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教育對心理健康的作用
時間:2022-05-16 04:35:40
導語:體育教育對心理健康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當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
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為社會培養(yǎng)出身心全面健康的有用人才。社會發(fā)展到今天,人們對健康的認識不再是局限于身體沒有疾病和缺陷,還必須要有完整和健康的心理。當前我國大學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到底如何呢?通過分析眾多的調查資料來看,有60%的大學生存在心理不健康的問題,主要就反映在其心理壓力很大,引起其煩躁、焦慮、郁悶、不安等等癥狀。由此看出,對大學生實施有效的心理教育已是勢在必行、不容忽視的重大問題。對我們從事高校體育教育的工作者來說,如何利用體育學科的本身特點對學生施以心理教育,從而促進其心理健康發(fā)展,是我們必須要深思的重要問題。
二、體育教育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
大學體育活動包括了體育教學以及各級各類的體育競賽,是體育老師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地指導學生掌握體育保健的基本技能和技術,使其通過積極地鍛煉身體而促進其體育增強、個性得到健康發(fā)展。在這些活動中,大學生會因為受到一定量的生理和心理鍛煉而使其身心健康都得到發(fā)展。筆者分析了大學體育教育對大學生心理教育的作用,具體主要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1、對學生的情緒、情感加以調控,對學生的心理障礙及時發(fā)現(xiàn)再加以消除。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從他的情緒來反映,學生在體育活動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意志、表情、行為等都真實地反映了他們的心理狀態(tài),同時也很容易發(fā)現(xiàn)他們所存在的心理障礙。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體育鍛煉在一定程度上利于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礙的治療和減緩,可以使沮喪、壓抑、焦慮、憂愁、緊張等不健康的情緒得到宣泄,從而使人心情愉快輕松,進而使人們的心理狀態(tài)得到改善,使人們的心理障礙得到有效地消除。2、促進人的機體健康,為其心理健康提供基本保證。體育運動的一個顯著作用就是可以直接改善人們在安靜狀態(tài)下的心理和生理活動,有效促進人體的各大機能系統(tǒng)能夠積極進入活動狀態(tài),也使血液循環(huán)得到加快,也使各大器官高度地活躍和興奮,同時,也使在安靜時關閉的肺泡、毛細血管、神經(jīng)細胞以及肌纖維等充分被激活,從而最人體的各大器官提高充分的營養(yǎng)物質和氧氣,最終促進了人體機體的健康發(fā)展,健康的機體為人們的心理健康發(fā)展提供了基本保證。3、有利于學生的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有利于學生的意志品質以及性格特征的健康發(fā)展。在學校體育教學和體育賽事活動中,學生們在公開的、且受到廣泛認同的規(guī)則和方式下展開極限挑戰(zhàn)和自我超越,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生深刻體驗到生命的價值、超越生命的價值以及延續(xù)生命的價值,有利于幫助他們鍛煉承受失敗和挫折的能力,使他們的自制力和自律性得到培養(yǎng)與提高,使他們在性格方面更加勇敢和果斷,意志品質更加堅毅與頑強,也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的公平競爭的競爭意識以及進取開拓和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這些都是健康心理所必須的內容。4、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的發(fā)展,促進其社會適應能力的進一步提高。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利用體育運動可以促進人的認知能力發(fā)展,還可以減少人在認知方面的障礙,從而促進人對社會的適應能力,最終使其心理健康發(fā)展。另外,以社會學觀點來看所有的體育活動其實質就是模擬社會生活和社會生產(chǎn),也就是社會活動的縮影,從其中所反映出來的體育精神也就是當時社會精神的一個反映。學生在所有這些體育活動中,將深刻地體驗到失敗與成功、劣勢與優(yōu)勢、個體與群體以及種種的合理和不合理的情節(jié),也使其情感得到陶冶,價值觀和人生觀等人格因素也得到積極的塑造。
三、如何利用體育教育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
1、體育老師利用其自身優(yōu)秀的心理品質去感染學生。眾所周知,老師對學生的影響是方方面面的,所以,體育老師的心理健康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對體育老師來說,在平時的工作中必須要積極地持續(xù)地發(fā)展自身素質,長久地保持積極進取和奮發(fā)圖強的敬業(yè)心態(tài),對學生的興趣愛好、運動技能以及個性特征進行深入地了解,真正落實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此外,體育老師還要具備恰當?shù)难哉勁c舉止,使學生能夠在師生交往中獲得感染。2、精心組織體育的教學內容,使不同學生的心理需求都得到滿足。競技體育的特點就是技術結構較為復雜,對運動者的身體素質也要求較高,學生難以掌握,在運動中也容易受傷,所以有很多學生具有畏難情緒。因此,筆者認為,體育老師在組織教學內容時,要努力貫徹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盡可能地精簡競技體育內容,使動作難度得到降低,著重突出體育課的娛樂和健身功能。少而精的教學內容,使教學更加容易開展,學生也更加容易掌握,也更利于學生進行終身鍛煉,在運動中也使學生更容易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最終使學生達到了身心全面鍛煉的目的。3、教學形式多樣化,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對體育老師來說,在教學活動中必須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不但要深入研究學生的運動水平、身體狀態(tài)以及教學內容,還必須要更加深入地對學生心理進行研究,努力深入把握學生的心理活動規(guī)律,使體育課能夠充分適合學生的身心狀態(tài),使體育課充分體現(xiàn)出以人為本的理念。要使體育教學活動實現(xiàn)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筆者認為,首先就必須要針對學生進行體育興趣的培養(yǎng),只有學生對體育學習具有濃厚興趣之后才可能進行愉快而主動地學習。因此,體育老師在做教學計劃時,所選擇的運動項目必須要與學生的心理、生理物點相適合。處于青年期的大學生,其體力和肌肉都還在逐年增長,且骨骼也處于發(fā)育中。所以,對學生展開多項目的練習,逐步增大他們的運動量,以避免他們的生理方面超負。另外,男女生在生理、體力等方面也存在客觀的差異,所以,體育老師在安排鍛煉計劃、運動項目以及活動進度時都要有針對性,加以區(qū)別對待。以此來看,這就要求體育老師在課堂上宜采取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努力使教學環(huán)境更加寬松,教學氛圍更加和諧,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活潑。
總之,對大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是培養(yǎng)新型人才中十分重要的工作,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三方面的共同關注與配合。大學體育教育要為有效實施心理教育而精心制定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努力促進學生的身體和心理健康發(fā)展,幫助他們形成健康的、完善的人格,最終提高他們適應未來更加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
本文作者:董潤峰工作單位:陜西郵電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