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基層行政選舉制度探議
時間:2022-05-16 09:29:00
導語:我國基層行政選舉制度探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前,我國基層行政選舉工作存在嚴重問題,諸如封建集權思想、法律空白點以及監督機制不健全等諸多弊端。必須強化選舉法制教育,加大宣傳力度,建立健全各級選舉常設機構和有效的監督機制,完善選舉法律、法規和法紀。
關鍵詞幻想;理想;理想世界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標志著人民政權的建立。為保證人民民主權利,1954年國家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75年、1978年、1982年曾多次作了重大修改,于1982年12月4日,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公告施行。《憲法》除規定我國社會制度、國家性質、政權機構外,還有一個重要內容,那就是規定了我國公民的最基本的權利——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繼國家根本大法——憲法——的頒布,一系列保證母法實施的子法,諸如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中央人民政府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級審判機關和各級檢察機關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村民委員會組織條例等隨之修改、完善和頒布。這一系列法律、法規都明確指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共產黨的各級領導機構和領導人,我國各級國家權力機構和領導人,我國各級政府機構和領導人,直至村民委員會機構和領導人,我國各級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機構和領導人,各級人民團體機構和領導人,都必須經過民主選舉產生。
選舉制度的全面確立,宣告我們的國家在政治上徹底擺脫了封建集權的統治,開始走上了民主法制化道路,它標明我國人民的歷史地位和政治命運也已發生了根本變化,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這對于促進新的生產關系和生產力的發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中華民族五十年來驚人的實踐證明,選舉制度的應運而生,使得法制觀念和意識已在廣大人民心中深深扎根,并已盛開出了似錦的鮮花。我們的人民也已學會并能充分運用選舉這個權利去選擇我們前進道路上的帶頭人。這為我們國家走向繁榮昌盛、走向富強文明、全面走向民主法制,盡快實現祖國現代化鋪平了道路。
任何新生事物的產生到發展,都不是人們想象的那樣一帆風順,我國的選舉制度也同樣經受了長期的嚴峻的考驗和斗爭。幾十年來大量的侵犯民主權利的刑事案件告訴我們,有人為達到奪權的目的或使其它犯罪陰謀得逞,在選舉時,或以暴力手段威脅、或以賄賂利誘,或以偽造文件,或以虛報選票等手段,破壞選舉或者妨害選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為了維護選舉法,為了保證人民的民主權利,為穩定和平的政治局面,我們的司法機關,對那些破壞選舉的罪犯都已進行了嚴厲制裁。
由于諸多因素的影響,在相當部分地區的農村、企事業單位里,甚或在一些黨政機關中,在選舉時,仍然存在一些與選舉法相違背的作法。有的還把西方資本主義世界,在選舉中慣用的腐朽作法,帶入我們的選舉活動。
這些違法行為有:違背選舉程序,違背選民意志,上級領導內定候選人;任意撤換民主選舉產生的領導人;按選舉法規定,對于犯了錯誤或不稱職的代表和領導人的罷免,須經原選區半數以上的選民通過,或經常務委員會半數以上人通過,方可罷免他們的代表資格或解除他們的職務。但是,許多黨政領導,對選舉法漠然視之,我行我素,對自己認為不滿意的干部任意撤換。換屆選舉時,把落選的領導人強行在原單位任命;換屆選舉時,把正式選舉的合格人選降級任用。換屆選舉前,把有嚴重問題的人調到異地參選。在近年的選舉中,還出現了賄選。凡此種種,不一而足。選舉中的違法活動,嚴重敗壞、損毀了黨和政府的聲譽、形象1。選舉本來是一項嚴肅而神圣的政治行為和制度,但在現實運作中,部分地區領導,把國家的選舉法律、法規、法紀置之腦后,把人民群眾當玩物,強奸民意,借用合法的選舉形式,實施他們的個人奪權計劃。結果法律被褻瀆,人民受愚弄。許多有識之士氣憤地說:“假民主害得人們好苦”。因為這些,大都是領導機關所為,選民敢怒不敢言。即使有膽略的人講了,也無濟于事。有的甚至招致無窮的災難。這是導致在選舉方面廣大人民群眾麻木的重要原因。正因為如此,以至造成許多單位選舉時,連人都集合不起來,任由少數人劃票。如此看來,在這里,黨和政府的聲譽和形象就這樣被踐踏了。
更為嚴重的是,選舉中的違法活動,還包庇、縱容了一批腐敗分子,使得他們借此登上各級權力的寶座。繼之,他們春風得意,更加蔑視人民群眾,互相勾結,沆瀣一氣,利用手中的權利謀取更大的私利,在吏治和司法方面,搞更可怕的腐敗活動,侵害黨和國家的健全肌體。當前一大批企業的破產倒閉,相當部分政權、司法機關淪為不法之徒的工具,就是鐵的事實。
