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主體參與公共體育服務治理機制
時間:2022-10-25 10:45:53
導語:多元主體參與公共體育服務治理機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從多元主體的協同機制角度出發,對公共體育服務治理的發展過程各階段的優缺點進行對比分析,講述我國公共體育服務治理在政府主導下,面臨的運行機制,內在動力等多方面的困難因素。在我國多元主體參與公共體育服務治理的協同機制要將政府主導協調,社會組織共享補充,私營組織互利共贏,個人積極參與作為協同機制的主體結構,要以政府主導下的公共體育權力與利益均衡作為內在動力,同時要把合作、競爭、制衡作為協同運行機制。
關鍵詞:多元主體;公共體育;服務;協同機制
1國內外公共體育服務治理制度的發展
1.1國外公共體育服務治理制度的發展
國外的公共體育服務治理制度根據其社會背景,經濟發展,體制結構,價值取向等可以大致分為三個階段。(1)管理時代公共服務治理,主要是在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理論基礎來源于古德跟威爾遜提出的行政從政治中分離思想,政府就是公共,擁有絕對的支配權。(2)新管理時代公共服務治理,主要是在20世紀70年代,把政府作為了公共體育服務的主體,將民眾作為服務對象,并且引入市場競爭機制。(3)治理時代的公共服務治理,20世紀90年代,以詹姆斯、羅茨等西方學者提出了用治理代替管理的主張,在主體上強調自愿與強制合作,范圍上主張超越國家和地區進行共同治理。治理為公共體育服務管理制度的困境指出一條出路,多元主體的運用超越了政府和市場限定,成為了公共體育服務的新的選擇。
1.2我國公共體育服務治理制度的發展
我國的公共體育服務治理制度是根據我國的社會經濟背景,歷史文化環境等因素來決定的,在我國的公共體育服務治理制度的發展過程中大致經歷四個階段。
(1)政府單一供給階段,在新中國成立之初,黨和政府重視國民體質健康狀況,這一時間段里,我國在公共體育服務治理上的主體一直是國家,供給方面單一,且具有強制性,功能化,非競爭化等特征。能夠保證公共體育服務機制的推行,發揮了積極作用。
(2)政府和社會結合階段,我國在十二屆三中全會后開始實施商品經濟制度,因此,我國的體育管理也從由國家包辦向國家與社會辦過渡,這階段的運行機制是以政府為主,社會組織及個人所在的單位或公社作為分工協作,其中暴露出這種治理模式中經費不足,職責不清等治理的問題。
(3)政府社會與市場相結合階段,隨著黨的十四大召開,我國的體育制度也開始向著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體育體制進行發展,我國的體育事業開始社會化,市場化與產業化的相結合。但是這一階段里也只是由辦轉變為管,還沒有從管變為治。(4)多主體協同參與治理階段,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公共體育服務方面的問題日益突出,同時我國民間組織,私人經營等多元化主體開始參與到公共體育服務中來,在這種情況下,政府為了提高公共體育服務的水平,體現服務型政府的職能開始主動尋求其他主體資源。
2我國公共體育服務治理中的困難與問題
2.1主體結構不平衡
在實際公共體育服務治理過程中,在體制結構中表現為政府作為中心,而其他主體處于協助地位,政府里治理人員“官本位”的思想嚴重,責任意識,合作意識,民主平等意識不強,沒有給非政府主體搭建一個平等交流的平臺,使得公共體育服務治理的主體結構失衡。
2.2非政府主體參與不足
在實踐治理過程中,社會私營組織的發展落后,市場秩序的不規范,各組織或個人的參與率低等,對公共體育服務的載體的人員配置,資金補貼等供給不到位,在引導協調,法律監督上各主體間的權利和義務不均衡,非政府的主體往往抱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思想,對于公共體育服務中出現的矛盾沖突覺得應該是政府的事,自己沒有責任跟義務或是干脆是不愿意去治理。
3多元主體在公共體育服務治理中的協同機制
3.1主體結構
根據上文中提到的問題,需要我們深入到治理機制內部,理順我們的治理主體結構,劃分好各個主體之間的職責范圍,才有利于我國公共體育服務治理制度的創新發展。
(1)把政府及體育部門作為主導協調,受我國國情影響,政府往往是一項制度或治理的關鍵因素,另外,政府在資源調配,人員動員,保障上具有優勢。
(2)社會組織要補充共享,我國的社會組織主要是各大體育社團,單位組織,人間自發組成的體育組織,這些組織都是非營利性的,長期都開展群眾性體育健康運動,是公共體育最基礎的呈現,社會組織參與到公共體育服務的治理中,能夠及時的對公共體育進行補充共享,對于推動我國全民體育運動有積極作用。
(3)私營組織要能互利共贏,私營組織相對于社會組織,會講究對利益的追求。而且目前對于利益的追求使得私營組織已經參與到了我國公共體育服務的各個方面,給私營組織定位為互利共贏,是為了防止私營組織只強調追求利益而忽視了對體育服務的質量要求,讓他們明白只有提供好的體育用品跟服務,滿足了民眾對體育服務的要求,才能促進自身的發展。
(4)個人要積極參與,個人對于公共體育服務來說既是受益者也是消費者,所以個人在參與公共體育服務治理過程中要認清自身的作用,在表達述求,機制的運行,效果的監督上都需要積極的參與,有利于政府,私營,社會組織在公共體育服務中的發展。
3.2協同治理的機制
協同治理的機制是指政府與非政府各主體之間,基于共同的公共體育服務利益與追求為目標,彼此間建立信任依賴的關系,共同解決公共體育事物中遇到的問題,對公共體育服務中各治理資源進行共享的管理過程。多元主體的參與治理,要求政府、市場、社會共同治理,各非政府主體需要依賴于政府主體,政府主體對于公共體育事物的治理又需要通過各非政府主體的配合,各非政府主體之間職責范圍不同,需要相互協商交流互通。協同機制的建立有利于厘清各參與主體的關系,明確各主體的職責范圍,平衡各主體在治理機制中的地位,在協同治理的機制中,政府可以通過多元主體了解公共體育服務中的缺陷問題,按照協同治理的機制,政府又要做到還權于民,既可以保持自身的主導地位,又能獲得更廣泛的支持,提高自己的權威。非政府主體在協同機制中能夠真正成為公共體育服務治理的主體,發揮自身優勢,有機會表達跟爭取自身的權益,同時也更方便開辟新的服務渠道,更多的輸出體育服務資源,對于公共體育服務方式的創新發揮積極作用。
綜上所述,在我國多元主體參與公共體育服務治理的協同機制要將政府主導協調,社會組織共享補充,私營組織互利共贏,個人積極參與作為協同機制的主體結構,要以政府為主導下的公共體育的權力與利益的均衡作為內在動力,同時要把合作、競爭、制衡作為協同機制的運行機制。
參考文獻
[1]劉艷.公共體育服務多元參與機制創新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6⑴:20-25.
[2]唐剛,彭英.多元主體參與公共體育服務治理的協同機制研究[J].體育科學,2016,36(3):10-24.
[3]戴健,張盛,唐炎,等.治理語境下公共體育服務制度創新的價值導向與路徑選擇[J].體育科學,2015(11):3-12,51.
作者:王英俊 單位:晉中學院體育學院
- 上一篇:淺析現代技術教育及英語教育現狀
- 下一篇:精準扶貧職業英語教育扶貧策略
精品范文
10多元化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