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通信產業生態系統發展歷程

時間:2022-12-11 09:13:26

導語:移動通信產業生態系統發展歷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移動通信產業生態系統發展歷程

摘要:我國移動通信產業經過幾十年多個階段的發展已然形成了龐大的生態系統,分析生態系統中角色之間的競合關系,以及生態系統的演進方向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介紹了我國移動通信產業從產業初期到5G時代的發展歷程,并分析了每個時期產業生態系統的特點,最后對我國移動通信產業的發展提出了一些看法。

關鍵詞:移動通信;生態系統;發展

1研究背景

我國移動通信產業的發展經歷了多個階段,從最開始的移動運營商一家獨大,短信、語音服務是人們主要的溝通方式,僅用移動運營商、設備提供商和用戶三方即可概括的簡單的產業鏈[1,2],到后來移動通信業中壟斷被打破并引入競爭機制,信息技術蓬勃發展,移動通信產業鏈上的成員也與日俱增,他們各自提供的服務以及在產業中所扮演的角色也越來越復雜[3]。移動信息服務提供商、虛擬運營商、通信設備制造商、終端設備制造商等參與者的加入,IT、互聯網、傳媒、電信、傳統零售行業的加速融合與滲透,行業的邊界日益模糊[4],沒有哪一家企業或哪一個行業可以像壟斷時期的移動運營商一樣滿足用戶幾乎所有的需求,再加上移動通信行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且關系越來越復雜[5],原來簡單的單向產業價值鏈分析已不適用于現在的形勢[3],與此同時自然界中生物生態系統的特征以及其成熟的理論研究恰好可以為我們的研究提供可借鑒的經驗:正如同自然生態系統中的生態環境與大量生物之間為了生存相互依賴又彼此競爭,融合下的移動通信產業與自然生態系統非常類似,因此利用生物學的生態系統理論來分析整個移動通信產業是合適的[6]。

