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主體地位探究論文
時間:2022-10-01 06:23:00
導語:黨員主體地位探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黨員是黨的肌體的細胞和黨的活動的主體,切實尊重和保障黨員的民主權利,能激發黨員關心黨、建設黨的熱情,不斷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永葆黨的生機和活力。各級黨組織應當緊密結合實際,從貫徹落實黨內法規、加強教育、健全制度、完善監督和激勵引導機制上保證黨員的主體地位的落實。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實現黨內民主,真正實現黨內和諧。
關鍵詞尊重;黨員;主體地位;民主權利
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提出黨內民主建設的重大命題,強調要尊重黨員主體地位,保障黨員民主權利。這是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和以人為本思想在黨內生活中的集中體現,是發展黨內民主的邏輯起點和關鍵環節。如何貫徹落實十七大關于“尊重黨員主體地位”這一精神要求。成為各級黨組織面臨的重要課題之一。因此,筆者試就此問題談談自己粗淺的看法。
一、當前影響“尊重黨員主體地位"落實的主要原因
黨員主體地位是指黨員個體及黨員群體在自身身份確定后,履行義務、行使權利的一種自覺。以及這種自覺在黨內法定的位置,其外在表現形式為黨員的先進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其本質是黨員義務、黨員權利在黨員從事黨的工作中的主導作用得到黨組織和黨員自身的雙重確認并得以實現。它體現了黨的意志,是黨內活動實踐的主體,是塑造黨的整體形象的主體。
黨員是黨的肌體的細胞和黨的活動的主體,切實尊重和保障黨員的民主權利,能激發黨員關心黨、建設黨的熱情,不斷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永葆黨的生機和活力。但在現實中。黨員的主體地位并未得到尊重,其主體作用并沒有真正發揮出來。究其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一)思想認識不到位
1從黨員自身看,黨員主體意識普遍不強,對黨員主體地位認識不夠,認為在黨內工作、生活中真正起支配作用的是黨的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他們才是黨的主體,而黨員不過是被指揮、被管理、被教育的對象。
2從領導干部角度看,一些領導干部的思想中沒有真正確立黨員主體地位意識,把黨員僅僅作為黨的工作對象,開展黨的工作的工具,偏重于向黨員提要求、派任務,忽視黨員主體作用的發揮。具體表現在對待黨員權利、義務上,片面強調黨員“應盡義務”,忽視黨員“應有權利”;在黨內監督上,片面強調黨員是被監督的對象,忽視黨員的監督主體地位;在黨內管理上,片面把黨員作為被管理的對象,忽視黨員在黨內管理中的主人翁地位;在黨內決策上,片面強調黨員“我決定你執行”,忽視黨員參與民主決策的權利,從而使黨員感到黨內管理機制不健全,歸屬感和榮譽感不強。
(二)黨內制度落實不到位
黨章從八項義務和八項權利對黨員主體地位作了具體規定,但這些規定在實際工作中并沒有得到真正落實,現實中仍存在忽視黨員民主權利的問題,部分基層黨組織對黨員的黨內事務知情權、參與權,對黨的工作的建議權、倡議權、批評權,對黨內選舉活動的選舉權、被選舉權,對組織給予個人獎勵的公平權或處分決定的申訴權,以及對黨的干部的評議權、監督權等落實很不到位,對黨內黨外重大事宜,一般都是通知中層干部參加,使部分基層黨員認為自己只能履行義務,而不能享受黨員權利,從而影響主體作用的發揮。
(三)監督保障機制不健全
從目前看,在權利保障、救助方面,黨員權利受到侵犯時,投訴、受理與查處放在同一個部門,本身在邏輯上,就缺乏一個完備的監督機制和保障機制,造成維權難、程序煩瑣,效果不佳,這也無形中影響黨員主體地位的鞏固。
二、貫徹落實十七大精神要求.切實尊重黨員主體地位
