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加強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時間:2022-03-15 11:16:18
導語:新媒體加強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面對互聯網時代媒體的革命性發展,我們必須清醒認識網絡媒體對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影響和沖擊。應該趨利避害、化弊為利,順勢而為、因勢利導,變沖擊為動力、化挑戰為機遇,充分利用新媒體的特點,發揮新媒體的優勢,打造新武器、攻占新領域、架起新橋梁、開辟新渠道,努力使新媒體成為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沿陣地、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抓手、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有效平臺、促進人們精神健康的廣闊空間。
一、對新媒體有新認識
1、充分認識“第五媒體”。世界進入了全球化、信息化、網絡化時代,網絡和數字技術的迅猛發展,使文化的交融、知識的交流、思想的交鋒變得更為快捷和頻繁。美國人戈爾德馬提出“新媒體”概念,指的是相對傳統媒體報紙、廣播、電視、戶外廣告而言,利用數字信息、網絡技術,通過互聯網、無線通信網等渠道,以及計算機、手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的傳播形態和媒體形態,如網絡視頻、聊天工具、微博微信、手機短信等,這種形態現在也經常被稱作為“第五媒體”。要通過組織學習、開辦輔導講座等讓干部職工,尤其是宣傳干部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充分認識到,把傳統媒體的影響力向網絡空間延伸是鞏固壯大思想文化陣地的必由之路和必然選擇,是加強和改進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務和緊迫任務。2、準確把握特點優勢。新媒體相對傳統媒體具有“覆蓋面更廣泛、傳導更迅速、參與更便捷、滲透更深入”等優勢,它讓人們相互之間的交往變得更加簡單容易、獲得信息的方式變得更加靈活快捷、平淡清靜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新媒體的重要特點是“時間上具有即時性、傳播中具有互動性、覆蓋上具有共享性、內容上具有開放性”。它打破諸多“隔離圍墻”,消除諸多“信息孤島”,打開了廣闊的看世界的窗,讓世界變成了雞犬之聲相聞的“地球村”。它使信息傳播者和受眾之間的互動更廣泛、更深入、更活躍,對人們的思想觀念、價值觀念、行為模式產生巨大沖擊和深遠影響。它還滿足人們隨時隨地的訴求表達、知識學習、服務支持和精神娛樂的需要,成為當今廣大人群特別是青年一代不可或缺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伴侶。3、辯證看待深刻變化。新媒體推動了傳播方式、傳播格局和輿論格局的深刻變革,這場變革將對傳統媒體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創新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要正視并分析研究這種變革,充分考慮其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既要看到新媒體以它的“一觸即發”,可以實現“零距離”溝通,產生超乎想象的關注度和流行度,形成強大的媒體力量,有利于促進人與人的交流,增強和擴大思想政治工作的時效性和覆蓋面,世界因互聯網而更多彩,生活因互聯網而更豐富的一面。又要看到新媒體也是一把雙刃劍,存在一定的復雜性和難以把握的特性,及其傳播內容魚龍混雜、相關信息鏈接豐富、話題主體散亂、見解評述良莠不齊,不法分子和居心叵測者借其傳播虛假信息散布小道消息,會造成群眾思想不穩定、社會環境不安寧的另一面。