2我國移動通信產業發展歷程及我國移動通信生態系統演化

2.1產業發展初期(1987-1993)?,F代移動通信業的發展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70年代,貝爾實驗室突破性的提出了蜂窩網絡的概念,使得當時公共移動通信系統對容量有較大需求卻沒有足夠的頻率資源去滿足的問題得到了解決,同時伴隨著80年代集成電路、計算機等技術的發展,世界各地的移動通信網絡也紛紛開始建立[7]。20世紀80年代之前,大部分國家的電信業都處于政府的壟斷管制之下,電信企業的發展受到政府的嚴格管控。80年代以來,技術的進步使得電信業的技術壁壘大大降低,飛速的發展推動世界各地的電信業不斷改革創新,從政府壟斷逐步走向市場開放競爭[3]。這樣的大環境下,從80年代初期開始,我國的電信業就開始了其逐步改革與進步的道路。在這個時期,人們對于移動通信的需求并不高,且移動通信服務也不是很普及,只是作為固定通信的一個補充,模擬移動網所代表的第一代移動通信技術只為一部分人提供簡單的語音通話服務。此時我國電信運營商也只有中國電信,處于核心的地位,對于既是市場經營者又是市場監管者的中國電信來說,用戶的需求他們并不看重,加快移動通信基礎網絡的建設,為更多的人提供移動通信服務才是他們的首要任務。因為是產業發展的初期階段,因此在此時的移動通信產業中網絡結構很簡單,參與者非常少,僅用單向產業鏈即可描述整個產業的價值流向:由網絡供應商向電信運營商提供基礎設施建設的資源,電信運營商構架移動通信網絡并向用戶提供服務。2.22G-2.5G時代(1994-2008)。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經歷過產業發展初期因為價格管制,及中國電信一家獨大帶來的各種問題后,國家為了使電信業能夠得到自由充分的發展,成立了中國聯通,將競爭引入了移動通信產業中,并初步實行政企分開[8]。對于中國電信來說,長久以來的壟斷形勢被打破,必須要改變競爭策略,制定和提供更具競爭力的價格和服務以適應新的環境,并且推出增值服務增加其服務內容。中國聯通的成立是我國電信業從壟斷進入競爭階段的標志,同時國家對于電信業的管制和限制也逐漸放松[9]。1999年,第一次電信重組。中國電信將移動業務剝離,著手組建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形成了電信、移動、聯通、衛通、小網通、吉通、鐵通七家運營商競爭的格局;2002年,第二次電信重組。中國電信南北分拆,北方九省一市電信公司從中國電信剝離,與小網通、吉通合并,成立新的中國網通公司,中國網絡通信集團公司和中國電信集團公司正式成立。2008年,第三次電信重組。中國電信1100億收購聯通CDMA網絡,中國聯通與中國網通合并,中國衛通的基礎電信業務并入中國電信,中國鐵通并入中國移動。三次電信重組改革也表現了國家順應潮流,不斷實施改革從而使我國電信產業能更快更好地發展。由于增值業務的發展以及競爭程度的加強,使得消費者剩余、社會福利增加。同時隨著電信技術的發展,運營商提供服務的成本,比如入網費用和通話費用不斷降低,消費者得以用更低的價格享受服務。而普遍服務宗旨的大力推行,我國電信用戶數量隨之飛速增長,運營商提供服務的范圍也不斷擴大,與產業初期相比發生了質的飛躍。增值服務的多元化發展帶動產業生態中新類型的服務提供商(SP)和內容提供商(CP)的出現,流量收入增值業務收入不斷增長,如圖2所示,但其實人們主要的業務需求依然是語音短信服務,增值業務收入在2008年也只占總收入的21.7%。2.33G時代(2009-2013)。在3G時代,中國的消費者發現,相對于最基礎的短信和通話來說,如果不能使用手機的應用程序似乎會給日常生活造成更大的不便和困難,移動通信產業中的內容提供商正在逐漸占據重要地位,移動應用變得越來越重要。盡管運營商們仍然占據著主導地位,但在3G產業生態系統中,他們已經不能再發號施令,以內容提供商的全面崛起為特點的3G生態系統逐漸形成。移動互聯網的迅速普及,帶動新的商業模式創新,正在深刻地影響和重塑中國移動通信產業。在生態系統的重心向移動互聯網轉移的同時,與以往不同的新的競爭領域也在不斷出現:以往移動運營商賴以生存的語音和短信收入在不斷降低,增值服務流量收入卻在飛速增長;在生態系統中處于活躍地位占據重要生態位的企業既有蘋果、三星等國際品牌,也有國內的優秀企業比如騰訊、阿里巴巴、中興、大唐等。在這一時期我國移動通信產業生態系統中變化最大,競爭最激烈的是手機終端廠商,有昔日的市場巨頭諾基亞、摩托羅拉的沒落,也有三星、蘋果的崛起,再加上此時國產手機中興、華為、小米等廠商的加入,在整個3G時代,我國手機終端市場中的企業都想抓住機遇搶占市場份額。同時,手機終端技術的提升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更加促進了用戶的需求,催生了大量移動服務提供商的出現。反觀此時的移動運營商,他們地位的下降與其自視清高拒絕順應時展不無關系,在民營企業不斷追尋服務、商業模式創新的時候,運營商還沉浸在其龐大的用戶群體和豐厚資本的美夢中,微信的蓬勃發展與飛信的黯然退場就是最好的證明,在不斷變化的移動通信產業生態系統中,技術和資本不再是企業高枕無憂的保障,只有經得起市場和用戶檢驗才能在競爭中存續下來。2.44G時代(2014-現在)。2013年12月4日,工信部向運營商們發放了4G牌照,TD-LTE是我國主導的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也是當時全世界最先進的主流通信技術之一,具有高速率、低時延、永遠在線的顯著優勢[6]。4G時代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對傳統運營商的業務模式和營運方式產生了巨大的沖擊,移動互聯網不斷吸收各行各業的資本并推動其發展與改革,生態系統中的內容提供商地位穩步提升,并與終端制造商、移動運營商、設備制造商等共同構建這一時期穩定而龐大的產業生態系統。4G時代移動數據傳輸速度的明顯提升促使著內容提供商的快速發展與多方向產業細分,國內19家虛擬運營商不斷依靠其自身優勢為用戶提供個性化增值服務,再加上前所未有的OTT企業的出現,使得運營商在產業生態系統中的地位不斷邊緣化[10]。但內容提供商地位的提升并不意味著在生態系統中會再次出現像以前運營商那樣占據絕對主導的結構,因為4G時代的移動通信業已然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場面,單獨提供一項服務對于任何企業來說都很困難,因此多企業合作將是大勢所趨;同時在新頒發虛擬運營商牌照的企業中,不僅有小米、聯想等謀求轉型的終端制造商,還有以阿里巴巴、京東為代表意在獲取移動平臺入口完善O2O生態的電商企業,以及360、百度等有良好用戶基礎的互聯網企業[11],就像作為全球主流設備制造商的華為涉足終端制造領域一樣,越來越多的企業在生態系統中謀求多個維度的發展,而不僅僅只扮演單一的角色,因此產業融合也將成為必然的趨勢。