(一)貫徹落實黨內法規。確保黨員的主體地位
尊重黨員主體地位,最根本的是要保障黨員的民主權利。黨章及黨員權利保障條例等黨內規章賦予黨員的知情權、參與權、選舉權、被選舉權和監督權等各項民主權利,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得侵犯,不然黨員的主體地位就無從談起。因此,各級黨組織要認真貫徹落實黨內法規,以確保尊重黨員的主體地位。
1強化《黨章》的最高權威。以黨章保障黨員的民主權利,在總綱中明確黨員的主體地位問題。堅持黨章的權威地位,積極探討保障黨員權利實現的途徑,突出黨員的主體性地位的黨員權利。
2貫徹落實好《中國共產黨黨員權利保障條例》。按照《條例》的精神要求,進一步建立健全保障黨員民主權利的工作機制和制度,完善保障黨員民主權利的有效措施,激發廣大黨員的創造活力,豐富黨員了解和參與黨內事務的內容和形式。同時還要貫徹落實好《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等黨內法規條例,切實保障好黨員的民主權利。
(二)強化思想教育。增強黨員的主體意識
要真正做到“尊重黨員主體地位”,就必須突出教育的基礎作用,通過教育提高各級黨組織、領導干部及普通黨員對“尊重黨員主體地位”的認同度。
1突出對領導干部的教育,提高其認同度。實踐證明,“尊重黨員主體地位”能否落到實處,關鍵取決于領導班子特別是主要領導對“尊重黨員主體地位”的認同程度和落實力度。因此,要“尊重黨員主體地位”,必須把領導干部特別是“一把手”作為重點,深入開展黨內民主教育,強化領導干部的平等意識和民主理念,克服等級觀念、特權思想和家長制作風。使他們提高民主意識,樹立民主觀念,培養民主作風,掌握民主方法,養成民主習慣,增強執行各項民主制度的自覺性,從而使“尊重黨員主體地位”真正落到實處。
2加強對普通黨員的教育,提高其認知度。黨員的主體意識是“尊重黨員主體地位”的內因,是“尊重黨員主體地位”落到實處的內在要求。黨員個體對“尊重黨員主體地位”的認知程度,直接影響到“尊重黨員主體地位”落實的進度。使廣大黨員有自覺的黨員主體意識,不僅需要在黨的建設中不斷發展和完善黨員主體機制,也需要黨員自身的努力。因此,各級黨組織要大力加強民主意識教育和黨的基本知識、黨的方針政策及黨規黨紀等學習教育,積極引導廣大黨員珍惜自己的民主權利,使廣大黨員認識到權利和義務是統一的,正確行使民主權利,發揮主體作用,既是黨員的權利,更是黨員的義務,切實增強黨員參與黨內事務和依法行使正當權利的自覺性,從而切實改變那種黨員只是“按時交黨費、凡事聽領導、議事表同意”的不正常現象,使黨員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3強化素質教育,提高廣大黨員的履職能力。黨員的民主意識是黨員自身內在的一種政治素養,這種素養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識結構基礎上的。列寧曾經說過,在一個文盲的國家里,是沒有民主可言的。在黨內生活中,有一部分黨員確有參與的愿望與熱情,卻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識或相應的能力,提不出建設性的意見。為此,各級黨組織要通過多種途徑,如,通過黨員參加“”,聽取黨內報告以及“請進來,走出去”等黨內其他活動形式,大力加強對黨員進行黨的基本知識、法律知識、科技知識、現代管理知識等專業素質培訓,不斷提高黨員參與黨內議事決策的能力。同時針對黨內各種不良傾向,對黨員反復進行《黨章》和《關于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的再學習、再教育,引導黨員聯系思想、工作、作風的實際,正確地運用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武器,認真解決黨風黨紀方面存在的問題,不斷提高黨員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其投身黨內民主建設的熱情,學會正確行使黨員的民主權利。(三)健全黨內民主制度.落實黨員的主體權利
制度是“尊重黨員的主體地位”的保證。制度更具穩定性、長期性。因此,各級黨組織要切實保障黨員民主權利,就需要充分發揮組織協調作用。在健全和完善落實黨員知情權、參與權、選舉權、監督權的相關制度上下工夫。
