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比較
時間:2022-02-14 09:42:37
導語: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比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從國家的政治主張和政治體制上來講,中美兩國是有很大差異的,其各自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也由于內部因素的差異而各有不同。本文分別闡述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深入分析討論中國和美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之間的差異,以便在繼續發揮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優勢的基礎上,借鑒美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成功經驗,從而促進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中美高校;方法;比較
思想政治教育這一說法是這一學科在中國共產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不斷精煉總結出來的專有名詞,不過并不代表思想政治教育僅在我國存在。關于思想政治教育,每一個政策制度下的國家對其的看法都有所差異,我國學界所指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美國通常被人們叫做公民教育,二者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但是在具體教育目標、方法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本文僅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這一角度入手,對比分析我國和美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取長補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進我國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高。
一、美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
(一)開設通識教育課程,注重課堂教學滲透。美國的地方分權制度導致全國范圍內沒有統一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標準化要求,不同的學校、地區能按照自身的具體狀況來設置不同的課程,非常靈活多變。即使中央政府并不強制要求各學校設置教育通識課,但各校仍會設立,主要課程有約三門思想品德課,3-5門政治理論課。大學生們在這些課中,受到所學知識潛移默化的影響與教育,逐漸接受并養成美國體制下的社會價值觀[1]。(二)實行宗教灌輸,發揮宗教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就依托宗教來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或者說將宗教的教義和觀點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而言,世界范圍內表現最為明顯的就是美國。大部分美國高校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時候會向學生灌輸基督教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借著上帝的名義,以維護資產階級的利益為根本目標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特別是由教會籌辦的大學,就更會強制設置一些有關圣經的課,進一步結合宗教信仰去影響大學生的三觀,同時,教會性大學歷史一般比較悠久,非常善于用宗教的力量來影響大學生的思想與行為。(三)重視“隱性教育”,重視心理引導。美國高校擅長借助其社會上強大的資本力量,毫不吝嗇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通過創建濃厚的環境和校園氛圍來潛移默化地對學生施加影響,從側面隱性引導大學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使其在心理上完全認同美國的愛國主義教育和資本主義價值觀教育。同時,幾乎全部的美國高等院校都會專門為學生提供心理咨詢的場所機構,美國的心理醫生收入很高,十分受人尊重,大學里的心理醫生的專業水平也十分過硬,通過對學生的困難,心理問題等進行解決和疏導,用來幫助學生解決心理上的一些障礙,由此可見,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美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四)注重主觀意識,運用靈活的教育思想與方法。在美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變通較多,不同的學校采用的方法理念都有所差異。比如說一所學校的校長可以按照學校的獨到之處和其本身的見解來選擇自己認為最好的教育方法,教授課程的老師亦是如此。美國的課堂教學并不是一味的灌輸式學習,老師們在教學的過程中會將自己的思想觀點展現給學生,讓大學生自己主動思考選擇。不僅如此,美國對于歷史方面的傳授也比較社會、通俗,課程設置亦是多姿多彩。
二、中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
(一)注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灌輸式教育方法。我們國家單純對原理論述的灌輸教學并不是短時間內形成的,從古至今都是如此。在課堂上,學生主觀發揮的機會較少,全程大多都是老師一味的講,學生一味的記,并在課后自己理解消化。我們國家的高等院校也都將《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述》以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四項思想政治理論課納入高等院校在校生的公共選修課中,并設有統一的課時、學分和考核機制。這一類課程設計的目的帶有很強的政治色彩,知識點較為乏味,老師在教授知識點的時候也很少與學生互動,課堂教學氛圍呆板,很難達到預期效果。(二)注重社會實踐,強調以實踐來檢驗真理。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之外,我國高校也同時主張大學生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通過設立獎學金或將實踐報告作為課程考核標準等方式鼓勵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促使大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將課堂學習的各種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放到具體的實踐中,使得書本上的知識被大學生內化于心,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并外化于行。(三)表揚模范,發揮示范作用。我國高校向來重視對傳統美德的宣揚教育,并主要依托校內各級團組織定期開展的團課來開展。各級團組織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進行評審、考核,選出學習、生活等校園各個領域的先鋒模范進行表彰,使富有正能量事跡和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質具象成學生們身邊真實存在的人物,一方面通過對先進的事物和大學生加以鼓勵和表彰,這既能使得學生的內心受到鼓舞,在被外界肯定的同時信心也會倍增,這對其今后的發展是非常有利的。另一方面號召其他學生學習,進而使得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受到他們的感染,通過表彰典范的方法由點到面帶動全體大學生形成比學趕幫的良好德育氛圍[2]。
