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通信的基地建設實踐與思考

時間:2022-01-15 03:27:29

導語:移動通信的基地建設實踐與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移動通信的基地建設實踐與思考

1“2+1”工學模式的培養目標

“2+1”工學模式是將高職教育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在校學習,在學校期間主要完成基本理論與基本專業技能的學習,此階段培養學生的基本專業能力,認真負責、團結合作等社會能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能力。第二個階段到校企合作企業進行實際工作,此階段進一步培養學生專業能力,把學校學習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有機的結合,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強化學生愛崗敬業、嚴謹求實、吃苦耐勞的工作作風。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和職業素質。為學生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2建設移動通信技術專業實驗基地的意義

移動通信技術專業找準與企業生產活動的結合點,在校內建設了一個集生產、科研、教學等功能為一體的職業教育實驗基地,運用企業管理機制,增強了實驗基地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實效性,縮短與企業之間的距離,充分發揮其功能、作用和效益。為提高本專業辦學活力、辦學效益、辦學質量起到了十分重要作用。為提高我院社會吸引力、影響力和服務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3探索如何創建創新型實驗基地

3.1創建具有生產服務特征的校內實驗基地

根據專業生產需求,整合移動通信技術專業認識性實習實訓、基礎性實習實訓、綜合實習實訓等內容與資源,設計若干個教學模塊,涵蓋交換、傳輸和接入,集2G系統和3G三種基本制式。使其成為具有真實的企業生產環境、工藝流程、管理模式、企業文化等生產特征,體現現場生產過程、氛圍與組織形態特征,教學過程與相關企業活動相對接的校內生產性實驗基地。

3.2創建以“模擬”教學產品的校內實驗基地

“模擬”教學產品是指通過對材質、內容、對象等替代、縮小或放大比例、簡化或添加功能等模擬仿真的教學產品。以通信實訓平臺為紐帶,模擬傳輸、交換、接入、無線移動、電源等子系統的實施,使其成為具有相對真實的企業生產環境、工藝流程、管理模式、企業文化等生產情景,體現現場生產過程、氛圍與組織形態,教學過程與相關企業活動相對接的校內生產性實驗基地。

3.3校企合作的生產性校外實驗基地

校企合作,是學校與企業建立的一種合作模式。目前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有學校引進企業模式、勞動和教學相結合、工學交替模式、校企互動式模式和“訂單式”合作模式。對于移動通信技術專業,在校內實驗基地建設中引進相關企業的項目和文化,在校進行“理論”和“頂崗實訓”相結合的實習實訓。在校外由企業提供實習基地、設備、原料,企業參與學校的教學計劃制定,并指派專業人員參與學校的專業教學。實現企業資源、信息共享的“雙贏”。達到建設具有“廠中校”特征的校外生產性實驗基地的目標。

3.4實驗基地的管理與運行模式創新

“實驗基地建設”與“新型教學模式”的有機結合,是高職教育真正的需要,其實質是以工作任務引領專業知識、技能的學習和培養以及技術的創新,將知識學習和技能訓練吸附在工作任務的完成上,以實踐為導向,改變了理論優先于實踐、獨立于實踐的傳統教學模式。從單純技能訓練、生產和服務工作的場所轉變為學習與工作相結合的場所,在實驗基地中,學習者的職業能力和全面素質得到綜合發展,改革創新能力得到充分發揮,實驗基地將同時具有技術培訓、技術研究與技術創新的功能,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是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的關鍵,把實驗基地建設與高職教育的課程和教學聯系在一起,是目前課程和教學改革的重要任務。創新實驗基地的建設首先從實驗基地管理開始著手。其中主要包括目標管理、互惠互利、規范管理、體制創新。

本文作者:王巍車翼飛工作單位:黑龍江農業工程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