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企業文化與思想政治工作的異同點
時間:2022-08-30 04:40:00
導語:試論企業文化與思想政治工作的異同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企業文化是企業中的一種“軟管理”方式,主要表現為它是一種“軟約束”及它所具有的多種“軟性”管理方式上。我國企業在長期的計劃經濟條件下,一直實行企業員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這也是一種“軟管理”方式。那么,都是“軟管理”形式,它們之間有什么聯系和區別呢?究竟如何在企業管理中發揮著各自的作用。
一、企業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所謂政治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一定階級或政治集團,為了實現其政治目標和任務而進行的,以政治思想教育為核心與重點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綜合教育實踐。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工作的具體含義是,為了保證黨和中華民族奮斗目標的實現,以宣傳和傳播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思想體系,引導人們的政治態度,解決各類思想問題,提高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質,完善人格和調動積極性為根本任務,對人們進行的以政治思想教育為核心與重點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的綜合教育實踐。
從性質與內容上分析,企業思想政治教育包含四個層次內容:1.政治組織的思想政治教育。如馬克思基本理論教育、世界觀人生觀教育、四項基本原則教育、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教育,這一層次的教育內容是黨組織的需要,是黨委使自己的組織團結統一,就需要有統一的思想基礎;黨組織要發展壯大,就需要宣傳自己的理論和主張。2.行政組織的思想政治教育。如民主法制教育、經濟形勢教育,這一層次的教育內容是政府的需要,一個國家政權要維持自己的統治,就需要借助于民主法制的武器,就需要普及民主法制的基本知識,一個政權要達到上下政令暢通,就需要廣大干部群眾的思想認識。3.經濟組織的思想政治教育。如企業精神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廠規廠紀教育以及直接圍繞企業生產經營所進行的日常教育等,這一層次的教育內容是企業本身的需要。一個企業要維持正常的運轉就需要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去協調內部關系,消除各種矛盾,要想發展壯大,就需要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去建設一個堅強的精神支柱。4.對個別職工所進行的思想政治教育。這主要是為了解決個別職工的思想問題、協調職工之間的關系。這一層次的教育內容是個別職工的需要,人們思想上有了矛盾,有了問題,需要有人去幫助解決。
從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兩個結論:第一,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一樣,也屬于企業管理的軟件,也超越了一般管理的層次,它也是一種有自己的價值觀念,有自己理想信念的文化建設。第二,企業思想政治工作不是一種單一物質的文化建設,而是包括了兩種不同性質的文化建設。
第一、二層次的教育內容,屬于宏觀政治文化建設,第三、四層次的教育內容——屬于微觀的企業文化建設,由于第一、二層次的教育內容不是企業的直接需要。因此,缺乏整體觀念或缺乏政治觀念的企業領導人,往往把它當作額外負擔而加以排斥,或者把思想政治教育當作與企業生產經營完全對立的東西而加以排斥。從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的總體關系去分析,它們是一種形式的文化與另一種形式的幕墓叵擔荒馨啞笠鄧枷胝喂ぷ骰凇拔幕比χ?。?/p>
二、企業思想教育的方法
思想教育工作既探討和選擇從實踐到認識的方法,獲得思想教育信息,也探討和選擇思想政治教育從認識到實踐的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講求科學性原則,即實事求是原則、平等信任原則、正面引導原則和講求實效原則。在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獲得上,運用觀察體驗方法、社會調查方法、信息分析方法等基本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決策上,講求原則,準確把握決策分類,重視抓主要矛盾,嚴格按照決策科學程序進行決策。在思想政治教育實施方法上,主要運用理論教育法,通過理論講授、理論學習和理論宣傳教育來達到教育目的;運用實踐教育法,通過勞動教育、社會調查等方法使受教育者在實踐中受到教育;運用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方法,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能夠在其中受益,充分認識自我和他人,從更深層次地進行針對性的教育。
從思想教育方式上來看,主要運用疏導教育、對比教育、典型教育和個別教育等方式。疏導教育,重點在疏通,思想政治教育重視廣開言路,集思廣益,讓大家敞開思想,把各自的觀點和意見都充分地發表出來,然后加以疏導。這種方式主要包括分導、引導和開導等形式。對比教育,是將兩種不同的現象或事物的屬性、特點進行比較鑒別,引出正確結論,用以提高思想認識。該方式主要包括比較鑒別、回憶對比和類比等方式。典型教育,即示范教育,是通過典型的人或事進行示范,教育人們提高思想認識。該方式包括正面典型教育和反面典型教育等方式。個別教育,是針對不同對象的不同思想認識問題和不同的心理特點,分別采取不同的思想教育方式。該方式包括談話法和家訪法等。思想政治教育還高度重視對自我教育方式的運用和引導,引導員工通過自我反省、反思和自我改造的方式來提高自身修養,同時還注重被教育者的自我管理,通過自律和自制的方式,提高被教育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在運用這些方法時,思想政治教育還要配合感染教育法,通過形象感染、藝術感染和群體感染來達到教育目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與業務工作相結合的方法,寓教于業務工作之中,注意將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工作相結合,強調養成教育、管理育人和獎懲教育等形式。
思想政治教育特別注重預防教育,通過明示法、啟示法、暗示法等防患于未然;注重運用心理學的有關知識和方法,通過心理咨詢的方式,來疏通受教育者的心理障礙。高度重視思想轉化方法,借助于一定的路徑,實現受教育者的思想轉化。同時還運用沖突緩解方法,認真分析沖突發生的原因、條件、類型,積極緩解矛盾,防止矛盾激化,妥善處理沖突,及時教育員工。思想政治教的方法往往不是孤立使用的,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高度重視綜合教育方法的運用,綜合處理教育與環境的關系,將家庭教育、本組織教育和社會教育相結合,思想政治教育與業務工作相互滲透,多角度、多側面,形成教育合力,達到教育目的。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職能和地位
