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論文2篇

時間:2022-10-01 04:00:57

導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論文2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論文2篇

第一篇:手機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一、大學生對手機新媒體的使用情況分析

1.手機新媒體的內涵以及大學生的使用情況。隨著科技的發展和進步,各種各樣的通訊工具和網絡平臺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讓人目不暇接,但是,手機作為新媒體的代表,它是目前使用最方便,也是使用最廣泛的綜合型的多媒體功能的通訊工具。手機新媒體是以手機的視聽功能、手機的網絡功能等為信息傳播的載體,以定向和互動傳播的大眾媒體。它主要有以下幾個特征:

第一,手機是覆蓋率最高、使用最廣泛的媒體。移動和互聯網的聯合,使得手機無論何時何地又能夠進行各種各樣的信息傳播和交流,再加上手機的設計小巧靈活,樣式別致,幾乎是每個人都離不開的生活工具,受到很多大學生的喜愛。

第二,傳統媒體在服務方面都是單一的服務,而沒有針對性。傳統的媒體會給用戶提供大量的信息資源,而廣大的用戶可以根據自己感興趣的方面進行瀏覽,這樣子費時費力,而且不容易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而新媒體完全解決了這種問題,它是由訂制服務功能的,能夠根據用戶對信息的要求直接將適當的信息反饋給用戶,雖然運營商會根據不同的信息內容進行歸類,但相比較讓用戶進行挑選的效率,這樣做即提高了運營商的服務質量,又為用戶節省了時間成本,達到了雙贏。

第三,將互聯網和移動技術相結合是手機新媒體之所以能夠脫穎而出,領先于其他媒體的主要優勢所在。手機可以不受任何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接受準確和快捷的信息,與世界各地的各個新聞同步。與此同時,手機還可以將一些用戶感興趣或者有重要作用的信息進行保存,方便以后繼續查閱,也可以通過網絡將這些有用的信息轉發給相關的人,手機的這種功能是其他媒體所無法比擬的。

第四,手機媒體除了以上幾點優勢之外,也有它的弊端。就是對于一些內容用戶是被動和被強制接受的,比如一些廣告短信或者和用戶不相干的信息,手機用戶是不可能選擇不接受的,因此會強行將這些信息傳播給用戶。

2.大學生使用手機新媒體的主要原因。手機媒體的使用群體眾多,各行各業、各個年齡段都有,而大學生群體則是手機用戶使用的主要群體之一。大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對一切新鮮的事物充滿的好奇和幻想,對于新奇的事物總有著嘗試的心態。他們追求時尚而又喜歡彰顯個性,手機對的大學生的吸引與手機自身的特點和大學生的心理特征兩方面都有關系。目前的手機擁有強大的功能,大學生可以社交、娛樂、看感興趣的花邊新聞等等,可以豐富大學生的課外生活。所以,在大學校園里隨處可見低頭看手機或者打電話的情景,手機已經成為大學生生活的必備品。很多大學生認為,沒有手機就像沒有靈魂一樣,將非常不習慣。因此,手機與大學生的關系,其實是生活的伴侶,而且改變著他們的生活方式,不僅僅是傳統的一個打電話或者發短信的交流工具。影響大學生對手機使用的因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第一,大學生群體對新鮮信息的渴求。雖然有些大學生對手機的使用目的是實現和家人朋友的聯絡與溝通,方便溝通和學習,但是隨著手機的不斷更新,使得手機擁有了越來越多的功能,既可以學習、又可以社會、還可以娛樂休閑,顯然大學生們是緊跟時代潮流步伐的群體,僅僅能夠打電話的手機已經完全不能夠滿足大學生的需求了。在信息時代,對信息的快速掌握和了解,是不少大學生對手機使用的主要目的,而且大學生已經依賴于以手機作為獲取信息的主要工具了。

第二,大學生追趕時尚潮流,這個時期的大學生的心理一般都有從眾的心理。大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向青年期過渡的關鍵期,所以思想還不成熟,心理非常的敏感和脆弱,特別在乎和看中別人眼中的自己,所以,在大學校園和班級的感染下,自然會讓和很多原本對手機不敏感的學生也會關注手機,甚至產生攀比手機的心理。