選舉活動中的違法活動為何如此猖獗,帶來的危害又為何如此之大,而且屢禁不止?值得我們認真思考和探索。
其一、封建集權思想在作祟。新中國是從禁錮了幾千年的封建社會脫胎而出的,封建專制主義殘余在我們一些領導人的頭腦中根深蒂固。它還時時不忘和無產階級的民主思想進行殊死的較量,這是我們的選舉制度不能正確貫徹執行的思想基礎。尤其是近年來,一些單位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一些獨裁意識濃厚者則認為,一切都是個人說了算。因而,從經濟到人事安排,習慣了一人拍板定案。作為選拔人才的選舉制度對他們來說,無疑是個束縛,因而他們千方百計使選舉流于形式。
其二、法律上的空白是誘發選舉中違法案件有增無減的重要原因。對于選舉活動中違法違紀問題,在我國的刑法中、在選舉法中、在黨的紀律處罰條例中,只是對那些明顯地在選舉中以暴力威脅,公開賄賂、弄虛作假的問題作了處罰規定,而對那些大量違法但不能構成刑事犯罪的問題,沒有作出明確的處罰規定。一些違法活動,就不能拿出比較準確的法規來制約懲戒。因而,在這些違法活動發生后,選民不能獲得充分依據去申斥。這也是作弊者有恃無恐的主要因素。即使有人冒險去揭發,那些講正義、講原則的領導縱然想從嚴整治,也會無以為計;而那些有意庇護者,則以沒有法律條文為據,堂而皇之,予以不了了之。
其三,監督機制不健全。實踐證明,并不是群眾不懂得拿起武器來捍衛自己的民主權利。法規不健全,致使選民投訴無據,而機制不健全,又導致群眾投訴無門。現行的機構設置,職責不很分明。許多此類案件被有關部門象踢皮球一樣推來推去,始終得不到解決。
那幺,采取怎樣的措施,才能使《選舉法》全面正確得以貫徹執行,使人民群眾享受到真正的民主權利,從根本上消除選舉活動中的腐敗現象?這是根本之所在。筆者認為:
一、強化選舉法制教育,為選舉活動順利進行,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要讓我們的各級干部養成自覺執行選舉法的好習慣,要讓我們的群眾,以主人翁的態度對待選舉,使選舉活動走向健康的軌道。我們一定要組織廣大干群,深入學習有關選舉方面的法律條文,讓法制意識深入人心,使我們的干部在這方面不犯錯誤或少犯錯誤。縱然有人觸犯了選舉法規,就會立即引起廣大選民的警覺,從而自覺抵制非法活動,維護法律的尊嚴,維護人民民主權利。
二、加大宣傳力度,為貫徹執行選舉法,營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電視臺、電臺、廣播、報刊雜志要全力配合,協同作戰。這是宣傳、發動、組織群眾,提高認識,掃除障礙和進行監督的極為重要的手段。它們除了大力宣傳法律、法規、表彰先進典型外,更重要的是要對一些敢于以身試法的不良分子及其丑惡行徑予以曝光。總之,新聞媒體要運用各種方式,采用各種手段大造聲勢,要在整個社會,形成一個認真學習和全面正確貫徹執行選舉法的大氣候。
三、建立健全各級選舉常設機構和有效的監督機制,從組織上保障人民民主權利的行使。它們既承擔宣傳國家有關選舉的法律、法規、法紀的任務。還要組織、領導、指導好各種選舉活動健康發展,更重要的是要充分運用有關法律,制約懲治非法活動。如每次選舉后,都要組織驗收,看是否嚴格執行了選舉法,有無違背法規的行為;對觸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機關處理;對違紀的,報紀檢、監察部門處理。不受制約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對于紀檢、監察、檢察部門的執法人員也要設置監督機構和制定相關條例。對那些群眾報案不受,受而不查,查而不處,處而不公的惡劣行為也要予以懲處。
四、有關立法部門要盡快完善在選舉方面的法律、法規、法紀,從理論上為保障選舉制度順利實行,提供充分的法律依據。由于我們的國家是新生的人民民主國家,在選舉方面和西方國家相比,僅只能算是剛剛開始。就現有法律、法規來看太少,也過于簡單,在實踐中很難操作,根本不能適應新時期選舉制度的運行。為此,相關部門應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出臺一纟列具體的切實可行的條例。例如,應制定出這樣的法規:領導強行內定候選人怎幺處理,不執行選舉結果怎幺懲罰,不按選舉程序辦怎樣懲治,任意撤換民選領導人怎幺依法制約,都應明白無誤予以規定。這樣有利于選舉活動依法進行,也有利于選民捍衛自己的民主權利。
五、加大執法力度,為正確貫徹執行選舉法掃清道路。為什么選舉活動中的違紀活動較為嚴重?關鍵是執法不力。為使選舉工作規范化,選舉執法工作一定要整肅。為此,在查處此類案件時,態度要堅決,旗幟要鮮明,觸犯刑律的要堅決制裁,違紀的也決不姑息養奸。往日一好掩百丑的腐朽司法之風,要堅決清除。這方面的典型要通過輿論宣傳,讓全社會共同譴責之,這樣可以起到以一儆百的作用。
六、大力表彰選舉工作中的遵紀守法的先進人物和單位。使大家學有方向,趕有目標。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對于那些嚴格按選舉程序辦,不徇私情,能充分發揚民主,模范完成選舉任務的典型人物,對于在選舉監督工作中,敢于堅決大膽執法的好干部,要樹為楷模、要獎勵、要表彰,政治上要提拔重用。這樣,就能為全面落實選舉法培養出大批帶頭人和骨干力量。(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