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定位論文:角色定位與競技體育的前景論述
時間:2022-02-04 11:16:10
導語:角色定位論文:角色定位與競技體育的前景論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本文作者:于文謙崔國文工作單位:遼寧師范大學
我國競技體育發展特征及角色定位
中國競技體育發展態勢從奧運角度可以清晰地看出我國當前競技體育的發展特征。首先,奧運項目分布呈現非均衡性特征。從奧運金牌的分布情況來看我國優勢項目十分有限,基本集中在跳水、體操、乒乓球、羽毛球、射擊、舉重、蹦床、女子柔道等項目上,以2008年北京奧運會為例,這些項目所得金牌占到總金牌數82%強。縱觀我國歷屆奧運會成績這一特征同樣顯著。從1988年到2000年之間我國射擊、乒乓球、體操、跳水和舉重等5個優勢項目的運動員在5屆奧運會中共獲得金牌60塊,占80塊金牌總數的75%。另外,我國競技體育在國內項目布局、運動成績、運動隊建設、市場發育等方面存在非均衡發展特征。其次,強項不強,弱項不弱。所謂的強勢項目與弱勢項目是從項目自身國際影響力而言的。目前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會員數超過200以上的奧運比賽項目主要有足球(208)、田徑(210)、籃球(212)等。這些項目較為集中地體現了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所以受到各國運動愛好者的追捧,普及度極廣,因此國際影響力更大,在發展過程中體現出強勢特征故稱為強勢項目。而弱勢項目則指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員數處于在100個左右的項目,如賽艇(112)、擊劍(108)、棒球(108)等,強勢項目與弱勢項目在金牌設置上并無區別,但無疑只有在體育強勢項目上具有競爭優勢的,才算得上真正的競技體育強國。[5]根據這一慣例,我國優勢項目跳水(155個)、體操(125個)、乒乓球(186個)、羽毛球(147個)、射擊(154個)、舉重(115個)和女子柔道(187個)等基本都不在強勢項目之列。沒有一個大項國際聯合會數目超過200個。呈現出典型的強項不強,弱項不弱的分布趨勢。最后,培養模式奉行“舉國體制”。我國當前奧運選手的培養基本沿用“舉國體制”的方式。實踐證明,這一模式為我國的金牌戰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當然這種體制也帶有明顯的負面作用:大量資源集中發展優勢項目后,其他項目需要的資源必定被剝奪或者減少,自己的優勢項目潛力挖掘殆盡之后,可以拓展的奪金面必然受到限制。國家角色定位角度之下的競技體育特征詮釋競技體育是國家事業的組成部分,是社會大背景下的具體表現,從競技體育的發展態勢中也能窺視出國家定位的思路。同理,國家發展思路決定了我國競技體育的發展方式與發展特點。首先,競技體育的非均衡性是我國當前的錯位競爭思維的具體體現。所謂錯位競爭是指避開競爭對手的早已經確立的優勢,集中精力做好對手沒涉及或者沒注意的領域快速確立相對優勢競爭地位的一種競爭策略。我國盡管經過幾十年的經濟快速增長,國民生產總值不斷提高。但是我國在產業布局、經濟實力、國民富裕程度、受教育程度以及法制建設等軟硬件上離發達國家還有著明顯差距??偫碓诘?5屆聯大一般性辯論上的講話提到:中國的發展中國家屬性沒有改變,雖然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巨大差距。因而我國只能靈活運用錯位競爭,不斷創新思維,在狹縫中不斷積蓄力量,以求成長。競技體育項目非均衡性發展是我國國家角色定位的具體反映,也是金牌效應下的必然選擇。盡管我國競技體育得以快速發展,并在2008年北京奧運上成功登頂。但同體育強國還有巨大差距,項目分布不均衡、不合理,奪金點狹窄,在強勢項目上發展仍處于落后狀態,超越美國只是形式上的領先,無論是獎牌總數、分布趨勢還是國內人才儲備、資金支持等仍然有著巨大差距。我國競技體育之所以在當前世界列強激烈競爭、摩擦不斷的大環境下取得不菲成就與我國積極拓展發展道路,充分運用錯位競爭這一思路是分不開的。體壇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有弱有強,并且隨著時代的變化而不斷的變化。我國競技體育的總是立足本身特點,在國際體壇變化中不斷尋求發展薄弱點,予以重點公關以求金牌效益最大化。以蹦床為例,我國因為同項群項目水平較高,且開展較早,因此這一領域中很快的占得先機取得不俗戰績。其次,知識經濟時代產品附加值的高低決定了產品利潤。出于文化、體制、歷史等的原因,我國尖端技術多靠自力更生,在很多先進領域中我國仍處于落后狀態,在經濟方面,我國長期擁有8%左右的增長速度、低廉的勞動力所帶來的人力優勢和廣闊的國內市場,是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但是我們應該看到中國生產產品多屬于勞動密集型與資源性的,附加值低,與美國、歐盟、日本處于世界經濟的中心位置相比尚處于外圍地位,對世界經濟影響力有限。國際影響力方面,中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國際影響力日益增長,但中國的外交手段仍顯單一,且資源有限。