三、中美兩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方法的異同點
(一)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方法的相同之處。首先,中美兩國的教育方式都屬于思想灌輸。都在學校中設立了不同的有關思想政治教育的課程,而且教學的主要方式都是灌輸式的課堂講授的方法,注重直接的灌輸,重視課程的教學工作。其次,都注重多種教育方法的協調配合。當今思想政治教育都呈現出社會化趨勢,十分注重社會,家庭,學校教育的相互協調,形成目標一致,相互配合共同發力,最大程度將學生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好的良性循環。再次,都較為關注教育的多元發展。因為學校教育越來越趨向于與社會同步接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采用多種形式,多種方式,在保障經濟的增長,保障國家長治久安等方面都起到很大的積極作用。(二)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方法的差異。首先,我國更傾向于灌輸式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把課堂上的理論教學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而忽略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并且沒有做到因材施教,采用“一刀切”的傳統方法。而美國更加注重隱性教育,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采用間接的、潛移默化的教育方法,更加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從而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第二,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注重課上的理論學習,相對輕視課下的社會實踐教育。中國高校往往通過直接的課堂講授傳遞思想政治知識,缺乏師生間的互動和對學生的指導性教育,易導致理論與實踐脫節。而在美國,各個高等院校在對學生的道德品質進行評價的過程中,都較傾向于社會實踐,讓學生在親身實踐中養成良好品質與社會責任感。第三,中美兩國對于宗教的立場完全不同,直接導致思想政治教育的觀點上的巨大差異。我國的基本政策有明確要求,要政教分離,這就使得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能結合宗教的教義和宗教德育方法。但是美國則恰恰相反,他們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時候,正好是結合了宗教的助力,從而影響學生思想道德觀念的發展[3]。
四、美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對我國的借鑒意義
在對中美兩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進行深入具體的分析比較之后,不難看出,我們國家的優勢還是較為獨到且突出的,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起源于中國共產黨革命戰爭時期的軍隊教育,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長期實踐中也證明了對于增強民族凝聚力與向心力的巨大正確性,但也能認識到其中的許多不足與缺陷,我們有必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包容借鑒美國的一些優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一)重視學生的主體意識。我國始終都非常重視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不過由于我國的政治文化背景與西方國家的人本、自由等主張還是有所差異的,且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過于強調集體的重要性,從而忽視了個人的發展。我們可以采用美國的互動教學方式,加強大學生與老師之間的教學互動,積極引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方向,實現枯燥的填鴨式的課堂變為教師與大學生良性互動平臺的改造,調動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形成良好的教學氛圍。同時應該重視學生的心理問題,積極與大學生溝通,疏導學生的心理障礙,還要完善心理咨詢體系機制,將長期以來形同虛設的心理咨詢室物盡其用,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使其正規化,還可以開展更多的咨詢活動,舉辦文體活動,開展調查問卷,鼓勵學生進行心理咨詢。(二)豐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問題就是實效性差,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教育方法單一,我們主要的方法就是采用說服教育以及思想灌輸,通過強制的硬性規定去使得接受教育的人遵守各項規定,十分容易引起大學生的不滿。美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方法靈活多樣,注重了隱性和顯性教育的結合。挖掘一切可以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這就很值得我們學習。我們要不斷拓展新的教育途徑和方法,融合滲透,豐富載體,營造環境。最主要的是要注重社會實踐的重要作用,將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實處,將理論與實踐更好的結合,更多地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相結合。(三)加強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建設。美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都是經過嚴格培訓的,有著一套完備的培訓流程?,F階段,大部分高等院校在思想教育課程的設置和考核大多都只是應付,其教育的專業性以及效率和質量并無法得到保障,若一直維持這種形式主義的狀況,最終會對大學生個人乃至社會都產生危害。因此,我們在進行隊伍建設的過程要充分借鑒美國這一點,既要確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專業素質過硬,也要提高團隊合作創新的意識和能力,大力提倡創新,構建有時代特征并且富有中國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論體系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使學術研究和工作實踐結合起來。這樣更有利于促進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熠曄.當代中美兩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比較[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0,(2).
[2]理查德,弗拉克斯.青年與社會變遷[M].北京:北京日報出版社,1989.
[3]《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百問百答[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1,(11).
作者:王春朝 單位:東北農業大學
- 上一篇:同輩群體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 下一篇:井岡山精神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