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體育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

時間:2022-10-24 02:47:46

導語:公共體育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公共體育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

摘要: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養成不僅有利于增強身心健康,而且對培養良好生活情操具有積極意義。公共體育課是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重要課堂,教學應突出學生體育興趣培養,發揮學生主體參與性,重點在建立教與學的溝通機制、豐富教學組織形式、增強教師綜合素質等方面推進體育教育,為學生終身體育培養打下良好基礎。

關鍵詞:高校;公共體育課;學生終身體育意識

1前言

終身體育早在20世紀90年代體育改革就已經提出,終身體育突出強調個人一生中參與體育教育或體育活動。終身體育習慣的養成,不僅體現著良好的體育鍛煉學習習慣,而且對個人健康的體魄也具有積極意義。終身體育意識是養成終身體育習慣的重要前提,培養終身體育意識不僅需要有良好的體育鍛煉環境,而且體育教育在其中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高校公共體育,作為多數人就業前的最后一堂體育課,在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方面也起著重要的打基礎作用,如何更好的發揮高校公共體育課在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作用,是當前體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

2高校公共體育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價值

終身體育意識在個人成長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思想和行為作用。終身體育意識不僅是體育思維、體育認識、體育情操的體現,也是展現個人良好體育行為,打牢體育健身基礎,增強身心健康的窗口。終身體育意識培養,除個人所接觸的體育活動外,體育教育是系統培養學生體育意識的重要載體,特別是高校公共體育課,對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養成良好體育習慣發揮著積極作用。一是高校體育公共課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過程,就是改變不良習慣,培養積極向上的體育情操的過程,這是打下堅實終身體育意識的重要保障。在高校,學生所接觸的環境除了高校內部教育環境外,也收到社會多元環境的影響,其中也包括一些負面、消極的內容,對學生不良習慣、負面認識等方面起到了不好的作用。而公共體育能夠在培養學生良好健身習慣,以體育所具有的積極健康、拼搏進取、陽光快樂等理念,幫助學生樹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以體育意識帶動個人的生活認識,增強正能量。二是高校公共體育課對于學生而言,相比中學階段,更加注重興趣引導,學生在課程上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體育課程,課堂教學過程相比中學更有主體性的發揮,滿足學生主動學習與自由練習的需要,使學生真正在體育課上形成興趣帶動學習,興趣引導學習的效果,這對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具有積極幫助。三是高校公共體育課是學生體育技能打基礎的關鍵階段。高校階段,學習壓力相比高中有所降低,學生的空閑時間也增多,在體育課方面,學生通過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程,能夠獲得一定的體育技能,這是學生今后參與體育活動的技術基礎。而課外體育指導,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課外體育活動水平,使學生將課堂學習內容過渡到業余生活中,逐步形成體育鍛煉習慣,強化體育鍛煉意識。