在生活中我們非常明顯能感受到,大家傳遞新年祝福方式上的改變也從側面反映了我國移動通信行業的變革進程。在2G-2.5G時代,大家過年親朋好友之間的拜年方式主要是除夕的短信和新年的電話問候,2006年春節期間全國發送短信數甚至達到了120億條。但是到了3G時代,隨著微信的盛行,過年的時候朋友圈里比較親近的朋友就會用微信發送祝福,代替需要支付費用的短信。再后來4G時代,移動互聯網的高速發展與普及和更多內容提供商的興起,拜年祝福的形式變得各式各樣,有普通的文字祝福,或加上一些顏文字,語音拜年祝福,發紅包,自制的圖片賀卡,甚至還有小視頻,基本上用到了所有的媒介形態。新年的祝福紅包也變成了微信與支付寶的競爭之地,千篇一律的新春短信早已被形形色色的搶紅包集福字等互聯網企業的運營活動所代替。這是移動通信產業不斷發展的體現,移動運營商提供主要語音通訊服務的時代落幕,多個產業以移動網絡數據流量為基礎不斷融合,結合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潛移默化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在4G剛開始建立推行的時候,很多人其實并不理解,甚至有所懷疑,4G這么快的網速有什么用呢?甚至當時還有人在網絡上打趣道,如果一個晚上沒有關數據流量,那么第二天房子都要賠給運營商了。但后來的事實證明,正是4G時代的來臨,才有了后來的移動支付、在線視頻、手機游戲、共享單車等新興產業,基于移動網絡更快通迅速度讓更多我們沒有想象過的事情成為可能,如圖4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萬G)所示,近些年來我國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飛速增長,17較14年相比增長了十倍,我國手機用戶對移動流量需求大大增加,移動通信不僅帶動了內容提供商的全面發展,更是促進了眾多產業的轉型發展,提供了千萬就業機會,為幾億中國人的生活帶來了便利。2.55G時代。12月6日,我國三大運營商已經獲得全國范圍5G中頻段試驗頻率使用許可。本次全國范圍內5G中低頻段頻譜使用許可的發放,為運營商開展5G系統組網試驗奠定了基礎,開啟了我國5G預商用序幕。第五代移動通信網絡俗稱5G,可以讓移動終端具備超越光纖的傳送速度,很多以前由于技術限制不能做到的事情成為了可能。5G高速率、低時延、高可靠和廣覆蓋的網絡環境賦予了萬物在線連接的能力,“零”時延的突破使得“信息隨心至,萬物觸手及”的美好愿景成為可能[12],就像4G相對于3G而言擁有更快的數據傳輸速度,打通了移動互聯網與普通產業之間連接的橋梁,引發許多傳統產業的變革,5G技術的重大突破所帶來的技術變革對于生態系統之中和之外的眾多行業來說,同樣蘊藏著巨大的機遇與挑戰。目前只是5G的實驗試用階段,但是相信隨著商用進程的加深,會有更多商機被發現與應用,不僅僅是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及AI等關聯領域的飛速發展,5G將以其大寬帶、低時延、泛連接的能力,促進行業融合與數字化,除了我們可以預見的比如車聯網、智能工廠、大視頻、教育信息化等行業,相信會有更多因5G而興起的行業出現,移動通信產業即將形成更大的產業生態,為國家競爭力提升、社會轉型和行業升級提供強有力的保障[13]。從移動通信出現以來,提供和提升的重點都是人與人之間的通信與交流,從最開始的語音短信基礎服務,到后來的基于移動數據服務的各類聊天軟件,以及以文字、語音、視頻形式進行的信息傳遞,都在不斷升級變革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互通方式,但是5G時代所帶來的,是與之前都不同的創新變革。如果說4G的出現讓大量傳統行業重新煥發生機,從業績下滑痛苦轉型的困境中找到了新的出路,并成為組成我國移動通信產業生態系統的一部分[14],那么5G即將為我們帶來的,是一個萬物互聯的時代,實現人與物、物與物的連接,我們生活中身邊的很多物品都可以連接到網絡中去,不僅僅是現在已經初露端倪的智能家庭如空調、電視、燈、移動智能設備等,還有家里的各種家用電器,城市中的汽車、路燈、消防栓,農業中的一只雞、一頭牛、一顆蘋果等等,全部都可以連接在網絡上,如果有合適的企業或組織可以將物聯網上的資源整合起來,以一個整體的形式加以運用,眾多點或部分網絡就會迅速形成規模,帶來正面積極的影響,也許到那時組成移動通信生態系統的成員就將不僅是一個個企業了。我國移動通信產業的發展起步較晚,技術的落后使我們在世界范圍的移動通信標準爭奪戰中處于劣勢,直到3G時代自主研發的TD-SCDMA標準才被接受和認可[15],但就像2G時代歐洲GSM的快速領先,日本在3G時代特立獨行的i-mode模式,和4G時代的美國利用IOS、Android系統彎道超車,每一代通信技術標準的確立都是一個契機,墨守成規的國家不可能永遠領先,積極進取就有后來居上的機會。4G時代,歐洲、美國、中國仍然各自研發使用自己的通信標準,誰都希望自己的標準可以引領世界通信領域,但是都沒有成功,反而由于世界各地沒有統一、相互兼容的國際標準給用戶帶來了不便,因此在5G時代,許多國家希望可以出現一個統一的標準。5G可謂是建立在無線基礎設施上的一次史無前例的創新,4G的出現讓大量的傳統產業重新煥發生機,而5G將連接工廠、汽車、無人機等,并在萬物互聯的基礎上加速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部署。哪個國家能夠在制定5G標準中掌握話語權,誰就能在未來的信息時展中處于領導地位。即將伴隨5G時代到來的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產業具有共同的特點,就是都將我們的生活向數字化、智能化的方向推進,不僅是人與人之間,人與物之間、物與物之間同樣可以具有千絲萬縷的網絡聯系,就像在4G之前我們可能很難想到移動通信會和非常生活化的農業或者工業化的制造業碰撞出什么火花一樣,在5G時代,實體經濟將更深層次與數字經濟融合,會有更多的產業加速滲透到原本的移動通信產業生態網絡中去,催生新動能,帶來新的發展機遇。技術正在打破人、企業和萬物之間的界限,因此對于中國來說,建立一個開放、合作、共贏的移動通信生態系統,才能在5G時代更好地推動技術應用與發展,起到引領的作用。

