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對文化的釋解

時間:2022-02-01 02:39:23

導語: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對文化的釋解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對文化的釋解

一、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文化本質、類型以及文化選擇

1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是一種特定的文化事象,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人既是主體又是客體,正符合文化即人化的主要標志。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與文化有相同的本質屬性。通過教育影響,才能成為社會化的人、有文化的人。政治思想、藝術文化等意識形態,都是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本質的表現形式。人的行為或勞動創造了文化,并使文化得以發展。人是文化的一種存在。在教育過程中,人是重要的影響因素。人和文化在社會環境中相互影響。在層面上,使文化與思想政治理論教育之間有良好的契合性,人思想道德品質的形成是以文化為載體,潛在性突出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本質功能。2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就是文化的一種表現形態。在特定的生活環境、社會環境和地理環境下,人們所形成發展或總結出的文化形態特征就是文化類型。根據統治階級的意志,社會發展的需求,有目的教育和影響人,是在社會需求下,思想政治理論教育進行的文化事項。如今文化類型多種多樣,對主流文化的宣傳和教育才是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它具有思想性和政治性。3文化人的過程就是育人的過程,是被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所證實的。對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和政治意識等,利用正確的意識形態,進行有規律、有目的內化,在一定的政治或社會需求以及自身訴求的前提下,達到促進社會發展和進步的效果,就是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文化選擇。對某種或某部分文化的吸收與舍棄就是文化選擇。為了促進社會文化的發展,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必須在一定前提下,對文化進行合理的選擇,使受教育者按照需求和目的接受影響,將其內化為自身的內在品格。

二、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文化選擇原則與方法

政治性原則與思想性原則的統一。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在開展過程中,直接面向廣大人民,直接服務著黨的事業,保障黨的事業的順利完成。道德教育、心理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四大內容結構。道德教育是重點,心理教育是基礎,政治教育是核心,思想教育是先導。政治教育決定著其他內容結構的方向、性質、效果和內容。同時還具有思想性原則,在教育過程中,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重要環節和根本途徑是政治理論課程的教育方面。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工作的關鍵問題是加強政治理論課程的思想性。科學原則與人文性原則的統一。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把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思想、觀念、意識進行傳遞最后達到內化的目的,其中科學文化內容是整個過程中是根本要素,是信息樞紐,是主體,使其科學性和人文性得以充分的體現。時代性原則與民族性原則的統一。文化是具有民族性的,它可以作為一種基本精神推動力促進一個民族的生存和發展。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文化選擇必須與時代文化相結合,才能保證我國的良性發展。只有對文化進行鑒別、理性以及正確的判斷,才能使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推動并促進社會的發展。保障主流文化的核心地位。主流文化在特殊時期和形勢下受到沖擊和影響,要強化主流文化,必須通過思想政治理論教育進行正確的引導,堅決抵制腐朽文化,使主流文化的內存和外在價值能夠更好的體現出來。教育者本身文化選擇能力的培養。要想使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實效性得到提高,必須使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對文化的接受、理解或傳承的決定性因素在于自身意識需求或價值觀。為了更好的發揮教育者主體作用,需要充實教育者的文化底蘊。教育者的教育途徑和方法的選擇,以及對教育內容的理解和傳授要受其本身文化修養、底蘊和文化價值觀的影響。因此,教育者必須在文化修養和文化選擇能力方面不斷提高,就要求教育者要不斷地充實自己。利用有效的大眾的教育方式,依據主流文化為中心,選擇科學的、符合民族社會發展的文化內容,去尋找和確定其文化選擇的有效途徑。(1)流文化必須要跟上或超越其他文化,才能使社會文化健康的發展;(2)力開發利用文化整合功能。在各國家、民族間各自文化互通并存的時代,新的文化格局也隨之產生,它是由文化間整合并統一而形成的;(3)充分把握多元文化的互補功能。這種多元文化相互之間存在沖突,而不是單純的互補,是受歷史、地域、種族等方面的和而產生的。要想促進文化間的積極作用,使文化間能很好的進行交流,就要認識并利用文化的互補性。

三、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文化選擇結構

1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確保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地位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目的之一。對社會主義思想意識、政治文化、道德倫理進行傳播和教育是它的根本任務。工作實施中,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為基本依據對文化內容進行選擇。2以現代化為主題。在目前的時代環境中,要開闊受教者的視野,因地制宜的開展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就要以現代化為主題,培養受教者的各種能力,為建設國家的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3以人的全面發展為理想。要堅持以人為本,使其在科學、正確的教育下,以受教育者本身的發展和需求為本,使本身的主體、社會和自然的性質得以重視,具有正確的政治思想,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新型人才,富有辨別能力和創新能力。由于對意識和文化形態進行有目的影響、傳承和發展,體現出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對文化和思想的傳遞性,它是文化的一種表現形態,是意識形態的實際特征。

四、利用多元文化的格局形式實行思政理論教育文化選擇功能

1要教育和培養出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人才,就在多元文化的整個格局中,必須有目的性地進行選擇,要突出體現其功能作用,即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價值體系的進步發展,加強對多元文化的把握和利用,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強化對主流思想文化的教育和傳授,鞏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主流地位;積極倡導主流文化,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重點引導受教育者進行主動的、正確的文化選擇,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選擇正確文化的能力,要切實加強中國社會主義的根本性和主導性地位,努力探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堅決反對和抵制一切敵對思想文化內容,加大并增強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解決人們在思想信念和理想上的迷惑,使主流文化思想具備更強的科學性、合理性,真正做到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結合;它促進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的建設和發展,深化教育方式的改革創新,不斷保障社會主義核心文化價值的大力宣揚,重視和發展多樣化的個性發展途徑,選擇了大力推進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建設,要求其以主流文化為導向,積極促進社會的和諧風尚的發展,針對個體的文化意識和選擇能力進行培養辨別,是保障社會凝聚力的重要依據,有助于主流文化的影響力和吸引力的提高,推動我黨核心理論的創新發展。2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文化選擇,要在不斷保障社會主義核心文化價值基礎上,必須堅持批判與繼承的有機結合,對于其中具有積極性和可持續性的理論要做到棄其糟粕、取其精華,利為我用,以真正促進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在科學技術和經濟發展領域內,秉持發揚優秀,摒棄落后的根本原則,轉化并吸收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優秀成果,在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建設中取得更有效的作用。3不斷在實踐和理論中探索發展規律,明確人類的實踐活動,利用其優秀的一面,在一定的外界條件下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根據本質需要在創造的過程中,在以文化人的基本功能上,不斷超越,擺,實現進步和發展。全世界范圍內人類的生活狀態都在以市場經濟為根本基礎,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文化選擇既要繼承傳統的精華,對于時代的變革和發展現狀,應該以化人為根本目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也要相對應進行實效性進步,在文化價值復雜的局面上積極反應,通過創新來探尋新的文化發展和有效的途徑來利用,文化選擇要突出新觀念、新理論、新方法,以保證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生命力的蓬勃發展,適應時代的發展,切實體現創造性價值功能,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創造性力量。

作者:高飛單位:榆林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