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調研思索
時間:2022-11-09 03:20:47
導語:新時期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調研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為學習貫徹落實黨的精神和全國高校思政工作會議精神,加強我校基層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建設,把立德樹人落到實處,學習和借鑒兄弟院校的先進典型經驗,開創新時代我校基層黨建和思政工作的新局面,全國高校首個專門指導思政工作的赤峰學院思想政治工作指導委員會對有關高校的黨建和思政工作進行了專題調研和考察,并從考察基本概況、基本做法等方面進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一些很有見地的思考和建議。
關鍵詞:思想政治工作;思政育人;考察學習;借鑒經驗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黨的精神,加強我校基礎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系統工程建設,把立德樹人落到實處,學習和借鑒兄弟院校的先進典型經驗以開創新時代我校基層黨建和思政工作的新局面,赤峰學院思想政治工作指導委員會一行六人組成考察團,先后赴山東師大、山東工藝美院、大連理工大學、大連民族大學、遼寧師范大學和吉林省松原職業技術學院進行了學習考察,取得了預期的成效。
一、考察基本概況
此次赴高校的教育考察,是我校思政指導委員會成立后的首次外出學習調研,也是黨的精神對高校思政和基層黨建提出新的目標和要求后,學校思政工作的一次重要工作安排。為了完成這項重要工作,思政委員會進行了充分準備,對擬考察高校進行了反復比對和挑選并進行了溝通。考察期間,考察團從赤峰出發,跨越了山東、遼寧和吉林三省,也深切地感受到了上述地區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進程,拓展了大家的視野,提升了思政工作的格局。考察期間,考察團所到之處均受到了熱情接待和歡迎,雙方交流互鑒,取長補短,促進了工作,也加強了了解,增進了友誼。
二、各高校基層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做法綜述
山東工藝美院思想政治工作由本院宣傳部牽頭,宣傳部、組織部、黨辦和馬院等部門組建大思政工作機構;“兩課”教學結合學校特點,尤其注重結合,教學內容、學生特點、專業特點和創作主題,效果明顯。各分院教師結合教學進行德育滲透,加強德育特色教學并與學生學習特點相結合,在德育內容上與專業特點相結合,加強與學生溝通、交流和互動,在教學方法上,針對學生思想實際和思維特點,采取討論式,互動式,加強一對一的交流,同時注意與形勢發展、學校辦學定位和學生特點相結合,把學生學習潛力激發出來,不要讓理程枯燥;在黨建工作中,教工支部工作是難點,學校對支部書記采取了系統培訓,選拔支部書記時注意與專業相結合。大連理工大學高度重視“紅色基因教育”,黨員培訓實行“四個工程”,即苗子工程、基礎工程、培育工程、提高工程。發展黨員實行責任倒查機制,以培養和增強黨員責任意識。開展黨員政治生日活動(即把黨員的入黨日期作為其政治生日),教育黨員不忘初心,在黨員政治生日這天,重溫的入黨申請書和自傳。思政課注重課程育人,實行案例教學法,以大班上課、小班討論的形式進行教學,以增強學生的參與性。教師將線上教學與學生線下學習有機結合,把國內外熱點列入教學之中,深受學生歡迎。遼寧師大實施基層黨組織層層述職制度,思政課形式靈活多樣。確定每月第一個星期的星期五是黨日;二級單位黨組織書記述職時,現場通過量化標準進行打分;每年拿出10萬元對學校教師黨支部書記進行獎勵;二級學院班子實行“三進”,即走進課堂聽課,走進黨支部上黨課,走進學生宿舍結合工作和學生需求與學生談心。大連民族大學思政工作注重與專業特點有機結合,制定了《第二課堂活動實施規范》,寓思想教育與各種課外活動之中。針對民族學校學生情況和特點,把對學生的熱愛關心與具體的靈活的細微的措施結合起來,把重感情投入與扶貧扶志相結合,使思政工作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松原職院在黨建學習中,根據吉林省委組織部設立的“E支部黨學習平臺”來進行。注重對“優困生”和“思困生”進行針對性的教育。
三、重點考察單位的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做法及思考
(一)山東師大注重構建“大思政”格局,強化“雙主體”的思想政治教育
