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多媒體教學現狀與對策

時間:2022-08-14 02:39:29

導語:初中文言文多媒體教學現狀與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文言文多媒體教學現狀與對策

摘要:文言文教學一直以來都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難點,生活在現代的學生對文言文缺乏了解與興趣,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中的運用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這個問題,但是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還是存在許多有待解決的問題。本文以初中文言文多媒體教學情況為基礎,探討一些主要的問題和對策,希望能夠使多媒體技術在被使用時更好地發揮作用。

關鍵詞:文言文;多媒體教學;改進

一.考察情況及研究現狀

新課標下初中多媒體語文教學以及初中文言文課堂教學的研究,雖然目前已有不少研究成果,但關于兩者結合的研究卻很少,且文言文教學中多媒體運用的研究范圍比較分散、籠統,缺乏地區針對性。通過對常熟地區初中的調查,發現絕大多數初中的文言文多媒體教學存在一些共同的問題。在調查結果中最常被提及的問題是“效率”問題,一方面,文言文多媒體教學節省了板書時間,用更加直觀的方式呈現教學內容,另一方面,文言文教學一直是教學的難點,很多老師課前花大量時間精心備課,在課堂上講得天花亂墜,學生卻聽得昏昏欲睡,課堂氣氛沉悶。這種現象在楊潔霞《試論利用多媒體手段提高文言文教學的效率》中也被提及:“受考試指揮棒的影響,當前大部分的文言文教學都非常具有針對性,一篇文言文該講些什么,哪些重點講,哪些可句話帶過,幾乎所有的一線語文老師都有這種概念。因此一篇優秀的文言文很少有老師將它當成文學作品來欣賞對待,而是被無情地肢解成了字詞句的知識點,毫無美感可言。”另外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教學模式改革意識落后,課件質量得不到保證”,在文言文教學方面,很多老教師憑借多年累積的經驗教得很好,卻不愿意采用多媒體的教學方法,新教師無從參考,制作多媒體課件時太過主觀,課件質量參差不齊。在初中學段的文言文教學中采用多媒體的手段是合理有效的,也是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除去這兩個主要問題,在調查中我們還發現了一些可以進行改進的地方。

