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體育散打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時間:2022-03-04 10:56:04

導語:公共體育散打課程教學改革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公共體育散打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摘要:散打課程作為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國傳統體育文化在高校的傳承有著重要意義。現階段高校公共體育散打課程存在諸多發展桎梏,思維方式的僵化是重要障礙。散打課程教學改革的主要路徑有:轉變課程理念的同時,注重理論教學的同時改革技術動作;情景教學法引入課堂教學;優化課程評價體系;教師隊伍建設常態化。旨在為普通高校公共體育散打課程教學的改革與發展拓寬思路。

關鍵詞:高校公共體育;散打課程;教學改革;探究

1“散打”的形成背景

就武術發展的本質而言,技擊是其亙古不變的內核,而不同形式的武術表現形式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進行演變。諸如我國現階段武術表現形式主要是根據需求的不同人為的劃分為競技武術,健身武術,表演武術等形式。散打作為其中的一種,長期以來被劃分為競技武術的重要組成部分。自1979年開設武術散打正式試點以來,散打本著“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和“積極、穩妥”的發展方針,歷經近40個春秋冬夏,取得了萬眾矚目的榮譽和成就,并形成了獨樹一幟的技戰術體系、理論體系和競賽體系,同時肩負起了武術向國際傳播、推廣的歷史責任。[1]到了改革開放新時期,我國傳統文化與西方體育競技文化之間的碰撞,迫使中國傳統武術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尋求新的發展方式,散打作為傳統武術的分支從此走向了競技武術發展的必由之路。

2高校公共體育散打課程釋疑

高等教育是學校教育的最高層次,是培養精英人才的大本營,在國家整個教育體系走向上起著引領作用。[2]散打作為我國傳統武術重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在高校體育教學過程當中一直得不到重視,分析其主要原因,不外乎動作相對危險,在校園文化建設過程當中,冠以“不安全”的誘因。隨著我國校園欺凌事件的抬頭,部分高校提出了增設散打課程的計劃。在校大學生是否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能夠學習散打課程或者防身術等基本武術動作,已經納入很多高校體育課程的改革計劃。2.1散打對學生德育教育的促進。武術教育是我國傳統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化的優秀表現形式,歷來備受諸多教育家所推崇。散打是中國武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訓練過程中特別重視武德教育元素的灌輸,所以在高校體育教學過程當中,尤其是體育選項課的選擇,應當重視對武術散打進行教學。傳統武術獨有的攻防技擊原理,以及豐富的文化特性,可以在塑造人的性格特點和培育學生等品德方面起到良好的育人作用。抱拳禮作為武術德育的重要表現形式,它的意義所體現的是團結一致,謙虛謹慎,不屈不撓的堅定意志品質。學生在高校散打課程的學習過程當中,與其意志品質的形成,良好性格的養成以及運動習慣和運動技能的學習,是體育育人功能的重要體現。散打課程作為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的可行性組成部分,可以形成構成公共體育選項課程的主要內容,進而為學生健全性格養成和德行育化起到積極作用。2.2散打課程在高校的教學特點。高校散打課程作為選修課的主要內容之一,發展和改革已經有了二十多年的路程,但是反觀其教學效果卻并不令人滿意。其中主要表現在散打的習練者,其所參與的群體多是男性學生,而女性學生對于散打的理解則是處于一種暴力體育特性的體育項目,不適合女生習練等等因素當中;部分學校認為散打課程教學存在一定的危險性,并不提倡也不開設散打課程的教學,所以僅僅在高校武術社團及其協會里的部分學生進行了散打課程的不系統的練習。這就為散打課程教學發展提供了障礙,不利于散打課程在高校的開展。學生作為散打課程的主要參與者,在學習過程當中體現出了較高的學習興趣,但是正是對散打課程的誤解,從而體現出了喜歡散打課程,但是并沒有真正認識到散打課程需要武術基本功的不斷枯燥持續地練習。現階段我國體育課程的教學處于亞健康狀態,學生課堂學習的運動強度不足,學生課后參與體育運動的時間不足,教師課堂教學質量普遍偏低,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武術散打課程的學習,尤其是公共體育散打課程的開設長期以來達不到教學要求。2.3散打作為競技武術在高校改革的必要性。2.3.1豐富體育課程教學內容需要。《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意見》明確指出:“高校應科學安排課程內容,在學生掌握基本運功技能的基礎上,根據學校自身情況,開展運動項目教學,提高學生專項運動能力。”[3]隨著我國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各個學校對體育課程教學內容的豐富性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散打課程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能在高校體育課程教學當中通過不同的形式進行推廣教學,那么勢必對體育教學內容的改革形成積極的促進作用。散打課程內容不僅僅是以技擊為本質的兩兩對抗的格斗運動形式,同時更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體育健康意識、形成體育鍛煉意識的形成,在此基礎上幫助學生提升自我保護意識,掌握防衛自衛的基本技擊技術。2.3.2傳統文化發展需要。散打作為武術的分支之一,盡管它突出了競技武術的特點,但是在體育教學過程當中仍然具備很高的實用價值。在普通高校公共體育選項課程當中,將以往枯燥乏味的體育課程設置為學生所喜歡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能夠傳承民族傳統文化的體育項目,更加有利于我國高校體育文化軟實力的提升。隨著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不斷深入,課程的豐富性正在得到大家的認可,但是縱觀體育項目,與我國傳統文化有著密切聯系的體育項目正在失去應有的光環。所以不斷發掘我國特有的傳統體育項目,已經成為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2.3.3學生興趣培養需要。中國武術作為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學的內容,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但是以散打課程為主的競技武術的內容發展相對較為緩慢。而在現今的散打教學過程當中,如果對其教學形式進行相應的豐富,將對于學生在正當防衛,提高自我保護意識等方面有著積極指導意義。尤其是以擒拿女子防身術等為主的武術課堂表現形式,在高校學生選修課當中有著很高的人氣。這就意味著學生在體育選項課選修過程當中,會突出自己的興趣愛好,充分發揮自己的學習主動性,從而提升自己的健身意識和防身自衛意識。

