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學院思政工作團隊建設
時間:2022-08-29 04:26:26
導語:民族學院思政工作團隊建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現狀及民族高校的特性
我黨一直重視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大學是我黨的思想意識領域重要陣地之一。《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校基層組織工作條例》這樣規定:為加強和改進黨對普通高等學校(以下簡稱高等學校)的領導,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黨的建設,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為高等教育事業的科學發展提供思想保證、政治保證和組織保證。高等學校的黨組織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和教育方針,堅持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對于民族高校而言,思想政治工作要求又有一定的特殊性和針對性。近年來中共中央國務院又發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民族高校根據黨的要求,把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為深化教學改革、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合格人才的一項重要任務,并緊密結合實際,深入開展了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切實加強了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但是,我們也看到,面對更加復雜的環境和新的形勢,原有的民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容、方法、手段和隊伍建設機制等都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和學生的特點,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一是內容缺少時代內涵,應用性不強。經濟的發展,對內容賦予了新的內容,比如就業的艱難以及社會實踐的重要性等在學生大學期間尤為突出。而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容涉及不多,缺乏實際應用價值;二是保障機制不健全,缺乏生機。表現在機制不夠靈活,沒有形成有效的針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的激勵機制和保障機制,使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沒有充分調動起來;三是針對性不強。表現在對學生的個體差異考慮不周,對所有學生都提出不太切實際的過高要求,脫離學生生活實際和道德認知水平。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信仰缺失現象正好說明了這一問題。民族高校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著政治信仰還不夠堅定,人生理想還不夠崇高,知識營養還不夠豐富,吃苦奉獻精神還不夠等現象。分析原因如下:一是研究和探索新形勢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規律和新方法不夠。沒有切實把創新作為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任務。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是學校保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根本保證,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關鍵,而思想政治素質是重要的素質。實踐證明,思想政治教育對青年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鮮明的導向、動力和保證作用。面對更加復雜的環境和新的形勢,創新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機制、方法和載體,就成為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任務。新形勢新任務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的現實狀況,給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課題。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在繼承和發揚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在內容、形式、方法、手段、機制等方面進行創新和改進,現實對新形勢、新特點、新規律和新方法研究和探索不夠,造成思想政治工作缺乏針對性、實效性、主動性。
二是沒有很好地分析研究國際國內新形勢對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后金融危機時代的殘酷性以及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引起了社會各方面的重大變化。再加之文化多元化的沖擊,西方的工具主義和功利主義觀念也得以廣泛傳播,而相對應的是我們思想政治教育的應對措施滯后,故而引發了大學生在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選擇上的偏差,淡化了自身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嚴重影響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現狀既是對民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諸多的要求,更是對民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建設提出了根本性要求。根據上述的內容,我們需要對現在的民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容、方法、手段和機制等做出適應時代需要的改進以及創新,并針對學生的特點,使得實際工作有成效性以及可持續性。這就需要一支適應社會發展要求的民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
二、新形勢對民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建設的要求
(一)當前形勢下構建社會主義社會和諧社會,需要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當下中國社會正在經歷一個重要而關鍵的轉型時期。“構建和諧社會”這一理念符合社會經濟健康發展的基本要求。“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對推動社會主義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推動國民經濟的進步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推廣,離不開大學教育。社會主義民族高校培養的高素質的人才,培養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直接關系到我國生產力特別是民族地區經濟能否快速發展,民族地區三大文明能否健康而協調的發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否真正構建。因此,能否培養建設和諧社會的中堅,民族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便負有不可推卸的歷史使命和責任。