輔導員隊伍建設實施“三類培訓”,即常規培訓、以賽代培和掛職鍛煉,為他們搭建三個平臺(即教育平臺、科研平臺和互聯網平臺),實施三項機制(即制度機制、考核機制和激勵機制)。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主要做法有榜樣帶動,開展“六個十佳活動”,通過學風建設、表彰和評先來樹立典型。舉行校內先進事跡巡回報告,以讓全體學生受教育。在學風建設中注意明確各種職責,抓好學風建設和學生學習規劃的制訂,制定學生課堂行為規范并開展典型評選;制定班主任制度、輔導員進課堂制度和輔導員與任課教師互動制度;黨支部培訓采取系統與臨時相結合,分類分層次進行,舉辦支部風采展,制作微黨課和優秀支部案例。政治站位高,注重構建大思政(思政育人、課程育人、文化育人、實踐育人)格局,進行總調度、總協調、總推進、提高全體師生的精氣神。根據對形勢和對任務要求,由原先單一的大學生思政單主體變為師生思政雙主體,均符合黨中央召開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原來只強調對大學生進行思政教育,忽視了對教師的思政工作)。抓手為“文明校園”建設。學校建有黨委教師工作部,專門負責教師黨建和師德建設。學校意識形態工作突出學生、學術、學科“三學”定位,學校各類報道圍繞立德樹人這個唯一中心進行,而非是校領導工作情況報道,真正體現了學校宣傳報道突出“立德樹人”的本質核心思想。注意課堂教學的德育滲透,教師回歸課堂45分鐘,既備教材,又備學生。
(二)遼寧師大堅持以人為本立德樹人,切實開展符合時代要求的高校思改教學工作
1.準確定位,文化引領,健全體系,構建主陣地。學校按照教師教育特色鮮明的高水平綜合性大學的建設目標和適應地方基礎教育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和企業技術應用需要的應用型和拔尖創新型人才的人才培養需要,提出了以大學文化建設引領思考政治教育工作,以黨建帶動大學生思想教育來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工作思路。學校黨委把大學文化建設作為學校頂層設計的重要內涵,在學校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遼寧師范大學章程》中,都對學校大學文化建設做了專門地部署和要求,制定了《遼寧師范大學文化建設綱要》。
2.精心培養,嚴格要求,打造隊伍,培養主力軍。學校黨委不斷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堅持做好“四統一”。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統一,堅持言傳和身教相統一,堅持潛心問道和關注社會相統一,堅持學術自由和學術規范相統一,引導廣大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注重加強師德制規范建設。學校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的若干意見》《遼寧師范大學關于加強教職工年度考核工作的若干規定》等,把師德考核作為年度考核的重點,努力構建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構。開展新教師崗前政治業務培訓。學校每年面向新入職教師開展崗前培訓,明確教師崗位職責和行為規范,全面有效地提高新教師的政治和業務素質。高度重視“兩課”教師、輔導員的崗位培訓和激勵。在全員育人的基礎上,學校高度重視思想理論課教師、輔導員、學生黨員、學生干部等主要骨干隊伍的建設,抓好教育培訓,強化實踐鍛煉,健全激勵機制,保證這支隊伍作風扎實、作用突出。學校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隊伍建設作為提升學院工作水平、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實效性的有力抓手。經過多年的努力,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作用得到了充分發揮。學校黨委把輔導員隊伍作為一支重要的后備干部隊伍來建設。根據新時期、新任務、新要求,提出輔導員要適應新形勢,由事務型向研究型、全能型向專業型轉變,按照“規范化管理、職業化發展、專業化建設”的目標,建設一支“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的輔導員隊伍。該校堅持以黨建帶動思想政治教育。通過大量的理論研究和工作實踐,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程序、規章和制度。
