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教學理念與方式
時間:2022-07-05 10:30:36
導語: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教學理念與方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高校思政理論課程的開設旨在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只有思想品德端正之人才能成為肩負祖國建設重任的棟梁之才。在網絡信息時代大學生每天都能接收到方方面面的信息,對于那些嚴重影響大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的西方反華言論和思潮,我們要堅決抵制和清除。高職院校大學生文化課成績和綜合素養相對較差,他們無緣于重點和普通本科院校學習,進入高職院校大都是不得已而為之,為此覺得身份矮人一等,這種自卑與頹廢思想也往往讓他們沉迷于網絡而自甘墮落、不求上進。因此,高職院校思政教師任重而道遠,需要不斷通過思政理論課程實踐教學深入研究,從大學生思想政治理念、思想品德、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等方面積極開展改革與創新,才能真正實現思政課程教育目標和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高職大學生處在人生發展最佳青春時段和可塑期,通過思政理論課程教學有助于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然而現實情況是大部分大學生對思政教學毫無興趣甚至非常反感,如果不是為了完成學分他們壓根都不想進入思政課堂,即使在思政課堂上也是無心聽講,很多同學要么玩網絡游戲要么昏昏欲睡,真正聽課的學生沒幾個,從而導致思政課堂教學形同擺設。
在大量網絡信息充斥的今天,還依然采用一成不變的傳統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已經無法適應新時代的發展需要,教師再不進行與時俱進地教學改革和深入研究思政課堂教學方法將被時代所淘汰。為此,由丁妙珍撰寫的《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一書,有助于網絡信息時代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教學理念與方式研究。作者通過整合自己多年教學經驗和研究成果,結合國家政策和大學生實際情況,全面系統地探索了高職院校思政理論課的教學理念、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方法的創新發展與改革,通過理論與實證研究、一線教學改革與實踐探索,體現了當前我國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的特點和要求。作者還融合了大學生職業與人文素質以增強思政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還以大學生全面發展為出發點開發思政理論課的人文素質教育功能;作者緊緊把握思政理論課的教學目標和任務,讓學生理解思政理論課教學的“無用之用”;還從就業與職業發展方面探求教學體系重構與職業素質教育相結合,讓學生理解思政理論課的“實用之學”。作者認為,作為高職思政理論課教師不僅要具備勝任這門課程的教學能力,還要做好高職思政理論課的整體規劃。通過互聯網背景下的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現狀分析,積極探究互網絡信息時代的思政教學理念、模式、目標和思路等方面的改革與創新;探究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模式的目標定位、教學重難點、教學路徑和運行機制;深入開展高職院校思政理論課程校內外的實踐教學、網絡虛擬實踐教學、實踐教學保障機制、考核評價機制和實踐教學實施方案等問題研究;積極構建適合高職院校教育的思政教學內容體系和話語體系,加強思政教學內容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合理選擇一個融合職業與人文素質教育的路徑。在書中作者首先對國內外有關思政教育功能研究現狀進行了述評,并闡述了工學結合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現展,以及高校思政教育的服務、適應和預警等功能,闡述了工學背景導向下的人才培養功能,分析了影響思政教育資源功能的因素。這些思政教育的三大功能及影響因素理論闡述,有助于高職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的理解和掌握。其次,對大學生的職業價值觀和思政實踐教學模式進行了實證研究和綜合討論;通過思政教育實踐統合體系的構建,闡述了高職院校思政理論教學的特殊性;并分析了當下我國高職院校人才倍養目標、模式和學情。第三,深入研究了高職院校思政實踐教學模式、教育實踐統合體系構建、思政理論課教學原則與設計。作者認為在設計思政理論課程教學時,需要認真規劃整個教學系統和分析設計具體教學環節,操作流程設計要符合教學目標需求,以保障教學設計不僅實施,思政課程教學設計還要遵循系統性、程序性、可行性、方向性、層遞性、多樣性與相關性等原則,還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和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以解決思政教學過程中的枯燥與乏味問題。第四,對高職院校思政教學改革進行了探索。作者認為要加強時代心理研究以開創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要以就業為導向,加強高職“兩課”教學改革,以科學發展觀推動心理健康教育的本土化改革;要以優秀傳統文化推動思政課創新性發展;要以黨的群眾路線正能量推動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要從實際出發培養學生實干品質。還闡釋了“概論”課教學的價值觀和方法論,從適應視角闡述如何提高思政理論課的實踐教學效果。