3移動通信產業生態系統發展策略

3.1維穩競合關系,保持產業生態健康發展。生態系統網絡中的企業相互聯系,作為一個有機結合的整體,牽一發而動全身,在我國移動通信產業生態中,各企業之間存在著競爭關系,如果沒有處理好彼此競爭的問題,這對產業的發展顯然是無益的[8],而生態系統中同時也存在著合作的關系,同樣如果放任其過度合作也必將使得產業生態惡化,最終遭受打擊的也必然是產業生態內的企業。國家政策進行管制,應當從這一點入手,維持產業生態中良好穩定的競合關系,才是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3.2鼓勵專利技術創新,引領5G標準。眾所周知,一流企業賣標準,二流企業賣專利,三流企業賣產品,由此可以看出,技術標準的主導權是實現“引領”最為關鍵的要素。而在設備商中,華為的市場份額已經處于第一位,在5G專利上占比例達到22.9%,超越了所有其他通信廠商。5G移動通信技術作為技術和用戶需求不斷發展的必然產物,已然來勢洶洶,我國對于5G的發展也是非常重視,不斷加大的研究和開發力度,政策與資金的支持,才能讓我國在5G發展的關鍵時期把握機會,打好基礎,距離“5G實現領導”的目標越來越近。3.3推行產業數字化轉型。隨著移動通信的發展,其所面對的使用群體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個通訊用戶了,通信技術的更新換代為消費者帶來的可能只是下載速度的進一步提升,但是5G所具有的高速率、低時延、高可靠和廣覆蓋的網絡環境,卻可以為企業提供1000億級別物的連接,提供工業級別的可靠性和實時性,就像更大范圍和深度的萬物互聯,以及只有5G網絡才能夠支持的自動駕駛等等,5G將成為支撐工業4.0,中國制造2025等產業戰略順利實施的關鍵基礎。其將會如何顛覆改變我們的生活,可能會出乎所有人的預料,我們期待著那一天的到來。

作者:支少婷 單位:北京郵電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