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本積累機制研究論文

時間:2022-04-07 11:43:00

導語:人力資本積累機制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人力資本積累機制研究論文

[摘要]教育對于人力資本的形成具有最重要的作用,教育水平的高低極大的影響著一國經濟增長的速度。提高對教育的投資可以增強人的智力和技能,使眾多的人力資源轉變為具有一定專業化知識和技能及經驗的人力資本,對落后地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主要根據不同教育形式與人力資本之間的關系,對落后地區的教育投資重點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落后地區教育投資人力資本

一、教育形式與人力資本

教育分成基礎教育(小學和初中教育,即義務教育)、中等教育(高中和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這些教育所形成的人力資本可以分成兩種類型:基礎人力資本(小學和初中教育)和專業化人力資本(高中教育、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基礎教育可普遍提高國民的教育水平,形成很大的人力資本存量基數,是基礎人力資本。中等教育所形成的人力資本是專業化人力資本,是具有一定專業知識和技術水平的專業化人力資本;對于高等教育則是精英教育,所形成的可叫做高等教育所形成的是高水平的專業化人力資本。

教育對于經濟增長具有的重要作用,但對于資金是投向基礎教育、中等教育還是高等教育的問題上,各國采取的政策導向也各不相同,由此帶來了人力資本形成水平的差異,進而對該國或該地區的經濟增長方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二、“木桶理論”與教育投資

經濟學中的“木桶理論”用一個生動形象的比喻給人以啟迪:一只木桶的容水量,不取決于構成木桶的那塊最長的木板,而取決于最短的那塊木板。所以,要想使一只木桶能夠裝更多的水,就要認清哪塊是最短的木板,并設法改變這塊短木板的現狀。

用“木桶理論”來分析三種教育投資:即把基礎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比作木桶的三塊木板,這三塊木板構成了木桶的周邊,木桶里的水代表了人力資本對于生產的總產出水平。在富裕國家和地區,由于經濟實力較強,財力雄厚,對三種教育形式的投資大多處于平衡狀態,即木桶三個周邊高度基本平齊,不存在對哪種投資的偏倚問題;發展中國家或者落后地區由于財力有限,所有的教育形式基本上是由政府作為投資主體來完成的,而且在三種教育形式上的投入政策也不相同。一些國家將主要教育資金投向了高等教育,即木桶中代表高等教育的那塊木板較長,他們在短期內也獲得了不俗的經濟增長水平;而另外一些國家則更加重視基礎教育和中等教育的投資,即木桶中的代表基礎教育和中等教育的那兩塊木板都較長,經濟增長也顯得更具潛力。

由此可以得到兩塊不同形狀的木桶:木桶1是一個高等教育的木板較長,基礎教育與中等教育兩塊木板較短的木桶;木桶2是一個基礎教育和中等教育這兩個木板較長,而高等教育這塊木板較短的木桶。木桶1由于基礎教育和中等教育這兩塊木板都較短,在經濟中的表現就是由于缺少大量的、眾多的基礎人力資本和部分專業化人力資本的缺失而使經濟增長能局限在部分高精尖的產業,各種產業發展不平衡。這都直接限制了落后地區經濟的持續穩定的增長。從世界各國的經驗來看,木桶2給經濟帶來的效果會更好。

三、落后地區的教育投資選擇

1.基礎教育應是落后地區的教育投資重點

大多數落后國家的地區在發展之初都會面臨著這種困難選擇:既要迅速普及教育,擴大廣大國民的受教育機會,又要盡快培養出國家急需的高精尖的專門人才。部分落后國家選擇了走精英主義路線,他們的教育投入大多投向了高等教育,而使該國的基礎教育具有高度的競爭性、淘汰性,學科知識的難度和深度成為“世界之最”,同時也使該國出現了大量低素質的國民。當今,低下的國民素質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最大的制約因素,這正是對這種精英主義路線選擇所付出的沉痛代價。

在國家財力有限的情況下,應該如何對基礎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投資進行投資?即把教育經費投入這場雨下在哪里?如果從對整個社會的收益率來看,基礎教育的收益率最高。教育水平提高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有文化的勞動者,他們可以更快地掌握各種技能。而且,全民普及教育也提高了國民的整體素質,包括文化與道德素質。這也是經濟成功的重要條件。而高等教育在很多國家的經費是有保證的,更重要的是許多高等院校在經濟上是有收入的,相對于高等教育而言,基礎教育與中等教育才是最需要資金投入的領域。在許多落后國家,國民素質的低下,技術工人的短缺已經嚴重制約了該國的經濟騰飛。大力發展基礎教育和中等教育是收益率極高的投資,落后國家和地區只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加大對基礎教育和中等教育的投資,經濟才會持續、穩定的增長。

2.落后地區的高等教育投資選擇

如果一國之中的落后地區要追趕先進地區,就要采取對基礎教育和中等教育更加傾斜的政策,對高等教育的投資保持適當的投資比例,在財力有限的情況下不能過多地投向高等教育。即使要對高等教育進行投資也要采取明智的策略,即對與落后地區的高校所設專業進行適當調整,對于本地區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所需的專業要優先扶持、加大投入,擴大這部分專業的招生人數,待這部分人力資本形成后,由于本地區的優勢產業能給其提供發揮其才能的機會,而先進地區的這些產業由于不具有比較優勢,自然需要的這部分人力資本的就少。所以,這部分專業的人力資本形成后流失到富裕地區的機會就會比較少,落后地區的高水平人力資本存量就會增加,從而給落后地區的經濟增長帶來極大的推動力。

當然,落后地區對高等教育的投入應保持適當的規模。這在短期內可能會影響到本地區人力資本的存量,但是,一國之內的落后地區也可以和落后國家采取相同的策略,即可以通過產業集聚和城市化建設等方法來吸引富裕地區的高水平人力資本,只要落后地區的產業能夠集聚到一定規模,城市化水平的有大幅度的提高,人力資本自然也就會源源不斷地流向原本比較落后的地區,而一國之間的人力資本力流動由于其受到的制約因素較少,相對于國際之間的人力資本流動來說流更加容易和順暢。因此,一國區域內的落后地區在進行教育投資時,由于采用產業集聚和城市化等方法可以在今后比落后國家更容易吸引到高水平的專業化人力資本,所以,應該比落后國家更加側重基礎教育投資和中等教育投資,而對于高等教育的投資應適度保持規模。

參考文獻:

[1]張桂香:論終身教育與人力資本的關系.淄博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3

[2]王可俠: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基礎教育與后發優勢.學術月刊,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