1健全黨務公開制度,保障黨員知情權。公開是民主的前提。黨員了解黨內事務,是發展黨內民主、保障黨員權利的邏輯起點。因此,各級黨組織要建立和完善黨內情況通報制度,讓黨員對黨內事務有更多的了解和參與,做到重要事件黨內先通報,重要決策實施黨內先傳達,重要問題決定黨內先討論,增強黨員榮譽感和責任感,提高黨員的應變能力;要建立和完善黨內情況反映制度,做到下情及時上遞,上情及時下達,從而為黨的社會整合打下良好的基礎;要建立黨務工作新聞發言人制度,各級黨組織應當增強工作的透明度。和新聞媒體建立起穩定的聯系,通過定期舉行新聞會等多種形式,向黨員群眾介紹黨建工作的進展和取得的成就,以事實證明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從而增強黨員的主體意識,更好地發揮黨員的主體作用。
2完善黨的代表大會制度和黨的委員會制度,保障黨員參與權。參與黨內事務,是黨員主體地位最基本、最直接的體現。當前,健全黨員的參與機制主要應進一步擴大普通黨員參與黨內事務的范圍。完善黨的代表大會制度和黨的委員會制度,理順黨的代表大會、全委會和常委會的關系。要充分發揮各方面的作用,形成一個責權明確、相互配合、有效制約的科學的領導體制;要著眼于發揮黨代會的作用,確立黨的代表大會在黨內的最高權力機關、最高決策機關和最高監督機關的權威地位;明確規定黨代會定期召開的制度,嚴格規定代表大會的議事規則等。要繼續擴大在市、縣進行黨的代表大會常任制的試點,積極探索黨的代表大會閉會期間發揮代表作用的途徑和形式。繼續充實、健全、完善常委會向全委會負責、報告工作和接受監督等制度體系,為黨員行使民主權利提供制度保證。要建立黨員代表議事機制、黨內重大決策征求意見制度、黨內重大事項聽證制度、黨員參與黨務管理制度及“黨聲綠色通道”等,以確保黨員的參與權。
3改革和完善黨內選舉制度,保障黨員的選舉權。黨員的選舉權是黨章規定的黨員的一項重要的政治權利。而選舉制度作為黨內民主的重要標志,最直接地體現著對黨員主體地位的尊重和落實。因此,要保證黨員的選舉權,重點就應放在改革和完善黨內選舉制度,繼續探索、總結全黨各級各地健全黨內選舉制度的成功經驗。要著眼于真實反映選舉人意志,改進候選人提名制度提名方式,實行上下相結合的候選人提名方式,鼓勵黨員自愿報名和聯名推薦黨代表候選人;適當擴大差額推薦和差額選舉的比例和幅度;要改善黨代表的結構比例。擴大普通工人、農民黨員代表的比例;要逐步擴大競爭上崗的范圍和層次;要實行黨代表任期制,督促黨代表加大與選舉單位黨員的溝通和交流力度,及時反映黨員的意愿。在干部選拔任用中擴大民主,進一步落實黨員和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與監督權,堅持走群眾路線,完善民主推薦、民主評議、民意測驗制度,推行考察預告、差額考察、考察結果通報制度和考察前公示、任前公示等制度,擴大公示的范圍,以拓展黨內選舉的視野,提高黨內選舉的質量。
4完善黨內民主監督制度,保障黨員監督權。圍繞黨員的監督權利,建立健全黨內民主監督制度,是維護黨員民主權利、保障黨員主體地位的關鍵環節。尊重和保障黨員監督權利,建立健全黨內民主監督制度,首先要著眼于促進領導干部廉潔用權、依法用權、公正用權,加大上級對下級、下級對上級和同級相互之間的監督力度,使黨內民主監督的有效性不斷增強;要明確黨代會對全委會與全委會對常委會的權力委托——關系,保證委托者對者的控制和監督,發揮黨的集體領導在監督中的作用,發揮黨代表和黨委委員在監督中的作用;要完善巡視制度、黨組織民主生活會制度以及領導干部報告個人有關事項等制度,使黨內民主監督的領域更加廣泛、重點更加突出、操作更加具體。其次要為廣大黨員真正行使黨章賦予的監督權利創造條件、疏通渠道。要進一步完善黨員定期向黨組織報告工作、黨員定期向所在單位的黨員干部和群眾通報思想和工作、黨員行為定期向社會公示等監督體系,把黨員行為置于黨組織和社會的嚴密監督之下,使黨內批評和自我批評的優良傳統制度化、規范化。要健全和完善黨員大會和黨員代表大會批評、質詢制度;要建立彈劾和罷免制度,切實保障黨員享有黨章規定的監督權。
(四)完善監督、獎懲機制。維護黨員的主體地位
監督是關鍵。“尊重黨員主體地位”還需要通過監督檢查、嚴格獎懲等手段來實現。
