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論文
時間:2022-03-16 02:57:45
導語:“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信息傳播技術的革新,自媒體諸如QQ、微信等逐漸成為了90后大學生熱衷的傳播形式。自媒體信息資源豐富,有極強的交流互動性,但其虛擬性和不可控性會給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利用自媒體的正面作用進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當前需要研究的課題。
關鍵詞:自媒體;90后;思想政治教育
作為一種新興的媒體傳播形式,自媒體能夠深入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有效地改變了大學生日常的生活、學習和思考方式。大學生每人都擁有多種自媒體平臺,在這些自媒體平臺上能夠隨時隨地實現信息交流,為信息傳播帶來了諸多便利。自媒體的平等性和開放性極大地擴展了大學生的交往空間,然而,開放化和多元化的信息傳播特性使得在自媒體環境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變的異常艱難。自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發揮積極引導的作用,以凸顯教育的實效性。
一、自媒體的特點
自媒體的信息傳播方式是以個人傳播為主的方式,這種具有極高的交互性和自主性的信息傳播方式能夠極大地提升信息傳播的自由度,從而使信息傳播產生革命性的變化:一是傳播方式的互動性。這是因為自媒體的使用人群分布極其廣泛,信息可以實現雙向甚至多向的傳播,并且信息的傳播速度與參與人數的多少息息相關。這種全新的信息傳播方式不但改變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更打破了現實生活中場地、時間以及距離等對交往的局限性。這種信息的傳播和獲取方式是傳統媒體所不具備的,自媒體極強的互動性也能夠增加信息傳播的速度。二是傳播方式的大眾化。由于當前的QQ、微博、微信等多種自媒體交流方式已基本普及,廣大群眾能夠通過這些信息交流軟件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在自媒體環境下,所有的人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又可以是信息的者。隨著自媒體的發展,對于信息的發掘和分享已經成為了一種潮流。普及化的自媒體交流方式能夠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空間來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和對事物的認知。三是傳播內容的復雜性。自媒體傳播平臺多種多樣,其中微博、微信以及QQ是最具代表性的,其所傳播的信息內容豐富,良莠不齊,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值得商榷。且由于自媒體信息的匿名性和開放性以及監管的漏洞等,會造成信息的無序,從而對人們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
二、當前90后大學生運用自媒體現狀
當前,自媒體的使用群體主要為大學生,其所使用的自媒體類型極為廣泛,我們可以根據自媒體的性質將其劃分為以下幾種類型,即群體型、個體型、即時通信工具以及自拍自論型等,各種自媒體都具有其自身的優缺點。對于大學生來說,好奇心驅使以及對于新鮮事物較強的接受能力使得自媒體在大學生群體中的使用比率極高,自媒體的運用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機遇與挑戰。1.自媒體對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新的機遇。一是豐富了大學生的社會關系。自媒體影響下,大學生可以利用空閑時間建立廣闊的信息交流平臺,加強大學生和社會的聯系,幫助大學生克服自身交往范圍的局限性,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加上我國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在沒有兄弟姐妹的情況下,大學生可以通過自媒體拓展交往空間,在自媒體環境下,不同年齡、不用職業以及不同社會背景的人都可以進行交流,在實際的交流過程中個體能夠準確地把握自己的真實社會角色,并且切實擔負起應負的責任,滿足自己的精神需求,在社會交往的過程中還能夠有效地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進而形成特有的人格魅力。二是拓展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渠道。目前自媒體的逐漸普及為高等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傳統意義上來說,學生尋求教師的幫助往往會受到時間以及空間的限制,而自媒體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進而實現了師生之間交流和信息傳遞的實時性和交流的無障礙性,從而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2.自媒體對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新的挑戰。一是沖擊了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因為自媒體信息內容良莠不齊,大學生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極強,而對于信息的判別能力又比較差,大學生借助自媒體能夠獲取極為豐富的信息和知識,進一步開闊自己的視野,但是,在接受新鮮事物的同時還會受到西方社會價值觀的影響,進而造成對事物認知和判斷標準的改變,最終產生錯誤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二是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導地位。傳統的教育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當前的教育需求,以教育者為主導和以教科書為主要內容的教育方式受到了極大的挑戰。自媒體以其豐富的信息量和多樣的信息傳播方式改變了傳統教育方式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作用,為信息獲取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自媒體時代教育者失去了信息和技術優勢,使教育者喪失了信息主導地位,最終造成教育主體主導能力的弱化。
三、自媒體時代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策略
1.設立輔導員教育博客。積極推動輔導員建立思政教育平臺,從而實現資源的共享。大學生輔導員可以通過建立博客的方式為學生及學生家長、用人單位提供交流平臺,借助博客的平等性和互動性來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溝通。當然輔導員為了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可以經常寫一些關于校園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博客文章,也可以引導學生發表看法或撰寫心得,這樣輔導員就能夠及時掌握學生的心理動態與需求,進而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教育,這不僅能夠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而且也能夠有效解決學生的思想問題。2.利用即時通訊工具搭建教育新平臺。通過建立信息交流群加強各群體之間的聯系,信息交流群除了能夠實現信息交流和學習資料的發送,還可以為所有的群體提供黨建知識、專業知識以及時事政治信息,并且定期邀請相關人士進行“信息交流群黨校”授課。除了借助信息交流群進行學習探討之外,還可以和各位教師進行線上線下的交流,以確保在第一時間了解和解決學生的困惑與需求。3.利用校園BBS正確引導輿論走向。隨著網絡互動社區的發展,校園BBS已經成為了大學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校園BBS具有較強的開放性、互動性和參與的匿名性、廣泛性以及資源的共享性,通過校園BBS,學生能夠及時地了解到學校信息、表達自己的觀點、實現思想的交流,這種無約束的問題評判方式能夠實現焦點問題解決方案的集中。當然利用BBS進行交流時,要注重對思政教育話題的有效引導和規范,可以將各大校園內發生的一些日常思想政治問題集中讓學生積極思考與發言,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加強對校園BBS的輿論引導,最終提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4.利用微信平臺完善思想政治教育途徑。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微信成為當前高校思政教育的又一大平臺。高校可以利用微信平臺開展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通過各院系、學工委微信平臺進行及時教育。在信息推動過程中,要注重內容的豐富性,要對國家、社會以及各大高校發生的重大教育事件進行及時推送,有效開展互動交流,鼓勵90后大學生進行轉載、點評,實現好消息的不斷傳遞、虛假消息的徹底澄清,并對一些現實負面消息進行正向解讀,以此消除對學生的負面影響,正確樹立大學生的價值觀與人生觀。
作者:方季紅 單位:江蘇商貿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唐大麟,王文宏.淺談新媒體文化的建構[J].新聞知識,2010,(9).
[2]周葆華.突發事件中的輿論生態及其影響:新媒體事件的視角[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
[3]朱清河,時瀟銳.社會轉型期網絡輿情的正向選擇[J].當代傳播,2010,(4).
[4]陳先紅.媒介近用權及消息來源對政府調控新媒體的影響——以汶川大地震為例[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
- 上一篇:自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論文
- 下一篇:城市道路工程路面結構設計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