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黨風廉政建設現狀及對策論文

時間:2022-07-13 06:30:00

導語:鄉鎮黨風廉政建設現狀及對策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鄉鎮黨風廉政建設現狀及對策論文

當前,我國正處在改革開放發展的攻堅階段,社會環境深刻復雜,人際關系縱橫交叉,多種經濟成份并存,利益格局調整帶來的新情況、新矛盾、新問題層出不窮。尤其是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中,黨風廉政建設就顯得越來越重要。下面我就以一個基層干部身份結合鄉鎮的實際情況談一下鄉鎮黨風廉政建設現狀及對策

一、鄉鎮黨風廉政建設的現狀

1、監督機制不健全。對鄉鎮的監督,是上級難以監督,本級不好監督,下級監督不了。鄉鎮領導班子成員和鄉鎮七站八所的單位負責人,人事任免權均在上級黨委和部門,對權力難監督;對個人行為監督難,由于共同上班時間短,而且每個人的學歷不同、思想狀況、對黨性修養能力的差異導致監督難;各單位、部門沒有健全監督制度,一些單位領導干部貪贓枉法、為所欲為,導致基層黨風廉政建設成果難以鞏固和提高,而且還損壞了當地的黨風、社會風氣。

2、機構改革后,鄉鎮編制不夠配套。如山區鎮,人員定編一般在30—40人以下,黨政領導班子成員上級配備在10—12人之間,除領導外,其他政府內設機構,如民政、計生、武裝、工會、婦聯、共青團、人大、宣傳、人事、教育、財經、綜治等都要有人干,但鄉鎮的正式人員不夠就得兼職或另聘人員,有的辦公室人員要兼職2—4項,兼職過多,工作就難以開展,工作做是不好,上級就不滿意,群眾辦事不樂意,造成群眾對政府沒有好形象。這樣一來,兼職過多工作時出差錯,不干工作就相安無事,導致一種社會分工不公和經濟利益的分配不公,從而損失了黨的利益,群眾的信賴,社會的進步。

3、各部門之間不夠協調。抓好黨風廉政建設是全社會的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和密切配合,而現在一些部門只顧自己的工作,互不通報,各求利益,如工商部門查出黨員干部能參與出售假冒偽劣產品,但工商部門只對其吊銷營業執照和罰款,不向紀檢監察機關反映;如鎮會計中心負責村帳鎮管,但中心只負責農村財務的審計,不管經費的發放,財政所管財政轉移支付的發放而不管審計,這樣一來,導致用管分離,各自為虎,難以對村帳進行管理。從而對一些不良的社會風氣打擊不力,最終難以遏制。

4、競爭意識不強烈。機構改革后,一些鄉鎮干部有“鐵飯碗”的思想,存在著能干的不能進,不能干的不能出,干的不如看的。鄉鎮基層單位,不怕沒事干,無人競爭上崗,認為自己已經穩定,不用愁下崗,思想不思進取,工作敷衍塞責,效益低下,只要工齡達到某段職級工資就會升,服務意識差,工作水平低,老爺作風常常有,從而阻礙了社會的進步。

5、鄉鎮基層紀檢干部專業性不夠強。從調查和實際來看,鄉鎮基層干部較少,大多鄉鎮紀委干部要兼職多項工作,對抓黨風廉政建設存在著時間和精力不足的問題,而且大多鄉鎮紀檢干部沒有經過專業訓練和業務培訓,對其工作業務一知半解,這樣一來,對查辦案件就有一定的難度,與此同時,由于經驗不足,許多大的案件和群眾舉報的信訪案件線索一查就是否,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所以,群眾對上訪舉報腐敗和不正之風的整治失去了信心。

二、加強鄉鎮黨風廉政建設的建議、對策

上述這些現實存在,只是單個方面的幾種表現,鄉鎮黨風廉政建設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來建設,深入探索新形勢下黨風廉政建設的特點和規律,使其工作開展更具有科學預見性和現實針對性。針對存在的問題,經過調查了解,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抓好黨風廉政建設工作:

1、加強學習,不斷提高黨性覺悟。新的時代,要求社會成為學習型社會,機關成為學習型機關,人才是學習型人才。學習是勞動的新形式,是工作的延續,提高工作效率,調動工作積極性的一種方法。特別是鄉鎮領導干部必須加強學習,只有通過學習,更新知識,加強黨性修養,才能不斷提高理想境界,從而改造世界觀。把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轉變為工作的動力,把學習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轉變為優良品德和作風,只要選準好的基點,就有了前進的方向、動力,就會真正做到執政為民、立黨為公、永葆先進的作風,只有真正做到終身學習,基層的黨風廉政建設向好的方面發展,就有了真正的希望。

2、創新機制,健全制度。一是建立以黨內監督為主導,全社會參與的廉政監督預警機制。(1)提高群眾監督的有效性,以公平、公正、公開為載體,擴大群眾知情權、參與權、評判權;(2)提高鄉鎮人大代表的監督職能,加大對鄉鎮組織和個人政策法規執行的監督;(3)提高黨內監督的成效性,鄉鎮紀委要適應監督工作的需要。二是建立以制度管理為基礎的長效保障機制。(1)抓創新,增強工作的預見性,制度建設必須與時俱進,符合實際,便于操作,使之公眾認可,行之有效;(2)抓經常,規范黨員干部的從政行為,把黨風廉政建設所要求的目標落實到日常管理之中,經常抓;(3)抓龍頭,健全制度體系,使定期報告制、述職述廉制、勸誡談話制、責任追究制,考評否決制落到實處。制度的制定和操作應本著統一性、科學性、實用性,應遵循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結合。對工作不力、作風不實,敷衍塞責的要進行嚴肅的批評并監督促其改正。只有各項工作抓好了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也就落到了實處。

3、各單位、部門之間大力協作,齊抓共管。黨風廉政建設事關全局,是上下左右、組織和個人的共同之事,只有大家共同面對,通力協作,齊抓共管,才能有成效、才會有成效。一是發揮黨章所賦予各級紀委協調反腐倡廉和抓好黨風廉政建設的權力,真正起到領導和協調作用,任何單位和部門必須積極配合參與,充分認識到反腐倡廉是全社會共同責任;二是建立反腐倡廉聯席會議制度,定期通報情況,征求意見,查找新的線索,尋求解決和突破的新途徑;三是做到理論與實際、學習與運用、言論與行動的相互統一,努力消除各種埋怨、畏難情緒攻不思進取的觀念;四是進一步強化中心意識、大局意識、服務意識、紀律意識,真正形成強大的網絡,使基層的黨風廉政建設全面好起來。

4、教育為先,狠抓落實。加強基層組織和個人的黨風廉政建設,必須堅持教育為先的原則,要深入開展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宣傳教育,使廣大黨員干部樹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要加強機關作風建設,教育國家公務員時刻牢記“兩個務必”,時刻記住群眾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樹立“清政廉潔、淡泊名利、樂于奉獻”的道德情操,在抓好教育的同時,要充分考慮鄉鎮基層干部工資待遇較低的實際狀況,加快基層的工資改革,推進黨政干部和黨政機關職務消費貨幣化、工資化,改善基層干部辦公條件和生活條件,減少和消除隱性消費,解決不同部門間收入差距過大和領導干部職務消費方面存在的問題。

總之,抓好基層鄉鎮的黨風廉政建設不是只言片語能說清做好的,需要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探索,在探索中總結,在總結之中創新,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努力,只要我們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認清形勢,把握關鍵,加快發展,狠抓落實,基層鄉鎮的黨風廉政建設就會得到進一步落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