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探析
時間:2022-09-28 09:35:46
導語:民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輔導員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而在民族學生群體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關系到學校、社會、國家的和諧與穩定發展。結合民族學生現實發展狀況與輔導員工作實際,有針對性的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探究,從教育、管理、服務等層面提出新對策,有助于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關鍵詞】民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對策
隨著教育制度的改革與發展,越來越多的民族學生進入到內地高校學習,作為學生管理工作者如何有針對性的結合學生特點實施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的成效,這是必須要思考的教育問題。
一、民族學生發展現狀分析
(一)思想現狀。1.政治立場堅定,覺悟較高。從目前整體現狀來看,民族學生政治思想穩定,積極要求上進。在黨課、團課活動中,民族學生積極參與,堅持黨的領導,充分認識國情,積極關注國際形勢。通過與民族學生的訪談了解,絕大多數民族學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建設、制度建設,對中國夢有著自信心,認為當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而且,對于穩定的政治環境提出迫切渴望,希望能夠在內地安寧穩定的學習環境中汲取知識,掌握學習的方法和技巧。另外,從道德價值觀的層面來看,民族學生的總體道德現狀良好,追求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追求自我價值感的實現,渴望獲得他人的尊重與理解,在學習、生活中表現出樂觀向上的精神面貌。2.民族意識強烈,渴求被理解與尊重。通過與民族學生的接觸發現,他們非常重視自己的民族身份,民族感情非常深厚,對于本民族有著較高的民族自豪感與民族自信心。他們強烈的民族意識主要源自家庭因素的影響,源自民族情感教育的影響。絕大多數民族學生熱愛自己的民族,熱愛自己的家鄉,同時在與其他民族學生接觸的過程中渴望得到理解與尊重,一旦獲得理解與尊重就會產生極大的幸福感,并表現出他們的熱情與友善。(二)學習生活現狀。新疆民族學生作為內地高校學生中的特殊群體,受民族文化、學習氛圍、生活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在學生生活方面依然存在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學習基礎薄弱,效率較低。新疆民族學生在漢語學習方面有一定的困難,一般是通過預科學習的方式進入到內地高校學習,少部分學生是雙語學校學習,在進入內地學習之前都在新疆接受教育。在教學中發現,大部分民族學生的學習基礎較為薄弱,特別是在英語、計算機等基礎課程中出現學習困難的現象。根據調查顯示,大部分民族學生來自于貧困的邊遠地區,在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的環節中未能得到較好的基礎教育培養。同時,在進入內地高校學習后出現對課程內容以及教學方式的不適應,加上語言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礙,使得學習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2.語言溝通束縛,人際交往不暢。通過預科班的學習或者雙語學校的學習,雖然民族學生已經學會講普通話,但是在人際交往過程中依然存在溝通問題。由于語言上的約束,使得民族學生與內地學生在交流中存在困難,降低了民族學生在語言方面的自信心,使得他們傾向于講本民族語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中人際交往的正常發展。3.競爭意識淡薄,存在敏感心理。由于大部分民族學生在畢業后會選擇回到家鄉工作,所以他們對于就業的競爭壓力相對較低,這就使得部分民族學生缺乏一定的競爭意識,自我定位較低,缺乏自我評判的行為準則。而且,民族學生一般傾向于參加外顯的文體活動,而不是學習方面的內在表現。從心理學層面來看,當外在的評價特別是負面性的評價出現較多時,民族學生容易出現悲觀情緒,在心理上顯示出自我的脆弱與敏感。4.依賴心理嚴重,缺乏獨立性。由于受到成長環境的影響,部分民族學生在依法享受國家政策照顧的同時,缺乏自我奮斗的意識,對學校、老師存在很大的依賴心理。而且,包辦式的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長了民族學生的依賴心理。這個階段的大學生年齡較小,對社會、人生的認識還不充分,缺乏一定的獨立性,對自我的經濟能力、活動能力等方面還存在著矛盾。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民族學生的依賴心理逐漸顯現,同時把依賴視作理所當然,對學校的正常管理與教育方法存在抵觸心理,形成內心的不平衡性。
二、民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徑新探究