第三,大學生群體以及對使用手機產生了依賴,手機已經成為他們生活不可缺少的必需品。在大學校園里,無論在課堂上、宿舍里、圖書館還是食堂,甚至有些學生上廁所都里不來手機,通過手機上微信、微博等一些網絡社交平臺,有些學生入睡前是在手機的陪伴下入睡的,而起床的時候也是在手機的召喚下起床的,很多學生已經嚴重患上了手機綜合征,沒了手機就是沒了魂。

二、手機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響

1.手機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挑戰。

首先,手機是不把雙刃劍,在方便了大學生生活和學習需要的同時,也將一些有害的、不良的信息帶給了大學生,嚴重影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不良的信息減弱了大學生對社會主義狠心價值觀的感受和認同感,阻礙了大學生價值觀向正確方向發展的機會。大學生正處于人生成長的特殊階段,尤其是心理上的成長,是確立人生觀、世界觀的重要時刻,對社會上的真假、黑白、美丑還不能很好滴區分和辨別,而國內的一些不法分子就抓住了大學生的這一特點,將一些不良思想的信息傳播給大學生,來吸引大學生的注意,造成一些自制力弱的學生沉浸于網絡、黃色等毒害中,嚴重損害了大學生身心的發展和學習的進行。其次,大學生對手機的攀比現象給大學生世界觀的形成造成了威脅。隨著手機功能的越來越健全和豐富,價格也是一直在攀升,對于一般的工薪階層買一部中檔的手機,都是一筆不可小視的開支。手機的價位分為不同的等級,1000元至2000元的手機只占了百分之三十五左右,而2000元至3000元的手機為百分之二十七左右,超過3000元的手機僅為百分之十二,由此可以明顯的可出,不同價位的手機對大學生的誘惑力不同,讓他們產生攀比的消費心理和從眾消費的心理與手機價格的懸殊有關。最后,手機的多功能性給傳統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手機最大的功能還是通訊和交流的功能,但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對手的功能并沒有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結合在一起,利用手機來實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部分功能。手機也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戰,傳統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采用的是灌輸式的教育,而在新時代和新形勢的影響下,人們已經對傳統的思想政治教學模式感到不能滿足心理的需求,因此,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利用手機的先進功能,并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結合,才能適應時代的需求,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

2.手機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機遇。

首先,手機幫助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拓寬了內容。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內容是向大學生傳遞正能量、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紀觀。手機的出現在大學生獲取知識的同時更加讓大學生開闊了眼界和知識面,所以手機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是一種最有效和最實用的教學媒介。其次,手機讓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更加豐富和靈活。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呆板而枯燥,無法調動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學習的熱情,而手機的出現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增添了新的血液,將手機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結合,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具有活力和時代感。手機擁有吸引大學生的力量,比如發文字、圖片、視頻等,以此可以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平臺,來傳播知識。

三、利用手機新媒體對大學生展開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1.高校通過手機來豐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高校應該充分利用手機的各種優勢,來拓展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早在2009年國家就有關于新媒體與網絡結合來進行教育實踐的方針,希望能夠通過新的模式來改進傳統的教學手段,因為新媒體具有吸引大學生了力量,還能夠為大學生日常的生活所服務,所以對于不斷嘗試和探索新媒體與教育相結合是國家未來教育發展的趨勢。除了利用大學生對手機的使用之外,也應該鼓勵和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者使用手機進行授課的意識,高校工作者也應該與時俱進,通過手機上的一些社交平臺與學生建立信任關系,與學生拉近心理的距離,有助于學生對思政內容的接受和理解。

2.提高大學生對手機的有效使用。思想政治教育是對大學生進行道德素養的培育,而近些年來,在大學生使用手機的時候往往有很多不良的信息左右大學生的道德素養。對于這種問題,大學生首先要明確手機的使用目的,清醒地認識到在手機使用過程中應該遵守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不能利用手機給他人造成傷害,把握好自己的道德底線。再者,大學生在使用手機的程度中,要把握好度,不能沉迷于手機,依賴于手機,要嚴格控制自己的行為,要有自制力。最后,在大學生使用手機的過程中,還有懂得進行自我保護,不能隨便將自己的隱私泄露在網絡上,要保證自己的行為不受外界侵害。

