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思政工作的革新

時間:2022-08-22 10:16:29

導語:大學生思政工作的革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生思政工作的革新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是指不同歷史時期為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在繼承優良教育傳統基礎上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內容、方法、形式和途徑等的改進、創新和拓新。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目的、意義、作用、原則、方法、途徑等方面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教育部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中對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具體的指導性意見。深刻學習理解領會和貫徹中央文件精神,積極探索并正確把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時代特征,創新理念、內容、方法、形式和途徑,對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加強大學育人工作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一、理念創新

理念創新是一切創新的先導,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的前提。“高校教育,育人為本;德智體美,德育為先”,高校的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理念創新,必須堅持育人為本。

1.育人為本,突出大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體地位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學生為中心,突出學生的個性發展,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調動學生的成才欲望,促進學生道德人格的發展和思想政治素質的提升。以學生為主體就要把服務學生作為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努力為學生解決實際困難和實際問題。以學生為主體就要把尊重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規定與理性追求,要尊重教育規律,尊重學生個體與身心發展規律,平等地看待每一個學生,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從思想認識到理想信念、道德人格、倫理規范,都要融入情感,只有這樣,才能溫暖學生的心靈,澆灌學生的心田,使學生在快樂中接受教育,在快樂中健康成長。

2.育人為本,要做到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過程育人一要建立學校黨委統一領導、黨政工團齊抓共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二要形成良好的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全校教職工參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性,做到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三要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貫穿于大學生培養教育的全過程,從制定教學計劃到學生生活管理,從課堂教學到社會實踐,從入學教育到畢業環節,都要始終堅持育人為本的理念,要把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3.育人為本,要主動與學生打成一片,用心去關愛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克服師道尊嚴等傳統觀念,尊重學生,與學生平等相待,要為人師表,得到學生的認同和支持,這是做好思想教育工作的基礎。要根據大學生的思想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經常深入課堂、宿舍,及時把握學生思想脈搏,掌握學生思想實際,有針對性的開展思想工作。要關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關心學生的成長進步,與他們談心交流,與他們討論探研,與他們感情融合,做他們的知心朋友,真正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

二、內容創新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內容要與時俱進,體現時代特點,貼近生活實際,只有真實而生動、現實而鮮活的教育內容,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收到好的效果。

1.要適應市場經濟的時代特點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社會成員思想觀念多元化、價值取向多樣化日趨明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始終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時代要求滲透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使大學生的培養目標要求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規范相協調、與中華民族振興的目標相一致。一方面,要教育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增強主體意識、資源意識、環保意識和可持續發展意識;另一方面,要引導大學生樹立開拓、進取、創新的觀念和不怕困難、勇于擔當的精神,教育學生遵守道德規范,誠實守信,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和道德素質,更好地適應時展的要求。

2.要適應改革開放的時代特點改革開放使我們打開國門,加強了對外交流,對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隨之帶來一些不良的或腐朽的東西。因此,要本著“引進借鑒、發展創新、揚長避短、為我所用”的原則,進行科學利用,一方面,要把民族精神教育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過程,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另一方面,要采取措施引導學生正確對待西方文化,正確認識改革開放,明辨是非,自覺抵制西方不良思潮影響,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樹立正確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3.要充分體現愛國主義的時代特點愛國主義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永恒的主題。面對當前紛繁復雜的國際形勢,要教育大學生認識了解中華民族的歷史,增強愛國意識和國防觀念,進而激發集體主義精神和民族自信心,增強組織紀律觀念、法制意識和大局意識,自覺維護安定團結的大好局面。要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適合中國發展的正確道路,更加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努力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三、方法創新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是培養學生樹立良好的思想意識、、道德品質和政治觀念,使之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就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不斷實踐探索適合當代大學生的行之有效的新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任務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1.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創新工作方法教育者要掌握大學生思想道德形成的規律,科學運用教育心理學等現代教育理論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上要由“說教式”變為“說理式”,由“號召式”變為“帶動式”,由“批評式”變為“感動式”,由“教導式”變為“疏導式”,真正做到入情入理,情理交融,做到科學性與藝術性、理論性與實踐性的雙統一。

