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低碳經濟的投融資系統

時間:2022-08-29 10:59:08

導語:地方低碳經濟的投融資系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地方低碳經濟的投融資系統

一、相關概念的界定

低碳經濟(Low-carbonEconomy)的概念最早由英國政府在能源白皮書《我們的未來能源:創建低碳經濟》提出,之后被各國政府和學者引用。低碳經濟的核心是在市場機制的基礎上,通過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創新,推動提高能效技術、節約能源技術、可再生能源技術和溫室氣體減排技術的開發和運用,促進整個社會經濟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轉型。從產業經濟學的研究角度來說,經濟的發展也是一國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的過程,因此,低碳經濟的發展過程也是低碳產業結構優化的進程。有關低碳產業的概念,英國政府在“低碳和環保產品與服務產業分析”的報告中首次提出,該報告中指出“新興低碳產業”是為區別有減排效果的可再生能源產業和部分環保產業。但目前國外并沒有直接論述低碳產業發展的文獻,國內學者有研究但存在爭議。李金輝、劉軍(2011)提出低碳產業是由高碳產業低碳化、含碳量低、生產低碳技術及碳交易等行業構成,其每個構成部分都具有各自的低碳行業標準,每個部分又由達到低碳標準的企業構成,生產低碳產品,獲取經營利潤,并圍繞低碳產品組成眾多縱橫交錯的產業鏈條,進而形成規模經濟和達到產業化運作的效果[1]。戴海龍(2011)認為低碳產業是指在生產、消費的過程中,碳排放量最小化或無碳化的產業[2]。馮奎(2009)從產業集群的角度指出低碳產業集群是指通過技術創新與制度創新,實現清潔能源結構和高能源效率的產業集群[3]。朱曉燕指出(2010)低碳產業是利用低碳技術實現碳減排、零碳、負碳的產業[4]。

李啟平(2010)認為產業低碳化是發展低碳經濟的切入點,是三次產業的低碳化,即農業低碳化、工業低碳化和服務業低碳化[5]。湖南省兩型辦的《湖南省低碳經濟技術創新體系研究》課題中將低碳產業分為三個層次,見表1。該課題組認為從產業活動的結果來看,低碳產業和傳統產業有著很大的區別,即產品不僅是產品自身,還包括產品的創意、科研、投資、生產、銷售、服務、回收這一系列全過程,以及產生這個產品的各種社會環境,如創造者在創造過程中的低碳程度、創造環境的低碳程度等。低碳產品、低碳項目、低碳技術、低碳創意、低碳消費都是構成低碳產業活動整體的組成部分。綜上所述,雖然不同學者對低碳產業的定義不同,但都認同低碳產業應該節能和降低碳排放。學者與政府對低碳產業定義的不統一,導致了低碳產業類別界定的不確定。王軍(2011)將低碳產業體系分為三個層次:核心層、相關層和外圍層。核心層包括能源供給領域的產業、碳匯產業和碳交易及其相關衍生產業;相關層包括能源需求領域中直接與能源消費相關的產業,包括工業節能產業、交通節能產業、建筑節能產業等;外圍層包括除此之外的所有需要消費能源的其他產業[6]。蔡林海(2009)認為低碳產業是化石燃料低碳化、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化與低碳化消費、低碳化服務等五大類24個子類[7]。王亞柯、婁偉(2010)認為低碳產業是以低能耗低污染為基礎,與能源、交通、建筑、農業、工業、服務、消費等領域密切相關的產業[8]。湖南省省兩型辦的《湖南省低碳經濟技術創新體系研究》課題將我省低碳產業類別劃分如表1。兩型辦另一課題《湖南低碳產業發展研究報告》將低碳產業劃分為“支持降耗型”和“提高GDP型”兩種類型。支持降耗型是提供扎實的硬件設施基礎、技術支持和良好服務的產業,其服務了區域社會經濟的節能降耗。如工業節能設備制造、軌道交通設備制造、材料業、科技服務、綠色物流;提高GDP型是本身的能耗較低、效益較高,能有效的提高GDP的行業。如文化創意、低碳金融、汽車制造,還有二者結合的產業,如核電配套裝備、風電設備制造、太陽能發電設備、智能電網設備、信息服務。從現有文獻看,學者及實務部門對新能源、新材料、環保產業歸屬低碳產業達成共識,但對其他某些具體行業的劃分存在爭議。

