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體能訓練進入公共體育教學研究
時間:2022-07-19 03:28:34
導語:健康體能訓練進入公共體育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1世紀是信息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高校大學生的學習環境、生活環境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部分大學生沉迷于網絡,走到室外參加運動的時間越來越少,使其體質健康狀況得不到保證,影響了高校大學生的專業課學習和身體健康。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不僅面臨著繁重的學業問題,也面臨著嚴峻的就業問題,不管是心理上還是身體上都承受著沉重的壓力。健康體能訓練是提高大學生身體素質、改善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徑。因此對健康體能訓練進入高校公共體育教學研究勢在必行。
1健康體能訓練進入高校公共體育教學的理論基礎
1.1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我們的領袖早在建國初期就進行了大力推廣體育事業,增強國民人體素質的指示,對廣大青少年,發出了“身體好,學習好,工作好”的號召,并明確將“身體好”放在了首位;裴斯泰洛齊也提倡體育要與其他各方面協調發展,根據人們自身心理的自然發生的規律進行訓練,我國的學校體育同樣堅持“以人為本”的健康第一指導思想,把學生的發展作為工作重心,關心他們的成長,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1]。健康體能訓練進入高校公共體育課堂教學,正好符合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學生在科學有效的訓練下,不僅可以讓他們的心血管系統、肌肉力量等得到改善,而且可以培養他們的體育興趣和鍛煉能力,提升其身體和心理健康,具有社會適應的本領,成為身心協調的新型高素質人才。1.2終身體育意識。我國的大多數高校體訓形式,相對來說比較枯燥乏味,對學生的運動習慣和興趣的形成造成阻礙。高校在終身體育意識的驅動下,開展健康體能訓練能夠使學生更好地研習體育基礎知識、技術和技巧;懂得體育鍛煉的理念、原則,科學的練習方法、手段;掌握鍛煉的本領,讓學生獲得短期效應的同時也收獲長期的效應,形成自愿參加鍛煉的意識,受益終身[2]。
2高校公共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能訓練存在的問題
通常來講高校公共體育教學過程中,大學生進行的體能訓練是指運用科學合理的訓練模式,訓練負荷控制在有益于身體機能健康的范圍內,對大學生的基本運動能力進行系統、全面的練習。健康的體能訓練能有效地改善普系學生的身體素質,不過目前中國的高等院校所進行的訓練,并沒有達到預期想要的效果。問題的關鍵在于體能訓練科目過于簡單,體能訓練的方法有弊端,使整個訓練體系雜亂無序,訓練的方式、方法相對比較落后。2.1傳統的體能訓練觀念打擊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在大學的體育課堂教學中,日常所進行的體育活動以及訓練,很大程度上是在老師的強制要求下進行的,所開展的項目也是陳舊傳統的體育項目,缺少新穎性。一般大學公共體育課在期末的時候,都要對學生進行一次體育考試(即身體素質測試),其內容則以傳統的體育項目(中長跑、跳遠、平板支撐等),強制性要求學生的體育成績達標。如果測試成績沒有達標就不能通過,一貫的硬性要求,使大部分的學生并不能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自己鐘意的體育課程去學習,讓他們對體育活動失去興趣,從而越來越厭煩體育課、體育訓練。2.2進行體能訓練的方法有弊端,導致體能訓練效果較差。在高校公共體育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體訓的常用模式就是讓學生慢跑幾分鐘,然后帶著作拉伸運動、原地或行進間的熱身操,然后教授學生所選擇的體育運動項目。足球課主要就是學習一些最簡單的踢球技術方法、比賽規則,每節課學的東西并不多,大部分是學生進行分組練習。一般情況下課程的前半節學生的學習興趣較高、注意力比較集中,但后半節隨著學生的學習興趣減弱,注意力開始分散,學習質量逐漸下降。而且高校安排的公共體育課,通常人數較多,學生運動能力參差不齊。教練員對其所進行的訓練具有一定同一性,相同的訓練方法用于多人訓練,沒有針對性,訓練僅僅是一個形式化,沒有達到真正想要的訓練效果。2.3體育設施不健全,影響學生課后的健康體能訓練。一般高校都有專業體育器材和場地,但按人均占有率來講,很多高校的體育場地相對比較欠缺,學生除了上課的時候可以使用這些場地和器材,如果課后想進行練習的話,借用場地、器材就比較麻煩,從而消弱課下練習的念頭,也就減少了練習的次數[3];周末的時候本想去操場跑步,但操場上人太多也就打消了體能訓練的念頭;或者住的地方距離練習場比較遠,學生懶得跑,便不去進行跑步類的體能訓練。體育設施的不健全,多多少少都會影響到學生課后進行的體能類訓練。
3健康體能訓練進入高校公共體育教學的對策
3.1在體育教師的引導下,讓大學生樹立體能健康鍛煉的理念。在高校公共體育教學的健康體能訓練過程中,老師先教授學生健康體能鍛煉的知識與技能,之后盡最大可能讓學生自己去摸索學習,經過體育教師的引導,讓大學生樹立體能健康鍛煉的理念,最后獲得一個適合本人的練習模式。在具體落實的體能訓練中,要善于挖掘自身體能訓練的潛能,根據自身的身體狀況,進一步形成一套系統的鍛煉體系。3.2提高體育教師的專業水平,更新體育教學觀念。高校體育教師要在傳統體能訓練的基礎上,完善與創新高校大學生體能教學的新思路,使體能訓練更科學、更有效、更全面。首先,摸索出一套新型的體教課堂模式,肯定“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結合各高校的體育教學實際,開展對大學生健康體訓有幫助的課堂形式。其次,要加強對體育老師教學能力培訓,引進先進的體能訓練方法與理念,有針對性的改變他們的教學能不強的現狀[4]。最后,要加強對體育學術、教學的研究。3.3大學生體能訓練內容設置的創新。在體能訓練的過程中,訓練模式的設立要新穎,能最大限度地滿足他們喜歡創新的內心訴求。健康體能訓練的開展模式要多樣化,我們要根據學校物質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有效的開展,不僅可以讓高等院校學生的鍛煉效果有十分明顯的進步,還可以緩解大學生在學業上、就業上的壓力。所以在健康體能訓練的過程中,可以將近幾年比較受歡迎的運動項目,有選擇地納入訓練課堂中,這樣可以滿足學生的新鮮感,以便提高學生參與體能練習的主動性,同時可以根據學校所在地區的特色,選擇性地引進傳統運動項目。
4結語
健康體能訓練進入高校公共體育教學是切實可行的,也是十分必要的。在高校公共體育教學的體能訓練過程中,體育教師要善于運用娛樂化、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和方法,通過各種課堂組織新穎的教學內容來激發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高校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參考文獻
[1]王朝信.普通高校體育課程“五三”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施[J].體育文化導刊,2010(12):72-75.
[2]余超,熊玲,余子義,等.普通高校落實“陽光體育運動”的管理模式研究[J].體育科技,2012(2):126-129.
[3]賴其軍,李繼芬.如何提高高校學生自我鍛煉的技能[J].河北職工醫學院學報,2000(4):51-52.
[4]李杰凱.關于體育教學模式一般理論的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1995(2):1-8.
作者:張嶸 曾及恩 單位:西華師范大學
- 上一篇:公共體育培養目標和實施途徑
- 下一篇:創造性思維在體育教學和訓練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