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教學創新能力培養策略

時間:2022-05-16 10:11:16

導語:計算機教學創新能力培養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計算機教學創新能力培養策略

摘要:計算機學科操作性、技術性較強,它也引領著社會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進步。關注高職計算機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不僅契合學科教育質量提升的需要,也符合時展和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需求。對此從計算機教學中高職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意義、策略等方面,探討新時代背景下,優化高職計算機教學理念和策略的實施途徑。

關鍵詞:高職;計算機教學;創新能力;培養策略

近年來,高職教育將培養實用型、專業型高素質人才作為培養目標,為社會輸送了大批量的一線崗位工作者。高職教育是人才培養的搖籃,契合了基礎崗位人才培養的需求,也為學生提升職業工作能力創造了條件。但新時代背景下,需要在培養學生基本職業技能的基礎上,加強對學生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的培養,關注“創新是時展的動力”,在高職教育中真正落實。現階段,很多高職院校依舊采取的是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在計算機教學理念和方法上,沒有與時俱進和創新。現階段,如何提升計算機專業高職學生的創新能力,這就需要結合高職計算機教學實際,認真分析與探究。

1計算機教學中高職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意義

1.1素質教育的需要。素質教育的根本目標,是培養社會需求的人才。高職教育的目標,也是培養專業型、技術型、能滿足社會需要的一線人才,兩者不謀而合。為實現素質教育的要求,就必須在計算機教學中,除了教給學生理論和基本技術外,還需要鼓勵學生敢于質疑、獨創性思考,提出自己的想法,并敢于“與眾不同”,實踐新思路與新方案。通過重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真正契合素質教育的需要,實現素質教育目標,促進學生開拓思維,自我進步與可持續發展。1.2優化教學的要求。新時代背景下,計算機教學應以培養社會需求的創新人才為目標,更新計算機學科的教學理念與方法,關注學生創新意識、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的培養,這樣才能有效提升計算機教學質量。為優化計算機教學質量,就必須將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作為核心目標,在教學中巧妙滲透創新思想,引導學生創新思考、動手實踐,將創意依托技術手段變化為實際元素,真正呈現出來。1.3社會發展的需求。社會的快速發展,離不開理論與技術的創新。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沒有創新,我們的社會和時代就不會發展,也就沒有現階段的智能化、信息化高速發展的社會。計算機屬于人們生活與工作的必要元素,必須關注計算機的創新教學,讓學生敢于創新與實踐,豐富學生獨創性思維,培養創新能力。