(一)轉變教育管理理念。教育管理理念作為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先導,是保證學生管理工作有效開展的前提保證。因此,在開展民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要轉變以往的教育管理理念,要注重結合民族學生的發展特點,了解民族學生的發展需求,通過教育管理實踐的方式創新教育管理理念。要樹立以生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把民族學生作為教育管理工作的主體,尊重少數民族學生特點,把日常管理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在學生的身上,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需,為學生負責,充分了解民族學生的特點,在生活習慣、民俗習慣等方面滿足民族學生的合理訴求,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客觀規律。要注重學生的人文關懷和心理輔導,要注重培養民族學生的全面發展,幫助民族學生樹立自信心,把以生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落實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各個環節。要樹立服務育人的教育管理理念。西方教育學中強調為學生服務的教育思想,主張服務為主、教育為輔的教育管理理念,注重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借鑒西方教育管理中的經驗,在民族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樹立服務育人的教育管理理念,通過全方位的育人形式,最大程度的激發民族學生的內在潛力,鼓勵學生認識自我、突破自我。要充分了解民族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發展訴求,幫助經濟困難的民族學生,加強對民族學生在情感上的人文關懷,建立心理疏導機制,對民族學生存在的心理困惑進行有效的疏導。同時,為民族學生提供職業規劃指導,突出服務育人的管理理念,幫助民族學生實現綜合性發展。(二)創新教育教學方法。創新教育教學方法能夠幫助民族學生更快更好的適應內地的教學模式,突出重點,有效的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新發展。注重培養民族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要注重朋輩教育的導入,開展學習交流會,激發民族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民族學生自主學習,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要注重實踐課程的學習,引導學生學好這類基礎課程,提高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校在民族學生班級設置以及專業教師配備時要有一定的傾斜性照顧。對基礎差、專業知識薄弱的民族學生要給予鼓勵與幫助,在基礎課程方面,針對薄弱課程要及時補習,強化基礎訓練,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增強指導老師與民族學生的交流與互動。建立健全教學管理機制。要完善課程考核機制,對于民族學生的學習要適當增加學習壓力,在學習方面制定相關的制度措施,嚴格要求學生,幫助民族學生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建立民族學生與內地學生的“一對一”結對扶助制度,安排學生黨員或者學生骨干對民族學生進行學習輔導。在專業課程方面,聯系民族學生的專業課教師,在遇到學習困惑時給予解答,及時查漏補缺。同時,要教育民族學生加強自我約束和管理,增強語言自信、學習自信,改進學習方法,引導和幫助民族學生規劃自身的學業和職業。(三)加強民族學生骨干隊伍建設。要充分挖掘優秀民族學生,培養民族學生骨干,發揮他們在民族學生管理中的助力作用。民族學生黨員和學生干部在語言、生活習慣、學習習慣、民族意識等方面具有優勢,能夠了解民族學生的思想與心理特征,這在一定程度上就更加能夠預測到民族學生的行為趨勢,及時反映民族學生群體中出現的學習問題、生活問題及心理問題。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可以成立民族學生管理組織。民族學生通過參加民族學生管理組織,獲得歸屬感,增進各民族學生的融合與情感交流。通過學生組織建設,協助教育管理者開展教育管理工作,通過民族學生骨干的榜樣作用,加強民族學生的自我管理,安排民族學生骨干協助輔導員、班主任開展民族學生活動,協助宿舍管理部門做好民族學生的宿舍考勤、衛生等日常工作,讓民族學生骨干成為民族學生自我管理的骨干力量,促進民族學生管理成效。
[參考文獻]
[1]孫杰遠.少數民族學生國家認同和文化融合研究[J].教育科學研究,2017,(10):92-96.
[2]藺際儼.少數民族學生教育管理的實踐探索———以福州大學為例[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7,(09):123-124.
[3]鞏夢丹.淺談內地高校少數民族學生管理方法[J].陜西教育(高教),2017,(08):47-48.
[4]閻占定.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索[J].湖北社會科學,2009,(08):186-189.
[5]劉飛,卜曉軍,朱紫瑞.陜西高校少數民族學生日常事務精細化管理問題研究[J].高教學刊,2017,(02):152-153.
作者:秦亞杰 單位: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工匠精神與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下一篇:大數據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