二、對新媒體有新運作
1、搭建教育動員平臺。運用遠程教育、數字雜志、網絡學校等傳授知識,在線學習必修選修課程,以學分制的方式將職工“碎片化”的學習與“系統性”的職業教育相結合。將企業的黨建網建設成“紅網”,堅持團結穩定鼓勁為主的宣傳,發揮好正面發聲、正確引導的功能,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顯現好思想。在企業的公共區域或電梯口設置多媒體熒屏,介紹企業文化、灌輸先進理念、傳遞管理信息、開展工作動員,職工出現在哪,媒介作用就發揮到哪。利用微博的“新浪拍客”軟件開設“微黨課”,編發手機報傳導企業之聲,建立“子網頁模塊”連鎖發動、用短信和飛信等進行告知和提醒等,努力使教育動員工作做得更有生機更具活力。2、搭建信息公開平臺。在企業局域網上設立黨務公開、司務公開專欄,按要求公開必須公開、可以公開的黨建和行政工作內容,把權力運行暴露在陽光之下,以實現企業的“透明管理”。在企業的食堂、車間門口設立觸摸屏,讓職工可以隨時查看企業有關活動情況,查詢各種不保密的信息,查證不清楚的政策法規,以保證廣大職工的知情權。通過移動客戶端、手機網站等向專業人群提供專項信息,施行量身定做、精準傳播的點對點服務,以滿足職工的個性化需求。編織QQ網、博客群、微信圈,為職工“特快傳遞”第一時間、第一現場的信息,拓寬人們的視野和看世界、觀社會的渠道,以適應當代人“利益需求多樣化、信息要求多元化”的需求變化。3、搭建交流溝通平臺。建立企業組織和領導干部個人微博,話微博心語、聽微博心聲,通過網絡“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引導群眾“上訪不如上網”,建立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的“最短路徑”。開展桌面視頻互動交流活動,讓黨內民主和企業民主“人人都有麥克風、人人都是通訊社、人人都做發言人”。通過綁定網站、微博、微信、QQ,實現“四架馬車”互聯互通,發微文、下微貼、看微影,議熱題、析熱詞、盤熱點,達到官民上下互動、業務人員互聯、朋友同事互通。積極開展網上心田建設,讓更多的人通過“單聊、對聊、群聊”嘗試全新的移動溝通體驗,通過網上交流啟迪和心理咨詢,解決思想認識和心理問題,使醞釀中的負面情緒及時得以疏導。4、搭建服務幫助平臺。設立“網上意見箱”,利用網絡思維真實性、傾訴直接性、溝通便捷性讓職工的真心實意“一站直達”,及時排解職工的最需最盼最急最怨。探索建立網絡黨組織和黨員服務隊,設立博友會、微信圈黨員聯絡員和網頁黨員版主,與網民網友全天候、零距離對接,開展一對一、一對多、多對一的幫助,用群眾喜歡的語言和方式為職工想事說事辦事,做到在互動中服務、在服務中引導。大力推進網上便民利民服務中心建設,把黨員和職工服務中心的“實體店”升格為“網店”,提供“電招”、“Q招”、“微招”等各種在線服務,形成“15分鐘便民服務圈”,使服務不斷適應黨員群眾生存條件、生活方式的轉變。5、搭建宣傳展示平臺。建設好企業獨立運營的官網,使之成為溝通社會和外界、連接市場和用戶的信息門戶與商務渠道。要充分發揮官網展示企業實力、展現企業風采、展露企業變化的媒體功能,為職工、為用戶、為社會提供各種服務功能,如增值服務、體驗服務、舒心服務等等。網站不僅要描繪企業愿景、詮釋企業核心價值觀、弘揚企業文化、塑造企業特色鮮明的品牌形象,還要拓展到網絡輿情的關注與處置,答疑釋惑引導輿論,以及開展電子商務、對售后產品進行GPS跟蹤、加強網上業務與企業內部管理信息系統的無縫對接等領域,以此促進企業快速響應能力和服務質量的提升。要注重網站功能與企業的生產、經營、銷售、服務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及匹配,以實現企業網絡真正意義上的應用和價值最大化。要加大與網絡媒體的合作力度,與有影響的綜合性網站、財經專業網站和網絡積極分子建立友好合作關系,攜手推進企業“名人、名品、名牌”戰略,“閃亮企業光點、凸顯企業亮點”,做到“負面信息嚴格控制、正面報道廣為傳播”。
三、對新媒體有新管控