思想政治工作的社會職能可以分為兩大類,即根本性職能和具體性社會職能。所謂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性社會職能,是指它在人類三種根本性的社會實踐,即社會政治斗爭、社會生產斗爭和人格塑中所擔負的重大任務。如果從哲學的意義上來講,將思想政治工作與人類的兩大根本任務——社會發展與人的發展聯系起來考察,也可以這樣說,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性社會職能,就是它在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中所擔負的重大任務。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性社會職能用一句話來表述,就是通過思想政治教育,為政治斗爭服務,為生產斗爭服務,為塑造人格服務。思想政治工作的具體社會職能是指思想政治工作的一般任務分為:灌輸、轉變、調節、激勵、落實等階段。思想政治工作的價值是同思想政治工作的社會職能聯系在一起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社會價值是完成它的社會職能而產生的社會作用和意義。思想政治工作的社會價值,充分表現在以下幾方面:(1)兩個文明建設的根本保證。(2)社會治理的重要手段。(3)塑造人格的主導力量。
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可以分為兩個方面,即社會結構性地位和社會功能性地位。所謂社會結構性地位,是指思想政治工作在社會機體結構中所占據的位置和所具有的地位。思想政治工作的社會結構性地位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立足點和發揮作用的社會組織基礎。所謂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性地位,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社會生活中或在某一社會群體活動中的基本功能和作用。重視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國際化趨勢,這提醒我們,務必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到戰略地位上來。西方發達國家曾因片面追求高科技而忽視青年人的人格教育,造成公民道德敗壞、家庭崩潰等社會問題,現在各國已采用不同的方式和途徑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國外的企業非常重視對員工的思想教育,把員工的思想動態和思想表現關注,看作是與企業命運相關聯重要管理內容。必須借鑒別國成功的經驗,汲取其教訓,加強對社會成員、企業員工特別是對年輕一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并注重對思想教育方式的研究和實施。
企業文化與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同點在于:
1.目標一致——樹立和強化企業精神,用價值觀來統一人們的思想意識,把全體職工凝聚在一起,最大限度地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創造性、不斷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促進生產力發展
2.對象相同——重視人的因素,尊重人的地位,研究人的思想和行為,最大限度地調動人的積極性;注意協調人們之間的關系,重視培養職工的集體主義意識,把人看作是企業主體,關心人、培養人、造就人,以人為本,促進企業多出產品,提高效益,發展生產力。
3.內容相似——都重視精神因素的作用,思政工作認為,思政工作為各項工作的生命線;企業文化認為,精神因素具有太平洋那樣大的能量。這種內容相似體現在以下幾方面:(1)經營行為方面,建立和堅持行為準則、企業道德,維護企業信譽,樹立良好企業形象,遵守法紀法規,履行合同。(2)價值觀方面,注意企業經濟效益與企業社會責任感統一,注重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個人三者利益。(3)企業精神方面,強調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向心力,激勵職工為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保持旺盛的勞動熱情與獻身精神。(4)培養和提高職工素質方面,促使職工共同認同的價值觀來教化和影響企業職工,使之成為與企業目標,企業形象匹配的企業成員,思政工作力圖把職工培養成“四有”新人。
企業文化與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不同點在于:
1.性質不同、層次不同、范疇不同。(1)企業文化,屬于經濟文化,在性質上是企業管理范疇;從層次上看,屬于思想教育的第三、四層次,雖然企業文化也涉及一部分政治文化的內容,但政治色彩比較淡。(2)思政工作,屬于第一、二層次是政治文化,從教育內容看,政治色彩比較濃,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和政治傾向性,解決人們的政治立場、世界觀、人生觀等。
2.作用不同,任務不同。雖然兩者都著眼形成思想上組織上的凝聚力,調動人的積極性。(1)企業文化,圍繞企業的本身的發展目標,調動生產積極性。它屬于經濟性的積極性;從作用角度看,企業文化主要通過文化手段,形成以價值觀為核心的群體意識,并以起影響人的思想,制約人的行為,所以企業文化是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柱,它對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和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對社會文化的變革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2)思政工作,調動人的積極性,包括兩方面,一是政治積極性,通過四項基本原則教育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教育,把人們的思想統一到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上來;另一個才是經濟積極性,圍繞企業的發展目標,所以除了形成企業的凝聚力之外,還要形成全黨全國范圍的凝聚力。
3.目的不同。(1)企業文化,最終目的是提高企業效益,實現企業的長遠發展目標,主要達到經濟目的。(2)思政工作,除經濟目的外,還有政治目的,因為它不局限于本企業,還要達到全黨全國思想上政治高度統一,造成一個安定團結的政治環境,為整個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提供重要的政治保證。可以說是兩個圓的交叉,有的部分相互重疊,有的部分重疊不了。
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同企業文化視角密切相關,相互滲透,具有許多共同點。然而,兩者的視角又并非是一種共同的關系。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更多地把視角放在人的思想道德的建設上,而企業文化就是在這一基礎上,把視角更廣泛地放在人的思想、素質、智力、理想上,兩者視角相互彌補,共同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