作者通過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現狀調查分析認為:大部分學生認為思政理論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往往教育實效性不大;大部分同學認為思政教育對自身職業素養提升和職業有促進作用;大概只有一半學生較為關注黨的相關新聞和會議報告,很多學生對時政和新聞是兩耳不聞的;大部分學生沒能真正領會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要義和內涵。從當下高職院校思政理論課“抬頭率低”、教學實效性不佳的普遍現象來看,學生對思政教學模式和方法普遍感覺單調乏味,認為開展的教學內容生搬硬套,教師的解說理解性不強。學生認為很多思政教育宣傳活動都流于形式。大部分學生對當前思政理論教育內容認為有一定指導意義和實用性,但也有很多學生認為內容單一陳舊且重復枯燥;較多學生認為思政教學形式應該多樣化,教師教學要通過具有現實生活中的實例和時事作為案例進行講解才具有感染力。由此可見,高職院校思政理論課教學方式的改革已迫在眉睫。鑒于當下我國高職院校大學生對思政教育認識還比較膚淺、思政理論教室綜合素質不高、思政理論課程教學內容體系不完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不能與時俱進地加以創新改革、學生上思政課只是為了拿夠學分從而導致思政課程教學實效性低下等實際問題,進一步提升和改善大學生的思政學習興趣和態度才是最為重要的,需要進一步研究思政理論課模塊化和專題式教學模式,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靈活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在這個網絡信息極度發達的時代,多元文化相互碰撞,如果不能與時俱進地樹立思政理論教學新思想和新理念,這種教學實效性低下的局面將會繼續下去。因此,筆者認為,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轉變傳統落后的教學思想觀念,重新樹立思政教學新理念。首先,要深入了解00后大學生的思想狀況,有針對性地研究他們的思維方式、情感需求和價值取向,然后才能對癥下藥尋找各種相適應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生活在網絡環境下的大學生思想比較活躍,他們對共產主義這樣的遠大理想逐漸淡化,認為不切合實際的理想不如現實一點更好,他們的思想、理想、信念都開始呈現出物質化和功利化發展趨勢。在人際交往上往往以個人為中心,不斷強調個人自身的價值實現,民主平等意識和個人自由思想觀念不斷加強。社會變革中的各種消極因素和市場經濟帶來的負效應,都使得年輕大學生產生了迷茫、困惑甚至消極。傳統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助人為樂和勤于奉獻的精神,在當下金錢至上面前都顯得那么虛幻和不現實,加之受西方利己主義、個人主義和自由主義等泛濫思潮影響之下,形成了當代高職大學生在價值上的嚴重背反現象。這樣造就了當下大學生一邊享受著父母給予的物質生活,一邊虛度著青春年華;在他們身上充斥著強烈的矛盾色彩,他們一邊痛恨社會的腐敗,一邊踐行著很多不正之風;一邊憎恨著社會的不公,一邊又千方百計地專門利己;一方面知道今后社會就業競爭激烈、工作和生活壓力大,一方面又懶于學習和奮發。針對這些問題如何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政教育,這就需要思政教師要重新樹立教學理念,解決好他們的矛盾思想根源,把學生從不思進取的現狀拉回到正常學習軌道上來。
其次,高職院校思政理論教學要始終堅持社會主義和馬列主義方向。以馬列主義為指導高舉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把思政理論課程培養目標與客觀現實緊密結合起來,教學內容杜絕“假大空”,要緊密結合大學生的學習實際和思想現狀,堅守精簡和實用原則,與生活緊密想聯系的內容可以精講詳講,對于那些脫離大學生學習生活實際的教學內容盡量少講不講。結合學生客觀實際幫助他們分析產生困惑和迷茫的原因,引導學生明辨善惡是非,走出功利主義、拜金主義、實用主義、自由主義和享樂主義的誤區,堅定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信念。在思政教學中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采用啟發式、案例分析、辯論、演講和講座等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通過師生之間良好的教與學互動使得課堂具有生動性和趣味性。還要把理論教學與實踐有機結合起來樹立實踐教學新理念,通過實踐教學讓學生投身于社會,體驗不同社會角色的酸甜苦辣,通過體驗和觀察學會運用辨證唯物主義觀點全面客觀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能夠正確認識、教育和完善自己。通過校內開展的演講、辯論會、課題研究、聽報告和問卷調查等實踐教學活動,調查學生普遍關心的問題,思考一些重大現實問題,以提高學生思辨能力和創新能力等。通過寒暑假到農村和企業開展思政校外實踐教學活動,如社會調查與考察、參觀訪問、社區服務、三下鄉和頂崗實習等社會實踐,讓學生身臨其境接觸實際,可以增強學生對社會的感性認識,啟發學生思考和研究社會問題,從而直接獲取生活與工作體驗,以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最后,還要在思政理論課程評價上樹立考試考核新理念。高職院校思政課由于主客觀原因導致考試存在許多弊端和不符合教育要求,缺乏思維、創新和實踐等能力考核,具體表現為考試形式單一、考試內容需要死記硬背、考試題型不科學、考試缺乏實踐環節等,嚴重影響了思政教育功能和作用的發揮。因此,思政考試內容要增加主觀題比重,把學生從死記硬背中解脫出來。還要注重檢驗學生的基本知識掌握、知識的遷移和創新等,注重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考試形式上要樹立多元化考核新理念,改變單一的閉卷筆試模式和強調實踐考試,可以減少筆試成分和增加論文寫作比重,也可以采用適當的口試考察學生的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通過寫論文可以檢查學生的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總之,高職院校思政教育要深化大學生對思政理論課程的認識,增強他們的政治認同感和對思政課價值與意義的認知;轉變觀念提升高職思政課教師的政治情懷、高尚的人格和開闊的視野;積極探索高職院校思政理論課教學新模式和新方法,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針對性和親和力;貫徹以生為本和知行合一的原則,優化和精心設計思政教學內容,做到精準施教;積極推動“三位一體”教學模式改革,構建“理論+實踐+網絡”的新課堂;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方法,讓學生積極參與和討論課堂內容,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
作者:柯強 單位:湖北陽新中等職業技術學
- 上一篇:企業文化在國企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
- 下一篇:企業后勤社會化管理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