總結前人觀點,本文提出以下低碳產業的概念范疇:低碳產業廣義上是指所有存在技術進步、提高效率、減少污染和碳排放的產業;狹義特指第三產業及三次產業中新能源、新技術、新材料集中運用的行業。其實質是一國產業結構的提升,經濟的發展。其發展形式有以下三種表現形式:一是同一產業內的技術水平提升,產品由低技術向高技術提升;二是行業的提升,由附加值低的行業向附加值高的行業轉換;三是不同產業的提升,由第一產業向第二產業、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升級。其具體行業分類應視不同國家的發展水平而定。例如發達國家應采用狹義的定義,其低碳產業的類別標準以高新技術為依據,從三次產業來分低碳產業主要指第三產業;從產業內劃分主要是科技含量高的行業,如第三產業中的金融、科技服務等行業,第二產業中技術領先的行業,產業中所有傳統的行業不歸屬于低碳產業,如第三產業中的餐飲、交通運輸等,第二產業中的一般制造業等。發展中國家由于大都處于工業化發展時期,碳排放高于發達國家,如果以發達國家的標準來定義及發展本國產業是不現實的,因此,從廣義上來定義低碳產業類別,除了發達國家的產業類別外,只要本國有技術進步、減少了碳排放、有利于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行業都可以納入低碳產業的研究范圍,以利于其經濟的發展與跨越。

二、湖南省低碳產業的投融資狀況分析

低碳產業的投融資體系,可以分為兩部分,一是財政性投融資;二是商業性金融投融資,以商業銀行貸款為主;其次是資本市場融資、發行債券;另外還有民間融資,但比例較小。由于我國金融市場欠發達,碳排放權交易、碳期權期貨等金融工具進行的投融資活動在湖南可忽略不計,故不列入本文討論范圍。

(一)財政性投融資狀況分析

低碳產業的發展,政府層面一般體現為產業政策的制定與傾斜,稅收的優惠等,而以財政直接出資形式的投融資不占主要地位。以定義的低碳產業的第一、第二種內涵來分析,政府對企業技術改造的投資將促進產品進步、行業升級、產業優化。但是,無論在絕對額還是相對額上,財政在這一塊的投融資都比較低。從絕對額來說,湖南省2008年在企業技術升級改造方面的支出為9.38億元,占當年財政支出的1.75%(數據來源于湖南省兩型辦課題《湖南省低碳經濟技術創新體系研究》)。在《創新型湖南建設綱要》里,指出到2010年,全省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2%。到2020年,比重也只規劃提高到2.5%以上。這與2010年全省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2.3%,科技進步貢獻率達51.5%;以及規劃的2020年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5%,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5%,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過20%的比例并不對稱[數據來源于湖南省科學技術廳網站:創新型湖南建設綱要(全文)。從相對額來說,在企業的科技活動經費支出中,政府投資沒有超過10%,絕大部分創新的成本都由企業承擔了,如表2所示。

(二)商業性金融投融資狀況分析

1.銀行類金融機構投融資分析首先,從對三次產業的投向分析。有研究表明,三次產業中第二產業的碳排放高于第三產業與第一產業;從產業結構演進的角度來說,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發展是產業結構優化的表現;從金融支持與產業的發展關系來看,銀行貸款對企業發展至關重要,銀行貸款的投向傾向意味著國家對產業的發展態度,影響該產業的發展潛力。從圖1可以看出,從2008年到2010年,湖南省銀行貸款主要投向了第三產業,占比由49.5%提高到了61.8%。第二產業為第二大投向,占三四成左右。第一產業一直不是貸款的重點并呈下降趨勢,比例最高也沒有超過10%。從三次產業貸款投向來說,湖南省銀行貸款具有低碳化傾向。其次,從對第二產業的投向分析。由圖2可知,湖南省銀行貸款在第二產業的投放主要是制造業,其次是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分析湖南省第二產業內部能源消耗情況(表3),工業中加工制造業的煤與原油耗費遠高于采礦業與電力、燃氣、水的生產與供應。用三個行業的利潤總額比上耗煤量(由于缺乏工業分行業的總產值數據,用利潤總額可以一定程度上說明。由于湖南省的能源以煤為主,因此這里用煤的消費量代替能源消費量)得出采礦業、加工業、電力等的單位利潤用煤消費數據分別是636.89億元/噸、2415.84億元/噸、124.01億元/噸,說明加工業創造一單位利潤的能源消耗量遠大于其他工業行業,相應的單位利潤碳排放也會高于其他行業。銀行貸款對其的傾斜會支持該行業的發展,對于減少碳排放不利。由于數據缺乏,無法分析銀行對加工業貸款的具體用途,如果銀行貸款支持了加工業的技術改進與內部升級,則貸款有促進低碳產業發展的作用,反之則為碳排放凈增加。不過根據表1的數據,得知金融機構對企業的科技活動資金投入占比只有6.3%,推測銀行貸款用于企業技術改造的比例并不高,貸款增加了碳排放的概率較大。由于湖南省工業能耗占全省能耗的絕大部分,工業用能情況很大程度上決定能耗情況,而銀行貸款為工業企業最重要的融資方式,因此銀行對工業的貸款情況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湖南省低碳產業的投融資狀況。再次,從對第三產業的投向分析。從圖3可以看出,銀行貸款主要投向了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水利環境公共設施管理業、房地產業和批發零售業等傳統服務業,四者的比重超過50%;而新興的金融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教育等行業的貸款微乎其微。說明湖南省第三產業低碳化仍有很大發展空間。

