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體育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時間:2022-08-25 09:27:28
導語:高校體育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經濟不斷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著眼新時代探索新途徑、新方法,高校體育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時代的機遇和挑戰。高校體育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息息相關,兩者之間有許多共通之處,本文通過闡述高校體育與思想政治教育之間的關系,分析高校體育如何在身體心理、競爭意識、團隊意識、規則意識方面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產生的積極影響,從而探索高校體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優化路徑。
關鍵詞:體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
2017年,教育部頒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指出:“要構建十大育人體系,提出了課程、科研、實踐、文化、網絡、心理、管理、服務、資助、組織等育人功能。”[1]黨和國家十分重視青年人才的培養,關注青年的成長和發展,高校是青年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育人為本。大學生作為高校受教育的主要群體,加強他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十分必要,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其獨特性,它不僅僅是某一個專業學科領域的研究,而是跨學科多領域研究,高校體育就是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種補充和完善。
1.高校體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
教育是指體力和智力的發展以及社會生活。[2]高校體育與思想政治教育都是高校發展素質教育,培養優秀人才,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途徑,兩者的共同目標都是以育人為本。體育與思想政治教育雖然屬于不同的學科,但是在內容和形式上都有很強的融通性,相互聯系又促進彼此的發展。思想政治教育為高校體育的發展提供導向,進行價值引導,促進體育在高校的育人功能。另外,體育教學和體育活動中又無形的包含了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拓寬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實現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多形式,全方面育人,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效果。體育是與德育、智育、美育等相結合的整個教育的組成部分,高校體育要主動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中,將思想政治教育里的道德品質、愛國主義、集體觀念等融入到體育教學中,同時思想政治教育也要積極引入體育教學的理念和方法,體育教學中的知識傳授、鍛煉方式、技能培訓、團結合作、人格培養都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一脈相承、密不可分。
2.高校體育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影響
在2017年五四青年節來臨前夕在講話中強調:“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狀態、綜合素質,是一個國家發展活力的重要體現,也是一個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保?]可見,國家的強大,民族的振興需要青年,依靠青年,青年的成長成才的前提必須是有健康的體魄,良好的精神氣質,而高校體育在青年健康成長,全面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有著積極的影響。2.1高校體育有利于大學生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的培養。高校體育深受大學生的普遍歡迎,成為大學生校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體育教學作為高校教學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對大學生的身體健康、意志品質和人格健全具有重要的引導作用。教師在體育教學中的知識傳授,訓練方法,技巧培訓有助于大學生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提高鍛煉意識,增強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體育教學對大學生身體素質的培養和提高包括五方面:速度素質、力量素質、耐力素質、靈敏素質、柔韌素質。心理素質是體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之一,體育作為一種實踐活動,相對于思想政治教育過多局限于理論傳授無疑是一種很好的補充。體育比賽過程中的緊張氛圍,容易使大學生產生較大的心理波動,如何通過自我調整心態,緩解自己的焦慮情緒和心理壓力至關重要??梢?,通過體育比賽可以調節大學生心理,鍛煉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壓能。2.2高校體育有利于大學生競爭意識的培養。人作為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而存在和發展,人是各種社會關系的產物,這決定了人不是孤立的存在。大學生作為國家的未來,最終要走入社會,適應競爭激烈的市場經濟。大學生在校期間,一般都是教室、食堂、宿舍三點一線,很少參與社會活動,無法切身感知現實世界競爭殘酷。體育比賽對競爭做了很好的詮釋,無論團體比賽還是個人比賽都存在著競爭,有競爭就有輸贏。體育與競爭不可分離,公平競爭就是奧林匹克精神之一。大學生通過體育比賽的競爭性有力的鍛煉了他們頑強拼搏,奮力進取,永不言輸的精神品質,這些也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2.3高校體育有利于大學生團隊意識的培養。團隊合作在如今激烈的市場經濟環境中顯得尤為重要,政府、企業、高校都需要不用專業背景的人才組織在一起,各取所長,互補短板,實現共贏。團體性質的體育比賽也是如此,籃球比賽中分工明確,五個人在場上各司其職,互相配合,為了獲取勝利同心同力。大學生在體育比賽中的實踐對抗中能夠深刻的認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在實踐中提高自身的團隊合作意識,這與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個人意識和集體意識不謀而合,異曲同工。2.4高校體育有利于大學生規則意識的培養。在高校校園里,對大學生進行規則意識教育對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思想品德有著積極的作用。體育比賽中的規則多式多樣,大學生每從事一項體育活動除了擁有基本的技能之外,還需了解它的游戲規則,只有對規則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在規則的許可范圍內游刃有余,否則將會受到規則的懲罰。體育規則的執行讓大學生在比賽中學會理性去思考,克制自己的欲望,正當合理的指導自己的行為。高校校園是大學生走向社會的過度階段,培養他們的規則意識、遵紀守法,也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3.高校體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優化路徑
3.1提升高校體育教學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導。高校體育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目標一致,堅持以人為本,育人為先。張學忠教授在其《學校體育教學論》一書中指出:“體育教學的要素由以下七個方面組成,即學生、體育教師、教學目標、體育課程教學內容、體育教學方法、教學環境、信息的傳遞?!保?]這就要求體育教師主動學習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和方法,創新體育教學方式,將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體育課程實踐教學相結合,促進大學生身心協調發展,實現知識傳授和價值引導同步發展。3.2實現體育課程對大學生思政教育評價體系的突破。一線教師是最了解體育學科特性的人,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功能,努力推進開放式、探究式教學,努力拓展體育課程的育人范圍。[5]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發揮著主導作用,教師要根據時代要求,形勢變化,與時俱進的制定教學內容和目標。學校應該制定相應的教學評價體系,從多方面、多渠道對教師體育課程中的思想政治育人效果進行評價并及時反饋,從而能夠讓教師及時對課程內容、教學方式做出相應的改善。同時,教師應該對學生課堂上的表現進行記錄和評價,評價的內容包括體育常識的了解、身體各部位機能的狀況、各項體育運動的實踐與把握,從而讓大學生在體育課程學習中不斷認識自我,改善自我,挑戰自我,實現體育課程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3.3加強體育文化活動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支撐。校園體育文化活動深受廣大學生喜愛,是大學生課余生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體育文化活動也是高校通過“第二課堂”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有力支撐。體育比賽在其過程中的相互配合,相互支持能夠讓大學生建立彼此的信任,在比賽中看到別人的優點,認識自己的不足,深刻體會到個人與集體的關系。大型國際體育比賽的組織觀看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優勢,可以讓大學生在觀看比賽過程中感受到團隊合作、永不言敗的精神,當國家在重要體育比賽中獲得勝利時更能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優秀體育明星的典型宣傳,對大學生的成長與感化有很大的幫助,姚明、劉翔等優秀運動員為了國家付出的努力和犧牲至今仍然鼓舞并激勵著廣大青年學生,成為他們學習的楷模和榜樣。高校應該通過組織不同形式的體育文化活動,豐富大學生參與體育的渠道,提高大學生參與體育的興趣,從而更好的在體育文化活動中滲透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李偉 呂宏偉 單位:南京郵電大學
- 上一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反思
- 下一篇:飛行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與發展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