2.轉變思維方式,改進工作方法教育者的思維方式要從封閉型思維向開放型思維轉變,工作發展趨勢應從經驗型向科學型轉變;在工作的教育方式上,應從單向灌輸型向雙向交流型轉變;在工作的組織形式上,應從集中型教育方法向集中和分散相結合型教育方法轉變;在工作的目標要求上,應從統一目標教育向目標要求和個體實際接受相結合的方法轉變。

3.發揮典型作用,實行分類指導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創造力和進取心,注意樹立先進典型,帶動整個集體形成良好的風尚,發揮良好的教育作用。對極個別的學生存在某些具體思想意識問題,可區別不同情況,采用個別溝通方式,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使其轉變思想,改變狀態,迎頭趕上。

四、形式創新

我黨有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優良傳統,創造了許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形式,但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變化,有些形式已經不再受大學生的青睞,因此,要不斷創新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式,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

1.創新管理形式要把教育內容與行政管理結合起來,思想教育滲透到大學生日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管理之中,從而,達到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規范行為方式、調動學生積極性的目的。實踐證明,教育和管理結合的好,才會收到好的教育效果。否則,單純的教育會是空洞低效的,缺乏教育的管理也會是低水平和不持久的。

2.創新傳統形式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曾經是重要的和有效的,如課堂、主題報告等,但是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和信息化時代的影響,大學生已不再滿足這些傳統的形式,應加以創新。要優化課堂、主題報告、座談討論等形式,把教書和育人自覺的融合起來,把學生自我教育與育人有機的結合起來,變灌輸式為啟發式、引導式和交流式,要充分發揮學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作用,給學生更多的自主空間,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發揮,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入耳入腦入心。

3.創新活動形式活動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載體,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寓于活動之中,使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接受教育,提高覺悟。要不斷創新活動形式,力戒千篇一律。要根據大學生的進步要求,結合黨團活動開展理想信念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動;要根據大學生興趣愛好,開展一些具有較強競爭性、知識性、思想性和趣味性的健康向上、喜聞樂見的活動,增強活動的吸引力,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寓教于樂,寓教于活動,收到潛移默化、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途徑拓新

通過什么途徑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個重要問題,不同的歷史時期應該有適應新時代情況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因此,不斷探索和拓展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也是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基礎。

1.利用第二課堂活動開展思想教育組織學生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如“形勢政策”宣講團、青年志愿者活動、學生社團活動、社會公益活動、宿舍文化活動、科技文化活動、文體娛樂活動和勤工助學活動以及知識競賽、專題辯論等,使他們在第二課堂中加深對黨的方針、路線、政策的理解和認識。要通過第二課堂活動,傳播優良的道德風尚,培養積極進取的創新精神、健康向上的生活習慣和團結協作的優秀品質。

2.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和社會考察結合起來,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安排大學生利用假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投身社會大課堂,讓他們通過親身經歷、實際接觸去了解社會,從感性上認識我國各項事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從而形成和樹立科學的理想信念,增強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價值認可度和歷史責任感。

3.利用好網絡平臺信息化時代,網絡越來越深刻的影響著人們的學習和生活。網絡是大學生喜愛的一種實用工具,應搶占和用好這一有利陣地。要組織學生開展網絡創新設計和應用大賽活動,把學生引導到正確運用網絡的軌道;要因勢利導,教育學生自覺抵制網癮;要積極開發和研制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軟件,使之大學生在參加網絡活動中受教育、長才干。總之,要使網絡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對大學生的培養和教育發揮巨大的促進作用。大學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擔負著培養大學生成才的責任。因此,我們要不斷探索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問題,努力為每個學生健康成長成才創造堅實的政治基礎、良好的校園環境和有利的輿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