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教學中信息技術的運用

時間:2022-09-18 09:38:32

導語:高中化學教學中信息技術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化學教學中信息技術的運用

一、讓微觀知識能夠直觀呈現

化學課程中有很多對于微觀物質的研究.要想讓學生對于這些物質的結構、性質形成更好的認知,就需要教師的知識呈現更加直觀.傳統的教學模式很難實現這一教學目標.在講到一些具體物質時,教師往往只能通過語言進行知識要點的概述,或者是透過一些模型來輔助學生的認知,然而這些方法的成效都不好.有了信息技術后,能夠化解這一問題,通過多媒體課件,任何需要剖析的物質,都可以非常清晰地呈現.學生不僅能夠直觀認識物質的結構、形態,對于物質的一些變化過程也能夠看到.這能夠提升知識教學的效果,并且促進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理解與掌握.通過多媒體技術中的圖文和音像,可以把抽象微觀的東西具體直觀地表達出來.例如,在講氫氣分子(H2)時,傳統教學方式需要教師在黑板上畫出分子的組合形式,不僅浪費時間,同時對于抽象理解能力較差的學生來說理解起來也非常吃力.但是,如果用視頻展示兩個氫原子是如何通過電子配對形成穩定分子的,這樣學生在看到的時候就可以直觀理解了.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教學過程,給學生呈現了信息技術的優越性.在很多其他物質的學習中,也能夠采取這一教學模式,尤其是在學習有機物時,對于物質結構形態的分析是知識教學的核心.有了多媒體后,教學中存在的很多問題與障礙都能夠輕松化解,知識教學的效率也有顯著提升.

二、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對于信息技術的合理利用,還能夠活躍學生的思維,能夠讓學生的思路更加靈活,幫助學生對于課堂教學內容有更好的理解與掌握.對于晶體結構的學習,是化學教學中的一個難點,也是很多學生不容易掌握的教學內容.要想深入理解一些晶體的內部結構,就需要學生有很好的思維能力與空間想象能力,并且需要教師的教學模式更加形象.信息技術的使用,能夠突破這一教學難點,它不僅能夠清晰地展現物質的結構形式,還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空間想象力的發展與構建.這既能夠為知識教學效率的提升帶來推動,也會幫助學生學好化學課程.例如,在講“認識氯化鈉晶體的結構”時.課本中對于這一晶體的結構做出如下介紹:每一個鈉離子吸引6個氯離子,同時每個氯離子吸引6個鈉離子,鈉離子和氯離子通過離子鍵結合,數量比為1∶1.在沒有學科知識基礎的情況下,看到這段文字很難理解這樣的晶體到底是什么樣子的,但是如果用三維動畫演示出來,相信即使沒學過化學中這個知識點的人只要看見了就能理解氯化鈉晶體是什么樣子,這就降低了知識的理解難度,并且能夠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對于物質的結構形態的認知是高中化學教學中的一個重點,這也是學生能否學好這門課程的一個決定因素.有了信息技術后,很多傳統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都能夠一一化解,不僅知識的呈現更加直觀,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也更加透徹.

三、還原真實的實驗過程

實驗是化學教學中的重要組成,也是對于知識的一種良好應用.高中化學中講到的有些實驗很難在課堂上進行演示,有些實驗由于實驗條件太高也無法在課堂上進行重現.但這并不代表學生無法看到實驗過程.有了信息技術后,很多原來無法還原的實驗,都可以在課堂上展現給學生.教師可以用多媒體給學生制作虛擬實驗,讓學生能夠看到實驗的具體流程與展開模式.同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一些工業實驗的片段,讓學生看到課堂上無法進行的工業實驗的具體操作模式.這些都會幫助還原真實的實驗過程,并且能夠深化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與認識.教師可以通過虛擬實驗軟件,在課堂上演示原本無法實現的實驗以及看不見的實驗.比如,對于硫酸的工業生產,由于需要較大的空間,所以在教室及實驗室內無法模擬這樣的環境,這里就體現出多媒體教學的優勢.教師可以用軟件模擬制造環境,這樣就可以直觀地看到硫酸的工業制法.另外,可以通過模擬化學反應來體現微觀上的變化.通過這樣的模擬,可以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能夠促使學生在以后的實驗中更加細致地觀察實驗所產生的變化,準確地了解物質的特性,進而深化對于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總之,信息技術能夠為高中化學教學帶來積極輔助.信息技術可以讓微觀知識直觀呈現,并且能夠激發學生的思維.同時,信息技術的使用,還能夠還原一些在課堂上無法操作的實驗,讓學生真實地了解實驗的過程與展開模式.合理地利用信息技術,不僅能夠豐富知識的呈現模式,也是對于課堂教學的一種拓寬,這既能夠促進知識教學效率的提升,也能夠深化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與認識.

作者:成學磊 單位:江蘇鹽城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