在文化方面,在西方眼里,中國儒家文明被視為會引起沖突的世界七大文明之一[3]。當前我國國家角色定位決定了競技體育的強勢不強的尷尬態勢——這些強勢項目普及較高,各國投入較多,關注較廣。限于資金、技術、人才的不足,我國想在田徑、足球、籃球等強勢項目困難遠比發展乒乓球、羽毛球等弱項難度要大的多。基于以上原因,出于金牌戰略分布的考慮,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將重點放在適合國情的、投入相對較少的優勢項目上這種思維必然造就強項不強,弱項不弱的局面。最后,競技體育發展模式是我國國家定位的必然選擇。隨著國力的不斷增長我國被視“歐亞大陸新政治地圖上主要和積極的地緣戰略棋手”[4]。然而通過北京奧運從成功申辦到舉辦“一屆無與倫比的奧運會”(羅格語)就能實現一個國家的蛻變與強國的崛起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我國經濟的重心仍以勞動密集型產業或者帶有污染的加工制造等低產值的產業為主,部分增長是依靠的人口福利。我國競技體育發展模式是我國當前定位的必然選擇。我國競技體育在發展困境面前也是依靠豐富的人力資源以低成材率為代價,謀取金牌的優勢地位。在體育產業發展上也是借助人力資源優勢,利用人海戰術,用極高的淘汰率換取少數人的成功。
大國理念下競技體育發展方向的重塑
現代國民的培養是發展競技體育的重要目的之一目的決定方向,培養具有高素質人才既是競技體育的發展目的也是發展的方向。當前世界競爭激烈,關系錯綜復雜。國民素質直接決定了國家競爭力。競技體育在培養國民素質方面有著顯著作用,首先,競技體育可以有效提高運動素質,運動素質的提高對提高生產效率,提高軍隊戰斗力等方面有著積極作用;其次,在培養與強化國民競爭意識方面有著獨特價值,不斷超越是競技體育核心價值之所在,是人性張力的直接體現,對于孕育社會精神,培養大國國民氣質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最后,在運動過程中可以有效提高參政與民主意識。這些都是當代國民不可或缺的基本品質,也是大國心態下發展競技體育的目的與方向。大國責任與度量下競技體育發展多元化態勢大國角色定位中不僅要有經濟、政治、外交、軍事等硬實力,而且國民要有與之相應的不卑不亢、按原則、講理性的健康的大國心態。無論是競技體育、休閑體育還是學校體育等都離不開人這一主體,我們應該站在“以人為本”的角度予以發揚。金牌固然重要但是應弱化金牌關注度。隨著人們需求多樣化發展趨勢,競技體育必將呈現多元化發展態勢。反而言之,隨著生命力強的項目的普及,人數的增長,群眾基礎的不斷增厚,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必然呈現越來越好的趨勢??梢灶A見,隨著經濟實力的不斷提高,即使脫離國家隊的支撐,同樣可以誕生更多的運動明星。用自信的態度,坦誠接受自己的不足,充分借鑒其他眾多發達國家的競技體育發展模式才是對現代社會的積極融入,所以由此可見,大國視野下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相結合及項目發展多元化趨勢是必然趨勢。體育發展的多元化還涉及一些非奧運項目的發展問題。華夏五千年,中華民族孕育了大量的民族體育。然而,不可否認在競技體育的金牌戰略壓榨下生存空間日益狹隘。無論是政策、資金還是輿論宣傳都側重于世界流行的項目。大國心態之下的民間體育則更體現“人文關懷”——適合什么地方發展就在什么地方發展,喜歡何種項目就發展何種項目。不用特別在意別人的眼光與輿論。只有自信的面對才能孕育健康的體育觀、價值觀。用客觀、理性的態度分析事物發展是體現大國風范的重要標志。3.3大國理念下競技體育“世界性”與“民族性”的轉化與互溶集中資源,選擇優勢項目力爭在點上的突破是弱國辦體育的戰術選擇,也是弱國辦大事的必選之計。卻不應該成為未來體育發展必須的、唯一的選項。站在歷史角度來看,普及與提高才是正道。當前,我國很多職業隊伍都聘請外教,欲以學習本項目當前世界流行的先進經驗。然而,很多隊伍引援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在于只注重對技術或者戰術的理解與接納,而對其精神層面的理解仍難領悟,或者說文化交融出現錯位導致失敗。聘請外教固然是形式上的開放,是對世界文化的接納,然而精神層面的領悟才是我們學習的本意??陀^的說,技術規范各國相同,而不同國家發展水平各不相同,其原因很多就是精神文化層面上沒有與本項目深度切合。執教國外隊伍本身就是宣揚自身文化的一個途徑。郎平執教美國隊取得歷史性的成就。由此就是對我國女排精神的發揚與傳承。民族不意味著狹隘與獨享,民族的東西要敢于拿出去,這樣才是大國民心態。大國心態不應將某種項目簡單的歸為民族的或西方的,并帶有偏見的看待西方體育或者東方體育。無論何種項目只要融入到本國,且很好的融入于本民族的文化之中就不應視之為外來的,因為已經被民族化?!懊褡宓木褪鞘澜绲摹狈催^來說,“世界的就是民族的”也不無道理。因為世界文化在融入不同民族的過程中必然帶有明顯的民族特色。只有成熟的民族心態才能不被短視行為所局限。而這種心態的培養正是競技體育孕育國民素質的目的之所在,才是我國發展體育的本意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