直在當地教育界傳為佳話。

同志尊師重教還體現在他對教育工作的酷愛和留戀上。1921年底以后,同志離開了教育崗位成為一個職業革命家。但是當年底,由他本人填寫的《少年中國學會會員終身志向調查表》上仍這樣寫道:“終身欲研究之學術——教育學”,“終身欲從事之事業——教育事業”,“將來終身維持生活之方法—一教育事業之月薪酬報及文字稿費”。由此可見同志對教育事業的依依不舍和無限眷戀之情。可以說,尊師重教是同志的一貫美德,也是教育思想產生、形成和發展的思想基礎。

三、學無止境、全面發展是教育思想的突出特點

同志一生勤奮好學。他早年從師于私塾,后就讀于湖南第一師范學校,其余大部分時間為自學,在北京大學圖書館學習期間尤為刻苦,對于其提高馬列主義理論水平,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很大。同志從小就有宏大的報負,學習非常專心認真。他早年在長沙學習時,故意在人們來往嘈雜的城門口看書,以提高自己注意力,鍛煉自己的意志和毅力。養成了在任何情況下都能不受干擾,專心讀書的好習慣,陶冶自我,鬧中取靜。同志除了向老師認真學習和刻苦自學外,還虛心好學、不恥下問。在當學生時,他曾多次自己或和同學們結伴遠足,但他不是山水之游,而是考察社會風土人情之旅。偏僻的鄉村,熱鬧的城鎮,有錢人家的白眼,貧苦人家的憐憫,都成了他暑期遠足中每日必修的“自習”課。使他得到了許多在學校無法得到的知識和經驗,并形成了自己一整套調查研究方法。后來在湖南農村各縣搞調查時,他把自己所接觸到的干部、農民、秀才、獄吏、商人和錢糧師爺統統看成是自己“可敬愛的先生”。為了讓這些先生們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給他們當學生時總是“恭謹勤勞和采取同志態度的”。他深有體會地說:“沒有滿腔的熱忱,沒有眼睛向下的決心,沒有求知的渴望,沒有放下臭架子、甘當小學生的精神”。要學到一點東西,搞好調查研究是一定做不好的。他的求知精神,求學態度,以及獨特的調查研究方法值得我們每一個搞教育、做學問的人好好學習,他后來的許多煌煌大作也無不得益于此。

他一直認為學無止境,堅持活到老、學到老。60高齡后,他還堅持學外語,并在路燈下大聲朗讀。他廣交文、史、哲等各界朋友,與馮友蘭、范文瀾等老先生們同桌用飯,談古論今,互相切磋提高。對于身邊的衛士和周圍的同志,他經常鼓勵他們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要抓緊一切時間學習,掌握文化知識,將來為祖國建設事業服務。積極為他們創造學習條件,幫助他們辦了文化補習學校,有時還親自為他們批改作業。

他對自己子女的教育也非常嚴格,從不讓他們搞特殊,也不讓他們產生絲毫的“優越感”。長子從蘇聯的大學畢業回國后,他叫其帶上行李去拜陜北人民為師。對孩子講,你在蘇聯的大學畢業了,而中國的大學還沒有畢業,要深入工農群眾,向勞動人民學習,補上接受工農教育這一課。這種叫孩子們從小多吃點苦,多接觸一下工農大眾,多接觸一些實際生活,多經受一點考驗和鍛煉的教育方式,對青年人的成長和進步是大有益處的。可以說,假如不在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中壯烈犧牲,英年早逝的話,那么用這種方式培養教育出來的青年人,將來在中國革命和建設中肯定能夠天降大任于斯也,在重要的崗位上從事著重要的工作,更好的為人民服務。對李敏、李訥兩個女孩子,他也從不驕慣,一直讓她們吃住在學校,時刻與其他同學們打成一片。從素質教育學的角度來看,這也的確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方法。聯想到當前一些城市中,尋常百姓孩子,家長百般呵護,權貴大款子女,更是過分溺愛的教育方式,頗有天壤之別,值得我們借鑒反思。溫室花朵,弱不禁風,不經受一些挫折教育,不受點摔打磨練,確實不利于青年一代的成長成才。

除了強調在學習上學無止境,接觸實踐教育之外,同志還歷來提倡要德、智、體全面發展。1917年,他在《體育之研究》一文中提出:“體育在德、智、體三育中占有第一之位置。體者,為知識之載而為道德之寓也,其載知識也如車,其寓道德也如舍。”意思是身不存,智與德皆廢。他上學數年,對自我體能的培育,堅持每天不斷,凌晨東方泛白,他就脫去上衣,用吊桶打水,遍身淋下,淋一陣擦一陣,直到發紅發熱為止。遇下雨下雪或寒風凜冽的清晨,他就不再進行水浴,而是光著上身,直接沖入大自然的懷抱。筆者2001年夏到長沙第一師范舊址參觀時,仍見到當年的水井旁立牌為證。他一生酷愛游泳,建國后,雖已年過半百,但老人家體育鍛煉的興趣不減,“僅有文字記載的,他就曾十次暢游長江。最后一次游長江時已是73歲高齡,歷時65分鐘,游程近30里。”1950年6月,就學生的健康問題寫信給當時的教育部長馬敘倫同志,提出“健康第一”的問題。1953年6月,接見青年代表時,提出“三好”的第一條就是身體好,其余兩條才是學習好、工作好。而當今,我們一些學生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只顧讓學生死摳書本,有的學生體質明顯下降。“小眼鏡”越來越多,“小書包”越來越重,“小課表”越排越滿。各種各樣的課外特長班也林林總總、遍地開花,弄得小學生平時連玩的時間都沒有,盼到雙休日可能還比平時更忙。家長和社會過早地讓小學生參與未來的生存競爭,把以前高考時才涉及到的競爭年齡段一下子前移到了中、小學教育階段,有的家長還一直抓到了學齡前。這樣做不利于小學生和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也不符合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規律。現在黨和國家領導人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大力倡導素質教育,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可謂非常明智之舉。