3.大學生應該制定有限的手機消費觀念。消費觀直接影響大學生價值觀的形成。大學生應該形成合理消費,杜絕炫耀和攀比的不良行為發生,思想政治教育者應該引導大學生建立良好的理性消費習慣,倡導良性的消費觀,定期進行對自身消費的檢查并反省。

4.大學生有效利用手機充實自己的大學校園生活。大學生活是人生中最美好的生活,大學生可以參加進行各種各樣豐富多彩的活動,除了老師布置的任務以外,大學生應該積極參加有益身心健康的體育鍛煉、志愿者活動、或者戶外活動等一系列校園文化,以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和社交能力。

作者:楊子宜單位:綿陽師范學院

第二篇: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新媒體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問題

1.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趨于復雜性

當今社會,各大高校已經拆除了傳統的“圍墻”限制,學校在人們心目中“世外桃源”的地位已經不復存在,隨著各種新媒體的興起,外界的各種誘惑、語言、文化以及思想不斷的傳播至學校,社會上的這些復雜的東西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復雜性。此外,隨著新媒體的發展,學生獲取資料以及信息的方式變得多樣,這些信息可能來自于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國家,而帶有籠統色彩的地方性文化就容易影響大學生的思維。新媒體中不同的意識形態、價值觀、宗教等會極力推崇他們自身的思想,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就會接受這些觀念、思想,從而改變自己的理念以及信仰,可見,新媒體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目前急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2.新媒體可能導致學生情緒不穩定,進而引發爭斗

新媒體最大的特點就是信息傳播速度快,不管是國家大事還是身邊雞毛蒜皮的小事,大學生都可以在第一時間獲得信息并且做出相應的反應,比如時下無論全國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的召開還是馬航事件,打開電腦或者手機,你都會收到一系列的消息通知,如果大學生的情緒得不到控制,最終將會被輿論所吸引,導致過激行為的出現。此外,新媒體有可能導致校園群體事件的發生,大學生的年齡大多在19至22歲,這個年齡階段的他們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思維,在思想、心理、價值觀等方面都不穩定,一旦矛盾產生,他們就會拉幫結伙,以武力來解決問題。

二、解決新媒體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的措施

1.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理念

教師是學生學習路上的標牌,教師要積極幫助學生探索新媒體背景下可能出現的問題,并且對學生進行悉心的引導,爭取以最快的速度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讓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以及價值觀,正確的明辨是非,認清楚事情的真假,從而做到不被表面現象所迷惑,最終走出新媒體所帶來的陰霾。此外,教師還可以將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與新媒體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起來,讓學生了解到新媒體的雙刃劍的本質,做到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

2.建立起廣闊的交流平臺

人類發展的歷史表明,要了解一個人,你就必須與其進行思想上的以及精神上的交流,交流永遠是了解對方的最快捷的方式,也是走近一個人的最好的方式。在各大高校,學校可以建立溝通平臺,在平臺上,眾人皆是采用匿名方式進行交流。在這里,學生、輔導員或學校領導可以盡情的表達自己對某些事情的看法,對于日常生活中的問題,也可以在這里進行反應,對于學校存在的不利于學生發展的因素,要積極的提出來,并要求學校杜絕這些因素的傳播,最后促進學生、教師以及學校的共同發展。

三、結語

新媒體是新時期大學生面臨的一把雙刃劍,在未來,新媒體還將持續不斷的發展,為了學生的發展以及祖國的崛起,大學生必須從一個客觀的角度出發,認清新媒體帶來的益處與弊端。對于好的一面,我們要積極的將其延續下去,對于不好的一面,我們要做到堅決取締,因為這不僅關乎大學生自身,還與學校、社會、國家緊密聯系在一起。

作者:郝一寧單位:河南科技學院教育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