3武術散打選項課程改革存在的主要問題

3.1教學內容的選擇不科學。散打作為傳統武術的主要內容之一,它所體現的并不單單是技擊,作為高等學校體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所體現出的是育人的功能。現階段武術散打課程的內容設置大多是以簡單的拳法、腿法以及步法的移動為主,沒有凸顯其實際應用內容的傳授。其次,在武術文化傳承方面,高校之間并沒有形成相應的教學內容體系的統一,教學內容的選擇不夠科學。3.2教學方法運用單一。教學方法作為教學的主要手段,是指導學生進行科學學習的保障。散打作為一門技術性相對較強的體育項目,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基礎技能,為實戰技能提供技術儲備,通常體現為柔韌、力量、速度等基本素質的外在表現。基本功的學習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學生在長期的素質提升過程當中教師予以科學引導,從而形成較為扎實的基本功。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較為單一,教學課堂枯燥,沒有調動起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不能夠滿足課堂教學的需要。3.3散打選項課程評價體系不完善。散打課程作為一門實踐課程,學生對于基礎動作內容的掌握程度,成為教師評價的核心內容。普通高校課程指導綱要中要求在體育教學過程當中,以學生主體地位的凸顯為主要改革標準,但是在整個公共體育選修課程選修過程當中,其評價體系的不完善是現階段造成普通高校散打課程教學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影響因素之一。技術動作的形成,是由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學習能力所決定的。單一的技術動作評價,會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產生相應的影響。諸如身體素質較好的學生,在學習散打動作過程當中,表現為動作協調、速度較快,學習效果較好。身體素質相對較差,但是學習態度端正的學生在這一評價體系當中并沒得到體現。現階段我國普通高等學校公共體育選項課程,教學效果的評價相對單一。終結性評價是以技術動作的完成為主要標準的評價,在體育課程評價過程當中依然是處于主導地位。傳統武術散打課程,其培養的學生的不僅僅是技術動作的習得,而相應的理論知識體系以及意志品質,愛國情操等隱性體育課程教學,同樣應當在課程評價中得到足夠的重視。3.4教師隊伍亟待優化。高校散打教師隊伍的合理化配置是保證散打課程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現階段我國散打教師缺口基數較大,并不能夠滿足高校散打課程教學的需要。即使每年有很多武術散打專業的畢業生,但碩士學歷的門檻要求使其無法進入高校進行教學。有些高校會選擇一些練習武術套路的教師同時擔任散打課程的教學,但這些老師對散打教學的技術體系并沒有很好地融會貫通,普通高校依然面臨散打教師短缺且能力欠缺的實際現象。所以在散打教學改革過程當中,教師隊伍的優化同樣是其應該進行解決的主要問題之一。