1加強監督檢查。一方面。要加強民主制度監督檢查,保證各項制度規定落到實處。切實抓好已有民主制度規定的貫徹落實,對有明確規定的,要認真貫徹執行;對只作出原則規定的,要結合實際加以細化,使黨員能夠在實踐中更好地執行。另一方面,要加強民主程序監督檢查,防止“重實體,輕程序”的現象。只有嚴格按民主程序辦事,做到“程序到位”,才能促進“尊重黨員的主體地位”的落實。
2嚴肅黨內紀律,保障黨員行使民主權利。黨的紀律是保障黨員行使民主權利、尊重黨員主體地位的堅強后盾,因此,各級黨組織要認真貫徹《黨章》和《黨員權利保障條例》,支持和鼓勵黨員對黨的工作提出建議、倡議和批評。各級部門和領導要認真對待黨員的檢舉、申訴、控告,及時辦理并給予黨員滿意的答復;要積極支持和保護黨員、干部、群眾正確行使檢舉、控告的權利,尤其應鼓勵、支持保護署具真名、如實反映情況的檢舉控告行為。對于在遵守黨紀的前提下,對黨內事務發表不同意見的黨員,不得進行打擊;對于在黨的會議上或在給黨的組織的報告中,對黨的組織和個人提出批評意見的黨員,不得加以壓制,使廣大黨員在申訴、控告、檢舉之后免受打擊報復,從而使他們擺脫后顧之憂,正確行使自己的民主權利。
3健全完善獎懲制度,保障黨員民主權利落實。要建立和完善對干擾、操縱、破壞選舉行為的責任追究和懲罰制度,明確責任追究主體,并將其與公共權力責任追究機制相對接,使其更具有操作性和威懾力,以確保黨員選舉權的落實;要建立健全舉報保密、獎懲和補償制,并盡可能使之明晰、具體、有可操作性,對舉報有功者,給予獎勵或表彰;對檢舉、控告人及檢舉、控告內容應嚴加保密,不得對檢舉、控告人歧視、刁難、壓制和打擊報復;對如實檢舉而又受到打擊報復者給予補償;對堅持原則,敢于同侵權行為作斗爭的黨員,大力進行表彰和獎勵;對侵犯黨員民主權利,打擊報復者,嚴肅查處,從而增強黨員對黨組織的信賴感和黨員維護自身權益的積極性。
(五)完善激勵引導機制。激發黨員的主體作用
解決黨員的思想認識問題,要做思想政治工作,要講道理,但光靠講道理是解決不了或解決不好的。所以要強化激勵引導機制建設,以激發黨員的主體意識和主體作用。
1建立健全黨員崗位目標責任制,發揮黨員的主體作用。要從黨員實際出發積極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主題實踐活動,普遍推廣設崗定責,為黨員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搭建舞臺。
2建立和完善保障機制,解除黨員的后顧之憂。隨著形勢的發展,應建立和完善退職養老和醫療保障制度,使農村黨員和企業退職黨員生活有保障,解除其后顧之憂,從而使黨員增強珍惜職位和在其位謀其政的自覺性和責任感。
3建立獎勵機制,激發黨員的熱情。要把握正確導向,把精神鼓勵和物質獎勵結合起來,加大對優秀共產黨員的表彰獎勵力度。黨組織應在政治上多關心黨員,對那些政績突出且有能力的黨員在給予一定的榮譽和物質獎勵的同時,大膽重用。這不僅有利于激勵黨員努力工作、多做貢獻,而且有利于在黨內和社會上建立正確的價值導向,鼓勵更多的人多為社會貢獻自己的智慧和才干,從而使黨內和社會充滿創造性活力。
4建立健全黨內關懷和幫扶機制,樹立黨員的榮譽感。做好關愛老黨員和生活困難黨員工作,使廣大黨員真正感受到入黨后有義務、有責任、有奉獻,同時也有權利、有溫暖、有榮譽,是尊重黨員主體地位的具體體現。黨組織的負責人應定期不定期與黨員談心,了解掌握其工作、學習和生活狀況,了解其所思所憂所患。對家庭困難或遭遇重大疾病及重大家庭變故的黨員,應專門派人或親自上門走訪慰問,給以必要的幫助。應堅持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對那些貧困黨員和老黨員予以關心,逐步解決生活上的困難,以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對于那些下崗黨員。既要講道理,又要辦實事,通過再就業工程,及時解決他們的就業問題;對那些工作暫時出現失誤的黨員,應耐心地進行幫助,使他們真正感受到黨的關懷、家的溫暖,從而發揮黨員的主體作用,充分體現黨員的先進性。
- 上一篇: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對策論文
- 下一篇: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