3高校公共體育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培養的途徑

近年來,高校公共體育課在增強學生終身體育意識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教學創新改革,目的是更好的發揮體育功能,使學生通過公共體育課獲得必要的體育技能,培養良好的體育習慣,增強體育意識,這是學生今后走向工作崗位繼續保持體育習慣,參與體育鍛煉的重要保障。總體來看,高校公共體育課在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方面,可以重點通過以下途徑實施。一是建立完善體育溝通機制,增強公共體育課銜接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過程是學生體育需求與公共體育課供給的有效銜接過程,銜接效果好,有效供給足,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培養才更有效果。增強銜接有效性,就需要公共體育課建立與學生的溝通機制,圍繞學生需求與公共體育教育目的這一主內容,建立師生體育溝通平臺,通過微信、微博、體育班委傳遞等途徑,實現學生體育需求的動態推送,使公共體育課安排實施部門、教師等及時了解學生體育需求,并根據需求,在對接體育教育目的的基礎上有效調整體育教學內容、形式等,使公共體育課的供給更加貼近學生需求,在這種體育環境下,學生的體育需求被一定程度上得到滿足,體育學習與鍛煉積極性就會被激發,這對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具有積極作用。二是豐富公共體育課組織形式,增強公共體育課樂趣。體育意識的形成離不開興趣引導,這就需要增強公共課體育樂趣,對此應該進一步豐富公共體育課的組織形式。一方面,應該在傳統體育教育組織形式的基礎上,進行活動創新,既要注重組織形式的靈活性,也要把握學生接受組織形式的內在需求性,因此在組織形式創新方面,多通過建立討論與分析、演示與觀摩、教學角色互換、游戲等組織形式,使課堂氛圍活躍起來,通過豐富活動內容形式,以樂趣帶動學生進入體育角色,逐步培養體育意識。另一方面,應該打破傳統體育教學模式,在注重校內公共體育課的同時,在公共體育業余指導、校外體育活動等方面進行創新豐富,業余體育活動指導注重對學生需求的針對性,通過教師、體育委員等排班指導,使學生在自我活動的同時,能夠得到正確的技戰術培養。校外活動注重比賽、鍛煉的內容,通過鼓勵學生參加體育類項目比賽、體育鍛煉活動,使學生從課堂體育走入社會體育,擴展視野的同時,增強體育的參與感與新鮮感,以樂趣帶動體育意識的強化。三是提升體育教師綜合素質,增強公共課學生主體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離不開好的體育教師。因此,在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方面,公共體育教師應該根據現實教學需求,不斷充電,增強綜合素質,以更好發揮角色職能。體育教師應該突出增強學生主體性發揮的教學能力建設,要圍繞突出學生主體,在教學組織、教學方法、教學溝通、教學創新等方面,積極進行崗位學習、崗位練兵、外出交流、研討提升等,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同時,要根據教學實際,把落實學生主體性放在教學的重要位置,以增強學生主體性的理念,檢驗教師教學素質情況,是否存在教學短板,并針對教學短板進行素質學習提升。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教學綜合素質提升與學生主體性需求是一個相互促進的過程,以學生主體性需求推動教師教學素質提升,為更好的提高教學效果,培養學生體育興趣,增強體育意識等具有積極意義,同時以較高的體育教學素質,也能更好的突出學生的主體性,釋放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在體育課中能夠充分體驗到發展的滿足感,以此為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打下基礎。四是將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納入教學考評體系。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是高校公共體育課的重要目的之一,為了提高體育課在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方面的作用,需要通過考評教學方式,增強教師教學的針對性。一方面,要合理設計培養終身體育意識的考評指標,例如學生上課的興趣度、技能掌握情況、練習情況等,通過合理設計一些考評指標,反應學生在上課過程中的情況,來評判教師是否能夠落實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教學要求。另一方面,要建立動態調整考評機制,對于不同的體育課程,不同的授課對象,不同的教學環境等等,要科學調整考評內容,特別是要根據學生反饋信息,針對性的調整考評內容,以考評來回應學生需求,使考評既能反應客觀實際,又能發揮激勵教師注重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目的。

4結束語

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培養離不開學校體育教育,而高校公共體育課是重要的一環,為更好地發揮高校公共體育課在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方面的作用,應該注重學生興趣、主體性的把握,重點在增強教學溝通、豐富教學組織形式以及增強教師教學素質、優化教學考評等方面進行教學改革,增強學生體育參與度,為體育意識的形成打下堅實基礎。同時,高校公共體育課要注重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研究,加強學生體育鍛煉情況的調研,了解學生體育需求,以需求帶動公共體育課改革,以提高公共體育課的授課水平,進而為學生終身體育培養打基礎。

參考文獻

[1]戚俊娣,鐘嘉奎.關于高校體育課堂學生自主能力研究[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2018(12).

[2]張士杰.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的終身體育教育初論[J].農家參謀,2019(03).

[3]李光敏.終身體育教育思想與高校體育教學改革[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9(02).

[4]逯春梅.淺談大學生的體育素養培育[J].農家參謀,2019(01).

作者:趙金坤 單位:新鄉學院