2.非銀行類金融機構投融資分析非銀行類金融機構的投融資,主要形式有企業在證券市場的直接融資、發行債券、民間借貸等方式。與銀行的貸款相比,其比例較小,如表4所示。由表中數據可知,湖南省投融資體系中銀行貸款占據主導地位,銀行貸款的投向對行業、產業的發展影響力度最大。

三、對湖南省低碳產業發展與投融資狀況的矛盾分析

從上文的分析,我們得知湖南省低碳產業的投融資體系為以銀行間接融資為主,主要投向第三產業,其次為第二產業。這種融資狀況有利于產業結構的低碳化和優化升級。但其中第三產業中以傳統行業為主,其技術含量偏低;第二產業中以加工制造業為主,能源消耗大、碳排放相對高,不利于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如圖4。比較湖南省的經濟、產業發展現狀與未來發展規劃,發現現行投融資狀況與之有著諸多不適應:一是湖南產業結構現狀與投融資結構不相稱。湖南三次產業結構表現為二、三、一的態勢,而融資結構為三、二、一,超前于經濟發展狀況。這一方面支持了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有利于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但另一方面也可能使第三產業發展后勁不足。從產業結構調整的角度來說,第三產業的快速穩定發展是建立在第二產業充分發展的基礎之上的。湖南省經濟發展重化工業傾向明顯,處于工業化中后期階段,現行產業結構符合經濟發展特征,銀行貸款投向如果與經濟發展相沖突,可能使第三產業因為缺乏充分工業發展的物質基礎而走入發展的瓶頸。二是對產業中具體行業的融資與湖南省產業發展規劃有出入。大部分的銀行貸款進入了第三產業的傳統行業和第二產業的加工制造業。從《湖南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中得知,湖南未來十年的發展目標是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發展面向民生、生產的服務業。這些規劃實現的先決條件之一是技術的創新與改進。在狀況分析中我們得知銀行貸款對這一塊投入非常有限,大部分資金要由企業自己承擔,這必將限制企業創新的步伐與欲望。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與單一的融資主體及銀行的特性等因素有關。由于商業銀行的最終目標是追求利潤最大化,并要保證資金安全,而企業創新前期成本投入高、風險大,與銀行目標相沖突,銀行貸款自然不能過多投入。這些風險可以由風險投資、政府等主體來承擔,但市場的不完善及財政的有限,使得這些主體在投資體系中作用極其有限,限制了投融資對產業結構優化的支持作用。

四、政策建議

根據以上分析,得出加快湖南省低碳產業發展的投融資體系建設的相關建議:一是加強市場主體建設。多元化的融資主體,拓寬的融資渠道,有利于資源的優化配置和資金使用效率的提高,并滿足多種金融主體的不同需求。二是投融資產業及行業要進一步符合湖南經濟發展現狀及低碳產業發展的內在要求。可以適度加大對第二產業中附加值高的行業的融資,促使湖南加快工業化進程并積極承接產業轉移;進一步加大對第三產業中新興產業的融資,促使其健康快速發展。三是創新投融資品種,發展綠色信貸、低碳基金等金融產品,滿足客戶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