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時間:2022-09-17 02:31:36

導語:互聯網時代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互聯網時代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摘 要】大學生作為國家的高素質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國家的發展。現代社會對于大學生的要求已經不僅僅集中于文化素質了,對于大學生的要求已經轉化為綜合素質型人才。尤其是在當下全球化日益發展的今天,一些負面文化和思想逐漸侵蝕年輕人的思想。在互聯網時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為重要,本文將針對該點進行深入的闡述,并給予一定的策略和建議供教育者進行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與建議

新時代下我國不僅經濟發展迅速,人民的思想也更加活躍。全球化給我國帶來的不僅僅有益處,也帶來了一些害處。互聯網時代下,世界上各個國家之間的聯系日益密切,繁雜的信息涌入到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大學生思想先進,更容易受到新潮思想的影響。但是卻并不具備豐富的社會經驗和一定的辨別能力,導致大學生的思想政治處于并不樂觀的狀態。在互聯網時代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本文就針對互聯網時代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進行深入的分析。

一、互聯網時代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1.互聯網時代對思想政治教育者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在傳統社會里,老師一直是一種神圣的存在,受到學生和社會的廣泛尊重。傳統的社會里老師非常具有話語權,學生對老師的尊重使得學生非常信任老師的授課內容,形成自己的政治思維。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互聯網幾乎成為現在大學生從小就相伴的東西,學生們更愿意自己從互聯網中需找答案。尤其是當下的學生存在崇洋媚外的思想,容易受到國外不良思想的影響,對思想政治老師充滿不信任感,思想教育者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脅性,話語權受到嚴重的影響。

2.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信服力與影響被弱化

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大多是經過教育專家們經過大量論證的內容,對于學生的政治思想培養具有很好的輔助作用。如果學生們在這樣的思想政治內容教育下是能夠很好的培養出政治思維的。但是現在的學生們的思維異常活躍,更愿意相信網絡上未經證實的事情和理論,也不愿意相信課本和老師上課闡述的內容。對老師的授課造成了極大的影響。一旦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不受到學生們的信任,那么課程的授課效果和課程產生的影響就被極大的削弱,極大的浪費了師資力量和課程時間。

3.互聯網時代使傳統的授課方式受到沖擊

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師而言,更愿意用傳統的授課方式進行授課。傳統的方式進行授課,老師可以極大程度上少備課,單方面的灌輸式教學也讓老師自我感覺省事。可是對于學生來說,傳統的授課方式讓課程內容枯燥乏味,也讓學生產生抵觸情緒。互聯網的發展,倒逼老師改變教學方式,也讓老師有更多的可能性去創新教學方式,豐富思想政治教學內容。

二、互聯網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1.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更好的適應文化開放的大環境

我國的教育環境相較于國外有些國家而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從幼兒教育開始到高中結束,學生很多時候是將生活和思想最大程度投入學習,社會經驗非常手少,受到的文化熏陶也比較單一。所以,學生對于網絡世界的文化非常感興趣,但是并不具備辨別能力。一旦進入大學,大多數學生都會失去家庭和校園的束縛,投入到互聯網的世界中,世界文化是非常多元的,很多文化如果不具備一定的辨別能力是很容易受到不良影響的。所以,學生們必須要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夠在豐富的文化環境中保持自己正確的三觀選擇性的了解文化和接受文化。

2.推動大學生全面人格的培養

人格是一個人立足社會的重要基礎,也是評價一個社會人才的重要因素。而大學生作為國家的重要人才,應該是具備全面人格的人才。全面人格不僅僅要在大學生的文化素質上下功夫,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固然重要,但是對于其思想道德的教育固然重要。近年來,一些名牌大學的人才,在公眾場合抹黑國家和政府,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大學生的全面人格培養出了問題,只顧著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專業技能培養,卻忽視了學生的思想品質培養。

三、互聯網時代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與建議

1.改變老師傳統觀念,轉換備課方式

在傳統的教學環境下,老師們總是習慣于按照課本進行備課,甚至是不備課,直接照本宣科。最終導致課程講解匱乏,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所以,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老師要轉換教學觀念,認真備課,從學生感興趣的角度進行備課。最大程度上的利用互聯網的內容和熱點進行備課,極大的豐富課程內容。

2.創新教學方式,搭建互聯網教學平臺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長期性的教育,需要在思想上影響學生。僅僅依靠短短的課時,是不能正確的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政治觀念的,所以老師必須要創新教學方式。通過融合互聯網的特點,搭建互聯網教學平臺,聯合QQ、微信、微博等學生們感興趣的互聯網交流平臺,和學生們進行友好平等的交流,通過平等的交流和細致的探討,獲得學生們的理解和支持,最中引導學生們的思想向正確的方向發展。比如一些微課教學等就可以應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去。

3.構建優秀的師資隊伍

老師作為政治思想教育中的關鍵,必須具備很高的綜合素質。如果老師們只會埋頭授課,不顧學生們的想法,也不顧教學內容是否陳舊,那么這樣的老師是不合格的。但是在當下的社會環境中這樣的情況并不是少數,優秀的師資隊伍是極為缺乏的。因此,高校在進行教師招募時一定要注重老師的綜合素質、創新教學意識和互聯網應用能力。對于已經教學多年的老師也要注重互聯網培訓,轉換老師的教學觀念。網絡是把雙刃劍,在給社會帶來發展的同時,也會帶來很多負面影響。在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會給人們帶來消極影響。世界越開放,文化越豐富,我們越要守住自己的思想,有選擇性的接受文化和信息,才能夠在這個時代守住自己的內心,才能夠真正成為對國家和社會有利的人才。大學生作為國家的高素質人才,作為國家發展的主力軍,更加應該具備良好的思想政治思維,互聯網時代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顯得越發重要。

參考文獻:

[1]婁曉敏.互聯網時代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與建議[J].中國電化教育,2016(06).

[2]王玢.互聯網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J].現代交際,2018(06).

[3]王曉雪.“互聯網+”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機遇、挑戰與應對策略[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06).

作者:高學巍 單位:石家莊鐵路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