(二)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現狀分析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中存在著與形勢發展不相應的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既有顯性方面的,也有隱形方面的。顯性方面的問題突出表現在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數量不足、結構欠合理、隊伍不穩定、專業素質還不夠、缺乏合理的梯隊等;隱形方面的問題突出表現在思想政治教育者職稱不高、隊伍素質參差不齊、職業化和專業化程度不高、隊伍流動和晉升機制不暢等。[1](P.8-9)具體而言,民族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隊伍中存在的問題,一方面是制度的缺失和現存制度缺乏合理性、運行機制缺乏通暢性、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結構缺乏合理性、對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管理缺乏科學性,如職業標準和資格準入制度缺失、培養教育機制的不完備等。另一方面也暴露出高等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中思想、制度、機制和方法等方面滯后的問題。新時期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的有效模式還沒有真正建立。從現實狀況和效果來看,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相關制度、運作機制等方面還大大落后于民族高校的專業技術隊伍建設。之所以出現這些現象,一個重要的因素在于,盡管民族高校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管理工作,特別是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建設,非常重視。但是如何打造一支適應社會發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管理者、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缺乏系統的制度及實踐支撐。
(三)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的切入點
一是必須充分認識加強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最近,總書記對加強專職輔導員隊伍建設問題做出重要指示,要求從思想認識、體制機制、明確政策以及培養人才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調動廣大輔導員的積極性,提高輔導員的工作水平。新形勢對我們提出來更高的要求。從民族高校自身來看,經過這幾年快速發展,民族高校規模得到擴大,空間布局上出現了“一區多校”和“一校多區”的格局,后勤服務社會化,教學上推行學分制,“同學不同班,同班不同學”的現象也越來越普遍,改變了以班級為主體的傳統學生管理模式,學生教育管理和組織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從學生個體來看,他們來自五湖四海,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在學習、生活、就業等方面的壓力加大,形成了各種各樣的思想反應和心理沖突,要求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富有針對性、有效性。面對這一系列問題,需要我們做出相應的回應。同時,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在數量、素質、結構、職責定位、體制機制建設等方面也還不能很好地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
二是加強調查研究是開展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的首要環節。思想政治教育者在駕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本領上與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還不適應。有的思想跟進較慢,面對思想活躍、獨立性、選擇性、多變化性和差異性日益增強的大學生,不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和真實思想,難以做到與學生坦誠相見的溝通;有的雖積極從事工作,但缺乏相關的理論和基本專業訓練,難以對學生做到針對性、實效性的指導;還有的卻臨時過渡,責任心不強,難以對大學生進行深入細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不可能潛心研究工作中需要解決的大量理論和實際問題,因此,必須對這些問題進行認真調查和分析研究,這是開展民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建設工作的首要環節。[2]
三是夯實基礎和突出特色是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的內在要求。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主要由專職輔導員隊伍、兼職輔導員隊伍、本科生導師隊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共青團干部隊伍、研究生教育管理隊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校外兼職輔導員隊伍等八個部分組成。這八支隊伍在學術思想政治教育中目標一致,各有側重、各具特色,相互交融、相互配合,是一個有機的統一的整體。加強思想政治隊伍建設,必須按照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的要求,統一規劃、整體推進,努力建設一支專兼結合、結構合理的高素質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
四是構建長效機制是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的落腳點。考核是知人善任,識別干部的基礎,也是激發干部工作熱情,加強責任心,調動干部積極性的重要手段。為使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配套進行,應該使考核制度化,考核內容定量化,考核方法民主化,考核形式多元化。并且把考核結果與獎懲掛鉤,與晉職晉級掛鉤,營造一種奮發向上的氛圍和有利于競爭的環境。要進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選聘機制、管理機制、培養機制和發展機制,也就是在“高進、嚴管、精育、優出”四個關鍵環節上構建長效機制,從整體上加強隊伍建設。政策保障是加強民族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的一個關鍵。從一定意義上說,政策到位,有關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的精神才能落實到位。如在業務培養進修、職稱職務評聘、學科建設投入等方面制定、完善相應政策,有的需要給予特殊考慮,適當傾斜,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三、新形勢下加強民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