2計算機教學中高職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策略

2.1創設趣味情境,激發創新興趣。相對于普通高校的學生來說,高職學生并沒有非常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也是參差不齊。結合高職學生的認知基礎和特點,為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及參與計算機學科學習的積極性,有必要從挖掘學生的興趣出發,創設趣味情境,讓學生調動自身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計算機學科學習與創新。“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也是激發學生創新思維,促進學生調動全身心器官,高效融入創造思考的動力。可以通過創設趣味情境,激發學生創新的興趣。可以是游戲情境、生活情境、競賽情境、項目情境、任務情境等,以恰當的情境,刺激學生不服輸的思維,從而讓學生發散思維、努力創新。如“Photoshop”教學時,可以契合學生生活實際,創設生活化的競賽情境。教師設計任務:“運用“Photoshop”制作趣味的人像”。任務導向下,教師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出發,讓學生挑選平時自拍的照片,選取其中一幅照片,運用“Photoshop”工具,添加背景、文字或搭配照片上沒有的人物等。競賽情境下,學生4人一組,參與競賽活動,結合課前預習和課上學習的知識,在競賽中合作探究,討論設計主題,并合作互動交流操作方法,再動手實踐完成操作。依托“Photoshop”工具及學生獨特的審美特點,學生合作探究,創造出趣味的人物構圖。在競賽背景下,學生積極發散思維、創新思考,綜合運用了美術知識和審美思維,讓“Photoshop”很好地為美化學生的生活服務,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2.2加強師資建設,更新教學理念。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一個具備良好師德素養、技術能力的教師,能對學生起到感染和引領作用。優秀的教師能讓課堂更具生機和活力,學生也會更加信服教師,敢于創新、表達與動手實踐。所以,為培養高職學生的創新能力與職業素養,讓他們適應快速發展的社會,勝任即將面臨的工作生活,有必要加強師資建設,更新教師的教學理念,有效引領學生創新思考與創造實踐。加強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師的師資建設,可以從多方面出發。一是重視高職計算機教師專業技能的培養。鼓勵教師不斷學習新的技術與方法,與時俱進,實時更新自己的計算機專業知識與技能水平,契合教育教學的需要。二是培養更多雙師型教師。高職院校應該重視雙師型教師的培養,通過鼓勵教師將教科研融于一體,以研促教,在教學實踐中做研究,培養教師的教學能力、教育能力,也鼓勵教師豐富自己的工作經驗,有效培養更多雙師型教師,奠定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基礎。三是聘任大型企業技術骨干作為高職院校的客座講師,為學生講述一些新時代的創意思路,也讓學生接受最新的技術,了解計算機發展方向。四是更新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師不僅要將書本知識傳授給學生,還應給學生創造機會,讓學生有更多自主、開放的實踐機會,在開放性、和諧的氛圍下,學生積極創造。如此,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創新能力。2.3設計開放任務,鼓勵創意思考。創新能力,即在各類實踐活動中,提出別具一格的想法、理論、方法或發明等,這些獨特的實踐活動對于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有一定的意義。當前社會是人才競爭的社會,需要關注高職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才能讓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也讓學生在技術更新換代的社會中可持續發展。可以發現,創新能力的培養,需要學生深入到實踐活動中展開,也需要學生的大腦中有新思想、新理論與新方法,模仿式按部就班的技術教學,已經不再適合現階段創新教育的需要。應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實踐類任務,鼓勵學生創意思考與探索。如“動態網頁設計與制作”相關知識教學時,教師可以設計開放性任務,讓學生基于自身興趣,或獨立設計或合作實踐完成,系統的主題與表現形式由學生自己決定。設計與制作整個過程中,學生需要基于興趣、實用性,展開對網頁內容、目標的創新思考。“如何設計實用性與趣味性于一體的網頁呢?如何讓網頁的動態呈現形式更美觀、方便?”在疑問引導下,學生創新思考、查閱資料,并嘗試性探索各類技術方法(見圖1)。學生們有的著手于“我的班級”簡單網頁設計(見圖2),有的想完成“學校二手商品買賣平臺”網頁制作。不管是簡單或復雜的項目,學生在完成過程中,都需要創新思考,學習足夠的理論知識,并創造性的探索與實踐。因此,在開放性任務導向下,有效發展了學生的創新能力。2.4設計創新大賽,培養創新能力。創新是時展的靈魂,是國家不斷發展和前進的動力。我國的快速發展得益于一代代人的不斷創新與實踐。高職學生作為新一代的接班人,需要關注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為實現這一目標,也為讓學生的計算機學習更有趣,讓他們的校園生活更充實,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態度與生活目標,可以設計一些與生活契合的創新大賽。依托計算機教學內容,與時展緊密結合,讓學生在學習新技術、新理論,吸取他人優秀的經驗和先進思想的同時,自主創意思考與探索實踐。基于創新大賽,挖掘學生潛力,綻放高職學生年輕的光芒。如設計“技術點亮生活”創新大賽,在本校舉行,或與兄弟院校聯合展開。大賽的主題是鼓勵學生創意設計與實踐,將創新的點子運用技術呈現出來。部分學生吸取了阿里巴巴的淘寶經驗,構建了“競價系統”、“代買網站”、“拼拼購”新型設計,并運用計算機軟件技術,通過編程將它們實現,之后在校園內試運行。或設計“微課分享網站”,以不同的課程為單位,教師、學生將自制或搜集的微課上傳到網站中,學生實現互動分享、閱讀、任務完成、作品展示、心得分享等學習過程,即為在線的個性化學習系統。或學習“管理信息系統開發”知識后,組織學生參與“信息系統開發設計大賽”,依托生活需要,學生創意設計“班級溝通系統(包括通訊錄管理、班級公告、任務、作業跟蹤檢查等)”、“成績查詢與管理系統”等。依托創新大賽,有效發展了學生的創新能力。2.5鼓勵質疑探究,發展創新思維。“學源于思,思源于疑。”創新在于對傳統的變革,對現階段生活方式、學習的理論、已掌握的技術,提出不同的見解、思路和想法,運用科技實踐改變生活。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學就不能一成不變,學生也不能生搬硬套,而應該鼓勵學生質疑探究,敢質疑、會質疑,并在動手實踐中,創意思考,有效解疑。鼓勵學生在質疑探究中,獨創性思考與動手實踐,有效發展創新思維與能力。如“Flash動畫制作”知識教學時,教師按照學生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組織學生展開新知識的學習。學生分小組動手嘗試,逐步展開制作“PPTFLSAH”的過程,學生提出疑問:“PPT動態演示,如何順利插入并播放動畫呢?就像視頻中播放一樣”。學生帶著疑問,教師鼓勵學生查閱資料,嘗試不同的解決方法。學生動手嘗試,運用使用控件法、插入對象法、動作設置法、插入超級鏈接法等方法創造性地將其解決。之后學生又提出了疑惑:“PPT中可不可以操作聲音?”、“能將PPT制作成VCD后,在電視上觀看嗎?”、“如何制作出PPT微課?”,這就需要涉及到錄屏功能,由基礎知識學習延伸到實用知識拓展,學生逐步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在創造性的質疑與思考中,不斷提升了創新能力。

3結語

計算機的發展與進步,帶給時代巨大的變革,也更新了人們的生活與學習方式。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與創新無法分割。高職計算機教學,應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為原則和目標,關注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在日常學習與教學中,巧妙引導學生創新思考并動手實踐,為學生預留更多創新的空間,鼓勵學生創新實踐與探究,這樣才能有效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也為社會輸送更多優秀人才。

作者:袁國瑞 單位:遼寧機電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