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組裝與維護教學探討

時間:2022-05-29 04:01:30

導語:計算機組裝與維護教學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計算機組裝與維護教學探討

摘要:隨著我國計算機的普及和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計算機組裝維護》不僅限于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同時可以作為其它專業的選修課程。本文通過分析課程的研究背景,對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展開討論。

關鍵詞:計算機組裝與維護;教學改革;網絡教學

一、引言

計算機是20世紀最先進的科學技術發明之一,它的應用領域從最初的軍事科研應用擴展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已形成了規模巨大的計算機產業,帶動了全球范圍的技術進步,由此引發了深刻的社會變革。計算機已遍及一般學校、企事業單位,進入尋常百姓家,成為信息社會中必不可少的工具[1]。今天的大學生具備計算機基礎知識,已經成為時代要求。通過學習《計算機組裝與維護》,使學生感性認識計算機硬件并理性理解各部件的功能和特點,熟悉常用軟件的安裝及使用方法,熟悉微機故障的處理方法,以便更安全合理地使用和維護計算機。鑒于《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程實踐性強,如何發揮現代技術優勢進行課程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果,成為每位任課老師都要面臨的問題。

二、研究背景

中國知網到目前為止收錄了“計算機組裝與維護”主題相關的期刊文獻共計816篇,時間跨度從2001年到2019年,見圖1。其中,2019年為預測值,截止目前為止實際5篇。從2006年開始,論文篇數成倍增長,至2010年趨于穩定,保持在每年70篇以上,然后逐漸趨緩。相應地,《2006-2007年中國計算機市場研究年度總報告》指出2006年中國計算機市場銷售規模達到5689.0億元人民幣,比2005年增長15.6%[2]。在發表的論文中,教育學科共計308篇,占32.08%;計算機學科649篇,占67.60%。關鍵詞主要為教學改革、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實踐教學等詞匯。其中,2016至2019年出現頻率較高的關鍵詞為虛擬技術、翻轉課堂、微課等詞匯。文獻機構主要為各職業技術學院,此外渤海大學發表了5篇,安徽大學、四川師范大學和浙江工業大學各發表了4篇。上述數據表明,該課程的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在教學改革,更確切地說是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探索。限于教學改革的影響因素有限,相關研究至2013年達到高點后開始緩慢下降。近幾年,隨著虛擬技術、翻轉課堂、微課的宣傳和推廣,部分教師已經開始將其應用于《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由于人才培養方案的設定,該課程在職業技術院校受到更多的重視。在當前課程研究的大背景下,經過分析相關文獻及實際情況調研,本文主要針對課程內容安排和教學方法展開探討

三、課程內容

考慮到不同專業的學生對該門課程的理解程度和實際需求不同,因此不同專業的授課內容會有所不同。按照文科、工科非計算機專業和計算機專業三個層次,內容逐漸豐富。文獻[3]對此進行詳細描述,限于篇幅,此處僅對計算機專業的課程教學內容展開敘述。課程內容以計算機的組裝與維護為主線,按照項目的編排方式,分以下兩方面:(1)硬件方面。介紹計算機系統的基礎知識、計算機配件的選購、臺式計算機的組裝、計算機外設的使用和維護、計算機硬件故障診斷等內容。(2)軟件方面。設置BIOS的基本方法、安裝操作系統及常用軟件的過程、系統備份和優化、計算機上網和病毒防護、計算機軟件故障診斷以及計算機數據的恢復方法等內容。針對計算機專業學生而言,掌握上述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不夠的。英特爾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提出來的摩爾定律揭示了信息技術進步的速度。這種趨勢已經持續了超過半個世紀,預計定律將持續到至少2015年或2020年。因此,學生還需了解計算機發展趨勢,進行思維訓練,為后續的專業學習打好基礎。

