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對統計教育的影響
時間:2022-08-15 03:31:19
導語:信息化對統計教育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手工統計理論和方法下的統計教學模式
手工統計的工作流程,決定了傳統的統計職業能力教學模式。統計工作的實踐表明,做好經濟工作和管理工作,就必須要有良好的統計修養。統計學與經濟學的結合形成了“計量經濟學”,使經濟學的面目為之一新,而統計學與管理學的結合產生了“科學管理學派”,使管理學走上了精確化和科學化的道路。統計的應用不僅只限于經濟學和管理學。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國家的宏觀管理和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甚至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也得到廣泛的應用。隨著信息需求量的日益擴大,信息處理的技術就更加復雜,作為信息技術支柱的統計方法就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在經濟管理上將統計工作過程稱為統計核算。在傳統的統計工作中占比重最大的部分是統計分析,體現在統計教學中,就是各種統計指標的計算和分析。教學模式也是以統計核算理論為基礎,以計算方法為基本技能的統計職業能力教學體系。概括為以下職業能力的培養:科學認識問題的能力;高效解決問題的能力;快速處理數據的能力;準確計算數值的能力;提供管理服務的能力;依據數據建模的能力;培養創新思維的能力。傳統的統計工作流程是建立在工業化管理理念和機械化技術支持下對統計信息的需求而建立起來的一套管理技術指標體系。在統計工作過程中的具體表現是:(1)管理數據的收集,明確數據從哪里來,通過什么方法和途徑獲取所需的統計數據;(2)管理數據的整合,正確領悟數據處理的專業技術方法,而不是加加減減的數字游戲,強調數據整合的技術特征;(3)管理數據的展示,數據整合結果的表現形式,強調圖表的功能;(4)管理數據的基礎指標,探討數據綜合的一般模式---總量指標、相對指標和平均指標;(5)數據特征的測度,探討如何采用特征值對數據進行總括;(6)時序數據的基本規律,探討時間序列的描述性規律和時間序列的趨勢模型;(7)抽樣數據的技術分析,探討概率抽樣的方法,重點認識參數估計和假設檢驗的原理;(8)數據關系的模型構造,探討變量之間關系與密切程度的一系列方法,具體包括:相關模型、回歸模型、列聯關系模型、方差分析、投入產出分析以及可靠性檢驗方法。
現代統計基礎理論可分為兩大分支:描述統計和推斷統計。描述統計是完全信息條件下對統計數據所做的計算,是對統計數據的基本利用。推斷統計是在不完全信息條件下對統計數據所做的推算,是從統計數據中挖掘出豐富信息的法寶。傳統的數據處理效率低下,一個重要因素是,傳統的統計核算是建立在手工計算基礎上的。面對大量的管理數據,統計人員如何提供真實、完整、系統和及時的統計信息,為管理者做出正確的決策服務。信息化條件下,統計數據作為管理資源,要充分利用計算機和網絡通信技術進行管理數據的收集、加工、傳輸和分析等,實現管理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是信息時代的必然要求,是企業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企業管理發展的趨勢。信息化強調信息資源的共享和開發利用,充分利用企業管理信息系統(MIS)所提供的數據進行分析,實現管理效益和效率的提高。信息化更注重管理數據的深度利用,信息化不能只局限在一個部門內部實現。管理信息化要用現代信息技術對傳統的統計核算進行重整,統計教學模式也應將信息技術與統計核算理論進行有效結合,建立適應現代統計分析的知識體系、數據計算模式和信息管理手段等。在信息化統計分析中,大量數據的計算都要依賴計算機來完成的,但具有統計分析功能的軟件很多,因此,在統計的實踐性教學中,就必須強化統計軟件的操作訓練,讓學生熟練掌握1-2種統計綜合分析軟件或專用分析軟件,Excel是大多數從業人員所熟悉的具有強大統計分析功能和圖表顯示功能的專用分析軟件,如果教學條件有限不能實現,就必須學會使用Excel進行基本的統計分析。
3重構以信息化為核心的統計教學模式