二.常見誤區及改進建議

(一)使用觀念:不明工具性,喧賓奪主。1.不明工具性的現狀。多媒體是多種媒體的綜合,包括圖像、聲音、文本等多種形式。多媒體應用到課堂上就有了特殊的呈現形式———幻燈片,就是俗稱的PPT。多媒體教學方式十分新穎,使得許多教師產生了一定的依賴心理:因為PPT可以囊括文言文的字詞解釋、句子翻譯、圖片展示、音頻欣賞等等,讓老師有種不用再做過多其他工作、PPT就可以全能替代的感覺。每一篇文言文的課堂教學只要有PPT就不用做其他的準備,上課PPT鎮壓全場。于是常常出現的情況就是,教師上課就是打開PPT幻燈片,出示文字、圖片,放音頻放動畫,課程規劃堂堂相同,PPT仿佛成為教師的替代,教師和PPT在講臺上唱雙簧,照本宣科。2.多媒體課堂的優勢。多媒體確實十分便利,但再怎么便利也不應成為教師的替代。多媒體具有信息容量大、節省課堂時間、充分調動學生感官等優點。對比老式文言文課堂教學,加入多媒體的課堂可以為學生展現與文言文相符的圖片,與古文意境貼合的音頻以及大量的描述性文本信息,還可以通過超鏈接連入相關網站為課文做進一步的補充。學生親臨這樣豐富多彩的課堂,被充分刺激視覺、聽覺,比起舊課堂單憑教師一張嘴描述的教學方法,這樣更易于體會古文多方面的內涵,無論是精神內涵,還是結構妙處。加入多媒體后最明顯的優越點是節省了大量時間,這些被省下來的時間原先被用來寫板書擦板書,翻找資料出示圖片等等,白白損失了珍貴的課堂時間。有了多媒體就不用擔心這些時間的浪費,全部都能補充回來。這些多媒體帶來的文言文課堂增益應該更好地被利用起來,但據調查顯示,很多教師都對這些便利過于依賴,以至于打亂了原本的課堂教學節奏,完全跟著多媒體幻燈片的步伐,繼以往捧讀教案之后,幻燈片成為新時代的機械教學代表。3.明確工具性的建議。要明確幻燈片只是一種教學工具,再便利再先進也不能替代使用者的思考與勞動。教師應時刻掌握課堂的主導權,保障學生的主體性,有自己的上課節奏,不讓幻燈片喧賓奪主。針對以上情況,可以給出幾點建議:一.教師教為主,多媒體為輔。課堂還是需要大量教師的講解工作的,文字和圖片的呈現也許可以讓學生大概知曉,但發散的講解可以使學生觸類旁通,可以使課堂氣氛活躍,兩相結合更能夠增加文言文課堂的效益。同時要注意選擇合適的圖片音頻,有些圖片音頻也許華麗多彩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力,但對文言文課堂并沒有太大幫助,反而會起到反效果,襯得文言文寡淡無趣。這就需要教師有敏銳的感覺,對課文有著充分深刻的理解,能夠選擇與文言文內容意境相符的圖片音頻,避免上述失誤。二.注重學生反饋情況。學生說到底還是教育的主體,會有跟不上教師的情況,比如在講文言文字詞時,教師順著PPT上排版的文字帶學生梳理一遍后,馬上就翻下一張,這時候就會有學生還沒消化完上一張的知識。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接受水平,字詞也是初中文言文的教學重點之一,放慢速度,加深精度,適當提問學生,留足時間給學生記筆記,讓學生在學習字詞等枯燥乏味的知識時能跟上班級節奏。教師要牢記放完幻燈片不是課堂的任務,教會學生知識才是,要在與學生互動的過程中反思自我,靈活調整課堂時間分配、講解速度、階段任務,讓多媒體在它合適的位置上輔助課堂。(二)使用方法:內容格式化,缺乏新意。1.傳統的文言文課堂教學。傳統的文言文課堂教學,教師的教學步驟不外乎導入新課、介紹作者及創作背景、解釋字詞、翻譯句子等步驟。首先,在導入新課時,常常分析完題目后出示圖片。如學習《桃花源記》時,講完題目后直接出示桃花源的圖片,很少或者根本沒有通過猜測的方式引起學生興趣。其次,介紹作者及創作背景時,常常將內容以大段的同色文字出示,給學生以強烈的視覺壓迫。同時,進行文言文的字詞理解與翻譯教學時,對于通假字、古今字的解釋只有文字說明,沒有相應的字形演變的動畫輔助。尤其只重視PPT上呈現的課文內容的串講翻譯,不重視文言文朗誦,難以培養學生語感。最后,主要是PPT的色彩搭配與結構設置不太合理。PPT課件多以白底黑字為搭配,結構設置也不太合理,通常通過直線式順序進行。沒有通過思維導圖等形式設置超鏈接,強化教學框架。2.創新文言文課堂教學。針對傳統的文言文課堂教學提出了以下幾點改進意見:首先,像學習《桃花源記》、《小石潭記》這類散文類文言文時,可在學習之前展示圖片,提問學生是否認識圖片所在地點,設置懸念。其次,教學文言文時往往需要介紹作者的創作背景,而與“貶謫”話題相關的文言文,可制作地圖,以動畫的形式展示作者被貶地點之間的轉換,使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到被貶路程之遠,為進一步學習感受文中的情感奠定基礎。然后在疏通字詞時,學生對于通假字,古今字等字形的演變往往是機械記憶,教師可通過字形演變的圖畫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如古今字“莫”發展到“暮”,可出示甲骨文至現代漢語不同時期的寫法。再次,教學中易忽視的文化常識,僅僅通過語言描述常常難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語言描述也不夠直觀。應結合初中學生形象性思維的認知模式,加以闡述。如在學習“弱冠”這一文學常識時,適當插入古代男子不同年齡段發型變化的圖片,以更形象直觀的形式幫助學生記憶。對于文言文來說,重要的一點是培養學生的語感,重視教師的示范性朗誦和學生的反復朗誦。在此教學環節,教師可播放名家朗誦幫助學生糾正發音,學會句讀。最后,對于文言文中寫景的部分,在進行細致的語言分析后,可出示符合情景的圖片,加深學生對景物描寫的印象。而涉及到教學文言文寫作手法時,可通過插入表格,要求學生完成表格空缺內容,更完整綜合地呈現文章寫作手法的應用。在初中文言文教學中,要把握學生實際的認知水平,創新多媒體教學手段并結合多種教學方式,才能提高教學效果。(三)使用能力:制作耗時長,收效不佳。課堂教學作為教學過程中的中心環節,有其科學性和連續性,事前必須作充分的準備。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因此在教學中,備課自然成為一個必不可少且非常重要的環節。PPT憑借著操作簡單、呈現效果突出等特點被廣泛運用在課堂教學中。雖然PPT被廣泛的使用,但在教師PPT實際制作過程中出現了制作耗時過長、收效不明顯等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首先,有一部分教師對于信息技術比較生疏,在制作PPT的過程中,屬于邊做邊學的狀態。加之PPT中會出現插入圖片、動畫、音效等附加操作,加大了教師的壓力和難度,導致教師需要將大部分的精力消耗在學做PPT上,造成重心的轉移。這個過程消耗了教師大部分精力和時間,從而導致備課的成本過高。其次PPT作為教學輔助的一種方式,要做到的不僅僅只是改善教學手段。因此教師在制作PPT課件之前不能只考慮改善教學手段的問題,還要對教學內容進行系統的分析,經過精心的安排和設計,PPT課件能否在課堂教學中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關鍵在于這種多媒體技術能否被合理地安插在教學過程中。這就要求教師要將教學內容、教學目的、教學方法與課件的制作思路、方法、技巧緊密結合起來。這個過程對于教師的要求是很高的,要花大量的時間構思和設計。這對于課業壓力重的教師來說,顯然是很難做到的。此外在運用PPT時,出現了收效不明顯的問題。在實際教學中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教師精心準備了課件。但當實際操作時只是讓同學們用作抄課堂筆記的一種手段,學生更關注的是抄筆記,或者只是被其中的動畫、圖片所吸引。精心準備的課件,在課堂教學中并沒有起到預想的效果。只有讓教師辛辛苦苦備的課、制作的PPT真正發揮它的作用,才能夠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和自身的實際教學能力。

三.結語

文言文是中華文化的智慧結晶,在課堂上使用多媒體教學有節省時間、提高效率等諸多好處,在實際的操作中,一個好的多媒體課件不僅讓學生學得輕松,也讓教師節省精力,本文論述了一些實際問題,也提出了相應的解決辦法,希望在教師的教學思考與實踐中能夠有所助益。

作者:高夢婷 金婷 單位:常熟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