伍建設所采取的措施注重以科學發展觀指導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建設。科學發展觀也有著幾個階段、幾個層次。當下一方面在思想建設方面,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員要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完整、準確地把握理論的科學體系,用科學理論武裝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頭腦。要有實事求是的思想作風,一切從民族高校大學生的實際出發,這是民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思想建設的重要內容。無論是思考問題,還是解決問題,都一定不能脫離民族大學這個教育對象的實際。另一方面在政治建設方面,政治建設是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的首要內容。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在政治上必須與黨中央保持一致,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要以科學的世界觀為指導,為現階段實現黨的基本路線,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結合少數民族這個特殊的群體,創造性地宣傳黨的路線、方針和民族政策。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還要有堅定的政治立場,站在黨性的原則上,維護黨和國家的利益,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敢于同一切錯誤傾向作斗爭。[3]具體措施是:
一是在黨委的領導下,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的保障機制。首先要形成由黨委統一領導、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抓、全校各部門共同關心、政工干部和政治理論課教師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其次要建立和完善各項制度。要針對各民族高校的實際情況,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的有關制度,明確責、權、利。建立切實可行的科學的目標責任制,定期考核,確保獎懲到位。對那些優秀的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給予必要的物質和精神雙重獎勵,以調動和發揮他們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最后要營造濃厚的思想政治工作氛圍。要以貫徹《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見》為契機,通過校報、電臺、網絡等新聞媒體以及其他多種形式,大力宣傳思想政治工作的性質、地位、作用,大張旗鼓地宣傳思政工作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的典型事跡,樹立思政工作的良好形象,努力營造全校共同關注、支持思想政治工作的輿論氛圍。
二是建立一支思想過得硬、理論水平高的思想政治課教師隊伍。這支隊伍是堅守馬克思主義主陣地的中堅力量,是確保意識形態領域掌握在我們手中的依靠力量,是民族高校當中堅守思想政治理論陣地的“衛士”。目前,各民族高校中普遍存在的現象是學生對民族高校開設的政治理論課不感興趣,認為對專業能力提升沒有作用,這在反分裂形勢嚴峻的民族地區尤其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視。如何建立一支思想政治理論水平高、思想過得硬的教師隊伍,如何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改革教學方法,既能把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堂變得生動、活躍,吸引學生,又能加深學生對國內外政治形勢的理解,增強其馬克思主義的政治信仰,建立起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相一致的人生觀、價值觀,都是我們在做好民族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中需要認真鉆研的課題。這樣,思想政治理論課才能發揮它本身的作用,對提高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素質以及保證年輕一代形成堅定的反對分裂、維護祖國統一的信念起到應有的作用。
三是建立一支專兼結合、素質高的專職政工人員隊伍。政工人員隊伍是做好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維護學校穩定的骨干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根據學校發展需要,制定加強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建設長期規劃,配齊、配強政工干部隊伍,特別是要加強專職輔導員隊伍建設,建立一支專兼結合、紀律嚴明、作風正派、素質高的思想政治工作隊伍。民族高校要高度重視政工干部的配備,選拔一批德才兼備的畢業生充實到這支隊伍中來,把那些熱衷于思想政治工作,政治水平高、業務素質好的同志選拔到政工崗位上。建立政工人員崗位培訓制度,加強管理。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培訓計劃,培養既懂政工業務,又有豐富知識的“復合型”政工干部,使之適應時展的要求。
四是為有效抵御民族分裂主義和非法宗教活動的滲透,針對民族地區特殊的社會環境,民族高校必須不斷加大思想政治工作的力度。要繼續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黨中央關于維護穩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馬克思主義“五觀”教育為基礎,以愛國主義和民族團結教育為主旋律,突出馬克思主義無神論教育、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教育、民族地方史教育,不斷改進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深入持久地開展反分裂斗爭教育活動,依法加強對學校的管理。利用每年的“民族團結進步月”開展以“五講五做五風尚”為主題的民族團結教育活動。創立和宣傳各民族團結、平等、互助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宣傳“三個離不開”思想,以及通過表彰、獎勵民族團結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不斷推進民族團結。
五是切實建立健全輔導員專業化建設的保障和激勵機制。民族高校學生輔導員承擔著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學生日常管理和成長成才指導等職責。民族高校思想教育環境更為復雜,任務更為繁重,重要性尤為突出。學校必須切實建立健全輔導員專業化建設的保障和激勵機制,促進輔導員隊伍的專業化建設的水平和質量,加強思想政治工作面對復雜局面的有效性和針對性。首先要高度重視輔導員專業化建設。隨著后金融危機的到來以及文化多元化的發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面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客觀上呼喚專業化的輔導員隊伍。其次要把好入口,科學奠定輔導員專業化基礎。按照“高起點選留、高品位培養、高水平發展”的要求,把輔導員的選拔、任用、培養、管理和發展作為一項系統工程,納入學校師資隊伍建設和管理隊伍建設的整體規劃。再次要嚴格考核,加強培訓,努力提高輔導員專業化水平。民族高校輔導員除具備一般輔導員的素質以外,還應注重少數民族政策理論、民族文化知識等成分。
在實際工作中尊重、保護、傳承少數民族文化,維護少數民族學生的權益。著力提高輔導員專業化素質。采用定量與定性相統一,領導、同事、學生和自我評價相結合的方法進行考評,并將考評結果與輔導員的發展和待遇相掛鉤。最后要提高待遇,切實改善輔導員專業化環境,認真推進輔導員專業化進程。要像重視學術骨干隊伍建設一樣重視輔導員隊伍建設,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的輔導員隊伍。在積極提升輔導員專業化效率的同時,各級組織切實做好關心、幫助輔導員的工作。民族高校輔導員要針對民族風俗文化、少數民族學生思維習慣、生活方式等特點進行調研,并通過開展調研,提高工作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全面形成利用學校網站開展工作以及輔導員專業化的格局。
- 上一篇:思政教育隊伍建設制度革新
- 下一篇:學風建設為切入點增強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