信息化環境下的統計教學模式的變革,體現在專業教育方面的要求:課程設計、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實訓內容、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授課計劃、考核方式等做出相應的調整或重構,但所有的變革都要以信息化為核心。信息化要求統計職業能力教育以流程為過程的教學,以網絡信息技術為依托,并結合統計工作的具體要求,引導學生實施自主訓練的方式,達到專業勝任能力的提升,所涉課程都以信息為教學起點,以流程操作為訓練過程、綜合能力培養為最終目標的信息化環境下的教學模式。
3.1從科學管理到管理信息化
科學管理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需要及時掌握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全面信息,并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價值增值和對企業發展戰略的保障進行評估,以便有效規劃和實時控制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的建立,不僅能全面而系統地反映企業的價值創造過程,滿足利益相關者做出正確決策,提供信息保證,而且使管理者從注重核算轉向支持經營決策。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使計算機在管理工作中的應用,從核算型轉向以管理為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統的實施。
3.2信息化統計分析實驗教學
信息化條件下統計分析課程的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在信息系統平臺上完成統計核算工作,并充分發揮管理信息系統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這是推行現代企業制度和實現管理信息化的必然。統計軟件實驗體系的建設是以提高管理水平為目的。具體訓練方案包括:實驗室建設、軟件選型、實驗組織實施和實驗材料的選購,都必須圍繞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為前提。統計軟件實驗方案。首先是實驗室建設:實驗室的建設規模和實訓內容的設計。其次是軟件選型:以最新實用版本和穩定典型軟件版本為首選。再其次是實驗組織模式:(1)單機模式:可以在單一電腦完整練習軟件的使用方法。(2)網絡模式:網絡環境下,通過交換信息模擬管理工作實際。
3.3設置統計軟件的課程體系
信息化是基于計算機和現代通訊技術,將統計數據轉換為統計信息。統計信息化是利用信息技術對統計數據進行采集、加工和分析的過程,通過統計軟件完成統計核算任務,并提供管理、分析、決策所需的各類信息。統計分析方面的軟件很多,根據其功能可分為綜合統計分析軟件和專用統計分析軟件。常用的綜合統計分析軟件:SPSS、SAS、SYSTAT、BMDP;常用的專用統計分析軟件:TSP、RATS、CHART、LOTUS1-2-3、Excel。統計專業教育必須要求學生熟練掌握1-2種統計分析軟件的操作。
3.4課程教學與管理實踐的結合
實驗室建設和實驗設計與實際工作相聯系。課程要以管理需求為導向,以工作流程為主線,以信息傳遞為手段,以管理績效目標為評價實施教學與實驗的基本標準。創造良好的管理環境,培養科學的管理意識。在實驗中可以用單機實驗和網絡化實驗兩種模式,教學內容以系統地掌握統計軟件為操作規范。面對具體的實際問題,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是:(1)如何獲取數據(獲取的數據是全面的還是非全面的);(2)如何從數據中提取信息(數據的分析、利用和深加工);(3)如何得到可靠性的結論(對分析數據進行可靠性評價)。具體的做法是:(1)構造一套簡明的統計知識體系,建立科學的統計觀念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并掌握規范的統計指標計算;(2)構建手工數據處理模式的基本程序和計算機數據處理模式的基本程序以及從手工模式向計算機模式的觀念轉換。最終實現數據處理的高精確度和高效率,并形成具體的應用實施方案。例如,甲乙兩地區某年度每個月的降水天數數據如下:甲地區:5,8,9,10,12,15,9,9,8,6,5,4;乙地區:2,5,6,9,12,7,6,6,4,3,3,2。要求:計算平均值、中位數、眾數、標準差、偏態系數和峰態系數等特征值?