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教育與學生管理的結合

時間:2022-04-30 09:25:00

導語:高校思政教育與學生管理的結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思政教育與學生管理的結合

【摘要】在當前高等教育學生管理體制改革的大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學生管理之間應進行有效的結合,這不僅是為了滿足素質教育的要求,更是以學生的學習發展為目的,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這樣才能使學生更好的適應當前社會的發展,并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更符合市場對人才的需求。高校思政教育對于學生來說是全面發展必不可少的關鍵內容,也是培養學生綜合文化素質的必備基礎,相關教育人員應積極的探索思政教育與學生管理的結合途徑,這樣才能提高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質量,也能為相關的工作提供有力的理論支撐。

【關鍵詞】高校;思政教育;學生管理;結合策略

1.引言

思政教育對于高校學生管理來說是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對學生進行指導教育有力的理論支撐,高校教育不僅承擔著為社會培養高素質人才重擔,更肩負著管理的基本保證,因此在對學生進行管理的過程中,應以思政教育為核心,引導學生自身樹立積極、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將思政教育的理論內容在對學生的具體管理中進行實踐,將理論具體化,以此來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學生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創造有利的條件。

2.將思政教育和學生管理工作有機結合具體策略分析

2.1將“以學生為本”作為高校思政教育與學生管理工作緊密融合的基本原則。在全新教育教學形勢下的高等教育教學及學生管理工作當中,要求高校以及教師自身應充分意識到學生才是學校管理及教育教學工作的主體對象。為此,不管是在日常學生管理工作還是在思政教育過程中要突顯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切實將“以學生為本”的工作理念落實到具體的思政教育以及學生管理工作當中去,從而切實推動大學生思政教育和學生管理工作的有機結合,提高教育和管理工作效率及成效。在具體的思政教育以及學生管理工作當中都應在充分理解大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實際需求的情況下展開,同時應注重引導大學生從被動管理轉變為主動的加強自我管理和控制,由原來的被動接受思政教育和管理變為主動參與,充分調動大學生主觀能動性和自主意識,從而切實提升思政教育成效確保學生管理工作有效性,實現二者的有效落實和融合。2.2重視并充分利用思政課堂理論教學實現與學生管理工作的有效融合。在高校教育教學中通常都設置有思政課,然而當前部分高校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在主觀意識上存在重專業而輕思政的思想,從而導致思政課堂教學效果較差。而在全新教育教學背景下,要求高校應培養出德才兼備的綜合型高素質人才,為此對大學生學生的思政教育就顯得尤為必要。所以,要求在對大學生展開思政教育以及管理工作過程中,應充分利用思政課堂理論作用,重視思政課堂教學不斷優化和完善思政教學方法和模式,重視大學生對思政課程理論知識的掌握和理解,通過高校思政課堂幫助當代大學生樹立起積極爭取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念。在思政教學過程中作為思政課的教師,應善于觀察和發現學生心理及思想變化情況,通過和學生管理工作負責人以及各年級導員展開工作交流會等形式,將大學生的思想動態進行實時的反饋,再針對性的對學生管理工作展開調整和優化,確保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實效性,實現思政教育和學生管理工作的緊密融合。2.3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構建良好的思政教育校園文化對當前的高效思政教育以及學生管理工作來講,也應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不斷優化和革新工作方法和形式,實現對思政教育以及學生管理工作效率和效果的優化和提高,不斷拓展和創新思政教育空間與途徑。這就要求高校自身應重視校園網的建設及管理,充分運用互聯網技術為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便利平臺和條件,通過現代化信息技術掌握主動權,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積極正確價值觀念以及思政理論知識的宣傳,有效引導大學生形成積極健康的思想價值觀念以及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在對學生展開思政教育以及管理工作中,應重視以采用多元化的手段確保思政教育的多樣性、豐富性和有效性,構建濃厚的思政教育校園文化,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以及社會實踐活動等,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自然有效的接受思政教育,從而促進思政教育與學生管理工作的有機融合。3.結束語作為高校教育中不能缺少的組成部分,思政教育是對學生滲透德育的重要途徑,相關教育人員應積極的將思政教育的核心思想滲透到對學生的管理中,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學生的個人素質,為社會培養更多、更優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梁瑜.新時期高校學生思政教育管理新模式探討[J].讀天下,2016(12)

[2]齊娜.淺析思政教育模式下的高校學生管理水平的提升[J].中國西部,2017(11)

作者:于素平 李 靜 郭晉暉 單位:太原理工大學現代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