4散打課程教學改革路徑

4.1注重理論教學同時改革技術動作。在普通高校的散打教學過程中,除了對基本的拳法、腿法以及摔法的傳授外,還應當在散打課程教學改革過程當中形成相應的內容體系建設。要注重理論教學,引入傳統武術理論內容,尤其是尊師重教,教學相長等德育知識,豐富理論教學。同時改革部分技術動作的教學,諸如強調每一個技術動作在實戰中如何運用,以及將擒拿格斗都實用防身技能應用于散打課的教學過程中等,這些都能夠有效提升學生自身的技擊能力,更加融入教師的課堂教學。4.2情景教學法引入課堂教學。情景教學法是構成體育教學方法的一項重要內容,通常應用于實踐教學當中。體育課程作為一門實踐類的課程,如果將情景教學法應用到普通高校的公共體育散打教學當中,勢必得到更為有效的教學效果。情景教學法具有的特點是能夠培養學生的情感,給予相應的情景設置,拓寬思路,形成有效的學習方法。武術散打運動作為一門對抗性運動項目,其主要特點是制服與被制服。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能夠根據實際實戰應用,模擬不同的實戰情景予以教學,定能夠大大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使學生學以致用。模擬技術動作的實戰應用效果,對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形成有力的吸引,從而幫助學生主動參與到散打實踐課程當中。其充分體現在體育課堂教學當中,教師和學生同為課堂主體,實現教師和學生的協調配合,為良好的教學效果和教學環境提供了條件。普通高校散打課程所教授的內容以及學生所需要的并不單單是技術動作,更重要的是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其堅定的意志品質,在遇到突發事件能夠,保持清醒的頭腦,合理的應用自己所掌握的技能。此時教師所教授的不僅僅是散打技術動作,而是防身自衛的能力。情景模擬教學,能夠提升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在教學與學習過程當中能夠充分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當中,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4.3優化課程評價體系。散打課程作為體育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需要技術動作的考核,同時也需要理論知識和武德修養的評價。對于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最終的課程評價不能只選擇終結性評價。過程性評價中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的態度,學生進步幅度等等要素,同樣需要教師在課程評價過程當中予以認可。作為公共體育課學生,主要目的是在體育課堂當中,能夠從散打動作中獲取自己所需要的運動技能。評價并不是主要目的,而是促進學生學習的手段,檢驗教師教學質量的一種手段。應該優化普通高校散打課程的評價體系,使其符合實際發展需要,這是高校散打教學改革應予以重視的主要問題之一。4.4教師隊伍建設常態化。普通高校散打課程教師隊伍的組建,需要學校根據自身發展狀況和自身優勢進行體系化建設。所以對于高校散打教師隊伍的建設并不是全面的優化,而是根據學校實際情況,根據教師隊伍的特色,選取合理的優化方式。可采取的方式有:其一,根據教師發展方向和教師的學習興趣,形成長期參與各種教學培訓和教師自主學習的培養體系。其二,學校根據學科建設和發展目標,不斷為教師梯隊建設提供有利條件,完善相應的人才招聘政策,補充高素質、高學歷人才。

參考文獻:

[1]王家俊,馬佳成.近30年武術散打現狀及未來發展策略[J].當代體育科技,2018(14):176-177.

[2]馬德浩.新時代我國高校體育發展的使命、挑戰與對策[J].體育學刊,2018(5):6-13.

[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Z].2016-04-21.

作者:史龍龍 單位:平頂山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