根據所掌握的資料和對資料提出的要求,對問題做出如下分析:手工操作要求統計教學應準確理解各個特征指標的確切含義和計算過程;而統計軟件操作是在理解指標概念的基礎上,快速獲得準確的計算結果。Excel的輸出結果如表3-1所示。用Excel計算數據的各種特征值的步驟如下:第一步:調用“描述統計”工具;第二步:分析“描述統計”工具的輸出結果;第三步:計算數據分布特征的測度或通過工作表函數進行計算。通過工作表函數和定義公式進行計算的步驟可歸納為:(1)計算均值:通過工作表函數“AVERAGE”;(2)計算標準差:通過工作表函數“STDEVP”;(3)計算標準化值:通過工作表函數“STANDARDIZE”。其它分布特征的測度值的計算按照公式定義來計算。從輸出的結果看:描述統計的所有數據特征都可一目了然。為此,在統計教學中理解這些數據特征的含義比把握它們的計算方法和過程更為有用。但從Excel輸出結果看不出計算方法和過程,計算方法體現在軟件的設計當中。在管理實踐中如果需要單獨計算某個描述統計的數據特征,可通過工作表函數,選擇不同的統計函數,會得到不同的特征值,雖然體現了計算方法的區別,但不需把握計算的過程,只需對該計算方法計算出的數據特征做出正確的解釋。對于推斷統計也是如此。例如某股份制商業銀行在多個城市都設有分支機構,業務范圍包括:公共設施建設項目、國家重點建設項目和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等。近些年該銀行的貸款額穩步增長,但不良貸款額大幅度提高,給銀行的發展帶來了不小的壓力。為了搞清不良貸款的成因,財務部門利用銀行業務的系列數據進行定量分析,從而找到控制不良貸款的辦法。在這里我們需要做的是進行不良貸款與貸款余額、累計應收賬款、貸款項目的個數和固定資產投資的相關分析、回歸分析和方差分析等。此類分析指標在手工條件下,計算工作量較大,特別是多元回歸分析中,用手工計算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該類指標的計算完全要依賴計算機來完成。這里我們采用Excel“分析工具庫”來分析,并用“回歸”工具來擬合回歸方程。將原始數據輸入Excel工作表中,然后按下列步驟進行操作:第一步:選擇“工具”下拉菜單;第二步:選擇“數據分析”選項;第三步:在分析工具中選擇“回歸”,然后選擇“確定”;第四步:當對話框出現時,在“Y值輸入區域”方框內鍵入Y值所在的區域,在“X值輸入區域”方框內鍵入x值所在的區域,在“置信度”選項中給出所需的數值(系統的隱含值95%),在“輸出選項”中選擇輸出區域(可以選擇一個新工作表),在“殘差”分析選項中選擇所需的選項(也可以不選),選擇“確定”后得到相應的輸出結果。通常Excel的輸出結果主要包括三個部分:回歸分析、方差分析、參數估計。Excel的輸出結果如表3-3所示:第一部分“回歸統計”:相關系數或判定系數、調整后的判定系數、標準差、觀察值的個數等;第二部分“方差分析”:自由度、回歸平方和、總平方和、回歸均方和殘差均方、檢驗統計量、F檢驗的顯著性水平等;第三部分“參數估計”:回歸方程的截距、斜率、截距和斜率的標準差、檢驗回歸系數的t統計量P值、截距和斜率的置信區間;第四部分“殘差分析”:本部分未作進一步分析。根據Excel的輸出結果,可得不良貸款與貸款余額、累計應收賬款、貸款項目個數和固定資產投資額的多元線性回歸方程為:
作者:馬冀 單位:陜西財經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賈俊平,何曉群.《統計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2]馬冀,趙養森.《統計基礎與實用方法》[M].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12.
[3]薛薇,陳歡歌.《基于EXCEL的統計應用》[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4]社會經濟統計學原理教科書編寫組.《社會經濟統計學原理教科書》[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8.
[5]于洪彥主編.《Excel統計分析與決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 上一篇:農業統計工作與統計質量提升研究
- 下一篇:統計信息網發展趨勢分析
精品范文
3信息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