四、教育方針是教育思想的核心與精髓

同志結合自己的教育理論與實踐,結合我國教育工作的實際情況,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分別提出了幾個著名的教育方針。這些教育方針是教育思想在不同歷史時期的高度濃縮與概括,也是教育思想的核心與精髓。

早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同志就提出了蘇維埃文化教育的總方針,“在于以共產主義的精神來教育廣大的勞苦民眾,在于使文化教育為革命戰爭與階級斗爭服務,在于使教育與勞動結合起來,在于使廣大中國民眾都成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

延安抗日軍政大學是我黨于1935年親手創建的一所學校,為中國革命和建設培養了大批的干部。當時擔任抗日軍政大學教育委員會主任的同志親手為抗大制定了教育方針:“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艱苦樸素的工作作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勉勵抗大學員學好革命理論,學好科學知識,為中國革命和建設服務。

建國后,同志為我們制訂了又_個教育方針,1957年2月,同志在擴大的最高國務會議上作了題為《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講話中指出:“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1958年,同志又進一步提出了“教育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必須同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方針,進一步闡明了我國教育發展的方向。

同志提出的教育方針,是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據此,1961年中央書記處在鄧小平同志的主持下,總結了建國以來,我國教育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參照蘇聯教育的成功做法,探索走我們自己發展教育道路的新措施。討論通過了中央宣傳部和教育部黨組起草的《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暫行條例(草案)》,即高教60條。同志親自審閱了這個條例,高興地說:“總算有了自己的東西”。1963年教育部又陸續制訂下發了中學條例50條,小學條例40條。這總共150條的三個條例制訂與實施,貫徹了提出的教育方針,使全國大、中、小等不同層次的各級全日制學校都有了一套基本法規,使我國的教育體系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據可依。

五、教育思想的現實指導意義

目前,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進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優先發展教育重要戰略地位的逐步落實,黨和國家以及各行各業對教育都給予了高度的重視。繼中央公布了《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之后,中共中央、國務院于1993年2月13日又了《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經過從起草到頒布長達8年的反復修改和論證,在黨的十四大精神和《綱要》發表的基礎上,全國人大常委會于1993年lO月31日又頒布了共9章43條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整個教育戰線出現了蓬勃生機。在新的形勢下,同志提出的有關教育方針、辦學指導思想,培養接班人的目標,德、智、體全面發展,加強基礎教育等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作為在教育戰線上工作的同志來講,認真學習和貫徹落實同志的教育思想是對同志誕辰llO周年的最好紀念形式。各級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全國各地區的黨政負責同志,都要向同志倡導的那樣,尊師重教,關心教育,重視教育工作,下決心、下氣力為當地的教育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我們教育戰線上的職工,要認真學習同志的教育思想,自尊自愛,注重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和自身修養,在全社會逐漸形成尊師重教良好氛圍之際,更要嚴格要求我們自己、潔身自愛,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業務能力,做到為人師表。作為一所學校來講,要真正發揮好教育職能,按教育規律辦事。既要樹立教育為經濟政治服務的思想,又要體現傳遞文化、培養人才,廣泛為社會服務的職能;既要保持社會主義教育的本色,又要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建立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辦學模式;既要創收、彌補教育經費的不足,又要兼顧長遠,面向未來,不忘培養造就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接班人的歷史重任。讓全社會都來關心教育事業發展,做到人人關心教育、人人重視教育,實現同志一貫倡導并為之奮斗的“文化普及于平民,學術周流于社會”美好的教育氛圍。客觀評價的教育思想,全面衡量偉人的是非功過,是唯物主義的一貫思想。綜觀同志一生中關于教育的所有論述與實踐,也有一些違背教育規律,貽誤教育發展的不足之處。如把反右斗爭擴大化,致使教育界的一些精英受到不公正的沖擊。后來發動的,更讓青年學生們停課鬧革命用來作為路線斗爭的工具。以及接下來大批知識青年中斷學業,上山下鄉,造成了人才培養的斷層等都是可圈可點的失誤遺憾之處。不過我們在研究探討教育思想時,為了完整準確分析的教育思想,要把教育思想同其晚年的錯誤行為和錯誤論述區別開來。鄧小平同志在《關于科學和教育工作的幾點意見》中指出:“我們要把同志在教育方面的主導思想,在知識分子問題上的主導思想講清楚。十七年的教育是有成績的,如果對十七年不作這樣的估計,就無法解釋我們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鄧小平同志關于教育工作的幾次重要談話,都實事求是地評價了的教育思想,澄清了一些是非和模糊認識,為新時期研究教育思想指明了方向。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這句話不知是全國多少所中小學校教室里的座右銘,樸實無華的八個字,我們幾乎每個人都能耳熟能詳,并激勵著我們代代人不斷成長。同志在理論和實踐上探索出來的中國教育發展之路,在中國教育史上留下了燦爛輝煌的一章。所以教育思想仍然是我們時代的寶貴財富,對當前的教育工作仍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值得我們每一位教師,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去認真領會和思考,去深入研究與探討,并擇其精華發揚光大,付諸于指導我們的教育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