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教學多媒體技術論文

時間:2022-08-15 09:57:14

導語:計算機教學多媒體技術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計算機教學多媒體技術論文

【摘要】計算機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是教學活動信息化的重要體現,是優化當前計算機專業教育方法的重要路徑。經過多年的實踐應用,多媒體技術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但從教學的實際效果來看,多媒體教學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需要解決。本文簡要介紹了多媒體教學的特點,分析了目前多媒體技術在計算機教學中的常見問題,并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計算機教學;問題;對策

計算機專業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依托多媒體教學可以直觀地看到這些實踐內容。為了讓多媒體技術更有效地融入計算機專業的教學,有必要針對多媒體教學實踐應用中存在的問題積極尋找解決對策,從而有效地提高計算機專業的多媒體技術教學水平,不斷優化計算機專業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培養高素質的計算機專業人才。

一、多媒體技術教學的主要特征

1.教學內容豐富多樣。計算機專業教學內容包括計算機理論、通信原理、編程語言等內容,這些書面知識較為枯燥乏味,很多學生在學習這些課程時缺少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因此,在計算機教學中引入多媒體技術可以能讓教學內容更為直觀和立體化,便于學生的感受與理解,有效解決了教學內容枯燥的問題。2.教學模式靈活,拓展性強。傳統的計算機教學課堂主要采用以教師為中心的傳授講解模式,學生只能在課堂上被動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而利用多媒體教學形式,可以增強教學模式的靈活性和拓展性,比如可以利用微課、翻轉課堂模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改變學生只能被動接受的地位。

二、多媒體技術在計算機教學應用中常見問題分析

1.硬件配置落后于軟件需求。多媒體教學要想在計算機專業教學實踐中順利開展,必須依靠完善的計算機網絡軟硬件系統來實現。近年來,計算機和電子信息技術正在飛速發展,硬件更新換代速度較快,特別是進入了移動互聯網時代,各種各樣的新軟件不斷涌現,對計算機硬件配置的需求也越來越高。但現階段很多高校的計算機配置較低,網絡設備也較為落后,帶寬資源嚴重不足,導致很多先進的軟件系統難以部署,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多媒體技術在計算機專業教學中的發展。2.教師對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把握不準確。在計算機教學實踐中,教師對多媒體技術把握不夠準確,主要存在兩種認識上的偏差。一種是忽略的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價值,或者在課堂上消極的使用,難以將計算機知識體系與多媒體教學相融合。另一種情況是教師過分夸大了多媒體教學的重要性,忽略了傳統教學中知識講解和傳授的重要性和基礎地位,出現了課堂上舍本逐末的現象。3.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結合不緊密。將多媒體技術融入計算機專業教學中是一種創新手段,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表現。然而,在具體應用過程中,許多教師過于依賴多媒體教學,忽視了傳統教學的一些價值觀。特別是存在一些年輕的計算機專業教師在課堂上過于依賴多媒體,缺乏自主授課能力。這樣,不僅不能體現多媒體教學的作用,反而產生了消極作用。甚至有些老師并未根據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自己制作多媒體課件,只是從網絡上下載一些相關內容給學生進行演示,導致課件和教學內容脫節,教學效果較差。

三、多媒體技術在計算機教學中的優化對策

1.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更新校園計算機軟硬件體系。針對當前高校計算機硬件和網絡設備落后的問題,應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對計算機網絡系統進行更新和升級,特別是對網絡帶寬要進行擴容,以滿足像視頻授課、微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需求。2.加強對多媒體教學的理解,并準確應用于教學活動中。計算機專業教師應加強多媒體技術的學習,加強對多媒體教學的理解,充分認識到多媒體教學作為教學輔助性工具的作用和地位,根據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編制恰當的多媒體課件內容,利用多媒體技術實現對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支持。3.將多媒體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計算機專業的知識理論性較強,學生需要具備較強的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如果過分依賴多媒體教學,會限制學生的思維能力,不利于學生對計算機知識的深入理解和感悟。因此,教師應限制多媒體課件在課堂上的使用時間,將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模式深度融合,讓學生技能通過多媒體直觀認識到計算機相關知識,同時還能加強抽象思維與理性思考的能力培養。

綜上所述,多媒體教學以期獨特的優點和特色在計算機專業教學中得到了極為廣泛的發展和應用,特別是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出現了像微課,翻轉課堂等全新的多媒體教學模式,有效的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但在教學實踐中依然要注重傳統的教學方法,注重學時基礎知識的培養和思維能力的訓練,做到多媒體教學與傳統課堂模式深度融合,促進計算機專業教學的優化升級。

參考文獻:

[1]韓玉梅.多媒體技術在計算機教學中的問題及其對策[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3(10)

作者:楊曉鵬 單位:邢臺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