3.立足實際,積極探索,夯實載體,唱響主旋律。教育引導廣大師生“正確認識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全面客觀認識當代中國、看待外部世界,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學校堅持與時俱進,適應互聯網+的時代要求。本著“充分利用、積極建設、加強管理、趨利避害”的原則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通過網絡直播、互動等新穎的方式引起學生關注,以此加強輿論的引導力,增強公信力、影響力,營造健康向上的氛圍。該校積極倡導各二級單位結合學科特點、發揮專業優勢,打造文化品牌,構建一院一特色、一院一文化的格局。貼近學科專業、體現學院文化特色的品牌活動,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了學生成長發展的需求和期待。
4.求真求實,求新求進,收獲正能量。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成果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課堂建設碩果累累。
(三)大連理工大學注重以“紅色基因教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
以傳承紅色基因強化興校強國的使命擔當。這是大工的精神根基和力量源泉,也是大工繼續前進的“初心”所在。以傳承紅色基因作為思想政治工作著手點。主題教育過程中,學校黨委堅持“牢牢把握堅決貫徹中央要求,牢牢把握緊密結合學校實際”的總原則。做好分類指導,確保教育實效。以“樹紅色筑夢人,做六有大學生”為主題,在全校學生中開展專題教育。以“擔當立德樹人,爭做四有教師”為主題,在全校教師中開展專題教育。在廣大黨員干部中開展專題教育。以傳承紅色基因凝聚“雙一流”建設強大動力。一是紅色記憶系列活動;二是紅色搖籃系列活動;三是紅色筑夢人系列活動。
四、思考與建議
通過對幾所高校基層黨建和思政工作的考察,考察團進行了系統思考與總結,有以下體會。
1.新時代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春天已經大踏步向我們走來,我校組建統領指導全校思想政治工作委員會,這一舉措乃全國首創和應時而為,意識超前站位高遠,受到了所考察高校的一致好評。我校應堅定信心,乘勢而上,進一步做好這一機構的后續配套工作,使該機構真正發揮工作統籌、決策咨詢和評估督導的功能。要認真落實好教育部最新頒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建議學校黨委提升和充實加強思政委員會的地位和內設機構。
2.學校思政工作的總目標必須牢牢把握“立德樹人”這一根本,注重“雙主體”建設,把教師師德建設和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到同等地位上來抓,堅決防止“單打一”式地開展工作。
3.高校思政工作必須堅持育人導向,突出價值的領導;堅持遵循規律,勇于改革創新;堅持問題導向,注重精準施策;堅持協同聯動,強化責任落實。
4.充分發揮課程,科研、實踐、文化、網絡、心理、管理、服務、資助、組織等請各方面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機制,優化評價激勵,強化實施保障,切實構建各方面育人體系。
5.在思政工作內容上,主要應統籌推進課程育人,著力加強科研育人,切實推進實踐育人,深入推進文化育人,創新推動網絡育人,大力促進心理育人,切實強化管理育人,不斷深化服務育人,全面推進資助育人,積極優化組織育人,從而把思政工作落實和滲透到學校工作的各個方面。
6.在保障措施上要推動“三全育人”結合改革,推動全體教職員工把工作的重要和目標落實育人成效上,切實打通“三全育人”的最后一公里,形成可轉化、可推廣的一體化育人制度和模式,要繼續搭建好工作平臺。要強化工作隊伍,完善教師評聘和考核機制,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嚴格教師資格準入制度。進一步強化組織保障,繼續加強思政指導委員會建設,加強工作統籌,決策咨詢和評估督導,明確思改工作路線圖、時間表和責任人。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宣傳部.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2〕民辦高校黨建育人探索[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3〕任俊.積極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4〕苗元江.影響幸福感的諸因素[J].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復印報刊資料心理學雜志,2004,(07).
〔5〕閆飛龍.管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
作者:韓革軍 周東濱 葉明紅 單位:赤峰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