四、教學方法

2017-2022年中國電腦配件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表明,截至2017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到7.51億,占全球網民總數的五分之一,互聯網普及率為54.3%,超過全球平均水平4.6個百分點,而網民中人數最多的是學生群體。2017年中國在使用中的電腦達到1.3億臺,成為全球有著最多電腦用戶的國家[4]。結合我國互聯網飛速發展的現狀,為了更好地進行《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程的建設和開展,有必要提高學生對課程網絡資源的利用率。良好的互聯網環境不僅有助于教師從網絡資源中獲取豐富的教學資料,提高課程建設質量;也有助于學生作為網絡用戶的主力軍,便捷地利用網絡資源自主學習,延長教學互動,記錄學習軌跡。課程與網絡技術的結合,可分為以下三種模式:(1)傳統課堂為主,網絡資源作為課下補充。這是最常見的情況,相關文獻較多。很多學校的校園網都包含了課程的網絡資源,比如課程信息、學習指導、教學團隊信息、教學輔助資源等;有些還能實現師生基于網絡平臺的教學互動,包括在線答疑、提交和批改作業、在線考試等。由于大多數學校的課程都配備了相關的網絡資源,質量良莠不齊,訪問主要集中于本校師生,資源的利用率相對較低。(2)在線課堂。這種情況是將傳統課程教學過程轉移到網絡上,即遠程教學。在線課堂教學一般包括視頻授課、課堂筆記、學習認證等,部分課堂能夠進行答疑解惑、批改作業等互動環節。這類課程的出現有效地滿足了每個希望自我提升的人獲得優質的高等教育。慕課是典型代表,英文直譯“大規模開放的在線課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是新近涌現出來的一種在線課程開發模式。比如由網易與高教社攜手推出的在線教育平臺中國大學MOOC、清華大學發起的精品中文慕課平臺學堂在線、網易云課堂等。目前,我國上線慕課數量已達5000門,學習人數突破7000萬人次,慕課總量、參與開課學校數量、學習人數均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我國已成為世界慕課大國[5]。其中,中國大學MOOC已經推出五家院校開設的《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程。文獻[6]將《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程利用慕課形式,通過在線課程為核心的開放教育模式快速推廣,讓學生自主選擇(上接第170頁)學習時間和學習資源。SPOC(SmallPrivateOnlineCourse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是一種面向在校學生的在線課程模式。這個概念是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阿曼德.福克斯教授最早提出和使用的。Small和Private是相對于慕課中的Massive和Open而言,Small是指學生規模一般在幾十人到幾百人,Private是指對學生設置限制性準入條件,達到要求的申請者才能被納入SPOC課程[7]。文獻[8]與[9]都是在慕課環境下對《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程進行改革,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提供教學資源及網絡教學環境,構建“MOOC+SPOC”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教學質量。(3)雨課堂。雨課堂將傳統課堂教學和互聯網技術緊密結合,在課外預習與課堂教學間建立溝通橋梁。使用雨課堂,教師可以將帶有MOOC視頻、習題、語音的課前預習課件推送到學生手機;課堂上實時答題、彈幕互動,為傳統課堂教學師生互動提供了完美解決方案。雨課堂覆蓋了課前-課上-課后的每一個教學環節。由于它為師生提供相對完整立體的數據支持,受到了很多老師的歡迎。到目前為止,沒有查閱到將雨課堂應用于《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程的相關文獻。由于《計算機組裝與維護》知識更新速度較快,上述模式的后期維護成本較高。為了節省不必要的課程建設成本,如何有效地獲取、加工和利用網絡信息資源也是值得思考的地方。

五、結論

響應科教興國戰略,“努力發展全民教育、終身教育,建設學習型社會”,網絡技術將在課程建設和教學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一方面讓更多人獲得受教育的機會,另一方面促進新思想、新技術的傳播和推廣,使其更迅速地應用于實際教學。《計算機組裝與維護》作為綜合性強、實踐性強的一門課程,不僅需要硬件設備的支撐、軟件環境的建設,也需要與互聯網技術更加緊密地結合,這對授課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者:張翔 單位:防災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