1、唱響主旋律。網絡世界紛繁復雜,各種力量錯綜交織,正面的、主流的、科學的東西不去占領,反面的、非主流的、偽科學的東西就會泛濫。必須牢固樹立新媒體“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為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服務”的陣地意識,努力占領信息傳播制高點,掌握網絡空間話語權。要注重網絡輿情的監控和研判,把關注網絡輿情當作一種工作常態來堅持,把引導網絡輿情作為一種能力素養來培育,準確把握網絡輿情的產生根源和存在空間,及時發現影響大局、影響大眾的苗頭性和傾向性問題,前瞻性地做好網絡上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加強網絡倫理、網絡文明建設,發揮道德教化的作用,用人類文明優秀成果滋養網絡空間、修復網絡生態。要提高主流媒體的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把正確導向貫穿于媒體融合發展各環節和全過程,媒體發展到哪里,管理就跟進到哪里。針對網上的不良信息,應迅速鑒別、盡量弱化、努力堵住,最大限度地凈化網絡空間、清朗網絡環境。2、堅持“三結合”。注重新興媒體、傳統媒體“新舊結合”。“門戶時代”有報紙、廣播、電視“老三寶”,“社交時代”有微信、微博、客戶端“新三寶”,不同時代的媒介有不一樣的特點和優勢。新媒體是思想政治工作在網絡領域的有效延伸和有益補充,對老媒體是“揚棄”而不是“拋棄”,新舊媒體應該揚長避短,比翼齊飛,合力滿足多終端傳播和多種體驗的需求。注重電腦屏、電視屏、手機屏、汽車屏“四屏結合”,“四屏”是網絡媒體傳播的“利器”,要結合各自的定位提升互動功能,實施語音與短信、鍵盤與視頻、文字與圖片、長論與博文的跨平臺溝通,形成立體多樣、融合發展的現代傳播體系。注重線上、線下“虛實結合”,網絡或許有虛擬成分,直面才更見真實。可以針對網上的“灌水”與“拍磚”,用網下解釋、網下服務的方式來應對,將“網上說與網下做”相結合,特別是對一些疑難和深層次問題,不能光靠“鍵對鍵”溝通,還是需要“面對面”解決。3、增強適應性。必須適應網絡化生存環境,形成在新媒體時代“一個不能熟練掌握和運用網絡與群眾打交道的領導干部不是稱職好干部”的概念。領導干部要懂網上網,主動加強新媒體的業務學習,全面研究和掌握網絡工具技術、網絡語言時尚、網絡交流技巧,在良性互動中把握輿情主動權、形成忠實粉絲群。必須適應新媒體傳播特點,多生產精準短小、鮮活快捷、吸引力強的信息,聚焦熱點問題、正視現實問題,改變傳統傳播者與受眾的“施”與“受”“、教”與“學”“、官”與“民”關系,讓網絡上的思政工作受眾愿意與你侃、聽你說、信你講。必須適應網絡發展趨勢,增強自我造血機能,借力社會多向資源,拓展延伸服務鏈,不斷擴大覆蓋面,用更多的智慧和更高的效率去探索全程化服務、微概念服務、不出門服務、不掉線服務。必須適應企業實際需要,根據不盡相同的成本控制、投入產出等情況按需選網擇媒,圖實用、重實效,而不是為了好面子、趕時髦、擺花架子。4、形成新機制。“凡益之道,與時偕行”。網絡雖然是無形的,但運用網絡的人們都是有形的。網絡空間是互聯互通,治理是共享共治,要構建“分級負責、齊抓共管”的機制,明確宣傳和IT部門總體負責網絡應用與管理各項工作責任,確保不出現“管理真空”和“銜接漏洞”。要對網絡媒體應用中的企業文化建設、企業形象塑造、商務運營工作、職工思想政治工作及風險管理等制定專門的考評辦法,在綜合考評中有明確的加分項和減分項,特別是對聲譽管理和隊伍穩定兩項,在年度先進評選中,實行“一票否決制”。要構建“與時俱進、持續提升”的網絡媒體優化完善機制,經常開展新媒體、新技術、新應用的研討,通過開拓新渠道、新工具、新平臺,把對“知識型”員工、“新生代”員工、“走出去”員工的思想工作做得更切合實際,更對他們的路子、更合他們的口味。要加大對網絡媒體的人財物投入,及時更新軟件,提供各種切實的保障。還要提高網絡媒體隊伍的戰斗力和作用力,以保證網絡這個人類的共同家園更美麗、更干凈、更安全。
作者:施一蒙 單位:上海柴油機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
- 上一篇:變電站建設質量控制方法探究
- 下一篇: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與質量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